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盦书跋

卷盦书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景葵 著
图书标签:
  • 书跋
  • 金石
  • 书法
  • 藏书
  • 清代
  • 文学
  • 艺术
  • 古籍
  • 鉴赏
  • 卷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3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49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
出版时间:200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字数:11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历代遗留下来的书目题跋著作十分丰富,已经整理出版的还不是很多。二○○五年三月,本社选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排印的书目题跋作二十二种,分成十册,汇编为《中国历代书题跋丛书》第一辑,影印出版。现在再推出《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共十二种,分十册,分别是《读书敏求记校证》(清印钱曾撰,管庭芬、章珏校证)、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彭荃孙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实体堂宋本书录(潘宗周编)、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卷盦书跋(叶景葵撰)、劫中得书记(郑振铎撰)和着砚楼书跋(潘景郑撰)。前九种为首次标点整理,后三种则仍据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旧版影印,相信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目录

周易本羲辨证
师二宗斋读易札记
古文尚书
尚书古文疏证
古文尚书撰异
吕氏家塾读诗记
韩诗外传

礼记训纂
夏小正笺疏
振绮堂本吹豳录
春秋左传杜注
春秋纬史集传
吴愙斋蒃文论语真迹
尔雅正义
尔雅郭注义疏
恒言广证
说文解字理董
说文解字段注
说文解字汇纂条例
谐声谱
集韵
帬经音辨
传经文补正
……

前言/序言


卷盦书跋 序言 卷盦书跋,顾名思义,乃一集书籍跋文之志也。著者潜心古籍,钩沉辑佚,凡得善本、异本,或感文史之妙,或惜版本之殊,辄为之跋。其跋文或考据精审,辨析毫厘;或抒发感想,寄情于书;或品评优劣,指陈得失。字里行间,皆可见著者之学养、识见与情怀。本书之编纂,旨在汇聚这些珍贵的跋文,以飨同道,亦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一份宝贵资料。 卷一:经学存真 卷一所收录者,多为经学经典之跋文。著者对儒家经典之版本流传,向来颇为关注。其跋文往往能触及版本异同之关键,追溯其源流,辨析其真伪。 例如,在《尚书》的跋文中,著者曾就不同传本的篇章异同、文字讹变、以及历代学者对《尚书》真伪的争论,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他引证宋、元、明、清各家学说,从史料、音韵、训诂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力求还原《尚书》最接近原貌的面貌。著者尤其强调,对于古籍版本的研究,不能仅凭一己之见,而应博采众长,审慎断代。在另一篇关于《诗经》的跋文中,著者则着重探讨了不同《诗经》版本(如毛诗、古诗、鲁诗、齐诗)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后世的解读。他通过对一些疑难字词的校勘,展现了古籍版本研究的趣味性与重要性。 此外,对于《礼记》、《周易》等经典,著者亦不乏精到的论述。在《礼记》的跋文中,他可能追溯了《礼记》篇目在汉代之后的不同编次,以及各篇的作者归属问题。在《周易》的跋文中,著者可能从易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传注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易学发展的影响。他对版本差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学术脉络的清晰把握,使得这些跋文不仅仅是对书籍的简单介绍,更是对经学史的一次次梳理与重估。 卷二:史林探微 史书作为承载历史的重要载体,其版本流传亦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卷二的跋文,则多围绕各类史书展开。著者对于史料的辨析,以及对史书编纂体例的理解,在其跋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跋文中,著者可能探讨了该传记的不同版本,分析了增删之处,并尝试推断其增删的原因。例如,对于《三国志》的某一版本,著者可能详细比对了不同抄本、刻本之间在人物事迹、官职爵位、以及年号纪年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其他史料,指出哪个版本更为可靠。他可能还会引用一些湮没不传的史料,以佐证其观点。 对于某些集部中的史学著作,如《史记》、《汉书》的注疏本,著者也可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他可能关注注疏作者的学术背景,以及其注疏的方法,并对其中一些存疑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于史料的辨析,往往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更能深入到历史事件本身,展现其深厚的历史功底。 在另一篇跋文中,著者可能关注了地方志的价值。他可能认为,虽然地方志并非正史,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经济地理信息,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可能会针对某个特定地方志的版本,进行考订,分析其成书年代、修撰者,以及其内容的详略。 卷三:文学荟萃 卷三的跋文,则聚焦于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文、小说等诸多门类。著者对于文学的品鉴,既有对艺术技巧的欣赏,也有对作品背后思想情感的体悟。 在对某位古代诗人的诗集跋文中,著者可能首先会对该诗集的版本进行梳理,指出不同版本在篇章、题跋、以及校订上的差异。然后,他可能会着重分析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例如其炼字之功、对仗之巧、意境之深远等。他可能会选取几首代表作,进行深入的解读,阐释其妙处所在。著者对诗歌的品评,往往不落俗套,能够发掘出作品不为人知的闪光点。 对于词集,著者可能更关注词人的创作风格,以及其对词体发展的贡献。他可能会分析词人的用典、用韵、以及遣词造句的特点,并将其与同时代或其他时代的词人进行比较。在某篇小说跋文中,著者可能对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塑造、以及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除了对具体作品的赏析,卷三的跋文也可能触及文学理论。著者可能会在跋文中,就诗歌的“风骨”、“兴象”,或小说的“传奇性”、“写实性”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对于文学的理解,既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有对新颖视角的探索。 卷四:学术杂考 卷四收录的跋文,涵盖了更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哲学、艺术、目录学、金石学等。这些跋文体现了著者跨学科的治学特点,以及其对知识的广博兴趣。 在对某本哲学著作的跋文中,著者可能追溯了该著作的思想渊源,分析了其核心观点,并对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进行评估。他可能还会就其中一些难解的术语或概念,提出自己的解释。 对于艺术类的书籍,如画谱、碑帖等,著者可能从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以及版本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他可能会关注画作的构图、用笔、设色,或碑帖的刻工、用笔、风格。 在目录学方面,著者可能对其研究的古籍的版本、流传、以及著录情况,进行详细的考证。他可能发现一些流传有序的古籍,其著录信息存在讹误,并据此提出修正。 金石学是著者可能涉猎的另一个领域。他可能在一篇跋文中,对某个铭文、印章等进行考证,并从其文字、内容、以及出土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卷五:版本钩沉 卷五的跋文,则更为侧重于版本学本身的研究。著者在此卷中,集中展示了他对古籍版本,特别是善本、孤本、稿本、抄本、刻本等的研究心得。 著者可能会在一篇跋文中,详细介绍某本善本的来源、流传,以及其装帧、纸墨、字迹等特征。他可能会指出,该善本在文字校勘、篇章结构等方面,具有其他版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对于一些稀见的稿本、抄本,著者可能更是视若珍宝。他可能会对其进行细致的摹写、录入,并就其中体现的作者创作过程,以及当时文人的用笔习惯,进行深入的分析。 著者对于刻本的研究,也颇有见地。他可能会关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刻工特点,以及其对文字传达的影响。例如,他可能会区分出宋刻、元刻、明刻,甚至更细致的坊刻、官刻、私刻的特征。 在一些跋文中,著者可能还会探讨版本学研究的方法论。他可能会强调,版本研究需要文献考据与实物勘验相结合,既要深入研读二手文献,也要亲身接触和审视古籍原件。 结语 卷盦书跋,集著者数十年心血而成。其中所收录之跋文,或考据严谨,或品评独到,或抒情写意,皆为其治学之印记,感悟之结晶。本书之价值,不仅在于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版本资料,更在于展现了一位读书人对知识的敬畏,对文化的深情,以及对古籍的无限热爱。 凡览此书者,当可窥见著者之治学路径,感受其学思之深邃。愿此书能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学人的桥梁,激励后学,续写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 (此内容为虚构,旨在展现一本名为《卷盦书跋》的书籍可能包含的丰富内容,并非真实存在的书籍简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那种古朴而又带着沉静的力量,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不是一个特别资深的藏书爱好者,但每次在书店看到装帧精美的古籍,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卷盦书跋,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打开的每一页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去发掘。拿到书的那一刻,纸张的触感,油墨的香气,都让我有一种回到过去的错觉。我能想象到,这一定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精心打磨的成果,无论是内容的编排,还是字体的选择,亦或是整体的视觉呈现,都透着一股子认真和匠心。我对于其中可能包含的那些关于书本的评论和鉴赏,充满了期待。我总觉得,一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历史和前人的智慧。而“书跋”这个词,恰恰指向了那个更深层次的维度,它意味着对一本书的理解、解读,甚至是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细腻情感和深刻见解。

评分

初读此书,我便被一种温润而又醇厚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上来就摆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那种感觉,就像是遇到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他坐在你对面,端起一杯热茶,开始跟你讲述他的人生阅历和对世界的看法。他的话语中,没有刻意的卖弄,只有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底蕴。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描绘,那些对于事物细微之处的观察,对于情感微妙变化的捕捉,都做得恰到好处,让人读来倍感亲切,仿佛就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文字的节奏感也很舒服,时而舒缓,时而紧凑,恰如其分的张弛有度,让阅读过程变成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平凡事物,让我看到了它们身上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深邃意义。它教会我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生活,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体味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怀揣着一份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我对于那些深埋在时间长河中的智慧,总是充满着莫名的向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浅显读物,而是需要你去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才能从中汲取到养分的。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我曾经以为,知识的学习就是背诵和记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是去理解,去融会贯通,去形成自己的思考。它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又充满逻辑性,让我能够清晰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走向结论。即使遇到一些我不太熟悉的领域,作者也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我能够轻松理解,而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方向,在我困惑的时候点拨迷津。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世界,如何去理解生活,如何去认识自己。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能量的注入,一种智慧的滋养。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情。我喜欢它那种不卑不亢的姿态,不张扬,不炫耀,只是默默地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不显眼,但一旦被发现,便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我非常庆幸能够遇见它,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也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常常觉得,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并非源于事情本身的复杂,而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太过狭隘。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宽容和理解他人。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豁然开朗,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内心的迷雾。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陷入沉思,然后将书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这种反思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发现,自己以前的一些固有的观念,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它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精神世界。

评分

包装很好,质量也很好!

评分

关于汪先生的诗论,研究的人已经比较多了,而对于他的诗,人们谈得则相对较少。汪先生当然不像现在很多文学研究者那样只能“述”而不能作,对他的《点将录》不满意的陈衍在《石遗室诗话》里曾经讲过他的诗,同样对他的《点将录》不满意的钱仲联的《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也没有将其遗漏(其座次为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其诗造诣如何由此可窥一斑了。然而陈、钱两先生可谓论而不详,故此我不揣浅陋,尝试加以论述。

评分

您哈萨克斯坦颜色搜索

评分

喜欢这种古书,素雅,而且内容厚重,每一篇书跋都是认真写成,读后收获很大

评分

以本社“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本为基础,繁体改简体,增补简注。毛纶、毛宗岗父子对罗本进行评改的《三国演义》读本,是迄今流行的定本。

评分

刚收到,还没看,大致看了一下目录。

评分

很期待,应该是好书啊啊很期待,应该是好书啊啊

评分

《红楼梦》(注评本)

评分

叶先生是上海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前辈们不仅为上图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的还有文化底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