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暂无我非常喜欢《跟徐湛学国画(2)》中对“构图”的讲解。在第一本书里,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学习如何画好一个独立的元素,比如一朵花,一只鸟。而在这本进阶的书里,徐老师开始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幅有生命力的画面。他讲解了不同的构图原理,比如“黄金分割”,比如“S形构图”,以及如何利用“留白”来突出主体,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到如何画一幅“静物小品”,要求将几种不同的花卉和水果组合在一起,并且要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对话感”。我尝试着去画,一开始只是把东西画上去,画面显得非常杂乱,缺乏章法。但当我按照书中的讲解,先确定好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来安排其他元素,并且有意识地运用留白来拉开层次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就有了“呼吸感”。我学会了如何让花朵和水果之间互相呼应,如何让它们在画面中显得既独立又和谐。这种对构图的深入讲解,让我觉得画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和意境的营造。
评分我尤其欣赏《跟徐湛学国画(2)》中,徐老师对于“意境”的营造所做的努力。在第一本书里,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形”,而在这本进阶的书里,他开始引导我们去追求“神”。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国画不仅仅是画出事物的样子,更重要的是画出事物的“精神”和“韵味”。比如,在描绘山水的时候,他会教我们如何用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山峦的巍峨和云雾的缭绕,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如何画出秋天的落叶,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叶子的形状,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焦墨和枯笔来表现叶子的萧瑟和秋天的萧瑟感,以及落叶在风中飘零的动感。我尝试着去画一幅秋景,学着老师用焦墨去点染,用枯笔去勾勒,虽然一开始画面显得比较灰暗,但当我尝试着用大片的留白来表现天空时,整个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仿佛能听到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这种对意境的追求,让我觉得学国画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书中对于“虚实相生”的讲解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他会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画面的留白,让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如何通过一两笔的淡墨,暗示出远方的景致。我尝试着去画一幅写意山水,学着老师在画面中制造“虚”的空间,让画面更加耐人寻味。
评分《跟徐湛学国画(2)》给了我一种非常系统和连贯的学习体验。与一些零散的教学视频或文章不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笔墨运用,到不同题材的深入解析,再到最终的创作思路,层层递进,让人感觉学习过程非常扎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花鸟画”的细致讲解,它不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花鸟,而是涵盖了梅、兰、竹、菊这些传统题材,还包括了牡丹、荷花、水仙、小鸟、鱼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画法和表现技巧。比如,在描绘牡丹时,他会区分不同品种牡丹的形态特征,以及如何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来表现它们不同的“性格”——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娇羞内敛。我尝试着去画一幅牡丹,学着老师那样,先用淡墨勾勒出花瓣的走向,再用浓墨点染出花心的深邃,最后用曙红和胭脂来调色,画出了几朵形态各异的牡丹,虽然依旧有进步空间,但那种“画活了”的感觉,让我十分欣喜。而且,书中还鼓励学生将不同题材的花鸟进行组合,创作出更具意境的画面,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尝试将竹子和梅花组合在一起,学习如何让它们在画面中和谐共存,互相衬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
评分我必须称赞《跟徐湛学国画(2)》在“示范”上的用心。徐老师的示范画不仅仅是最终完成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很多创作过程中的“草稿”和“关键步骤图”。这就像是在你面前拆解一个复杂的机械,让你清楚地看到每一个零件是如何组装起来的。比如,在画一幅写意山水时,他会先展示如何用淡墨勾勒出山体的大致轮廓,然后如何用浓墨皴擦出山石的纹理,接着如何用飞白来表现树木的枝干,最后如何用大面积的留白来营造出天空和云雾。每一步的讲解都非常到位,让我能清晰地理解创作的逻辑。我记得在画一幅关于“寒梅傲雪”的题材时,徐老师并没有直接画出成品,而是先示范了如何用枯笔勾勒出梅干的苍劲,如何用淡墨晕染出雪花的质感,以及如何用点染的方式表现梅花的疏影。我反复练习那个勾勒梅干的步骤,一开始画出来的梅干总是显得生硬,但经过多次的尝试,我逐渐掌握了用笔的枯润和转折,画出的梅干也开始有了“力量感”。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我更有信心去挑战更复杂的题材。
评分我不得不说,《跟徐湛学国画(2)》在“墨色运用”的讲解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在第一本书里,我们可能只是粗略地了解了墨色的浓淡干湿,但在这本进阶的书里,徐老师将墨色的运用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他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和光影感。比如,在画松树的时候,他会教你如何用浓墨来表现松针的锐利和挺拔,如何用淡墨来表现松皮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以及如何用飞白来营造出松树在风中的摇曳感。我反复练习画松树的松针,一开始总是画得像一堆绿色的“毛线团”,但当我按照书中的讲解,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来表现松针的疏密和朝向时,我终于画出了那种挺拔有力,又富有生命力的松针。而且,他还会讲解如何通过墨色的“破”和“积”来产生丰富的墨韵,比如如何用破墨法画出水墨荷叶的润泽感,如何用积墨法来表现山石的厚重感。这种对墨色的深入探索,让我觉得国画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更是墨色在纸上的“舞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跟徐湛学国画(2)》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徐老师非常懂得“因材施教”。书中提供的范例,不仅仅是完成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会讲解创作思路和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在画梅花的时候,他会展示如何用“工笔”的方式来精细描绘梅花的形态,又会展示如何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梅花的精神。这让我意识到,同一株梅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尝试着去画一幅梅花,一开始只是模仿写意画法,但当我看到书中对工笔梅花的讲解时,我发现原来还可以用那么细腻的笔触来刻画梅花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梅核的纹路,花瓣的薄厚。我尝试着结合两种画法,先用淡墨勾勒出梅干的形态,再用浓墨点染出梅花的精神,最后用曙红和胭脂来提色,画出了一幅既有写意韵味又不失细节的梅花。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国画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过程。
评分这本《跟徐湛学国画(2)》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虽然书中讲解的都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但徐老师的讲解方式却非常现代,而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不仅仅是枯燥地讲解笔墨的原理,而是将笔墨与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如何画出水墨荷叶时,他会先描述他在夏日池塘边观察荷叶的场景,荷叶的舒展,荷叶上的水珠,以及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的样子。这种带有画面感的叙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也更能理解笔墨背后的情感。我尝试着去画一幅荷花,学着老师那样,先用淡墨勾勒出荷叶的轮廓,然后用浓墨点染出荷叶的脉络,再用几笔焦墨来表现荷叶边缘的卷曲,最后用曙红和胭脂来调色,点染出几点荷花。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仿佛真的将夏日池塘边的清凉带到了纸上。这种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一件束之高阁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艺术体验。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我的国画启蒙之旅中的一束光,尤其是在翻阅这本《跟徐湛学国画(2)》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第一本主要侧重于基础的笔墨、线条和一些简单的构图,虽然也很有价值,但总感觉像是坐在教室里听课,学到的知识点都懂,但实际落笔时总会有些束手无策。《跟徐湛学国画(2)》则完全不同,它就像是老师拉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如何将那些枯燥的线条和墨色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书中对具体花鸟的描绘,比如梅花的疏影暗香、竹子的劲节高风、牡丹的雍容华贵,都有非常详尽的讲解。我记得有一章节讲到如何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不同花瓣的质感,比如花瓣边缘的反光,叶子的脉络,甚至连花蕊的细微之处都讲解得无比细致。徐老师的讲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而是结合了他多年的绘画经验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很多时候他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墨色要像露珠一样饱满,但又不能让它流淌”,或者“线条要有骨骼,但又不能僵硬”。我尝试着跟着他的步骤去画,第一次画出来的梅花,虽然和老师的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但那种“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我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点。而且,书中的范例图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完美作品,而是有很多不同阶段的练习稿,这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也更有信心去尝试。我反复翻看描绘竹子的那一章,徐老师是如何用短短几笔勾勒出竹叶的疏密和风中的摇曳,还有竹竿的挺拔和节的力度,我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和角度去运笔,一开始画出来的竹子像一堆绿色的乱草,但经过几次的练习,我感觉自己对竹子的形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评分我必须说,《跟徐湛学国画(2)》在细节处理上做到了极致,这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总是在画面“大体看起来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在第一本书里,我们学习了基础的笔法,了解了用笔的轻重缓急,但如何让这些笔法真正“活”起来,在《跟徐湛学国画(2)》里得到了升华。例如,书中关于描绘水墨花卉的讲解,特别是如何表现花瓣的层次感和透明感,徐老师用到了“破墨”和“积墨”等技法,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的用墨时机和用墨量。我尝试着去画一朵水墨牡丹,一开始总是把花瓣画得死板,没有那种层层叠叠的丰富感,但跟着书中的讲解,一点点地调整用墨的浓度和落笔的位置,终于画出了具有一定立体感和层次的花瓣,虽然离大师的境界还很远,但那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书中的讲解非常注重写实与写意之间的平衡,既要求学生观察自然,捕捉事物的本质,又鼓励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比如,他讲到画虾时,不是简单地把虾的形状画出来,而是强调虾的动态,虾须的飘逸,虾壳的晶莹剔透,以及虾在水中游动的灵动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画荷叶的部分,如何用大写意的笔法,寥寥几笔勾勒出荷叶的舒展和水滴的晶莹,以及荷叶上的折痕和卷曲,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曾反复练习书中的荷叶画法,尝试着用不同的毛笔和不同的墨色去表现,一开始画出来的荷叶总是显得松散,缺乏张力,但随着不断的尝试,我逐渐掌握了如何用笔的起伏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荷叶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真正地“教”画画,而不是仅仅展示精美的范例。在《跟徐湛学国画(2)》中,我发现徐老师非常有耐心,他不会上来就展示一幅惊为天人的作品,而是会将一个复杂的画面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步骤,甚至是对一个细微的笔触进行反复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在描绘鸟类的时候,他会专门花一整个章节讲解如何画出鸟的眼睛,眼睛是鸟的灵魂,眼神的灵动与否直接决定了这只鸟的生动性。他会细致地分析不同角度下眼睛的形状,如何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来表现瞳孔和眼白,以及如何用细小的笔触点出高光,让眼睛炯炯有神。我为了画好鸟的眼睛,反复看了这个章节好几遍,并且拿出纸来,专门练习画眼睛。刚开始画出来的眼睛总是显得呆滞无神,但经过几次的练习,我发现自己逐渐能捕捉到那种“神采”,这让我非常兴奋。再比如,书中在讲解如何画出不同种类花卉的“姿态”时,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描绘花瓣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观察花朵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姿态,是含苞待放,还是盛开怒放,亦或是已经开始凋零。他会引导你去感受花朵的“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感性的教学方式,但却非常有效。我尝试着去画一朵迎春花,书中的讲解让我不再是简单地复制花瓣的轮廓,而是去感受它迎着春风摇曳的动态,我尝试用轻盈的笔触和明亮的墨色去表现它的活力,最后画出来的迎春花,虽然依旧有稚嫩的痕迹,但已经有了那种属于它自己的生命力,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
评分书不错,印刷很好,实用,就是没有套装第3本啊
评分孩子很喜欢看,正版,质量很好!
评分喜欢,书真心不错。
评分好书,很满意!
评分印刷质量欠佳
评分买书优惠力度很大,值得购买
评分正是我所需要!
评分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
评分正在用,看看再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