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全集 实用教育宝典 教育理念先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全集 实用教育宝典 教育理念先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珊珊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方法
  • 教育理念
  • 好妈妈
  • 实用教育
  • 儿童教育
  • 成长指南
  • 教育宝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世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877847
商品编码:10287499503
品牌:中国妇女出版社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全集:新版

价格:39.8元

作者:许珊珊 著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8877847

字数:270000

页码:3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中国妈妈成功教子必读书,经典、quan威、实用的教育宝典。

★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既适合妈妈又适合老师的教育经典,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实用,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好妈妈懂得用心去关爱孩子,这里的“用心”不是指妈妈怎样从生活上关心孩子,而是怎样去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好妈妈懂得用爱去温暖孩子,感化孩子,去做孩子的知己,做孩子学习的帮手,做孩子交往的领路人。

好妈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从不溺爱孩子。孩子该做、能做的事她们从不去代劳;孩子做错了事,她们也绝不袒护。

好妈妈还懂得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孩子一个经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给孩子一段“过苦日子”的经历,更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di一章 做一个聪明睿智的好妈妈

亲子关系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002

优质的妈妈养育出优质的孩子/004

拒绝溺爱,孩子不再依赖/006

好妈妈懂得因材施教/009

不再苛求完美,孩子更快乐/011

好妈妈一直对孩子有信心/013

做个不打骂孩子的好妈妈/016

小心攀比会伤害孩子/019

不盲目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022

第二章 学会放手,独立的孩子zuì优秀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026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030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034

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038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041

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046

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049

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052

第三章 妈妈这样说,孩子进步快

妈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056

非语言沟通很重要/062

爱争辩的孩子更聪明/067

勿用命令式的口气跟孩子说话/072

“对不起”背后的教育智慧/075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孩子交流/078

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要慎言/082

要责备孩子,请换个方式/085

不要带着“坏情绪”教育孩子/088

孤独的孩子更需要沟通/091

让孩子说出心中的委屈/094

别和叛逆的孩子较劲/097

在尊重中批评孩子/099

 

第四章 培养好习惯,人生成功一大半

好习惯是孩子zuì大的财富/104

孩子“慢性子”,妈妈有办法/107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111

让孩子在劳动中找到快乐/115

正常饮食身体棒/119

爱运动的孩子身体健/123

让孩子爱上讲卫生/127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130

教会孩子珍惜时间很重要/133

专注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138

教育孩子做事情应善始善终/142

第五章 拥有好性格,赢在起跑线

好性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146

培养活泼快乐的孩子/148

让孩子养成自信的性格/152

让孩子拥有乐观的性格/156

培养孩子勇敢的个性/162

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坚强/166

培养孩子做事要有耐心/170

培养好强心,为成功加足马力/174

第六章 培养健全品格,让孩子受益一生

教孩子学会做人zuì重要/178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181

教孩子做一个守信用的人/185

有礼貌的孩子才受人欢迎/188

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心/190

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193

给孩子播洒感恩的种子/196

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199

一定要教孩子学会谦虚/202

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精神/205

让孩子学会分享/208

让孩子懂得孝道/211

第七章 授之以“渔”,孩子学习轻松没压力

质疑是天才的体现/214

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216

让孩子爱上读书/219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223

不吝啬赞美,时常表扬孩子/225

不要让孩子在压力下学习/228

别让孩子“偏科”/231

让孩子养成认真的好习惯/233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236

让孩子学会积极思考/240

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243

在玩乐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248

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251

第八章 善解童贞,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性教育不仅仅是青春期教育/256

幼儿性教育宜早不宜迟/257

儿童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259

让孩子自然地接受性教育/262

孩子性早熟,妈妈要早发现/263

3岁应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265

如何处理孩子的性好奇/267

警惕宝宝的“夹腿综合征”/269

儿童“手淫”应该怎么做/272

告诉孩子“性隐私”的概念/275

教孩子预防性侵害/277

孩子被性侵害后,妈妈怎么做/279

第九章 正确引导,让孩子变身“社交小达人”

学会交往,让孩子快乐成长/284

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朋友/287

教孩子学会倾听/291

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294

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298

培养幽默感,赢得好人缘/301

做一个会赞美别人的孩子/304

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307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矛盾/311

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心理/315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318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zuì美丽的称谓,她不但给予孩子生命,还教育孩子成才。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的手中。”母亲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孩子,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孩子。作为孩子出生后的di一任启蒙老师,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夫;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妈妈。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样的妈妈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呢? 首先,好妈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妈妈要像好朋友一样陪伴孩子成长。这种陪伴,对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孩子的近距离接触,孩子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妈妈的爱,妈妈也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就像好朋友一样分享自己心中的快乐与忧伤。可以说,zuì好的妈妈不是端坐在书房里写字的妈妈,也不是在厨房里忙碌做菜的妈妈,而是那个像朋友一样,跟他一起做游戏,一起解决问题,了解他需要怎样的爱,和他一起领略人生中美丽风景的妈妈。 其次,好妈妈也是孩子的好老师。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智慧、能力和知识的传递者。好的家庭教育就像学校的小班代课,妈妈和孩子是一对一的教学关系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的手中。

——(德)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zuì好的礼物。

——(德)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妈妈是孩子zuì好的老师……妈妈一句话,或许就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妈妈的一件事,或许就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烙印。

——著名作家毕淑敏


在很多妈妈事业很成功,却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怎么成功,故而感到十分苦恼。其实,衡量孩子教育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悦和幸福,能否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否在亲子关系中融洽自如。

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妈妈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妈妈“对着干”。在孩子长大后,和妈妈之间“没话说”、“聊不来”。

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时期,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决定着孩子教育的成败。据研究,如果孩子在12岁之前没有和妈妈建立很亲密的亲子依恋,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很难建立,尤其是6岁之前,如果妈妈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陪孩子,亲子之间就很难再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依赖。

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前提是,妈妈必须明白,爱是无条件的,孩子存在本身就是妈妈给予爱的理由。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倾听的艺术。妈妈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去欣赏、理解孩子的成长。妈妈zuì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满是缺点,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很失败的妈妈。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身为妈妈,不要太重视孩子外在的成功。孩子的成绩好坏,上的大学好不好,有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些外在的标准固然对家庭很重要,但是妈妈必须意识到,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和幸福的能力。

信息时代动摇了老年人的quan威。过去的父母可以很骄傲地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们经常跟妈妈很不屑地说:“你懂什么呀!”

所以,我认为,21世纪是妈妈和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妈妈需要从孩子那里学习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新知识,还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学习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优质的妈妈养育出优质的孩子

 

大的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曾经说过:“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他认为,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他这样的信仰唤起了妻子的母性意识,于是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培养出了一个天才,这个天才就是19世纪德国的卡尔·威特。他八九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quan威。

老卡尔·威特为儿子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但是他也没有忘记妻子的功劳。他曾在《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他的儿子卡尔取得的成就,也跟他的母亲密切相关。”

可见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常言说:“知子莫若母”,家庭中zuì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需要什么;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妈妈,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比母爱更深沉、更伟大呢?妈妈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母爱的时候,也以自身的品质影响着孩子。

1935年,核物理专家伊雷娜,与丈夫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世人对她投去羡慕眼光的同时,也把焦点聚焦在了她母亲的身上,原来她的母亲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不但是20世纪zuì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实践者。作为一个妈妈,她的表现绝不逊于在科学实验上的表现。居里夫人从她的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中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而且她还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将生命的热忱传递给女儿,感染她,影响她,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将妈妈的天性发挥到了ji致。

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是一位优质的母亲,所以才养育出了优质的伊雷娜。

可是现实中有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还有一些妈妈因综合素质低而不能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妈妈要及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正如当代教育家卢勤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去影响孩子,把自己爱学习的习惯传达给孩子,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把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时传递给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



《点亮童心:家长成长与教育智慧精粹》 第一篇:理解孩子,看见成长的内在力量 作为家长,我们常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如何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内心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期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这份期望背后,往往是我们对“成功”和“优秀”的固有定义在投射。然而,真正的教育,是从理解孩子出发,看见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点亮童心》系列的第一部分,便致力于帮助家长们构建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去洞察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放下不必要的焦虑,拥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我们首先会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婴儿时期的依恋关系,到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萌芽,再到学龄期的规则意识建立以及青春期的身份认同探索,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回应孩子的行为,避免用成人的标准去苛责他们,而是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支持和引导。例如,当我们理解了幼儿期的“分离焦虑”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孩子在建立安全感的重要环节时,我们就能更有耐心和智慧地陪伴他们度过这个时期。 接着,我们将深入剖析情绪的力量与表达。孩子的情绪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直接反映,也是他们内心需求的信号。很多时候,家长们会纠结于如何“管教”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愤怒、哭闹、沮丧。然而,《点亮童心》强调的是,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识别、理解和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否定。我们会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技巧,教导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翻译官”,帮助他们为自己的感受命名,并学习健康的应对方式。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我们可以先抱抱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因为你的玩具被拿走了”,然后再引导他思考“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把玩具拿回来呢?” 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平息了孩子的情绪,更教会了他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与天赋发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气质、兴趣和学习方式。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会将孩子与他人比较,或者按照“标准模式”去培养。但《点亮童心》倡导的是尊重和珍视这份差异,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我们会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家长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挖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并为他们提供探索和发展的机会。这可能是一个孩子对绘画的热爱,对数字的敏感,或者对动植物的好奇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号,并为之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得以茁壮成长。 第二篇:家长成长,重塑教育的内在力量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点亮童心》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家长的内在力量,引导家长们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行为模式,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只有家长自身不断成长,才能真正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我们将首先探讨家长的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很多时候,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非来源于孩子本身,而是源于家长自身的情绪波动、焦虑以及未处理的过往经历。我们会引导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更平静、更有韧性的父母,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我们将提供一系列自我反思的工具和练习,帮助家长们觉察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学习放松技巧,以及如何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例如,当我们感到不耐烦时,可以尝试深呼吸,提醒自己“我此刻的情绪是我的,不是孩子的错”,然后选择一个更温和的方式去沟通。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沟通的艺术与技巧。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似乎在“说”孩子,但孩子却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往往是因为沟通的方式存在问题。《点亮童心》将详细介绍一些被证实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共情表达、清晰反馈以及如何进行建设性的对话。我们会强调“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以及如何用提问代替命令,用鼓励代替指责。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与其质问“你怎么又没写作业?”,不如尝试问“我注意到作业还没有完成,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家长角色的定位与界限设定。在现代社会,家长们常常面临多重身份的压力,有时会过度参与,有时又会因为忙碌而疏于管教。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设定健康的界限,对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我们会探讨如何成为孩子可以依靠的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如何引导孩子独立,而不是事事包办。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在家庭中设立合理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学会遵守,并理解规则的意义。例如,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即使孩子想玩游戏,也要坚持执行,并解释原因,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第三篇:智慧教育,点亮孩子未来的每一程 在理解孩子和家长自身成长的基础上,《点亮童心》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提供一系列先进、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们点亮孩子未来的每一程。 我们首先会深入探讨激发孩子学习内在动机。告别“唯分数论”,《点亮童心》强调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的热情。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发现知识的魅力,鼓励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如何通过表扬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结果,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例如,带着孩子去博物馆,观察星空,或者一起动手做科学实验,都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教授家长如何通过引导式提问,鼓励孩子质疑,分析不同观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小挑战,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当孩子遇到一个难题时,我们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分析问题,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尝试自己去解决。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品德教育与价值观的塑造。孩子的品德是他们一生幸福的基础。《点亮童心》将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故事、榜样和实际体验,将爱心、责任感、诚信、尊重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孩子心中。我们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从小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 最后,我们还将探讨科技时代下的亲子关系与数字素养。在数字世界日益渗透我们生活的今天,如何平衡屏幕时间和培养健康的数字素养,是每个家长都必须面对的课题。《点亮童心》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科技产品,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找到健康的平衡。 《点亮童心:家长成长与教育智慧精粹》系列,不是一本提供“秘籍”的书,而是一场与您一同探索、一同成长的旅程。我们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蕴藏着点亮孩子未来的力量。这本书,将是您手中那盏温暖的灯,照亮您与孩子共同前行的路,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成长充满喜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门艺术,而这本书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艺术品。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生动案例和实践指导,让我感觉随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解决方案。作者在书中对“家校合作”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了解到,家长和学校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需要紧密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书中关于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建议,对我帮助很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主动与老师交流,分享孩子在家的情况,也积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种双向的沟通,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学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教育联盟。而且,这本书在看待孩子的“缺点”时,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不再是简单地去纠正,而是去理解这些“缺点”背后可能隐藏的优点,或者需要被引导的方向。这让我对孩子的接纳度更高了,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他的与众不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心灵的门,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我总是习惯性地用自己的经验去框定孩子,希望他按照我设定的轨迹去成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发展节奏,家长要做的是发现并支持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强行改变他们的缺点。书里提出的“蹲下来看孩子”的视角,让我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对一幅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他画得并不“像”,我差点就要批评他“乱画”,幸好我及时想起了书里的内容,鼓励了他,还和他一起探讨他画中的“故事”。结果他兴致勃勃地讲了半天,让我看到了他内心丰富的想象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发,而不是压制。它教会了我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厚的连接,如何成为他成长道路上最好的伙伴和引导者。我不再害怕孩子犯错,而是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评分

这本书我算是翻来覆去看了不下五遍了,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闪光点。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真的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具体情境出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或者沉迷于电子游戏,这些都是困扰无数家庭的问题,这本书里都有细致的分析和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的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不是强硬的命令,而是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书中的案例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过来人聊天,让人感到亲切和受用。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我当时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就翻了翻这本书,里面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学会了如何平静地和孩子沟通,帮助他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严厉的批评来得有效。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并非一味地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有责任感的人。

评分

坦白说,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教育类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读完就忘。但这本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在教育理念上的前瞻性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非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调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尤其赞同书中提出的“赋能式教育”的概念,即家长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我尝试着在家里实践了书中关于“鼓励孩子独立探索”的一些方法,虽然过程中也会遇到阻力,但看到孩子脸上那种因成功而绽放的光芒,我就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也开始尝试着为孩子创造一个更轻松、更有趣的学习环境。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看到了更广阔的教育前景,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次关于教育的深刻反思。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曾经是一位焦虑的母亲,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天追着他学习,逼着他报各种补习班。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倡导的是一种“静待花开”的教育方式,强调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自由发展,培养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书中关于“爱与规则并存”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我曾经在爱与管教之间摇摆不定,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尺度。这本书给了我清晰的指引,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在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的同时,也设定必要的规则,帮助他们建立界限感和责任感。我开始尝试着减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他的品德、习惯和身心健康。虽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我看到了孩子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他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和快乐。这本书让我从内而外地发生了改变,也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