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坡與金瓶梅研究

張竹坡與金瓶梅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敢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26241
版次:1
商品編碼:1016441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2-01
頁數:34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張竹坡與金瓶梅研究》中張竹坡評點《金瓶梅》的主要貢獻在於:指齣《金瓶梅》是“第1奇書”,而非“淫書”,是憤世之作,揭露官僚豪紳的腐朽墮落,痛斥財與色的罪惡,同情低層人物的苦難,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肯定《金瓶梅》的美學價值和藝術特色,從而確立瞭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張竹坡的評點具有開創性,從而形成瞭係統的《金瓶梅》小說藝術論。

目錄

序(黃霖)/1
張竹坡研究綜述/1
張竹坡傳略,20
張竹坡年譜/64
張竹坡年錶/90
張竹坡傢世概述/99
張竹坡生平述略/109
張竹坡《十一草》考評/121
張竹坡著述交遊三考/137
張竹坡揚州行誼考/144
張柵與張竹坡/149
張道淵與兩篇《仲兄竹坡傳》/161
李笠翁與彭城張氏/168
張竹坡的故居與墓地/170
張竹坡《金瓶梅》評點概論/174
張竹坡評本《金瓶梅》瑣考/187
《金瓶梅》的文學風貌與張竹坡的“市井文字”說/199
康熙六十年刊本《張氏族譜》考探/208
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張氏族譜》述考/212
道光五年刊本《彭城張氏族譜》概述/223
道光二十九年稿本《清毅先生譜稿》述略/230
《張氏族譜》的發現及其意義/235
附錄一張竹坡著作/240
《十一草》/240
《治道》/243
《烏思記》/245
附錄二張竹坡傳記資料/246
張道淵《仲兄竹坡傳》(二篇)/246
張竹坡小傳(二則)/249
其他(八則)/250
附錄三張竹坡傢世錶(1-5)/253
附錄四張竹坡傢族詩鈔/26l
張垣《夷猶草》/261
張膽《歸田詞》,272
張鐸《晏如草堂集》/274
張翱《山水友》《惜春草》/276
張道祥《宦遊草》/28l
張道源《玉燕堂詩集》/286
張彥琦《山居編年》《適意吟》《鷗閑舫草》
《章江隨筆》《淩虹閣詞集》/290
附錄五序跋/299
《張竹坡與金瓶梅》序(劉輝)/299
《張竹坡與金瓶梅》後記(吳敢)/304
《麯海說山錄》序(馮其庸)/307
《麯海說山錄》後記(吳敢)/309
《中國小說戲麯論學集》敘(魏子雲)/311
《中國小說戲麯論學集》後記(吳敢)/314
《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序(徐朔方)/317
《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後記(吳敢)/320
《新修彭城張氏族譜》序(吳敢)/325
跋(吳敢)/330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美學,不要將重點放在&ldquo;中國&rdquo;上,而應當放在&ldquo;美學&rdquo;上。這就是本節標題所說的&ldquo;從中國美學走嚮中國美學&rdquo;的第一層含義。人類學傢剋利福德&bull;格爾茲說,一切理論&ldquo;如果它們不具備普遍性,它們就不具備理論性&rdquo;。隻有發掘中國古代美學中的人類普遍性,中國美學纔會真正擁有和西方美學對話的資格。即使我們想解構西方中心主義,也要用中國美學的人類普遍性,而不能用中國美學的民族特殊性。否則,我們解構的將是中國美學本身。

評分

專傢力作,值得學習收藏。

評分

張竹坡的金瓶梅點評是研究點評的重要資料,好好學習

評分

張竹坡的金瓶梅點評是研究點評的重要資料,好好學習

評分

本文所主張的從&ldquo;中國美學&rdquo;到&ldquo;中國美學&rdquo;的另一層意思,是讓中國美學成為更為開放的學問。中國美學成為開放學問的一個邏輯前提就是,中國美學應當成為人類的普遍學問,而不是一個民族的特殊學問。

評分

  則吾輩之所需在乎其功其著其言誒,至於作者生平一序一附錄足矣,何需費此力哉。

評分

美國漢學傢列文森曾不無沉痛地說,中國人&ldquo;視儒教為中國的&lsquo;國性&rsquo;這一浪漫思想剝奪瞭儒教自身精髓:一個理性的假定,即無論何時何地,路就是路,而不僅僅是特殊的中國人的生活之路&rdquo;。片麵強調儒學的中國特性,其實就是把它看成是&ldquo;特殊的中國人的生活之路&rdquo;,而不是&ldquo;路&rdquo;。王曉朝說:&ldquo;柏拉圖的對話不僅屬於西方人,而且也屬於全人類。&rdquo;其實對於孔子、老子、莊子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奇怪的是,西方漢學傢把他們視為&ldquo;偉大思想傢&rdquo;時候,我們卻在尋找他們思想中的中國特質,將他們變成一個&ldquo;偉大的中國思想傢&rdquo;。

評分

作者吳敢先生緻力《金瓶梅》研究多年,尤其對張竹坡研究頗具功力。讀後收獲很大。

評分

紙張實在不怎麼樣,太糙瞭,內容也一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