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工程概預算》從環境工程項目的特點齣發,係統地介紹瞭環境工程的土建工程和安裝工程概預算經濟文件的編製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工程定額、建設工程項目費用、環境工程項目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的編製等。書中列舉瞭較多的實例,有助於讀者瞭解、學習、掌握環境工程概預算書的編製方法。
《環境工程概預算》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建築環境設備與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等專業師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工程概預算的含義
第二節 工程概預算的內容與特點
一、工程概預算的內容
二、工程概預算的特點
三、環境工程概預算的特點
第三節 基本建設項目的劃分及工程造價形成
一、建設項目
二、單項工程
三、單位工程
四、分部工程
五、分項工程
第四節 建設工程概預算文件的組成
一、建設項目總概預算書
二、工程項目綜閤概預算書
三、單位工程概預算書
四、其他工程費用概預算書
五、分項工程概預算書
思考題
第二章 建設工程定額
第一節 定額的概述
一、定額的概念
二、定額的特點
三、定額的作用
四、定額的分類
五、定額的製定方法
第二節 概算指標和概算定額
一、概算指標
二、概算定額
第三節 預算定額
一、預算定額的作用
二、預算定額的組成及內容
三、預算定額的編製原則、步驟和方法
四、預算定額各類指標的確定
五、現行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概況
第四節 施工定額
一、施工定額的作用
二、施工定額的分類
三、施工定額的編製原則、依據及步驟
第五節 建築安裝工程人工、材料、機械颱班單價的確定
一、人工單價的組成和確定
二、材料預算價格的組成和確定
三、機械颱班單價的組成和確定
第六節 單位估價分析錶
一、單位估價錶的主要作用
二、單位估價錶的編製
思考題
第三章 建設工程項目費用
第一節 建設項目總資金
第二節 建築安裝工程費用
一、直接費
二、間接費
三、利潤
四、稅金
第三節 其他費用
一、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
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三、預備費、建設期貸款利息、固定資産投資方嚮調節稅
第四節 工程量清單計價
一、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概念
二、工程量清單計價費用的構成
三、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定額計價比較
思考題
第四章 環境工程項目投資估算
第一節 概述
一、投資估算的作用
二、投資估算的編製內容及深度
三、投資估算的編製依據和方法
第二節 環境工程項目投資估算
一、土建工程投資估算
二、水、暖、通、電等工程投資估算
第三節 投資估算編製示例
第五章 環境工程項目設計概算的編製
第一節 設計概算概述
一、設計概算編製原則
二、編製設計概算的準備工作
三、設計概算編製依據
第二節 環境工程項目建築工程概算
一、利用概算定額編製概算
二、利用概算指標編製概算
三、利用類似預算編製概算
第三節 環境工程項目安裝工程概算
一、設備及其安裝工程概算
二、給排水、采暖、通風、電氣照明和通信工程設計概算的編製
第四節 環境工程項目單項工程綜閤概算
一、單項工程綜閤概算費用組成
二、單項工程綜閤概算書的編製
三、其他工程和費用概算
第五節 環境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總概算
一、建設工程總概算費用的組成
二、總概算書的編製
第六節 概算書編製實例
一、概述
二、編製依據
三、其他說明
四、概算錶
思考題
第六章 環境工程項目施工圖預算的編製
第一節 概述
一、施工圖預算的作用
二、施工圖預算的編製依據
三、施工圖預算的組成
四、施工圖預算費用組成
第二節 工程量計算的原則和方法
一、正確計算工程量的意義
二、工程量計算的基本原則
三、工程量計算的方法
四、設備安裝工程量的計算特點
第三節 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圖預算
一、編製單位工程預算的方法
二、單位工程施工圖預算的工料分析
三、工程造價計算與價差調整
四、土建工程施工圖預算書的組成
第四節 環境工程安裝工程施工圖預算
一、給排水工程
二、電氣安裝工程
三、工藝管道工程
第五節 環境工程單項工程綜閤預算
一、單項工程綜閤預算的作用
二、綜閤預算的內容
第六節 綜閤算例
一、土建工程施工圖預算編製實例
二、給水排水工程安裝工程預算編製實例
三、電氣安裝工程預算編製實例
思考題
第七章 環境工程項目概預算審查
第一節 環境工程項目建設概算的審查
一、審查設計概算的意義
二、審查工程概算的依據
三、設計概算的審查內容
四、審查設計概算的方法和步驟
第二節 環境工程施工圖預算的審查
一、審查工程預算的意義
二、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圖預算的審查
三、設備安裝工程預算的審查
思考題
第八章 計算機輔助概預算
第一節 概述
一、應用計算機編製概預算的優點
二、使用計算機編製工程概預算的方法和步驟
第二節 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庫的建立
一、定額項目的確定
二、定額的編碼設計
三、定額庫及價格文件
第三節 計算機在概預算工作中的應用
一、現有相關軟件的應用
二、工程概預算基本程序的設計
附錄
附錄一 給水排水工程投資估算指標
附錄二 市政工程工程量計算規則(部分)
附錄三 安裝工程工程量計算規則(部分)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建設工程是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和重建(即恢復)四種形式來完成的。它是把一定的物資、材料、設備,通過設計、購置、建造、安裝和調試等活動,轉化為固定資産的過程和與之相連帶的工作(如徵用土地、職工培訓等)。建設工程是擴大再生産的重要手段,是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質技術基礎。新建和擴建是基本建設的最主要形式。
建設生産活動是一項多環節、多因素、多專業、涉及廣泛,內部、外部聯係密切,綜閤性很強的復雜活動。一個建設項目,在立項之前和立項之後,工程的完成一般都要經過可行性研究(計劃任務書)、設計、施工、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等階段,每個階段都要對建築産品形成所需要的費用進行確定,它是隨著工程進行階段的不同和設計深度的不同所進行的工程建設費用的一係列計算過程。工程概預算即為工程建設項目在開工前,對所需的各種人力、物力資源及資金的預先計算。其目的在於有效地確定和控製建設項目的投資和進行人力、物力、財力的準備工作,以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
工程建設是一種生産活動,其所需的費用之所以要通過概預算這一途徑來確定,是由建築産品的特點所決定的。同一般的工業産品及其生産相比,建築産品有如下特點。
①一般工業産品大多數是標準化並大量地重復生産,而基本建設項目,一般都是由設計和施工部門根據建設單位的委托,按特定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其規模、內容、結構等不相同。幾乎每一個産品都有其獨特的形式結構,需要一套單獨的設計圖紙,即使是采用同一圖紙,也會由於地形、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以及習慣、交通、材料資源等社會條件的不同而對設計進行部分修改。對設計進行修改,必然會引起工程的造價不一樣,工程越復雜、地質等條件越不同,這種差異越大。
②一般工業生産大部分是固定於同一生産地點(工廠)進行不斷重復的、連續性的生産,生産條件一般不因時間、氣象等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但是,基本建設卻不是固定於一定的地點,它因生産的地點、氣象、時間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例如,兩個形狀、結構完全相同的水池,一個在交通方便的地區,一個在交通不便的山區,由於建築材料的運輸條件不一樣,其價格會有很大的差彆,因而兩個工程的造價就會不同;又如,一個在南方施工,一個在北方的鼕季施工,由於兩地的氣候條件不一樣,施工增加費(即鼕季施工增加費或雨季施工增加費)不同,則兩個工程總的造價也會有差異。
……
前言/序言
環境工程概預算包括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等主要內容,它像“血液”一樣貫穿於環境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是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必備知識內容之一。
在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修訂中,將概預算知識作為教學內容之一。目前,全國環境工程專業教材中還沒有針對本專業齣版的概預算教材,而且受專業學時數的限製,最多安排32學時。為適應環境工程專業知識內容結構,編著者采納國內各種概預算教材之長,在全麵瞭解概預算經濟文件的基礎上,從環境工程中遇到的概預算的基本內容著手,結閤概預算強調應用的特點,編寫瞭本書,在教材中體現瞭係統性、實用性。
本書較全麵、係統地闡述瞭工程概預算的知識及環境工程概預算文件的編製。全書共分為八章,由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賈銳魚主要負責。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由西安科技大學賈銳魚編寫;第二章、第七章由西安工業大學劉文輝編寫;第三章由長安大學母敏霞編寫;第六章由西安科技大學賈銳魚、陝西省水利電力設計院總工程師張民仙編寫;第八章由陝西理工大學湯波編寫,全書由賈銳魚統稿。
本書力求實現既具有一定的係統性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建築環境設備與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領域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研究生所芳、喬靖華也做瞭大量工作,在此錶示感謝。同時,對於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的文獻資料的作者和單位,錶示誠摯的謝意。
盡管本書在編寫時注重係統性和實用性,力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閤,但由於編者時間和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衷心希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環境工程概預算》之外的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詳盡內容,並力求自然流暢,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痕跡: --- 深入解析現代城市地下空間的智慧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圖書名稱:《地下迷城:現代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生態調控》 作者: [此處可虛構一位資深城市規劃專傢或土木工程教授的姓名] 齣版社: [此處可虛構一傢權威的專業齣版社名稱] 頁碼與裝幀: 約 850 頁,精裝,附大量三維建模圖和實景案例分析圖冊。 內容概要 本書是獻給城市規劃師、土木工程師、地下空間開發者以及政策製定者的一部前沿綜閤性著作。它聚焦於一個日益緊迫的議題:在城市地麵空間日益飽和的背景下,如何科學、高效、可持續地開發和管理日益寶貴的地下空間資源。本書超越瞭傳統的隧道和地鐵建設範疇,深入探討瞭地下空間在城市功能拓展、能源存儲、環境調控、應急避難以及生態服務等多個維度上的潛力與挑戰。 第一部分:地下空間認知與理論基礎的重塑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現代地下空間復雜性的理論框架。我們首先審視瞭地質力學在城市化進程中的新應用,特彆是對於復雜岩土條件和既有基礎設施(如老舊管網、曆史遺跡)的評估技術。 1.1 城市地質環境的數字化錶徵: 重點介紹瞭三維地質建模(Geo-Modeling)在指導深層空間布局中的關鍵作用。討論瞭如何集成地麵遙感數據、鑽探數據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結果,構建精細化的城市地下“數字孿生體”,從而在設計階段即能預見潛在的地質風險和資源潛力。 1.2 空間權屬與法律框架的演進: 探討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地下空間資源所有權、使用權和開發權方麵的法律差異。著重分析瞭建立清晰、公平的地下空間利用産權製度對於吸引長期投資和避免多方衝突的重要性。 1.3 基礎設施一體化設計理念: 提齣“共生式”地下基礎設施設計原則。這包括如何將交通、公用事業(水、電、熱、通訊)、數據中心和防洪蓄水設施進行垂直和水平上的協同規劃,以最小化對上層城市結構的影響,並實現資源共享與冗餘備份。 第二部分:多功能地下空間的應用模式創新 本書用大量篇幅闡述瞭超越傳統交通軸綫的、麵嚮未來城市韌性的創新性地下空間應用模式。 2.1 能源存儲與轉換樞紐: 詳細介紹瞭大規模地下熱能交換係統(UTES)的設計與運行機理,尤其是在寒冷氣候和高密度城區中的應用。同時,深入分析瞭壓縮空氣儲能(CAES)在城市電網調峰中的技術挑戰和選址策略,以及利用廢棄礦井或深層洞室進行氫氣安全存儲的可行性研究。 2.2 城市韌性與應急避難係統: 剖析瞭構建多層級、可快速激活的地下應急避難網絡的重要性。研究瞭先進的通風與生命支持係統(如CO2去除、微生物控製)如何確保在極端災害情況下地下空間的長期宜居性。此外,還探討瞭利用地下空間作為城市洪水和內澇的戰略性調蓄庫的設計規範。 2.3 農業與環境修復的地下集成: 關注城市地下空間在保障食物安全和環境淨化方麵的獨特貢獻。係統介紹瞭深層垂直農場(Deep Vertical Farming)所需的光照、營養液循環和氣候控製技術,以及如何利用深層含水層或地層空隙進行地下水淨化和汙染源的穩定化封存。 第三部分:環境控製、安全監測與可持續運營 地下環境的封閉性和復雜性要求更高的技術手段進行持續的監測和精細化的環境調控。本部分聚焦於確保地下空間長期健康運行的關鍵技術。 3.1 動力學環境監測網絡: 描述瞭集成光縴傳感、分布式聲波傳感(DAS)和物聯網(IoT)技術,構建實時、高密度的地下結構健康監測(SHM)係統。重點在於如何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結構疲勞、圍岩鬆動和滲漏風險,實現從被動維護到主動乾預的轉變。 3.2 通風、溫濕度調控與空氣質量管理: 探討瞭如何在保證人員安全和舒適度的前提下,優化地下空間的能源消耗。比較瞭機械通風、自然通風導流(Urban Wind Catcher)以及與地熱係統耦閤的混閤通風策略的能效錶現。特彆分析瞭地下微氣候的形成機製及其對材料耐久性的影響。 3.3 施工對上位環境的耦閤效應控製: 深入分析瞭深基坑開挖、隧道掘進對周邊地錶沉降、地下水流場和既有結構穩定性的動力學影響。提齣瞭先進的“零沉降”或“補償式”施工技術,例如注漿加固、地層預加荷技術,以確保城市核心區地下工程的可實施性。 結論與未來展望 本書最後部分展望瞭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新型材料(如自修復混凝土、智能地基)將如何徹底改變未來地下工程的勘察、設計和施工範式。它強調,可持續的地下空間發展必須是功能多樣化、生態友好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機統一體。 --- 本書特色: 跨學科視野: 融閤瞭地質學、流體力學、材料科學、城市規劃和信息技術的前沿成果。 豐富的工程案例: 詳細剖析瞭東京、新加坡、赫爾辛基等全球領先城市在復雜地下空間開發中的成功經驗與教訓。 麵嚮實踐的工具箱: 提供瞭多種工程風險評估模型和決策支持流程圖,可直接應用於實際項目。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 城市規劃與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及研究人員。 從事隧道、地下設施、市政基礎設施設計與施工的工程師。 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中負責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與管理的決策層。 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基礎設施韌性的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