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史宿命论研究——推背学概论
定价:39.80元
作者:苗元一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807616351
字数:32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原创性诠释中国历***神秘典籍
《推背图》的易学构成原理
1300余年以来
推背图大发现
学术史上关于中国历史宿命论的**部专著 构建推背学的开山之作
内容提要
《推背图》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典籍。1300多年以来,虽然长期流传于江湖,但多附会于人事,或望文生义,或按图索骥。苗元一先生潜心研究《推背图》19年,不仅对《推背图》史、作者、著作年代及其版本进行了考证,而且对其象数易学和图书易学进行了诠释,认为《推背图》无一字一句、一图一画不源于易,进而得出结论:《推背图》是一部的易学著作,不仅是两汉象数易学的,也是两宋图书易学的开端。苗元一先生在诠释《推背图》易学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将《推背图》定性为历史宿命论,填补了世界中国哲学史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开创了以易学研究《推背图》之先河,并由此构建推背学一说,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创性。
目录
上篇 推背学概论引言章 《推背图》是象数易学的经典 一、《推背图》中的八宫说 二、《推背图》中的干支说及纳甲说 三、《推背图》中的阴阳五行说 四、《推背图》中的卦气说与卦变说 五、《推背图》中的正象覆象互象通象半象飞象伏象交象说 六、《推背图》中的数说 七、《推背图》中图象——卦象——字象说 八、《推背图》中的谶颂说第二章 《推背图》是图书易学的里程碑 一、《推背图》中的先后天八卦图 二、《推背图》图书体系与周敦颐太极图比较 三、《推背图》图与赵搠谦阴阳鱼图之关系 四、《推背图》中的易图与宋以后的易图比较第三章 《推背图》是中国历史宿命论集大成者 一、中国历史宿命论的形成 二、《推背图》历史宿命论体系第四章 《推背图》史、作者和著作年代考 一、《推背图》史考 二、《推背图》作者和著作年代考第五章 金圣叹评注的根本缺失和对《推背图》研究史的影响 一、关于金圣叹批注本 二、金圣叹评注对《推背图》研究的影响 三、金圣叹评注的根本缺失第六章 《推背图》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推背图》的版本 二、民国四年本与民国元年本之比较 三、关于民国四年本的流传下篇 《推背图》象数易学、图书易学及历史宿命论构建
作者介绍
苗元一,陕西岐山人,1966年生于志丹,198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主要论著有:《关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1986年)、《论孙中山政治哲学》(1988年)、《人民自由主义论》(1988年)、《元一书法》(1995年)、《中国之路》(1995年)、《中国历史宿命论研究》(2010年)、《周易大义》(上、下卷)。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易经与诸子之关系及其自由秩序原理。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行文风格着实让我这位半路出家的爱好者感到既亲切又充满挑战。它不像那些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那样,为了迎合读者而过度简化复杂的概念,让人读完后感觉好像什么都懂了,实则空空如也。相反,它保持了一种学术研究应有的严谨性,大量引用的原始文献和详尽的图表分析,要求读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去消化。但有趣的是,作者的叙述口吻又不至于太过枯燥。在关键的转折点,常常会出现一些精妙的比喻和类比,像是黑暗中的灯塔,瞬间照亮了原本晦涩难懂的逻辑路径。例如,在解释某个复杂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时,作者竟然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古代农耕场景来类比时间节点的循环与变化,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这种在专业深度和可读性之间的精妙平衡,是许多严肃学术著作难以企及的。我甚至会时不时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天花板思考作者刚刚抛出的那个疑问,这种被“驱赶”着去思考的感觉,是阅读的极大乐趣。
评分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研究停留在对既有文本的“翻译”或“复述”上,而是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可供“再操作”的研究框架。他们似乎在邀请读者,带着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历史长河掩盖的微小事件。我尝试着将书中介绍的某些方法论,应用到对近现代某个特定历史节点的交叉验证上,虽然结果并非如书中所预言的那么“完美吻合”(毕竟现代社会变量太多了),但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极具启发性。它让我明白,研究这类学问,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为了锤炼一种观察历史复杂性的“视角”。这套书真正做到的,是提供了一套严密的思维模型和一套严谨的工具,至于如何使用它们去切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则交还给了读者自己。这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研究态度,将最终的“能动性”还给了探索者。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略微“吃力”的,那大概是某些章节对于古代天文历法和数术理论的详细铺陈了。这套书的作者显然没有放过任何可能影响最终推演结果的细节,他们毫不留情地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计算世界。我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涉及到“度、分、秒”或是特定周期转换的段落,我需要频繁地翻阅附录中的术语解释,甚至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料来辅助理解其计算的底层逻辑。但这并非缺点,反而凸显了这部作品的“实诚”。很多市面上流传的解读,为了追求流畅性,往往会一笔带过这些技术层面的难点,使得其结论显得空中楼阁。而这套书,是真正“从头算起”,它强迫读者去理解“是如何算出来的”,而不是仅仅接受“算出来是什么”。对于那些真正想探究其技艺内核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是无价之宝,虽然过程略显煎熬,但收获的知识密度绝对是顶级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到手里就有一种“这是本硬货”的感觉。纸张的选用非常考究,不是那种摸起来滑腻腻的现代印刷品,而是带着些许粗粝感的,仿佛能透过纸张的纹理触摸到历史的尘埃。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没有过度渲染那些神神叨叨的色彩,而是用了一种相对克制、沉稳的色调,配上那些古老的图腾和文字的排版,散发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息。我特意找了个阳光很好的午后,在书房里慢慢翻阅,光线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那些复杂的卦象和图解似乎都活了起来。特别是那些关于结构和逻辑梳理的部分,作者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过渡都衔接得极其自然流畅,绝非那种东拼西凑的学究之作。能感受到,出版方在校对和印刷上的投入是实打实的,几乎找不到任何错漏,这对于研究这类复杂体系的读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光是欣赏这套书的实体本身,就已经算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提升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试图构建宏大历史叙事体系的学问抱有十二分的警惕,总觉得其中难免掺杂太多主观臆断和后世的附会。然而,阅读这套系列著作,我的这种固有看法得到了极大的冲击。作者在处理那些被传统观点固化了的“宿命论”元素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批判性思维。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将之奉为圭臬,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基础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意图。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朝代兴衰的解读,就跳出了单纯的“天命”说,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当时的经济结构、军事部署以及人际权力斗争的复杂网络之中,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因果链条变得清晰可见。这种将“玄学”拉回到“现实”的论证手法,非常高明,它既尊重了文本的神秘性,又赋予了研究足够的理性深度。读罢,你会发现,历史的“宿命感”或许更多是一种对复杂性认知不足的自我安慰,而非真正的预定剧本。
评分看不懂
评分专门购买的,很满意。
评分书看着还不错。
评分书挺好,纸张也好
评分很好很快以后还来买
评分书不错,待慢慢拜读细研!
评分书看着还不错。
评分哈哈哈哈哈
评分书挺好,纸张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