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01 |
| 作者:南怀瑾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0.00 | 页数:195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0911616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它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十卷中的*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明代智旭语),译出后不久,便独成一经,广为流布。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原名“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宗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做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修行与大愿)方面的各种资料。书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五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原名“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作者以通俗的语言,对该经的宗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做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修行与大愿)方面的各种资料。书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上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
下篇: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
附录一:普贤菩萨的行愿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楞严经普贤菩萨心闻法门
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
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大智文殊菩萨十大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与三十二应身
大愿地藏王菩萨之圣德大愿
附录三:发大心文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
你们目前这几天用功修持准提法,一开始还算精进、专一,但是连续的几个七期,是否能坚此一念,贯彻始终,甚至法会圆满后,仍然能将自己全部身心投注于准提佛母无尽无边的深妙法海中,那就要看各人所发成就无上菩提的愿心,是否真切而定了。
修持密法,或者显教的各种法门,所为何来?讲究的还不是经过如法的修习,得到圆满成就。成就的时候自然解脱,自然成佛。千万不要有世俗作生意的投机心理,心存利害关系,计较取舍,那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微不足道。功名富贵是过眼云烟,成佛成魔也是过眼云烟。真正成佛解脱者,是连佛也不成。无所谓佛,也无所谓魔,当下成就,一切解脱。
你们有的在这里听课、修行了那么久,虽然有点效果,但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大病——我相、见思二惑,以至贪瞋痴等等,仍去不掉,修行还没有真正得力。为什么呢?大家以为自己已经在用功修行,其实往往只是坐在那里贪图自己那点清净的感受而已,这不是道啊!修行得不到佛经上所说的那些根本变化身心气质的受用,原因在于没有发起恳切求法求道之心,身口意三业没有虔敬专一地投入普贤菩萨广大深密的行愿海中,谈不上对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所说的教法,身体力行去“信受奉行”,你们有吗?
所以,有许多人学佛学了一辈子,到底所为何来?“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迷迷糊糊钻了大半生,世法出世法搞得两头空,何苦啊?!
再慎重地告诉大家,修密法没有秘密,密在各人心中。而准提法是密法中的别法,特别殊胜的法门,它包括了止观,包括了参禅,同时包括了净土,并且又能完全依仗诸佛菩萨的加被。因此你们要将自己的身心彻彻底底地投进去,投到哪里去啊?!还不是投到本身原来圆满具足的自性海中,毫不保留,毫不怀疑,这就对了。
现在大家这么多人在一起共修,所拟定的这一套修持与法器敲打的规矩,对于你们将来个人住茅蓬专修也好,集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参共修也好,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要知道,整个团体就是一个人,修法时的结手印、散手印,利用木鱼、磬、鼓来引导一致,那是必需的。再者一个人也就是团体,将来各位自己独自专修时,千万不要忘记,修行是与法界一切众生一起共修,要有这等广大的心量,修行才能迅速成就,也才是真正在学佛修道。
有关修持准提法的基本观念、念诵要诀、仪轨程序、观想方法,乃至其他许多相关事项,我大致都跟你们讲了。以前我也曾经在寒假禅修讲“般若正观”法门时,首先提到修学一切佛法的基础——《普贤行愿品》的修法。这是学佛学道*关键性的信念所在,我们的心量要以普贤菩萨广赅无尽三千大千世界虚空般的行愿力为榜样,方是真修行人,才是真佛子。
像你们现在于坛场里修法观想时,若一边念咒,而一边还在打妄想的话,那便是在造恶业,与修习准提法何干?!真修之人,全心全意地修,念念孜孜地修,随着旁边法器的节奏,有如一条利鞭密集地抽打下来,不知减少了大家多少乱造恶业的机会,想说说闲话,或者对于人生怨东怨西,也都没时间了。如此消极地少造了许多恶业,累积起来,变成积极地在造善业。大家现在虽然所念的是咒子,其实也等于实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礼赞诸佛”的愿行,如果真能彻彻底底从心中热切地生起普贤菩萨大行大愿的情操来,便能突破我们多生累劫来的罪障恶业,那么迅速成就菩提道果,夫复何疑?!
学佛修任何一法,都必须在根本上衔接这生发一切无量功德的总电源——《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现在我们翻开《普贤行愿品》中的偈颂,重新温习一下。
有关《普贤行愿品》偈颂)的唱诵法,你们暂时可用平时在晚课唱诵“忏悔偈”的方法来唱,现在你们先唱偈颂开端的前四句: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诵咒观想修准提法,一开始念时,意作观想,心中不论观想明点或是月轮,乃至准提佛母,口中念着咒子,虽然不必再念普贤菩萨这四句偈,但意念上要做到“所有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尽在心中遍礼无余。不只是准提佛母,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人师子—
这本书简直是为每一个在心灵旅途上感到迷茫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作者以一种极其谦逊却又充满力量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晰可见的信仰蓝图。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的哲学说教,而是如同老友般娓娓道来,关于如何将那些深奥的教义融入到日常的柴米油盐之中。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心安之处是吾乡”的阐释,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寺庙或仪式,而是强调了内心觉醒的普世价值。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精神排毒”,那些长期困扰我的对世界的焦虑和对自我的怀疑,都在这种温和的引导下逐渐消散了。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合现代人的生活困境,比如如何在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保持正念,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摩擦与不平。它教导的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如何以更坚韧、更具慈悲心的视角去拥抱这个复杂的世界。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让你从“知道”走向“做到”的实用心灵工具书,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反复咀嚼和品味。
评分这本著作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站在了一个超然的观察者角度,冷静而又充满洞察力地审视了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书中对“空性”的阐述,没有陷入晦涩的形而上学辩论,而是将其巧妙地与现代心理学的“自我概念”构建联系起来。作者展现了一种难得的跨界整合能力,使得原本被认为高深莫测的教义,一下子变得与我们的自我认知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慈悲”时所采取的渐进式引导:从关爱自己开始,逐步推及到他人和万物。这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和稳固的心灵成长螺旋,让人感觉每一步的提升都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建立在虚幻的优越感之上。阅读体验如同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深度扫描,它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更提供了修复和重塑内在秩序的清晰路径。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对心智边界的温柔拓宽。
评分坦白说,我起初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容易陷入空泛的口号之中。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去神秘化”的处理方式。作者非常擅长用最朴实的语言去拆解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修行法门,将它们转化为日常可以实践的小步骤,比如如何通过呼吸来调整情绪的波动,如何通过专注力来提升生活的效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放下”这个概念的论述,它不是教你对痛苦麻木不仁,而是教你如何卸下那些非必需的执念的重负,从而获得真正的轻盈。这种务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书摆脱了教条的束缚,成为了一个真正服务于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工具箱。我发现自己开始在面对压力时,不再是本能地反抗或逃避,而是多了一层缓冲和审视的视角。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本书就是这场变革的催化剂。
评分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宁静而深刻的自我对话。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沉稳内敛,如同深秋的湖水,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惊人的深度。它没有使用任何煽情的语言来试图“说服”读者,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逻辑推演和深思熟虑的观点,让你自己去“领悟”真理。其中关于“时间观”的讨论,对我影响尤其大。作者提醒我们,我们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和对过去的沉湎,正在偷走我们此刻的全部生命力。这种对“当下”的强调,不再是一种口号式的提醒,而是被赋予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去感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瞬间——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暖、食物的味道、一次专注的呼吸——这些曾经被忽略的“背景噪音”,现在都变成了构成完整生命体验的珍贵元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重新校准了生命的优先级,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是内在的丰盈而非外在的累积。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为精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像一条潺潺流动的溪水,引领着读者的思绪自然而然地深入。初读时,我被其那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所吸引,文字的韵律感极强,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锤炼,充满了文学的美感。但其深刻之处绝不仅限于辞藻的华丽。作者对于“因果”的论述,颠覆了我以往那种机械、线性的理解。他将因果关系提升到了宇宙能量互动的层面,让人在敬畏之余,也感受到了对自身行为的责任感。书中穿插的一些古代公案的现代解读,尤其精彩,它们像是镜子,映照出我们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扭曲和迷失。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对着窗外沉思许久,那种被触动的感觉,不是被知识灌输,而是被一种更宏大的智慧所唤醒。这本书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阅,而是带着一份沉静的心,去体悟它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生命哲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