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树木盆景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占有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的技巧。其表现的手法随着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本书着重介绍盆景制作技术,将每件盆景的整个制作过程以图解形式加以介绍,有助于盆景爱好者和专业生产者在盆景创作中参考和应用。令人惊喜的是,这本厚厚的书里,并没有陷入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语录”泥淖。相反,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务实、适合中级爱好者进阶的系统化训练方案。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工具的选择与维护”那一章。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剪(如芽切剪、叶剪、根剪)的杠杆原理和刃口角度对树木组织恢复速度的影响,并对手工锻打工具和现代不锈钢工具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对比。这在其他很多出版物中是找不到的深度。更贴心的是,书中专门辟出了一小节,讨论了在有限的城市阳台空间内,如何利用垂直绿化技术和微气候控制(如设置防风屏障和增加局部湿度)来模拟理想的自然生长环境。这对于居住在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通过学习书中介绍的“控水滴灌系统”的简易搭建方法,我尝试着优化了我现有的浇水流程,效果立竿见影,那几盆原本生长略显迟缓的杜鹃现在明显更有生气了。可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建立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而非空洞的口号。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分量极重,它谈论的是“盆景的传承与收藏的哲学”。作者并没有急于推荐什么天价名品,反而花了大篇幅去讨论如何通过科学的记录方式(如日志、照片存档)来追踪一棵盆景几十年的生长历程,强调“时间”本身就是盆景艺术中不可替代的要素。书中甚至收录了一份关于如何评估一棵老盆景“历史价值”的非量化标准清单,比如树皮的包浆程度、根盘的自然裂纹是否符合地理环境的模拟等。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手中几棵小树的意义,不再只关注眼前的造型是否完美,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它们承载更深远的故事。这种超越技术的文化思考,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它教导我们,对待盆景,需要的是一种近似于历史学家的审慎和艺术家般的热情,这使得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拔高了,不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而是一部关于时间艺术的沉思录。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解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舍利干”和“枯干”造型的篇章,这通常是新手最容易弄巧成拙的部分,稍有不慎,一棵好苗子就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失去生命力。作者没有采用那种模糊的文字描述,而是用了一系列高清的、分步骤的实景照片来展示整个过程。比如,在制作一棵仿千年古柏的舍利干时,如何用刀具精确地剥离部分树皮,控制伤口的愈合速度,以及后续涂抹特定药剂以防止腐朽和虫害,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参数和时机说明。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还附带了一份“常见盆景病虫害速查表”,那张表单不仅列出了病虫害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根据不同树种的体质差异,给出了针对性的、非化学干预的优先解决方案。这种“先养树,再造型”的理念贯穿始终,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建立在对生命体最深层理解之上的。读到某一章节关于如何根据地貌特征来设计盆景意境时,我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在学技术,而是在上艺术史课。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不是按照树种种类来划分章节,而是创新性地以“意境”和“风格”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例如,有一整章是专门探讨如何通过“动感”来表现松柏的抗风姿态,书中分析了不同蟠扎点位对树木生长习性的长期影响,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S”形、曲干式和风吹式盆景在视觉张力和生命力表达上的微妙差异。这种将技术与美学高度融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此外,书中对“水景盆景”(水盘中的假山与水体)的介绍也相当到位,它不仅涉及了水泵的选择和循环系统的布局,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水体颜色的微调(例如添加特定矿物质或使用天然染色剂)来衬托树木的季节性变化,比如秋季的萧瑟或春季的生机。这种对整体场景氛围的把握能力,是区分普通“种树”和真正“创作艺术品”的关键,这本书将这个“秘密”毫不保留地分享了出来,让人读来大呼过瘾。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很雅致,那种深沉的墨绿色和古朴的字体,一下就让人感觉里面装载的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时间、耐心和自然艺术的沉淀。我之前对盆景的了解仅限于路边摊上那些造型僵硬的小树,总觉得那是一种很“老派”的爱好,有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导论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且极富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树木盆景”不仅仅是一种园艺技术,更像是一种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的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树种在浅盘里,而是通过精心的修剪、蟠扎和造型,将宏伟山林中的磅礴气势,浓缩于方寸之间。书中对不同树种(比如松柏科、杂木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水分和土壤酸碱度的细微需求做了详尽的阐述,这部分内容的严谨性,绝非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入门手册可比。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盆景能卖出天价——那份“养护哲学”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关于“根盘”的培养技巧,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换盆时间和手法,诱导根系向四周均匀、有力地伸展,从而营造出古木参天、根扎岩石的视觉震撼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对作者的专业性肃然起敬。
评分很好
评分还是能学到点东西的基本就是这样子吧
评分又快又好又方便!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说的全面,正在阅读
评分发货快,是正版,有优惠,值得购买。
评分送货上门速度快,态度也好
评分6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