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聆听音乐(附光盘第5版)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2-04-01 |
| 作者:(美)克雷格·莱特|译者:余志刚//李秀军|校注:余志刚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 2012-04-01 |
| 定价: 88 | 页数:447 | 印次:1 |
| ISBN号:978710803774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1 |
**部分 音乐的要素
第l章 聆听音乐
第2章 节奏
第3章 旋律
第4章 和声
第5章 力度和色彩
第6章 音乐的织体和形式
第7章 音乐风格
第二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476一1600
第8章 中世纪音乐,476一1475
第9章 文艺复兴音乐,1475一1600
第三部分 巴洛克时期,1600—l750
第lO章 巴洛克艺术和音乐导论
**1章 巴洛克早期的声乐
第l2章 巴洛克中期的器乐
**3章 晚期巴洛克:巴赫
**4章 晚期巴洛克:亨德尔
第四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第l5章古典主义风格
**6章 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与莫扎特
第l7章 古典主义的曲式:三部曲式和奏鸣曲一快板
第l8章 古典主义曲式:主题与变奏,回旋曲式
**9章 古典主义体裁:器乐
第20章 古典主义体裁:声乐
第2l章 贝多芬: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
第五部分 浪漫主义,1820一1900
第22章 浪漫主义导论
第23章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歌曲
第24章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标题音乐
第25章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钢琴音乐
第26章 浪漫主义歌剧:意大利
第27章 浪漫主义歌剧:德国
第28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歌剧
第29章 音乐和民族主义
第30章 晚期浪漫主义的管弦乐
第六部分 现代和后现代艺术音乐,1880年至今
第31章 印象主义音乐
第32章 异国情调
第33章 音乐和艺术中的现代主义
第34章 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
第35章 俄国和东欧的现代派
第36章 三个美国人的声音
第37章 后现代主义音乐
第七部分 美国流行音乐
第38章 布鲁斯与早期爵士乐
第39章 战后爵士乐
第40章 叮盘巷和百老汇音乐剧
第41章 摇滚乐:叛逆的音乐
作为一名已经接触音乐一段时间的学习者,我最怕的就是看到内容陈旧或者翻译腔过重的教材。这本书的“第5版”名头可不是白叫的,它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对当代音乐学习需求的深刻理解。从技术层面上讲,这本书在处理和声分析和配器法介绍时,那种详尽程度令人叹服。它没有停留在对古典时期大师的膜拜上,而是非常恰当地引入了近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思考框架,这让整本书的视野显得非常开阔和与时俱进。我特别注意到它对“文化背景”的强调,它明白音乐不是真空产生的,每一段旋律、每一个和弦进行都烙印着时代的印记。比如,它在分析某一时期音乐的“不和谐音”时,会非常巧妙地关联到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哲学观念,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音乐的魅力从平面上升到了立体。另外,这本书在论述音乐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时,所采用的哲学思辨角度非常深刻,它不满足于告诉你“是什么”,更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对于提升读者的音乐鉴赏层次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评分天哪,这本《聆听音乐(附光盘第5版)》简直是音乐学习者的救星!我拿到手就忍不住开始翻阅,那种设计感和内容的充实度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首先要提的是它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清晰的字体、合理的留白,即便是面对那些复杂的乐理符号和乐谱片段,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这本书的配图选择非常用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图示,还有很多著名音乐家的肖像、不同时期乐器的精美照片,瞬间就把你拉进了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不同音乐时期(比如巴洛克、古典、浪漫)时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更像是一位资深的音乐教授在跟你进行一次深入的、充满激情的对话。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流畅,让人读起来完全停不下来,仿佛在读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书,而不是教科书。光是看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对音乐知识体系构建的深思熟虑,知识点的逻辑链条编织得非常紧密,从基础的概念到复杂的曲式分析,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稳健。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建立完整音乐认知框架的最佳向导。
评分说实话,我买了很多音乐理论书,但很多都像是干巴巴的工具手册,看完后感觉自己像是多记了几条语法规则,但音乐的“灵魂”依然遥不可及。而《聆听音乐(附光盘第5版)》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对“情感表达”的重视程度。它不仅仅在教你识别音符和节奏,它更是在引导你如何去“感受”音乐。书中对作曲家创作意图的揣摩,对特定段落情绪张力的捕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当它分析一段慢板乐章时,文字描述中那种对速度变化、力度渐强的微妙处理的细致描摹,仿佛能让人在脑海中直接“听见”了那个情感的潮起潮落。这种细腻的笔触,极大地培养了我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我发现,自从开始认真研读这本书后,我在听音乐会时,注意力不再仅仅集中在某个乐器上,而是开始关注整个宏观的结构和细微的对话,这简直是质的飞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理论服务于体验,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挑剔的读者,尤其是对于那些厚重的学习资料。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厚而不重”,内容丰富却毫不拖沓。它的章节结构安排得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一个岔路口都通往更精彩的发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处理不同乐器组的介绍时,那种兼顾全面性和深度的平衡把握。它既没有简单地罗列乐器家族的名称,而是深入探讨了特定乐器在不同时期音乐中的角色演变和音色特点,这对于想深入了解管弦乐配器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而且,书中的术语解释和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当你遇到一个不熟悉的词汇时,可以非常迅速地回溯到概念的源头,查找起来方便快捷。这本教材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完美统一的典范。它不仅是课堂上的有力工具,更是我个人音乐图书馆中,随时可以翻阅、常读常新的“音乐宝典”。每次合上它,我都会有一种被知识充盈的满足感,迫不及待想再去“听”点什么来验证新学的知识。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传统音乐教育方式有点抗拒的人,总觉得那些书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内容零散。但《聆听音乐(附光盘第5版)》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极其有效地搭建了“理论”与“实际聆听”之间的桥梁。每一次讲到一个新的概念,比如奏鸣曲式或者赋格的特点时,你会发现它会紧接着引导你思考:“那么,在你听过的哪部作品中可以找到这些特征?”这种互动性极强,它逼迫你不能只是被动地阅读文字,而是必须调动耳朵去验证书本上的知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具体作品的分析,那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让人感觉好像手里拿着一把手术刀,可以精确地看到作曲家是如何布局、如何铺陈情感的。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口语化,但绝不失严谨性,常常会用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音乐术语,这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读完某一部分,我立马就会去寻找相应的录音来印证,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其他任何学习方式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简直是为“耳朵的智力”而设计的。
评分纸张太薄了,而且非常软,不喜欢。
评分书挺好的
评分有待学习
评分音质很好,立体声强,下次还要买。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物流速度一般,书脊有褶皱,封底脱落,封面险些脱落,但估计也快了。
评分对学习了解古典音乐很有帮助。
评分好
评分非常好,打算这暑假学习音乐,陶冶情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