中印文化交流史

中印文化交流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季羨林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65089
版次:1
商品編碼:1016197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東方學奠基人”、“東亞最傑齣的學者之一”季羨林先生的力作。本書以時間為序,研究瞭中印兩國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方麵的交流情況,範圍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科學、技術以及蠶、絲、茶、火藥、印刷術、糖等等。

內容簡介

中印兩國都是文明古國。中印兩大文化圈之間,自古以來是如何相互學習、彼此影響的,從而促進瞭中印兩國文化的發展,對此季羨林先生長期以來進行瞭大量研究和考證。
《中印文化交流史》以時間為序,研究瞭中印兩國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方麵的交流情況,範圍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科學、技術以及蠶、絲、茶、火藥、印刷術、糖,等等。
書中對於交流是“單嚮流動還是雙嚮交流問題”,季羨林先生做瞭大量研究和考證,糾正瞭中印兩國社會上一些不準確的看法和說法,産生瞭積極影響。書中還附錄瞭一些與中印文化交流有關並受讀者歡迎的論文和圖片。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一 導言
二 濫觴(漢朝以前)
(一)推測齣來的起點
(二)印度古書中關於中國的記載
三 活躍(後漢三國 25-280年)
(一)物質文化方麵的交流
(二)精神文化方麵的交流 佛教傳入中國
——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吸收階段
四 鼎盛(兩晉南北朝隋唐 265-907年)
——兩種文化的改造和融閤階段
(一)兩晉南北朝(265-589年)
(二)隋唐(581-907年)
(三)鼎盛時期宗教、外交及貿易活動帶來的文化交流具體成果
五 衰微(宋元 960-1368年)
——兩種文化的同化階段
(一)宋代(960-1279年)
(二)元代(1206-1368年)
六 復蘇(明 1368-1644年)
(一)復蘇的內容與含義
(二)明初中印交通的情況
(三)鄭和下西洋
(四)齣使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
(五)明初與孟加拉、古裏、柯枝的交通
(六)明代中葉的中印交通
(七)文學和科技方麵的相互影響
(八)文獻
七 大轉變(明末清初)
八 涓涓細流(清代、近代、現代)
(一)激流與涓涓細流(17、18世紀)
(二)暫時的復蘇(19世紀)
(三)20世紀前半中印友誼的錶現
九 結束語
附錄
(一)中印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二)文化交流能推動中印社會前進
(三)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四)中國紙和造紙法輸入印度的時間和地點問題
(五)關於中國紙和造紙法輸入印度問題的補遺
(六)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
(七)《西遊記》裏麵的印度成分
(八)從中印文化關係談到中國梵文的研究
(九)佛教的倒流

精彩書摘

  六 復蘇(明 1368-1644年)
  (一)復蘇的內容與含義
  在講宋元時代時,我用瞭“衰微”這個詞兒。我的想法是以精神文化的交流,也就是通過佛教的交流,為衡量標準。既然佛教在印度到瞭與中國宋元相當的時代——已基本上消逝,既然傳播精神文化主要載體已不復存在,所以我就把此後中印文化交流稱之為“衰微”時期。
  除瞭精神文化的交流以外,還有物質文化的交流,主要錶現形式是通商貿易和外交活動。外交活動基本上也是通商貿易活動,隻不過披上一件“外交”的外衣罷瞭。當然,不可否認,少量的真正外交活動也是有的,如果拿通商貿易和外交活動來做標準,那麼“衰微”時期就不能包括元代在內。因為,正如我在上麵所講的那樣,元代中印在貿易方麵的活動是相當頻繁的。
  在這裏,我們就有瞭兩個衡量標準。我現在這樣的劃分,是采用瞭第一個標準,這不是絕對的,因為二者必取其一,我取瞭前者,說它是一個權宜之計,也未嘗不可。反正自從印度佛教失去瞭交流載體的作用以後,中印文化交流就主要錶現在通商貿易與外交活動上瞭。
  專從通商貿易和外交活動來講,明代遠遠超過元代:一是時間長,二是地域廣。元代活動的時間幾乎集中在世祖至元年間,前後31年;而明代則自鄭和、侯顯起,一直延續瞭下去,雖然不都像鄭和時代那樣集中,那樣頻繁,但可以說是連續未斷。至於地域,元代幾乎隻限於印度西海岸一帶,而明代則除瞭西海岸以外,還延長到瞭瀕臨孟加拉灣的孟加拉地區。這一地區同明代中國交通之頻繁,實在值得注意。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京東送貨速度很快。書的內容和京東無關。

評分

非常好的佛教研究書!

評分

非常好的佛教研究書!

評分

TVBOXNOW 紙路綿綿 Ch02 粵語~~~~~

評分

非常好的佛教研究書!

評分

奔著老先生買的。非常敬仰

評分

,互聯網的齣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瞭當初R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即使是在R的創建初期,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指令與控製研究辦公室CCR主任利剋裏德爾就已經強調電腦和電腦網絡的根本作用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而不單純是用來計算。後來,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vdCrk也曾經寫道:“把網絡看成是電腦之間的連接是不對的。相反,網絡把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瞭。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麵,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裏,不能忘記我們給更大的電腦群體帶來的巨大變化,也不能忘記我們為將來的變化所擁有的潛力。”RFC:第期很明顯,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絡就是傳媒Cmmc。英文的“Cmmc"是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詞。當我們談到消息、新聞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和傳達;當我們說起運輸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交通;而當我們討論人際關係的時候,這個詞又和交往和交流有關。當年利r]剋裏德爾/r]強調電腦的作用在於“交流”,就是用的就是這個詞。有趣的是,“電腦”Cmr和“交流”Cmmc,都有一個共同的詞根:“cm”共、全、閤、與等等。古英語的“Cmmc”,就有“參與”的意思。多功能互動互聯網就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颱。在美國大學裏,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sscmmc。互聯網互聯網在這個意義上,“cmmc”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傢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裏強調“網絡就是傳媒”,也是為瞭強調網絡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互聯網迄今為止的發展,完全證明瞭網絡的傳媒特性。一方麵,作為一種狹義的小範圍的、私人之間的傳媒,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在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始終是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受重視的一項功能。由於電子郵件的齣現,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瞭。另一方麵,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韆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瞭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而互聯網的齣現,電子郵件伊妹兒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瞭良好的工具。網頁即齣版物如果理解瞭“網絡就是傳媒”,就很容易理解作為互聯網的功能之一的環球網的網頁實質上就是齣版物,它具有印刷齣版物所應具有的幾乎所有功能。幾年來環球網發展的事實,證明瞭這一點。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環球網用戶直接把環球網當作齣版物。根據Smr的統計,的用戶閱讀在綫的雜誌,的用戶閱讀在綫報紙。即使不通過環球網閱讀報刊,環球網的網頁本身也起到瞭齣版物的作用。環球網的發明者伯納斯利在他關於環球網的宣言中,明確指齣:“環球網在本質上是使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分享信息來進行通信的一個平颱。當把信息提供到環球網上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齣版在環球網上瞭。在環球網上齣版隻需要‘齣版者’有一颱電腦和互聯網相連並且運行環球網的服務器軟件。就象印刷齣版物一樣,環球網是

評分

送貨之前電話確認一下,如果傢裏有人,希望書能直接送到傢裏,而不是放到保安亭

評分

長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