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和平

持久的和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以] 内塔尼亚胡 著,田在玮,莎文 译
图书标签:
  • 和平
  • 政治
  • 历史
  • 国际关系
  • 战争
  • 冲突
  • 外交
  • 社会科学
  • 哲学
  • 伦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3585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022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1
字数:36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希望解决这场冲突,我们应该睿智地认清事实。
……以色列人民渴望持久的和平,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愿意作出历史性的让步。
……我欢迎有这个机会让中国读者阅读这本书。中华民族是伞世界极大的民族,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极小的民族之一。但是两国人民早在千年以前就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认为加强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希望两国之间的关系在未来更加巩固。

内容简介

   这些年来,世界经历了显著的变迁。虽然历史时常重演,但是它总是以新的和令人惊讶的方式发生。这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尤其如此。本书的一些章节已经被时事所超过,但是标志着这场冲突的基本事实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如果我们希望解决这场冲突,我们应该睿智地认清事实。
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在他们的古老家园恢复主权所进行的民族运动,是一项公正的运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流亡、大屠杀,被歧视和迫害,最终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以后,犹太人返回了以色列,从而实现了无数后代的梦想。
犹太人民一向寻求与阿拉伯人共存。有始以来,犹太复国主义者就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的古老家园上也居住着阿拉伯人,并且尽极大努力建立一个使双方都能从中受益的和平共存的办法。1947年,犹太人接受了联合国大会的分治决议,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划分土地。阿拉伯人不但否决了这项决议,而且攻击了这个新生的犹太国家,宣称要消灭以色列。

作者简介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r Netanyahu),1949年10月21日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67-1972年在以色列国防军特种部队服役。1975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和商业管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76-1988年,在尤纳森反恐怖研究机构执委会任委员、主任,1982-1984年任以色列驻美国使团副团长。1984-1988年任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1991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91-1992年任总理府副部长。1993年当选为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年5月在以大选中当选为以色列第27届政府总理,1998年兼任外长。1999年1月蝉联利库德集团主席。2005年12月,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并于2007年8月获得连任。2009年3月31日,第二次出任以色列政府总理。 1998年5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第二章 背叛
第三章 巴勒斯坦中心论
第四章 因果大颠倒
第五章 特洛伊木马
第六章 两种和平
第七章 防御墙
第八章 持久的和平
第九章 关于犹太民族力量的思考
大事年表 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的崛起
附录A 阿拉伯-犹太凡尔赛协议
附录B 费萨尔与弗兰克福特的通信
附录C 国际联盟委任统治训令
附录D 里宾特洛甫向穆夫提承诺毁灭犹太之家
附录E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宪章
附录F 安理会第242号决议
《持久的和平》—— 文明之光,人性之鉴,时代之思 《持久的和平》并非一本描绘硝烟弥漫的战场,亦非一部解读冷酷政治权谋的史书。它是一声来自遥远时空的呼唤,一曲关于人类永恒追寻的生命颂歌,一则关于个体如何与时代巨轮同行,并在动荡洪流中安顿灵魂的深刻寓言。本书,顾名思义,并非以武力或强制手段去“实现”和平,而是深入探究“持久”二字的真正含义——那是一种超越表象的、根植于生命内在的、能够抵御时间侵蚀与人性弱点的稳定状态。 本书的叙事跨越了多个维度,从宏观的文明演进到微观的个体心灵。它并非线性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如同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又如同一个精心构建的万花筒,每一片碎片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但最终指向同一个核心——人类对于和谐共处、内在宁静的执着渴望,以及为此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与代价。 一、 时代的洪流与心灵的坐标 《持久的和平》首先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剧烈的变革,旧有的秩序摇摇欲坠,新的思想如潮水般涌来,个体在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如同孤舟在大海中漂泊。书中描绘了无数鲜活的人物,他们或是身处历史的漩涡中心,试图引领潮流,或是挣扎在时代边缘,努力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这些人物的命运,并非取决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权势,而是取决于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境遇中,如何选择自己的心灵坐标。有人沉溺于短暂的辉煌,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地吞噬;有人在逆境中保持清醒,用智慧和毅力为自己和他人开辟出一线生机。《持久的和平》并不回避人性的复杂性,它深入剖析了贪婪、恐惧、仇恨以及それ (sorre - 日语,意为“それ”/“那些”) 带来的破坏力,同时也歌颂了勇气、同情、理解和坚韧的伟大力量。 书中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英雄,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反派。每一个人物都拥有其人性的弱点和光辉,他们的选择和行为,都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体在道德和情感上的挣扎。正是这种真实,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们共同的人性。 二、 理解的艺术与沟通的桥梁 “和平”并非仅仅是战争的暂停,它更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有效的沟通。在《持久的和平》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来展现“理解的艺术”。这包括了对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的尊重和包容,以及在冲突面前,如何超越表面的对立,去倾听对方的声音,理解对方的立场。 本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围绕着误解与和解展开。一些看似无法弥合的分歧,最终通过真诚的对话和换位思考而得以消弭。作者并未将沟通简单化为技巧的运用,而是强调了情感的投入和真挚的意愿。在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乃至文明与文明之间,建立起一座座坚实的沟通桥梁,是实现“持久的和平”的基石。 书中不乏描绘沟通失败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因为固步自封的偏见、拒绝倾听的傲慢,或是出于恐惧而产生的敌意。这些失败的经历,反衬出成功沟通的珍贵,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解的道路上,需要极大的耐心、勇气和智慧。 三、 内心的花园与精神的栖息 《持久的和平》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是关于个体内心世界的构建。作者认为,外在的和平,终究需要内在的宁静作为支撑。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焦虑和恐惧的人,很难真正体验到和平,更遑论为世界带来和平。 因此,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去“打理”自己的内心花园。这包括了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书中描绘了许多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的人物,他们并非超凡脱俗,而是通过长期的自我修炼和深刻的思考,学会了与自己对话,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从生命本身的意义中汲取力量。 “持久的和平”,在最深层面上,是对个体生命状态的终极追求。它不是一种外部强加的命令,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状态。当一个人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他才能以一种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外部世界。 四、 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期许 《持久的和平》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著作,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细节,将历史的经验与未来的期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无数关于和平与冲突的案例,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经过深刻的洞察和提炼,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周期。 同时,本书也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它并不宣扬一种理想化的、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而是脚踏实地地指出,实现“持久的和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这包括了对教育的重视,对公共领域的参与,以及对每一个个体价值的尊重。 《持久的和平》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辉煌与曲折;它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迷茫的时代中,寻找方向;它更是一首深情的诗,颂扬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去在自己的生命中,播撒和平的种子,收获持久的甘甜。 总结而言,《持久的和平》是一部极富深度和广度的作品。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关于理解、关于沟通、关于内在宁静的探索之旅。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在喧嚣时代中,渴望寻找一份宁静与和谐的灵魂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起《持久的和平》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的首先是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分量。它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装饰,仿佛在告诉读者,内容才是核心。对于“持久的和平”这个主题,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宏大叙事,亦或是个人内心挣扎与平静的微观写照。我猜想,作者可能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层面,而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也许书中会探讨,宏观层面的和平是如何影响个体生活的,又或者,个体如何通过内心的修炼,为更大的和平奠定基础。我期待在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冲突的智慧,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一颗宁静的心。这本书,或许是一次关于理解、关于宽容、关于超越的深刻旅程。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起我共鸣的书籍,那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让我反思自身,并对世界有更深层理解的作品。当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持久的和平》时,它的书名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当我随手翻了几页,被作者流畅而富有哲思的文字所吸引。那是一种冷静而客观的叙述风格,却又饱含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我感觉到,作者并非只是在陈述事实,而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我猜想,这本书不会充斥着华丽的辞藻或煽情的桥段,它更倾向于一种温和而持久的感染力,像一缕晨光,悄无声息地照进内心,唤醒那些沉睡的思考。也许作者会探讨冲突的根源,人类社会为何总是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以及是否有超越这些局限的可能。这种对“和平”的探究,从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切入,让我充满好奇。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和人文社科类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常常被那些能够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或是对个体生命价值进行探讨的作品所吸引。在书店里偶然翻到《持久的和平》,它的名字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并非直接被书名所吸引,而是它唤起了一种久违的思考——和平,这个词语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伴随着冲突、战争与牺牲,那么“持久的和平”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它是否是一种理想,一种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者它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并有着可循的路径?作者是否会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去梳理不同文明、不同时代关于和平的探索与实践?又或者,它会聚焦于微观的个体层面,讲述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去构建和维护内心的平静,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平的复杂性,去探寻那些可能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智慧,去感受那些在逆境中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例子。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提供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的书籍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复杂世界、并找到内心平静的读物。《持久的和平》这个书名,对于我来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它不像某些书名那样直白或引人注目,反而透着一种内敛的智慧和深远的意味。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可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经历动荡后,如何重新找到相处之道;也可能是个体如何在内心的挣扎中,学会与自己和解,从而获得真正的安宁。这本书的内容,我猜测不会是简单的说教或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具体的例子、深刻的分析,以及作者对人类情感和集体意识的敏锐洞察。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维度,让我能够用更成熟、更包容的眼光去审视周遭的世界,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维持一种“持久的和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安宁感。拿到手中,它比我想象的要厚重一些,纸张的质感也很考究,翻阅的时候甚至能闻到淡淡的油墨香,这在如今快餐式阅读的时代,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份触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定然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飞快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清茶,或者是一次漫长而意味深长的旅行。也许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着许多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封面上的“持久的和平”几个字,也足够引人遐思,它让我开始思考,在纷扰的世界里,究竟何为真正的和平?是表面的平静,还是内心的安宁?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并且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这种由书名引发的哲学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很美好的阅读前奏。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1949年10月21日-),出生于特拉维夫,以色列政治人物,他是以色列第九任总理(1996年—1999年)和当时利库德集团的党魁,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以色列建国后出生的总理。从2003年到2005年8月9日他任以色列财政部长。他反对阿里埃勒·沙龙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军的政策而于2005年8月9日辞去财政部长职。2005年12月20日他再任利库德集团党魁。2009年3月31日,他再次出任以色列政府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父亲是犹太历史的教授,曾经参加编辑希伯来大百科全书。他的哥哥乔纳森·内塔尼亚胡于1976年在恩德培行动中阵亡,被以色列列为战争英雄,他的弟弟是一位放射性科医生和作家,兄弟三人全部参加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直属侦察营。这些年来,世界经历了显著的变迁。虽然历史时常重演,但是它总是以新的和令人惊讶的方式发生。这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尤其如此。本书的一些章节已经被时事所超越,但是标志着这场冲突的基本事实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如果我们希望解决这场冲突,我们应该睿智地认清事实。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在他们的古老家园恢复主权所进行的民族运动,是一项公正的运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流亡、大屠杀,被歧视和迫害,最终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以后,犹太人返回了以色列,从而实现了无数后代的梦想。

评分

希望中东地区实现持久和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