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美學,不要將重點放在“中國”上,而應當放在“美學”上。這就是本節標題所說的“從中國美學走嚮中國美學”的第一層含義。人類學傢剋利福德•格爾茲說,一切理論“如果它們不具備普遍性,它們就不具備理論性”。隻有發掘中國古代美學中的人類普遍性,中國美學纔會真正擁有和西方美學對話的資格。即使我們想解構西方中心主義,也要用中國美學的人類普遍性,而不能用中國美學的民族特殊性。否則,我們解構的將是中國美學本身。
評分專傢力作,值得學習收藏。
評分張竹坡的金瓶梅點評是研究點評的重要資料,好好學習
評分張竹坡的金瓶梅點評是研究點評的重要資料,好好學習
評分本文所主張的從“中國美學”到“中國美學”的另一層意思,是讓中國美學成為更為開放的學問。中國美學成為開放學問的一個邏輯前提就是,中國美學應當成為人類的普遍學問,而不是一個民族的特殊學問。
評分則吾輩之所需在乎其功其著其言誒,至於作者生平一序一附錄足矣,何需費此力哉。
評分美國漢學傢列文森曾不無沉痛地說,中國人“視儒教為中國的‘國性’這一浪漫思想剝奪瞭儒教自身精髓:一個理性的假定,即無論何時何地,路就是路,而不僅僅是特殊的中國人的生活之路”。片麵強調儒學的中國特性,其實就是把它看成是“特殊的中國人的生活之路”,而不是“路”。王曉朝說:“柏拉圖的對話不僅屬於西方人,而且也屬於全人類。”其實對於孔子、老子、莊子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奇怪的是,西方漢學傢把他們視為“偉大思想傢”時候,我們卻在尋找他們思想中的中國特質,將他們變成一個“偉大的中國思想傢”。
評分作者吳敢先生緻力《金瓶梅》研究多年,尤其對張竹坡研究頗具功力。讀後收獲很大。
評分紙張實在不怎麼樣,太糙瞭,內容也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