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此次出版的最新李敖作品集是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将李敖作品分为六个小套装分别收录,按“文学与自传”、“人物”、“传统与文化”、 “历史与时政”、“私房书”和“杂写”六大类分类编排,并依中文图书的出版规范和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对编撰体例作出调整。,以一个全新的起点、视角;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和观点,来看待此次出版的分类合集。编者希望能通过李敖的文章,让读者了解多一些的记载那段历史的文字,是很有裨益的事。我们这一两代人所受到的关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教育,在不少方面都是比较片面的。这无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虽然说,那种教育有其自身的历史原因,但是时代在进步,历史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灌输观念,不是灌输结论,而是让学习历史的人,能更全面地、更多层次地知道历史,了解历史,进而能明白,某种观念某个结论,是基于哪个角度和层面得出的。而不是仅仅用一两个概念来概括历史。
内容简介
李敖以文字称雄,在文字世界里呼风唤雨,他自己说:“我无法谦虚了我深觉继往开来的重担上,我担当着一大部分重量,而这等责任又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我无法放松我自己,因为我无法忘记我所应尽的责任,我深知在这浑噩的男人群里,我是一个罕有的奇才,一枝锋芒的独秀,没有人能够跟我比,我站在世界的一方。” 李敖是狂人,狂人的语录往往是经典的,一针见血的,本书所收皆为李敖经典言辞。
李敖的文字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
李敖的文字直接、直率、直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直见性命、见真性情。
李敖的文字不是风花雪夜,不是辞藻的华章;
李敖的文字是思想的盛宴。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短悍小文,都能见到思想的锋芒、学养的凝聚和智慧的灵光。
作者简介
李敖,台湾著名作家、史学家、思想家。1935年4月25日生于哈尔滨,1949年随父赴台。1954年考入台大法律系,自动休学后次年又考入台大历史系,1961年挑起中西文化论争,从此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1970年、1982年两次入狱前后达十年之久。
李敖是台湾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特立独行、傲世无羁。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斗国民党,拒见蒋经国;战民进党,掘出党魁根。中西文化论争,他更是单英战群雄。
他自称写白话文、五百年内前三名都是李敖;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他自道是二十四品之外的一品;狂叛。
今天的李敖依旧谈笑风生地编着自己的全集、写着自己的新作。是耶、非耶,尽由他人评说。
内页插图
目录
私房书--
卷1.《李敖私房书》(一)
《李敖情书集》
《李敖书信集》
卷2.《李敖私房书》(二)
《李敖对话录》
《爱情的秘密》
卷3.《李敖私房书》(三)
《李敖秘藏日记》
《李敖五五日记》
《大学后期日记甲》
《大学后期日记乙》
卷4.《李敖私房书》(四)
《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上)》
卷5.《李敖私房书》(五)
《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下)》
《早年日记》
卷6.《李敖私房书》(六)
《白色恐怖述奇》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
精彩书摘
我的答书
淑娟:
你11月8日的信,辗转到我手中,已是12日傍晚了。我因为总喜欢“云深不知处”式的一个人隐居工作,外界和我联络很不方便,这种不方便,也是我有意造成的。二十五年前,有一次我去南港“中央研究院”看胡适先生,客厅里高朋满座,他同时接待那么多客人,从容周到,令人叹为观止,我想起古书中说王导会客的情况:王导在客厅,能够使“群胡(胡人)同笑,四座并欢”。胡适先生的叔度汪汪,也正如此。我在这一方面,也颇自忘我的高段,我是很会交朋友的。你在《李敖全集》第二册《大学后期日记乙集》中,可以看到1959年8月2日的一个小场面,那天我毕业返中,车站有二十六位朋友送我,可见我交游之广。我这种习惯,在我年纪渐大以后,尤其在我一坐牢再坐牢以后,慢慢就修正了。我慢慢感到:“息交绝游”式的生活,该是我中年以后最该过的生活,这种生活劲气内敛、时间集中,可以大量工作,工作成绩才是检验人生的唯一标准。胡适先生为人一团和气,会交朋友,但他的工作成绩,显然因此受到严重的妨碍。我回忆在南港客厅见他,觉得他的生命,简直在被每一个仰慕他的人分割以去,活像《老人与海》中的那条被吃光的大鱼。我常常想,这样子的人生,也许很快活,很有人情味,可是,对第一流的人说来,就未免太浪费了。第一流的人不该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做人际关系,第一流的人应该珍惜光阴、去做大事。
但是,第一流的人能够专注于此,又要经过多久磨难才能达到!就我个人重要的。
如今对苏秋镇,这个地区的人,人人对他是战斗性最强、表现最精彩的党外立委,都没话说;却有些人专说他的一些蜚短流长,这是最要不得的小人心理。这个地区的人要想有进步,必须练习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不要轻易因小失大,轻易相信一些疑真疑幻的枝节,更不可因这些疑真疑幻,而毁掉真正的战士。我们既不愿因图利他人案苛责余登发、不愿因中央菜场贿赂案苛责康宁祥,为什么要为一些鸡毛蒜皮事苛责苏秋镇?这当然是不公道的,这种双重标准的公道,是我们应该看不起的。
虽然苏秋镇遭遇到不少小人心理的蜚短流长而被人中伤,但是,真正细心的观察者,还是可以发出一些公论,我举上月出版的《笱孙选集之四》——“国民的归国民国民党的归国民党”为例,何光明说:
党外某些知名人物喜欢以领袖自居,好事排挤,国民党又想分化党外,不希望党外团结起来,于是主客观情势一拍即合,流派终于产生了。党外几个明星级的人物闪闪发亮,光照党内外,复光照国内外。这是党外的不幸,党外被分化的致命伤已经无法挽救。令人欣慰的是,苏秋镇却不热衷于争挤“党外的中央”,在立法院之外,他热衷于接近民众,和一大堆小人物大谈一大堆“小问题”,听取一些“小意见”;在立法院之内,他拼命地出席,出席、出席,讲话、讲话、讲话,立法院没有吼叫的声音已经由来很久了,党内外的立委们个个都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位,忘记了什么是立法院!什么是“为民喉舌”!
……
《李敖私房书》:一场横跨思想、历史与文学的深度探索 《李敖私房书》(套装6册)并非简单罗列,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跨越思想光谱、历史洪流与文学殿堂的深度探索。它精选了李敖先生一生中那些最具代表性、最具启发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以套装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读者走进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思想世界,一次淋漓尽致的智性冒险。这套书与其说是一系列读物,不如说是一场与李敖这位“史官”、“斗士”、“思想家”的对话,一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刻审视,一场对传统与现代、权威与自由、人性与制度的激烈辩驳。 第一册:《历史的真相与谎言:拨开迷雾看中国》 这一册是李敖先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剖刀”。他以其一贯的犀利笔触和雄辩的论证,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历史叙事”和“政治神话”。书中,李敖深入剖析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乃至更早的鸦片战争时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动机、权力运作和深层原因。他不仅仅是陈述史实,更是要揭示“谁在说谎”、“真相被如何掩埋”、“历史是如何被建构”的真相。 在这里,读者将看到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中国历史。李敖不会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细节,也不会对政治人物和事件进行温和的评价。他会对那些被奉为圭臬的“伟人”进行“去魅化”,也会对那些被描绘成“反派”的人物进行“重新解读”。从晚清的腐败与改革,到民国的动荡与分裂,再到共产党的革命与建政,李敖都力图呈现出其最原始、最赤裸的一面。他关注的不是宏大的意识形态,而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制度,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 他会从史料出发,例如大量的原始文献、信件、回忆录等,进行严谨的考证,然后用一种近乎“咬文嚼字”的精神,层层剥茧,揭示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读者会发现,那些看似简单明了的历史事件,其背后可能充满了权谋、利益、误判和阴谋。李敖的写作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充满了嘲讽、挖苦和愤怒,但这种情绪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源于他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不公与谎言的深刻愤慨。 他还会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不同立场和视角对历史解释的影响。读者不仅能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知,更能学习到如何批判性地审视历史,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独立思考,不被他人的说辞所左右。这一册,是开启理解李敖思想体系的基石,是认识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的中国现代史的关键入口。 第二册:《思想的战场:颠覆与自由的呐喊》 如果说第一册侧重于历史的“事实”,那么这一册则聚焦于思想的“解放”。李敖先生一生致力于挑战权威,颠覆陈规,他本人就是一场思想革命的践行者。在这册书中,他将矛头直指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愚昧和迷信。 他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解剖”,剖析其糟粕与精华,特别是那些压抑人性、阻碍进步的部分。他会用现代的、西方的思想资源,例如启蒙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但他批判性的吸收和改造)等,来衡量和审视中国本土的思想。他对于“礼义廉耻”等概念,会进行颠覆性的解读,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质和被滥用。 同时,他也会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治理论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他认为,无论哪个政党,一旦掌握了绝对权力,就容易走向专制和腐败。他对于“主义”的执着,并非对某种具体理论的盲从,而是对“追求真理”、“解放思想”的信念。他会揭示各种政治话语背后的权力逻辑,以及它们如何被用来操控民意、压制异议。 李敖对“自由”的定义,是极其深刻和全面的。他反对的是形式上的自由,而是实质上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他认为,真正的自由,需要个体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受任何外部权威的支配。书中充斥着他对“不自由”的嘲讽,以及对“思想牢笼”的痛斥。他倡导的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绝对的理性主义”,这种主张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和权威的巨大挑战。 读者在这册书中,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思想冲击力。李敖的思想并非温和的探讨,而是激烈的辩论,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他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勇敢地质疑一切,独立地进行思考。他提出的很多观点,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可能显得惊世骇俗,但正是这种“惊世骇俗”,才可能带来思想的真正革新。 第三册:《文学的解剖:语言的艺术与人性的洞察》 李敖先生的才华并不仅限于历史和思想,他对文学的见解同样独到而深刻。这一册《文学的解剖》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简单评论,而是李敖以其独特的视角,解构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主题内涵以及作者的人格特质。他将文学视为一种“人性的晴雨表”,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窥探作者内心深处的动机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他会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再阅读”,例如《红楼梦》、《金瓶梅》等,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其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他不会仅仅停留在赞美或批评,而是会挖掘出那些被传统解读所忽略的细节,例如作者的阶级立场、性心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隐晦批判。 他也会对当时的现代文学进行点评,对那些被誉为“大师”的作家,进行“去神化”的处理,揭示其作品中的局限性、自欺欺人之处,以及与权力关系的微妙互动。他对于“白话文”的倡导和实践,也体现在他对文学语言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更要有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李敖对“文学的虚伪性”有着敏锐的洞察。他会揭示那些披着艺术外衣的“政治宣传”,以及那些为了迎合权力或市场而进行的“自宫”。他对于“鸳鸯蝴蝶派”等通俗文学,也并非一概而论,而是会分析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和审美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李敖文学评论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文学最本质的价值,在于真实地反映人性的复杂、矛盾与幽暗。他关注人物的心理动机,对情欲、权力、虚荣、恐惧等基本人性进行深入剖析。他鼓励读者透过文字,看见“真实的人”,而不是被塑造出来的“符号”。 这一册,是感受李敖作为一名“文字匠人”的精湛技艺,以及他作为一名“思想者”对人性、社会和时代的深刻洞察的绝佳途径。他用锐利的语言,解构文学的表象,直抵其核心,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提升。 第四册:《知识的武器:理性与批判的工具箱》 在李敖先生的知识体系中,知识并非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改造世界、解放思想的“武器”。这一册《知识的武器》可以看作是李敖先生为读者提供的一套“工具箱”,里面装满了他在漫长求索中提炼出的、最锐利的理性与批判的利器。 他会系统地介绍他所推崇的“方法论”,例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去分析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考。他会剖析各种“谬误”的产生机制,例如诉诸权威、以偏概全、滑坡谬误等等,帮助读者避免落入思维的陷阱。 李敖的知识广博,他会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汲取养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他会介绍一些他认为“必读”的经典著作和思想人物,但并非是简单地推荐,而是会阐述这些知识为何重要,以及如何运用它们去理解现实世界。 他会特别强调“常识”的重要性,以及“常识”如何被压制和扭曲。他会批判那些故弄玄虚、远离实际的“学术”和“理论”,鼓励读者回归到最基本的理性判断。他会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谣言”、“伪科学”、“洗脑口号”,进行有力的驳斥,用知识的力量去驱散愚昧的迷雾。 这一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李敖教会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怎么想”。他鼓励读者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知识主义者”,能够用知识去武装自己,去应对复杂的世界,去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能够带来解放的力量,是能够让我们免于被奴役的铠甲。 第五册:《人生的智慧:自由、尊严与反抗》 在李敖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生原则。这一册《人生的智慧》并非是教人如何“处世”或“成功”,而是李敖对自己人生经历、价值追求以及对“自由”与“尊严”的深刻体悟的呈现。 他会回顾自己的人生,特别是那些充满斗争和挑战的岁月,例如他与权力、与社会的抗争。他会探讨一个人如何在不公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如何不向强权低头,如何守护自己的尊严。他会分析“妥协”与“原则”之间的界限,以及在艰难的抉择中,如何做出对自己而言“正确”的选择。 李敖对“自由”的理解,并非是无所顾忌的放纵,而是基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自觉选择。他会探讨,什么才是对一个人而言真正重要的自由?是物质的富足,还是精神的独立?是表面的安逸,还是内心的觉醒?他强调,真正的自由,是摆脱被物质、被他人、被传统观念所奴役的状态。 他也会对“尊严”进行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一个人的尊严,源于其独立的思想、批判的精神以及不向愚昧和谎言屈服的态度。他会批判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尊严的行为,也会赞扬那些为了原则而宁愿牺牲一切的斗士。 书中,李敖会分享他对爱情、友情、亲情的看法,但他的看法往往是带着其独特的批判性和深刻性。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建立在虚伪和迎合之上,而应基于真诚和理解。 这一册,是感受李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人生哲学的窗口。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敢于说真话”、“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我”的人生姿态。他传递的,是一种“生而为人,应当独立而骄傲”的精神。 第六册:《李敖全集精华选:智慧的火花与思想的回响》 这最后一册,可以看作是整套《李敖私房书》的“集大成者”。它精选了李敖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和思想深度的片段,以一种“精华版”的形式呈现,让读者能够快速地领略李敖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这里可能会包含他最有名的论点,例如他对“中国文化”的批判性反思,他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尖锐批评,他对“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历史真相”的孜孜不求。 也可能包含他那些充满智慧的段子,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妙语,那些他用幽默和讽刺去揭示社会荒谬之处的文字。这些片段,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智慧的火花”,瞬间点亮读者的思维。 同时,这一册也会体现李敖先生在语言上的强大功力。他用词精准、逻辑严密、文风犀利,极具辨识度。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到他作为一名“文字斗士”的独特魅力。 这册选集,是对前五册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它让读者在完成前面几册的深度阅读后,能够对李敖先生的整体思想有一个更加宏观和集中的认识。它也适合那些时间有限,但又想快速了解李敖先生思想精髓的读者。 《李敖私房书》(套装6册)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是一次智慧的洗礼,是一次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的反思。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深刻的问题;它不迎合读者,而是挑战读者的认知。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勇敢质疑,做一个真正有思想、有尊严的人。这套书,是对那些渴望深度阅读、勇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读者的诚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