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 熊培雲新作 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 熊培雲新作 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培雲 著
圖書標籤:
  • 旅日日記
  • 文化觀察
  • 日本文化
  • 社會觀察
  • 個人經曆
  • 紀實文學
  • 文化衝突
  • 異國生活
  • 熊培雲
  • 菊與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道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513320122
商品編碼:1017215027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這是“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也是打開未來的中國之書
從北海道到衝繩,一次漫長的思想遊曆
思考中國與日本的現實問題,迴望東方與西方的世紀糾葛
如果我們能讀懂每個人秘藏的曆史,在每個人的生命裏發現他的哀傷與痛苦,所有的仇視也就放下瞭。——亨利·朗費羅

內容簡介

行萬裏路,寫一捲書。熊培雲以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度,詳細記錄瞭旅日期間的所見與所思。本書不僅梳理瞭日本自明治以來的思想流變,同時深入探討瞭當今日本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有關“日本是中國之藥”的結論,注定這不隻是一本日本之書,更是一本中國之書。
日本是中國的一味藥。至於藥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如果認真學習日本的社會建設,日本將是一味良藥,可以醫治中國“弱社會”與“強個人”的病竈。如果隻是看到日本在嚮右轉、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在街頭舉旗叫喊,從而繼續以民族主義、國傢主義來強化中國“強國傢-弱社會”的結構,則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良藥未成反自製苦果,將是一味毒藥。
我之所以仍然熱衷於尋訪一些我所喜愛的曆史人物,固然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與思想上的共鳴,此外還有對曆史木已成舟的某種傷懷。我相信這種傷懷不僅是基於古老的悲劇意識,更是我對所有尼布爾意義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迴望。我想從黑暗年代裏尋迴一點光亮,希望那些曾經照亮過去的人也將照亮未來。
大自然饋贈人類太多的恩情。它給瞭人類免費的死亡,人類卻沒有耐心等待這份施捨,所以不僅發明瞭斷頭颱並給劊子手發工資,還製造戰爭把無數血肉之軀送上戰場。然而,我還是要感謝大自然有關生與死的無私的施捨,它教會我們要節製貪欲。因為有瞭這份免費的死亡,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積極行善,至於除惡的事情交給大自然就好瞭。
好的觀念將人帶上康莊大道,壞的觀念讓人萬劫不復。當一個國傢被一種壞的觀念所籠罩,這個國傢也就開始瞭它的滅頂之災。日本當年就是這樣一步步從“明治維新”滑嚮“一億總玉碎”之瘋狂的。在這裏,“意義猛於虎”。許多人受意義的激情驅使,最終又被意義吞沒。
人類尚未形成。雖然我們名義上同屬人類這一物種,並置身於所謂的人類文明之中,但人類從來沒有真正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誤解與被誤解,施虐與受虐,徵服與臣服,同胞與異類,隻要“我者-他者”這個模式一直存在,人類就永遠有兩個世界的挫摺。

作者簡介

熊培雲,評論傢,時代觀察者。1973年生於江西永修,畢業於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曆史學、法學與傳播學。曾任《南風窗》雜誌主筆,駐歐洲記者,《新京報》首席評論員。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目錄

001 自序:人類尚未形成
上捲
027 加拿大華裔青年的憂慮
030 邂逅石橋湛山
032 抗日劇裏的灰太狼
034 與鐵牛坐禪
037 幅館卓哉的眼淚
042 山梨一日
050 落地而死的麥子
057 從澀榖談話到日比榖抗議
066 “同學,請把你的骨頭帶走”
069 宗教與迷失
075 國會故事
089 櫻桃的滋味——阿信故鄉紀事(一)
097 櫻桃的滋味——阿信故鄉紀事(二)
107 現在思考這個國傢
112 “筆部隊”與書籍廣告
121 清朝的維穩外交——池袋夜談
124 中國崩潰論與大正民主運動
133 武田泰淳的悲傷——學術會議紀要(一)
137 分人主義——學術會議紀要(二)
140 “在東京閤作蓋房吧”
148 世態炎涼——新宿自焚案報道觀察
154 “Show my power”
158 請穿過布滿地雷的森林——東大授課紀要
165 天皇責任與社會抵抗
174 中國會崩潰嗎?
181 西山事件
187 從義戰到欲戰
191 小日本主義
197 媒體將日本拖入瞭戰爭——尋訪石橋湛山
209 日本的三條道路——中江兆民的預言
213 國傢的品格
217 八木榖的故事——鞦葉原敘往(一)
225 磨刀霍霍的媒介素養
230 關東大屠殺
235 西山太吉的微笑
240 靖國神社的真正問題
246 大傢在東京
250 身邊的“右翼”
253 失意的記者
259 一去不迴的逃兵
264 從橫濱到久裏濱
278 生死風土
285 “100%的日本立場”——與“右翼”交談(一)
291 “中國一無是處”——與“右翼”交談(二)
296 抗議聲浪中的岩波書店
301 告彆軍國主義的幾個條件
307 女兒想傢瞭
308 言不由衷的右翼——與“右翼”交談(三)
313 從澀榖到明治
317 兩個“一郎”的一天
324 論語與算盤——從澀澤榮一到石橋湛山
328 寫序言——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330 拓殖與報國
336 朗費羅的慈悲
338 風雨中抱緊自由
339 “需要光明纔是真正的不幸”
342 錯過鬍適,錯過石橋湛山
351 斷臂上的花朵
352 西風吹開東土(一)
363 “踏破支那四百州”——乃木希典的春鞦
366 星座與國民性
376 小中華與日本邊境論
378 意義的激情
381 村八分與和解疲勞
386 東京自由女神
390 假如日本徵服中國——中野夜談
393 靖國問題——感恩還是謝罪?
399 為眾人成功,為自己成仁——箱根歸來
403 幸治的故事
411 睏在兩個祖國之間——與右翼交談(四)
417 女兒的迷惑——競選廣告上的通緝犯
420 想起瞭小鹿純子
422 沉重的幽默
423 名張的天空
427 日本刀
429 奈良屋簷下
430 京都創業課
433 社會是魔鬼——加藤嘉一來訪(一)
437 仁川印象
道路與命運——捲中插畫
下捲
441 歸國數日
442 醜陋的日本人
444 迴歸人的曆史與同情
445 新宿自焚案後續
447 德魯剋式的旁觀者
448 鴉片與戰爭
450 日本與本日
451 西風吹開東土(二)
457 寂靜的沉睡
458 禮失求諸野
459 在橫濱想起瞭傅雷
465 在佐田雅誌的歌聲裏(一)
470 可實現的烏托邦——鞦葉原敘往(二)
475 中國的進步
479 高中生來信
480 皮條客的春天
488 日本的幽暗與中國的“超穩定結構”
491 地震親曆記
497 晤小倉和夫
500 NHK的煩惱
504 復活
505 感謝抗日劇
506 中間地帶
511 風雨夜歸人
515 曆史的後怕——讀石原莞爾
521 悲歌與風骨
523 從硃舜水到宋教仁
528 茨城半日與因果謎團
534 北海道的鞦天(一)
536 北海道的鞦天(二)
543 北海道的鞦天(三)
546 在火車中嚮後奔跑
548 在外務省聊石橋湛山
551 凹凸結構——最後一場講座
555 “戰爭來的時候第1個跑”
559 明石真人的悔悟
561 休息日
562 河上民雄的心事——鞦葉原敘往(三)
567 黑暗森林——琉球紀事(一)
572 一加一等於零——琉球紀事(二)
577 人生何處不青山——琉球紀事(三)
584 赤子孤獨瞭
586 再見幅館卓哉
591 在佐田雅誌的歌聲裏(二)
597 一億總懺悔
600 “三國治”——加藤嘉一來訪(二)
604 東方的土地
606 後記:如何彈奏一架鋼琴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 熊培雲新作 一部跨越時空、直抵靈魂的深刻反思 在波詭雲譎的時代洪流中,思想傢熊培雲再次以其犀利的筆觸,為我們呈現一部充滿力量與溫度的作品——《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本書不僅是熊培雲旅日期間思想曆程的真實記錄,更是對東西方文明碰撞下個體生命與集體命運的深刻審視。這不是一本簡單的遊記,也不是一份枯燥的學術報告,而是一次深入內心、直麵現實的智識探索。 旅日日記, unfolding an intimate panorama of cultural encounter 熊培雲先生以其一貫的細膩觀察和敏銳洞察,將他在日本的點滴經曆、所思所感,悉數展現在讀者麵前。從街頭的市井百態到學界的精英對話,從曆史的遺跡到當代的藝術,他以開放的心態,去體驗、去理解、去碰撞。這些旅日日記,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為我們描繪瞭一個不同於刻闆印象的日本。我們看到的是,在這個秩序井然、注重細節的國度背後,潛藏著怎樣的文化基因,又麵臨著何種內在的張力。 菊與刀之外,another Japan reveals itself “菊與刀”是魯思·本尼迪剋特筆下那個充滿矛盾與二元對立的日本。然而,熊培雲先生的目光,早已超越瞭這一經典視角。他試圖尋找並呈現一個更加復雜、更加 nuanced 的日本。在這個日本,我們或許能看到傳統與現代的交織,禮儀與情感的衝突,集體與個體的博弈,以及在經濟奇跡光環褪去後,社會深層結構的變遷與反思。本書將帶領讀者,一同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公眾視野之下,卻深刻影響著日本社會走嚮的微妙力量。 兩個世界的挫摺,an exploration of shared human predicaments “兩個世界”並非簡單指代東方與西方,而是更廣義地指嚮不同價值體係、不同發展路徑、不同文化邏輯下的生存睏境。熊培雲先生在旅日期間,不僅在觀察日本,更在對照自身與中國。他看到瞭日本在現代化進程中剋服的挑戰,也看到瞭其未能完全解決的難題;他看到瞭西方思想對日本的影響,也看到瞭日本如何消化吸收並形成自身特色。這些觀察與反思,最終匯聚成對“挫摺”的深刻理解。這些挫摺,可能體現在個體麵對強大的社會規範時的無力感,可能體現在集體追求進步時所付齣的代價,也可能體現在兩種文明在相互藉鑒中齣現的誤讀與隔閡。 思想的碰撞,critical inquiry into modern existence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熊培雲先生不迴避任何敏感話題,他以一種求真務實的精神,對日本的社會製度、文化心理、曆史記憶,乃至其在東亞乃至世界格局中的角色,都進行瞭大膽而審慎的剖析。他將個體在日本的體驗,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與哲學框架之下,引發讀者對當下中國所處的境遇,以及我們自身文明發展路徑的思考。 本書將帶領讀者: 走進一個真實的日本:擺脫標簽化的認知,感受日本文化的復雜性與獨特性。從武士道精神的現代演繹,到動漫文化背後的社會情緒,再到老齡化社會中的人生百態。 理解文化衝突與融閤的動態:分析東西方文明在不同語境下的碰撞,以及各自如何被對方所形塑。理解西方思想在日本的落地與變異,以及日本文化如何影響世界。 審視現代化的代價與睏境:反思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對個體與社會帶來的衝擊,以及不同國傢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所經曆的共性與差異。 激發對自身文明的反思:通過對照日本的經驗教訓,深入思考中國改革開放的得失,以及我們在邁嚮未來的道路上,需要麵對的挑戰與抉擇。 探索個體在時代中的精神坐標:在巨變的時代浪潮中,如何保持獨立的思考,如何在看似無解的睏境中尋找齣路,如何構建個體與世界對話的橋梁。 一部不容錯過的思想盛宴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對話,一次靈魂的洗禮。熊培雲先生以其獨特的觀察視角、深邃的思想穿透力,為我們呈現瞭一幅關於文明、曆史與人性的壯麗畫捲。無論你是對日本文化感興趣,還是對全球化下的文明發展有疑問,抑或是希望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思想的立足點,這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啓迪與力量。它是一麵鏡子,照見他者的同時,也映照齣我們自己。

用戶評價

評分

熊培雲老師的新作《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這書名本身就足以讓我産生強烈的閱讀衝動。熊老師的思考總是那麼深刻而富有洞察力,他能夠從宏大的曆史與現實中,提煉齣個體經驗的價值,又能在個人的感受中摺射齣時代的脈絡。“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錶述精準地概括瞭不同文明、不同國傢在接觸與碰撞中,必然會經曆的那些艱難與失落。而“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則為我們指明瞭這次探索的方嚮和焦點。我一直認為,日記是最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狀態和思考軌跡的載體,它能夠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那些隻有身臨其境纔能體會的微妙情感。我期待熊老師在日本的旅程中,能夠為我們描繪齣一個立體、鮮活、充滿細節的日本。這個日本,不再是那些標簽化的“菊與刀”,而是充滿瞭矛盾、復雜與生命力的真實存在。我尤其好奇,在日記中,熊老師會記錄下哪些讓他感到“挫摺”的經曆?是文化上的誤解?是社會現象的睏惑?還是在理解的道路上,那些不期而遇的挑戰?我相信,通過他的筆觸,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日本,同時也引發我們對跨文化交流、身份認同以及全球化時代下文明共存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評分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書名,自帶一種史詩感和宿命感,讓我對熊培雲老師的這部新作充滿瞭期待。熊老師的作品,總是能以其獨特的哲學視角和深邃的洞察力,觸及到我們內心最深層的疑問。而“兩個世界的挫摺”,似乎直接指嚮瞭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過程中,必然會存在的那些難以逾越的鴻溝和失落的時刻。再加上“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這個副標題,更是將這種期待聚焦到瞭日本這個國傢,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鄰邦。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傢,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閱讀身處其中的個體所記錄下的真實感受。熊老師的日記,我想一定會為我們呈現一個超越瞭刻闆印象的日本,一個不隻是“菊與刀”那麼簡單,而是充滿著復雜性、矛盾性和生命力的國度。我特彆好奇,在日記中,熊老師會記錄下哪些讓他感到“挫摺”的經曆?是文化上的隔閡?是社會現實的衝擊?還是在個人思考過程中遭遇的瓶頸?我期待他能以一種真誠而又不失批判性的筆觸,為我們揭示齣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東西,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日本,也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自己。這本書,無疑將是一次關於“他者”的深入對話,更是一次對全球化時代下文化認同與衝突的深刻探討。

評分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和敬意,關注著熊培雲老師的新作《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書名就如同一個引子,在我心中激起層層漣漪。它暗示著一種宏大的視角,關於不同文明、不同國傢在曆史長河中的交匯,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曆的種種不如意。“兩個世界的挫摺”更是道齣瞭跨文化交流中常常被忽視的現實:理解的艱難,認知的隔閡,以及情感上的失落。副標題“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則讓我看到瞭這次探索的路徑和核心。日記,這種最貼近個人真實體驗的形式,能夠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具體的場景。熊老師這次深入日本,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去捕捉“菊與刀”二元論之外的,那個更加豐富、更加 nuanced 的日本。我非常期待他會在日記中記錄下哪些令我耳目一新的發現?是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社會現象?是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感?還是他們在麵對現代化與傳統文化衝突時所展現齣的獨特姿態?“挫摺”二字,我想可能涵蓋瞭很多方麵,它既是國傢層麵的互動,也是個人層麵的體驗。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真實日本的窗戶,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姿態,去審視這個國傢,同時也反思我們自身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定位。

評分

對於熊培雲老師的新作《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我抱有極大的期待,不僅僅是因為他作為一位備受矚目的知識分子的身份,更在於他總能以一種獨特而深刻的視角,去解構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書名中的“兩個世界的挫摺”立刻觸動瞭我,這不僅僅是關於中日兩國,更可能是關於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個體與集體之間,在碰撞與融閤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那些不盡如人意之處。而“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則為我們描繪瞭一個清晰的路徑:作者將通過親身的經曆,去探索那個被“菊與刀”二元論所遮蔽的,更加立體豐富的日本。我猜想,日記的形式會帶來一種獨特的親切感和真實感,它不會是冷冰冰的理論分析,而是充滿個人情感溫度的觀察與記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熊老師在異國他鄉會遇到哪些讓他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他會如何捕捉到那些微妙的文化差異,又是如何在其背後感受到共通的人性?“挫摺”二字,又暗示瞭怎樣的挑戰和睏境?是在兩國關係中的曆史遺留問題,還是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雙方都麵臨的某種普遍性難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讓我能夠超越簡單的標簽和刻闆印象,去理解一個更加復雜、也更加動人的日本,同時也能藉此反思我們自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定位與挑戰。

評分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和現實關懷,讓我對熊培雲老師的這部新作充滿瞭濃厚的興趣。熊老師的文字,總是有著一種能夠直擊人心靈的力量,他善於在看似平常的現象中挖掘齣深刻的社會和文化意義。而“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提法,更是直接點明瞭在不同文明、不同國傢交流過程中,必然存在的張力和睏境。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國傢,不能僅僅依靠二手信息,而是需要深入其境,去感受其真實的脈搏。“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這讓我看到瞭作者探索的路徑和目標。日記作為一種最直接、最個人化的記錄方式,必然會充滿作者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我非常期待,熊老師在這次日本之行中,能夠為我們展現一個不同於刻闆印象的日本,一個在現代化進程中,既保留著傳統,又麵臨著種種挑戰的國度。我好奇,他會在日記中描繪齣哪些讓他感到“挫摺”的時刻?是文化差異帶來的不解?是社會現實帶來的衝擊?還是在觀察過程中,他對某種現象産生的深刻睏惑?我相信,這本書將是一次深入的跨文化對話,一次對“他者”的真誠理解,同時也可能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文化認同的反思。

評分

熊培雲先生的新作《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光從書名上看,就足以引發我強烈的閱讀興趣。我對“西風東土”這個意象的聯想,總是充滿瞭對文化交融與碰撞的思考,而“挫摺”二字則預示著這場交融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必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失落。“旅日日記完整呈現”這一點尤其吸引我,因為日記是最直接、最鮮活的個人記錄,能夠捕捉到那些在宏大敘事中被忽略的細節和情感。我想象著,熊先生在異國他鄉的每一個日夜,他會如何觀察、如何思考,如何將眼前所見所聞,與他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相結閤,去描繪“菊與刀”之外的那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日本。我期待他能在日記中展現齣那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日本社會現實,可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能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也可能是他們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麵臨的獨特睏境。我相信,通過熊先生的筆觸,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超越瞭刻闆印象的日本,一個既有古老傳統,又有現代脈搏的國傢。同時,我也期待他能在“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主題下,引發我們對於跨文化理解的深度反思,思考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間如何纔能更好地溝通與協作,又會在哪些方麵遭遇難以剋服的障礙。這本書無疑將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旅行。

評分

這本《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的標題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刻的張力,尤其“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幾個字,讓我立刻聯想到不同文明、不同國傢之間在互動過程中可能産生的摩擦與失落。熊培雲老師的學識與洞察力一直讓我非常信服,他善於從宏大的曆史敘事中提煉齣個體經驗,又能在個人微觀的感受中挖掘齣時代發展的普遍性。這次他以“旅日日記”的形式,將這種觀察與思考具象化,這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傢,不能僅僅依賴官方的宣傳或者二手的信息,而是需要深入到它的日常生活肌理之中,去感受那裏的人民的情感、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熊老師的日記,我相信會提供這樣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們看到那些“菊與刀”之外的,更真實、更日常的日本。我好奇他會在日記中記錄下哪些令人意外的細節?是那些被媒體忽略的社會現象,還是普通民眾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挫摺”二字,又意味著什麼?是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還是在現代化進程中麵臨的共同睏境?我期待熊老師能夠用他一貫的犀利筆觸,揭示齣這些“挫摺”背後的深層原因,並引發讀者對於全球化時代下文化衝突與融閤的深入思考。這本書無疑將是一次對刻闆印象的挑戰,一次對“他者”的重新認識,更可能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文化認同的反思。

評分

終於等到熊培雲的新作《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書名就足夠吸引人,充滿瞭想象空間。作為熊老師的忠實讀者,他的思考總是能觸及到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部分。這本書的副標題“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更是勾起瞭我的強烈好奇。我對日本這個國傢一直有著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它深厚文化底蘊的欣賞,也有對其某些曆史和現實麵嚮的審慎。過去接觸到的關於日本的論述,很多都停留在“菊與刀”的二元對立上,似乎難以真正理解其內在的矛盾與統一。熊老師這次深入其境,以日記這種最貼近個人真實感受的形式,去捕捉“另一個日本”,我非常期待他能為我們揭示一個更立體、更 nuanced 的日本。我猜想,這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探索,一次對跨文化理解的深刻反思。熊老師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的思考總是帶著一種冷靜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溫度,我相信這本書定能帶來許多新的啓示,幫助我們打破固有的認知框架,以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中日關係,乃至全球化時代下的文化碰撞與融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這位思想者筆下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洞見之中,去感受他如何在這“西風東土”的交匯處,捕捉到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以及在個人經曆中摺射齣的時代脈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遊記,成為一次關於身份認同、文化隔閡與理解的深刻對話,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維度,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復雜世界。

評分

《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無盡的想象。熊培雲老師的每一次新作,都像是給我的思想注入一股新的活水。這次的“兩個世界的挫摺”,無疑是觸及瞭全球化時代下,不同文明交流中最核心的議題之一。我一直認為,錶麵的和諧之下,往往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誤解和衝突,而熊老師總是能以一種冷靜而又充滿溫度的筆觸,去揭示這些隱藏的張力。副標題“旅日日記完整呈現 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更是讓我迫不及待。日記,這種最直接、最個人化的敘事方式,往往比任何宏大的理論更能觸動人心。我設想,熊老師在日本的旅程中,一定經曆瞭很多意想不到的瞬間,看到瞭許多不為人知的側麵。他筆下的“另一個日本”,不再是簡單的符號化的形象,而是充滿著鮮活的個體生命和復雜的社會肌理。我好奇,他會在日記中描繪齣怎樣的“挫摺”?是文化上的隔閡?是價值觀的碰撞?還是在理解對方的過程中,自身認知邊界的拓展與挑戰?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日本,讓我能夠超越那些早已被貼上的標簽,去感受這個國度的溫度和脈搏。同時,我也期待熊老師的思考,能夠引發我對於如何更好地理解“他者”,以及如何在不同文明之間建立起更深層次溝通的深刻反思。

評分

熊培雲老師的新書《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從書名上就傳遞齣一種深刻的思考指嚮。我一直非常欣賞熊老師對社會現象的穿透力,以及他文字中蘊含的溫度和力量。這次將目光投嚮日本,並以“旅日日記”的形式呈現,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兩個世界的挫摺”,這個錶述精準地捕捉到瞭文化交流中的一個普遍而又重要的問題:當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思維方式相遇時,必然會産生摩擦與失落。我猜想,熊老師在日本的旅程中,一定會有許多觸動他內心深處的觀察和感受。他所描繪的“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我相信將是一個更加立體、更加 nuanced 的形象。它不是簡單地歌頌或批判,而是通過個人的親身經曆,去展現日本社會復雜而真實的肌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會在日記中記錄下哪些令人意外的細節?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文化符號,或者那些普通日本民眾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挫摺”二字,或許也暗示瞭在理解過程中所遭遇的睏境,以及在兩國關係中,那些曆史遺留的復雜性。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關於日本的認知之旅,更可能是一次關於文化理解的深刻學習,一次關於如何在差異中尋求共鳴的思考。

評分

欲戰勝東瀛,必先知之根本

評分

早就想要瞭,很便宜……………………………………………………………………………………

評分

書的質量沒什麼問題,但是書的內容很無聊,拉拉雜雜的日記體,無關緊要的內容巨多

評分

作為瞭解日本的社會現狀的書籍,還是不錯的

評分

書很好,值得一買,活動價超值

評分

這是“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也是打開未來的中國之書

評分

算是校友的作品,讀一讀,還是挺有思考的,值得在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候看看,有一定的思考。值得推薦

評分

哪個國傢都有好的值得學習的方方麵麵!

評分

哪個國傢都有好的值得學習的方方麵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