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测--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 【美】菲利普·泰洛克 罗辑思维热销 超级预测术 正版图书

超预测--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 【美】菲利普·泰洛克 罗辑思维热销 超级预测术 正版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菲利普·泰洛克 著
图书标签:
  • 预测
  • 未来
  • 决策
  • 思维
  • 情报
  • 分析
  • 概率
  • 认知
  • 超级预测
  • 行为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联合书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
ISBN:9787508662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57118650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预测:想要深入分析未来、思考是否买股票、制定政策、提出新产品构想,或者只是计划一周的饭菜。这样的思考能让我们受益。不幸的是,人们往往是糟糕的预测者。如何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沃顿商学院教授菲利普?泰洛克的研究表明,某些专业预测人士确实具有远见卓识,泰洛克在过去10年中一直尝试着找出原因。是什么让这些人如此优秀?这样的天赋可以传授给他人吗?泰洛克与丹?加德纳合著的《超预测》一书借助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一项由政府资助的大型预测比赛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关于预测的杰作。

在这本开创性的通俗易懂的书中,泰洛克和加德纳告诉我们如何向这个精英群体学习。他们将成功预测的故事和失败预测的故事以及对一系列高层决策者的访谈串接在一起,阐明了出色的预测并不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或者深奥的方法。它需要的是从多种来源收集证据、注重概率思维、组建团队一起工作、记录预测得分,并且愿意承认错误、改变航向。

《超预测》提供了*明显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商业、金融、政治、国际事务,以及日常生活。不论你是管理者、投资者、企业家、政府界人士还是普通大众,此书做出都会成为预判未来、进行明智决策的必读之书。它注定要成为当代的经典之作。



作者介绍

菲利普?泰洛克,著名心理学家,全球*受关注的社会学家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同时还在沃顿商学院心理学和政治学部门任职。他和妻子芭芭拉?梅勒斯是“精准预测项目”的共同负责人,这是一项已开展多年的预测研究项目。

丹?加德纳,畅销书作家,同时还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



关联推荐

预见未来的能力是99%以上的人群都缺失的,这才是你人生的短板

美国预测竞赛成绩*出色的团队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纽约时报》编辑推荐书

《华盛顿邮报》*畅销书

《经济学人》、彭博社2015年度图书、

《泰晤士报》《时代周刊》年度好书

入选《经济学人》2015年*值得阅读的书

 
媒体评论

菲利普?泰洛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的世界级专家。《超预测》讲述了一个关于他和他的团队如何让普通人在一项非常严谨的赛事中战胜专家的精彩故事。它也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明确自己的思路的手册。来一睹为快吧。

——丹尼尔?卡尼曼 诺贝尔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

想知道一种思想是否正确,*好的方法是看它是否可以预测未来。那么,哪些观点、哪些方法、哪些人曾经产生过被历史过程所证实的隐性预测呢?答案会让你吃惊。它们对政治、政策、新闻业、教育甚至认知论——我们如何*有效地了解世界——都具有全新的意义。在《超预测》轻松随意的风格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启示。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在这本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书中,泰洛克和加德纳认识到概率思维对准确预测的核心作用。无论你是政策制定者,还是任何想要非常严格地评估决定的合理性的人,《超预测》都是十分有用的指南。

                                  ——罗伯特?爱德华?鲁宾  前美国财政部长



目录

目录

第-章?乐观的怀疑论者: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需要预测 / 001

关于黑猩猩的笑话 / 006

怀疑论者 / 009

乐观主义者 / 014

关于预测的预测 / 025

第二章?知识的错觉:糟糕的预测与糟糕的决定 / 029

盲人辨色 / 033

让医学接受试验 / 038

思考之思考 / 041

诱惑与转换 / 048

眨眨眼,想一想 / 050

第三章?一种评分系统:超预测是可以衡量的 / 055

“大毁灭……将会到来” / 060

判断之判断 / 063

数学的含义 / 078

专家的政治预测 / 080

关于研究结果 / 081

蜻蜓的复眼 / 087

第四章?超级预测家:准确预测靠的更多是能力而不是运气 / 097

抗拒万有引力,但是能坚持多久? / 116

第五章?超级聪慧?内部视角、外部视角与其他视角 / 127

费米方式 / 135

谋杀谜案 / 139

从外部视角开始 / 142

内部视角 / 146

假设与反面假设相结合 / 147

蜻蜓式预测 / 150

第六章?超级宽客?像华尔街的数字巫师一样 / 153

本?拉登在哪里? / 157

第三种设定 / 162

石器时代的概率 / 165

信息时代的概率 / 168

超级不确定性 / 172

但是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176

第七章?超级新闻迷?如何像蜻蜓的复眼一样敏锐 / 183

过犹不及 / 188

反应不足 / 191

反应过度 / 196

明托队长 / 200

第八章?永远的贝塔:超级预测家是如何炼成的 / 209

总是在颠覆 / 213

尝试 / 216

失败 / 218

分析和调整 / 224

韧劲 / 226

总结 / 230

第九章?超级团队:从愚蠢团队到智慧团队 / 233

组团还是不组团? / 240

超级团队 / 244

第十章?领导者的两难抉择:如何成为超级领导者 / 257

毛奇的遗产 / 261

我喜欢艾森豪威尔 / 268

企业的任务导向指挥系统 / 273

特殊的谦卑之心 / 275

补充 / 277

第十一章?真的如此出类拔萃?黑天鹅事件也可以预测 / 281

黑天鹅出现 / 290

求同存异 / 295

第十二章?接下来做什么?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 305

“谁—谁”现状 / 311

变革 / 313

人文主义者的反对 / 318

重要的问题 / 320

*后一个点子 / 325

后?记 / 331

附?录?给志向远大的超级预测家的“十诫” / 335

致?谢 / 345

注?释 / 349



在线试读

第-章 乐观的怀疑论者: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需要预测

 

你我都是预测家。在考虑换工作、结婚、买房子、投资、推出新产品和退休时,我们的决定是以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为依据的。这样的展望即是预测。我们自己常常做一些预测。但是,当市场崩溃、战争危机、政坛动荡之类的大事件发生时,我们会求助于专家,例如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的专业人士。

如果你是白宫职员,也许你会在椭圆形办公室找到正与美国总统谈论中东事务的弗里德曼。如果你是《财富》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你会在达沃斯见到他,在休息室与之交谈,四周是掌管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和沙特王子。如果你不是白宫或者豪华的瑞士酒店的常客,你可以阅读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和畅销书,从中了解世界现状及其根源,预览未来。1无数的人正是这样做的。

和托马斯?弗里德曼一样,比尔?弗莱克(Bill Flack)预测的是全球性事件。但是,人们对后者真知灼见的需求程度远远低于对前者的需求。

比尔多年来供职于位于亚利桑那州的美国农业部,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有时干干农活,有时做做电子表格”。现在他生活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科尔尼。该州俗称“剥玉米者之州”,比尔是土生土长的“剥玉米者”。他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名曰麦迪逊的农业县长大。他的父母拥有并发行《麦迪逊之星邮报》(Madison Star-Mail),这是一份刊载大量本县体育和集市新闻的报纸。比尔高中时品学兼优,后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又去亚利桑那大学深造,目标是拿下数学博士学位。但他认识到这个目标非自身能力所及,“实力不足让我备受煎熬”,他后来这样描述。于是,他放弃了。不过,这段时光也没有虚度。鸟类学课程使比尔成为狂热的鸟类观察家,而且,得益于亚利桑那州良好的观鸟环境,他可以在业余时间为科学家做田野调查,进而在美国农业部谋得一份工作。他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

比尔现年55岁,已退休,但是他说,如果有人提供工作机会,他会考虑的。目前赋闲在家的他,有时做一些预测。

比尔大约就300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问题包括“未来3个月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吞并’乌克兰的领土吗”,“明年哪些国家会退出欧元区”。这些都是难以回答的重大问题。企业、银行、使馆和情报机构一直都在努力寻求此类问题的答案。“朝鲜会在年内引爆核装置吗?”“未来8个月还会有多少国家报告埃博拉病例?”“未来两年内印度或巴西会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其中一些问题至少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毫无头绪。“北约会在今后9个月邀请新国家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吗?”“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府会在今年举行关于成为独立国家的全民公投吗?”“如果一家中国之外的电信公司中标上海自由贸易区未来两年的互联网服务合同,中国民众能够访问脸谱(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吗?”刚开始思考任何一个这样的问题时,比尔可能也会一头雾水。他会想:“上海自由贸易区到底是什么?”但是,比尔会做“功课”。他搜集真实资料,综合考虑相互对立的观点,*后得出结论。

没有人依据比尔?弗莱克的预测来做决定,也没有人请他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他从未被邀请至达沃斯论坛与托马斯?弗里德曼同台论道。这并非幸事,因为比尔?弗莱克是一位值得关注的预测家。这不是信口胡说,因为比尔的每个预测都被独立的科学观察员按照发表时间记录下来,并进行了准确性评估。他的过往预测记录非常出色。

这条路上比尔并不孤单,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也在寻求同类问题的答案,他们都是志愿者。大多数人不像比尔那样优秀,只有约2%可以做到。这些人包括工程师和律师、艺术家和科学家、华尔街精英和普通中产阶层、教授和学生。我们将会谈到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一位数学家、一位导演,还有一些退休人士,他们热衷于展现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才干。我称他们为“超级预测家”。这些人名副其实,我将出示可靠的证据证明之。本书的目标就是:说明他们为什么如此出类拔萃,其他人如何向他们学习。

这些不引人注目的超级预测家与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的大牌智囊相比,孰强孰弱,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但是我们无法知道答案,因为弗里德曼的预测准确性从未经受过严格检验。弗里德曼的粉丝们和评论家自然是有着不同的看法:“他揭示了突尼斯骚乱”;“他误判了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他预见到北约的扩张”。可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过往预测从未有过确凿的记录,只有他人无休止的评论,以及评论之评论。2通常这不过是商业行为。日复一日,新闻媒体只是传播预测,却不报道(或者哪怕是质疑)做出这些预测的预测家们的真实水平。日复一日,企业和政府购买预测,这些预测要么的确是真知灼见,要么毫无价值,也有一些处于二者之间。日复一日,所有的人,包括国家领导人、企业管理者、发明家、选民,都会根据准确性无从知晓的预测做出重要决定。棒球队经理如果不了解球员以往的表现,是不会想着掏钱买入这位球员的。即便是球迷,也希望在记分牌和电视屏幕上看到球员的统计数据。然而,就预测家而言,尽管借助他们的帮助,我们所做的决定远比任何棒球比赛都重要,但我们并不在乎对预测家本人一无所知。3

因此,我们对比尔?弗莱克的预测的信赖看起来非常合乎情理。实际上,可以证明,对本书诸多读者的预测的信赖同样合情合理,因为事实是,预测不是一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天赋,它是一项可以培养的技能。本书将阐明如何开发预测能力。

关于黑猩猩的笑话

我可不想让你们被这个笑话逗乐,所以我要提前抖出它的“包袱”:专家预测的平均准确度大致和掷飞镖的黑猩猩相当。

你很可能听过这个笑话。它流传甚广,但是在某些圈子里备受诟病。它在一夜之间出现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和世界其他媒体上。这个笑话一般是这么说的:一位研究者召集了一大群专家,包括学者、评论家,诸如此类,让他们就经济、股票、选举、战争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做了成千上万个预测。许久之后,研究者检验这些预测的准确性,发现这些专家的预测形同随机猜测。大致就是这样,除了一点:“随机猜测”不是笑料,因为这不好笑;“掷飞镖的黑猩猩”才是那个笑料,因为黑猩猩很有趣。

我就是那位研究者,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并不介意这个笑话。我的研究提供了关于科学文献中的专家判断预测法的*广泛的评估。这是一项艰苦工作,从1984~2004年,持续了约20年,成果极为丰富,极具建设性,那个笑料所能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对这个笑话不存芥蒂,因为它提高了我的研究的知名度。而且说实话,科学家也愿意享受这转瞬即逝的名气。再者,我自己使用过“掷飞镖的黑猩猩”这个比喻,所以也没有太多可抱怨的。

我对这个笑话不反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观点。打开任何报纸,看看任何电视新闻,你都会发现,总有专家在预测某事将要发生。有些人态度谨慎,更多的人胆大自信。一小撮人宣称自己是来自奥林匹克山的智者,能预见未来数十年的状况。除了少数例外,大部分专家能在摄像机前侃侃而谈,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任何可证实的预测能力。准确性甚至很少被提及。旧的预测就像过时的新闻,很快被人遗忘。大众几乎从未要求评论家的预言要与实际情况相符。评论家们有一项无可否认的才能,那就是怀着坚定的信念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足够了。许多人靠着向企业领导层、政府官员和平民百姓兜售价值存疑的预测获得财富,这些受众从来不会吞服疗效和安全性不确定的药物,但却定期地购买一些如同从四轮马车后部售出的灵丹妙药那样可疑的预测。真应该给这些评论家和他们的客户一个警示。我很高兴地看到我的研究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但我意识到,随着我的研究成果传播开来,它所包含的表面意义发生了突变。我的研究所显示的是,在我提出的许多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专家预测的平均水平比瞎猜好不了多少。然而,“许多”不代表全部。在仅需一年时间即可验证的超短期问题上,专家*容易做出准确判断,当他们试图预测更长时间之后的事件时,准确性就会下降,在3~5年的问题上,水平接近于掷飞镖的黑猩猩。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它揭示了在复杂世界中专业预测的局限性,以及超级预测家能力所及之处。在儿童游戏“传话”中,主持人小声地将一个短语告诉排在第-位的孩子,他转述给下一个孩子,依次传递,*后大家惊讶地发现短语被改得面目全非。正如这个游戏所展示的那样,真实信息在持续的复述过程中被歪曲,原有的精妙之处荡然无存。我要表达的信息变成了“所有的专家预测都没有价值”,这是胡说八道。一些曲解甚至更加粗鄙,例如“专家的知识也就达到黑猩猩的水平”。我的研究成为虚无主义者和支持不可知论的民粹主义者的理论依据,前者认为未来从根本上说不可预测,后者坚决要求在“专家”两字前面加上“所谓的”。

所以,我厌倦了那个笑话。我的研究不支持更加极端的结论,我也不喜欢这样的结论。现在,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是做一个揭穿真相的人,还是充当专家及其预测的辩护人?事实上,在二者之间,我们有大量的机会选择理性的立场。一方面,揭穿真相的人确实有他们的道理。预测市场中的确有一些不露声色地兜售值得质疑的观点的家伙。此外,专家的预言存在着怎么样都无法摆脱的局限性。我们的能力总是不能满足我们想要知晓未来的欲望。另一方面,揭穿真相的人太过分了,他们把一切预测都贬低为愚蠢之举。我相信,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看清未来是有可能的,任何思想开放的聪明人经过努力都能够培养出必要的技能。

就叫我“乐观的怀疑论者”吧。

怀疑论者

“怀疑论者”占了我这个称号的一半分量,为了理解这个词的意义,请想象以下场景:在突尼斯城市西迪布济德,一位突尼斯青年推着一辆装着水果和蔬菜的木制小车,沿着尘土飞扬的道路前往市场。小伙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借钱来售卖自家的农作物,以此养家糊口。他希望卖掉农产品,赚到足够多的钱,还清债务,并且还留有余钱。每天他都过着这样的清苦生活。可是,这天早晨,警察过来声称要没收货物,因为他违反了某些法规。他知道警察在撒谎。他们对他进行了彻底搜查。但小伙子身无分文。一名警察掌掴了他,还辱骂他已故的父亲。他们拿走了货物和推车。小伙来到市政大厅抗议,却被告知相关官员正忙于开会。年轻人受到羞辱,怀着愤怒和无力感离开了。

他携带燃油返回。在市政大厅外,他将燃油倒在身上,点燃火柴。他的身体燃烧起来。

而这个故事的结局不同寻常。在突尼斯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有不计其数的穷困的街头小贩。警察贪腐是普遍现象,这位年轻人所受到的羞辱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除了警察和遭受羞辱的人,上述现象不会影响到其他任何人。

然而,2010年12月17日,这种针对特定人群的羞辱导致26岁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引火自焚。他的献身激起了民众的抗议。警察以典型的残暴行径作为回应。抗议活动蔓延开来。突尼斯的独裁者、总统宰因?阿比丁?本?阿里,看望了在医院救治的布瓦吉吉,希望平息民众的怒火。

布瓦吉吉在2011年1月4日去世。骚乱加剧。1月14日,本?阿里飞往沙特阿拉伯,在一处舒适的住所开始流亡生活。长达23年的窃国政权倒台了。

目睹这一切的阿拉伯世界震惊了。抗议浪潮随后席卷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约旦、科威特和巴林。埃及“独裁者”霍斯尼?穆巴拉克在位30年,如今被赶下台。在其他地方,抗议恶化演变成叛乱,叛乱又扩大为内战。它和其他数不胜数的社会革命完全一样,起因仅仅是一位穷人被警察骚扰,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会发生连锁反应,而这样的例子此前和此后屡见不鲜。

就像现在我所做的那样,回顾并简述这段历史,将穆罕默德?布瓦吉吉与他独自抗议之后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这和预测不是一回事。同许多杰出的评论员类似,托马斯?弗里德曼擅长那样的历史重现,特别是他对中东历史了如指掌,使他成为新闻行业的名人,担任《纽约时报》驻黎巴嫩记者。但是,如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早晨,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现场,他能够凝视未来,预见到布瓦吉吉的自我牺牲、骚乱、突尼斯独裁者的下台以及之后发生的一切吗?当然不能。没有人可以。也许,考虑到弗里德曼对该地区的了解,他会细细思量:穷人和失业者数量庞大,绝望的年轻人数量不断增加,腐败猖獗,压迫持续发生,因此突尼斯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就是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可是,革命发生的前一年或者前两年,任何观察者都能做出完全相同的评论。事实上,就突尼斯、埃及和其他几个国家而言,数十年来你都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它们也许是火药桶,但从未爆炸。直到2010年12月17日,这一天,警察让那位穷人走投无路,火药桶终于被点燃。

1972年,美国气象学者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Lorenz)写了一篇论文,标题引人注目:“可预测性:一只在巴西翩翩起舞的蝴蝶可否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10年前,洛伦兹偶然发现,使用计算机对天气模式进行仿真时,数据输入的细微变化,例如以0.506取代0.506 127,也许会导致明显不同的长期预测结果。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混沌理论”的想法:在大气这样的非线性系统中,初始条件的细小变动,可能膨胀为巨大变化。因此,理论上说,一只生活在巴西的蝴蝶扇动翅膀,确实有可能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尽管另外一大群巴西蝴蝶一辈子疯狂地扇动翅膀,也绝对不会在几英里之外掀起明显的狂风。当然,洛伦兹不是指蝴蝶“引发”了龙卷风,不是像我用锤子砸酒杯导致其破碎那样有着直接关系。他的意思是,如果那只特别的蝴蝶当时没有扇动翅膀,那么大气活动和大气反应构成的深不可测的复杂网络就会有不同的表现,龙卷风也许永远不会形成,这就如同,突尼斯骚乱也许永远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2010年的那个早晨,警察允许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售卖水果和蔬菜。

爱德华?洛伦兹改变了科学界的观点,使之认识到,可预测性存在难以逾越的局限性,这是深刻的哲学问题。4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不断增加的知识一定会导致更好的可预测性,因为现实就像钟表,虽然庞大、复杂到令人敬畏,但仍然只是一块钟表。科学家越了解它的内部结构,例如齿轮怎么啮合,钟锤和弹簧如何工作,他们就越能通过确定的方程把握它的运行规律,预测它的走向。1814年,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从逻辑上将这个梦想发挥到极*:

我们可以将宇宙的当前状态视为过去的结果和未来的成因。这种智慧将在某个时刻洞悉让大自然运转起来的一切力量,知晓它的所有组成部分的所有位置;不仅如此,如果这种智慧宽广到足以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它能用一个公式道尽*浩瀚的宇宙和*渺小的原子的运动。对这样一种智慧而言,一切都是确定的,未来就像过去一样呈现在它的眼前。

拉普拉斯将他想象中的这种存在称为“魔”。他认为,如果“魔”对现在无所不知,它就能预测未来的一切。它将是全知全能的。5

洛伦兹对这个梦想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如果钟表象征拉普拉斯式的完美的可预测性,那么它的反面就是洛伦兹式的云。高中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水汽聚集在微尘周围,就形成了云。听起来简单,不过,某一朵特定的云到底如何形成,什么形状,则有赖于水滴之间复杂的反馈作用。为了反映这些相互作用,计算机建模师需要建立这样的方程:对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能导致蝴蝶效应的细微误差高度灵敏。所以,即使我们知道所有关于云的形成原理的知识,也无法预测特定的云将呈现什么形状。我们只能等着瞧。历史的一个大笑话就是,当今科学家的知识远远多于100年前的同行们,拥有的数据处理能力也远胜于后者,可是对完美的可预测性的前景的信心却小得多。

这就是我的自我定位—“乐观的怀疑论者”—后半部分为什么是“怀疑论者”的重要原因。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一个近乎软弱无能的人的行为可能对世界产生连锁效应,每个人因此而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一名住在堪萨斯城郊区的妇女也许会认为突尼斯是另外一个星球,她的生活与之毫无关系,可是如果她的丈夫是驻扎在怀特曼空军基地附近的空军领航员,那么,她可能会惊讶地得知某个不知名的突尼斯人的举动引发了抗议,进而导致暴乱和独裁者的倒台,随后又在利比亚掀起抗议浪潮,并发展为内战,于是北约在2012年进行了军事干预,而她的丈夫则在的黎波里上空躲避防空炮火的攻击。这是一种不难追踪的联系。通常,这样的联系更难发现,但却充斥在我们周围,就像加油站的油价和街头的失业人群。一只巴西蝴蝶可以在得克萨斯州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形:或者是一个晴天,或者是龙卷风撕裂城镇。在这样一个世界,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深刻洞悉未来的观点会使人误入歧途。6



洞悉时代的风云变幻:一部关于人类决策、复杂系统与未来图景的深度探索 《概率的迷宫:人类认知边界与不确定性下的航行》 作者:[虚构作者名] 詹姆斯·卡森 & 艾米莉亚·雷诺兹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代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掌握“未来”的密钥。然而,历史反复证明,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充斥着黑天鹅事件与涌现现象的复杂系统。本书并非一本教人如何准确“算命”的指南,而是一次对人类心智处理不确定性的极限、认知偏见对决策的系统性腐蚀,以及如何在本质上充满随机性的领域中,建立更鲁棒(Robust)决策框架的深刻反思。 本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超越直觉、立足于概率思维的分析工具箱。 --- 第一部分:认知的陷阱——我们如何误解“可能” 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即时的生存威胁,发展出了一套高效但充满缺陷的认知捷径(启发式)。这种机制在面对需要跨越时间维度和概率区间的复杂预测时,往往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 第一章:直觉的代价:叙事谬误与因果律的陷阱。 我们天生偏爱完整、连贯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是基于偶然事件事后构建的。本书深入剖析了“后见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如何扭曲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评估,并探讨了叙事驱动的思维如何阻碍我们接受“事情本可以随机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将审视经典的金融泡沫与地缘政治危机案例,揭示那些看似清晰的“必然逻辑”实则建立在极其脆弱的假设之上。 第二章:确定性的渴望与“锚定效应”的禁锢。 面对模糊性,人类倾向于抓住第一个出现的、哪怕是无关紧要的信息点作为“锚点”,并围绕其构建所有后续判断。我们通过对比大量实验数据,展示了这种锚定效应如何在商业谈判、长期战略规划甚至日常的风险评估中,将决策者锁定在一个过窄的概率区间内,从而错失更广阔的潜在结果。 第三章:概率的“反直觉”:小概率事件的真实权重。 传统的线性思维难以处理指数级增长或衰减的趋势。本书借助统计学和复杂性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肥尾”分布的真实世界影响。我们探讨了为什么在某些领域(如传染病传播、技术颠覆),罕见的极端事件(而非平均情况)才是真正塑造历史进程的关键力量。这不是关于“运气”,而是关于理解概率分布的形态。 --- 第二部分:复杂系统的内在逻辑——涌现与不可预测性 本书将视野从个体认知扩展到宏观系统层面。我们探讨了为什么即使所有组成部分的规则都是已知的,系统的整体行为仍可能表现出高度的不可预测性。 第四章:反馈循环与滞后效应:系统的非线性本质。 现代社会系统(无论是气候、市场还是社会舆论)都充满了正反馈和负反馈循环。本书详细阐述了“临界点”(Tipping Point)的概念,解释了系统如何通过微小的扰动,在长时间的积累后突然发生结构性的、不可逆转的转变。决策者必须学会识别这些反馈回路的强度和时滞,而不是仅仅关注即时反应。 第五章:信息不对称与“知识的诅咒”。 在信息高度分散的时代,掌握关键信息的人群与决策层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本书聚焦于信息流动的结构如何影响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分析了“集体智慧”的构建障碍——如果成员间的信息交流被“团体内聚力”或信息过滤机制所主导,所谓的“群体预测”反而会退化为群体盲从。 第六章:模型局限性:简化与现实的永恒张力。 任何模型本质上都是对现实的简化。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主流预测模型(从计量经济学到流行病模型)在处理突发变量(如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爆发)时的内在缺陷。我们倡导一种“多模型并行”(Model Pluralism)的策略,承认并利用不同模型的互补性缺陷。 --- 第三部分:航行于不确定之海——构建适应性决策框架 既然精确预测是奢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第三部分转向实用的、基于贝叶斯更新和适应性的决策方法论。 第七章:贝叶斯思维的回归:持续修正的艺术。 抛弃固定信念,拥抱“概率是信念的量度”这一核心观念。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如何将新的证据系统地整合到现有的信念体系中,以指数衰减的方式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重点在于“迭代速度”而非“初始准确度”。 第八章:预先承诺与决策弹性:缓冲“黑天鹅”的冲击。 面对不可预测的冲击,最优策略不是试图预测冲击本身,而是预先设计“弹性”结构。我们引入了“预先承诺”(Pre-commitment)的概念,即在不确定性到来之前,锁定某些行动路径或资源分配,以最小化决策瘫痪的风险。 第九章:问对问题:有效“校准”你的判断。 优秀的预测者不仅仅是给出数字,他们更懂得如何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的提问,迫使自己和团队跳出舒适区。本书提出了一套用于“校准”判断准确性的提问框架,其核心目标是将模糊的“感觉”转化为可检验的概率陈述。 --- 第四部分:实践中的反思——历史的教训与未来的伦理 最后一部分将理论应用于更宏大的历史与伦理场景,探讨在技术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预测能力(或缺乏预测能力)对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 第十章:技术奇点的伦理阴影。 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复杂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本书探讨了当预测的复杂性超出了人类认知能力(即“超复杂系统”)时,我们应如何进行治理和监管。预测的局限性不再仅仅是个人判断的失误,而可能成为集体灾难的源头。 第十一章:从“完美预测”到“有效行动”。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预测事件发生的确切时刻,而在于预测的准确性对不同行动方案的影响程度。本书强调了决策的“可行动性”(Actionability)指标,鼓励读者将精力从追求不可能的细节准确性,转移到构建在多个可能未来中都能存活并繁荣的策略组合上。 结论:拥抱灰度,精进过程。 未来永远不会是一个清晰的蓝图,而是一片由概率构成的动态海洋。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读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再感到焦虑或无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常态,并发展出一种持续学习、不断修正的思维过程。我们能做的,是比别人更早、更有效地识别出概率分布的倾斜方向,并为更广阔的可能性做好准备。 --- 《概率的迷宫》将引导你: 识别并克服人类在处理风险和不确定性时最常见的认知偏差。 理解复杂系统非线性转变的内在机制。 掌握将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可更新的概率信念的实用方法。 从关注“预测结果”转向关注“预测过程”的稳健性。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在动荡时代寻求清晰思路的领导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对世界运行机制充满好奇的思考者的深度指南。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面对复杂世界的坚实认知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看世界的新方式!以前总觉得未来是一片模糊,好像只能随波逐流,但读了《超预测》,我才意识到,我们并非完全无法把握未来。作者菲利普·泰洛克用他几十年研究“超级预测者”的案例,揭示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那些真正能预测未来的人,并不是拥有什么神秘的第六感,而是他们拥有一套严谨的思维模式和强大的认知工具。比如,他们会主动搜集信息,而且是多方位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信息,然后像炼金术士一样,将这些零散的元素提炼出有价值的预测。他们不害怕犯错,反而把错误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模型。这种“预测的迭代”过程,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一次性的魔法,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旅程。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做决策时,是不是 too much 依赖直觉,而忽略了系统性的分析?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可以开始训练自己的“预测肌肉”。

评分

这本《超预测》真的让我脑洞大开!我一直以为预测是少数天才的专利,但作者泰洛克却告诉我,预测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他提出的“认知工具箱”,就像是给普通人提供了一套升级大脑的秘籍。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心理模型”的部分,如何构建和修正自己的模型,去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这就像是为我们的大脑安装了一套更先进的操作系统,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信息,做出更精准的判断。作者还强调了“群体智慧”的重要性,一个人可能犯错,但一群经过训练的预测者,他们的平均预测结果往往惊人地准确。这让我思考,在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对话,一点一点地将深邃的智慧传递给我。

评分

读完《超预测》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的认知局限。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对于未来的迷茫。泰洛克先生用大量的研究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即使在最混乱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依然存在可预测的模式和规律。他不是让你成为“先知”,而是让你成为一个“善于预见”的人。这种“善于预见”,体现在对信息的敏锐捕捉,对偏见的清醒认识,以及对预测过程的持续反思。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在做重要决定前,先问自己:“我有没有搜集到所有关键信息?我有没有考虑过相反的可能性?我的判断是否存在某种偏见?”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

评分

不得不说,《超预测》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怎么预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书。作者菲利普·泰洛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解构了“预测”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它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规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校准”的概念,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对概率的判断。这让我明白,预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就像航海家需要根据风向和洋流来调整航向一样,我们也需要根据新的信息来修正我们的预测。这本书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凭感觉”做判断的习惯,学会用更理性和系统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尝试去预见可能的结果。它就像是一本“思维宝典”,不仅提升了我的预测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变得更加清醒和从容。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罗辑思维热销”这个标签吸引的。罗辑思维推荐的书,总能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而《超预测》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预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和理性决策的书。作者泰洛克先生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穿插了大量的真实案例,从政治事件到经济趋势,甚至是体育比赛,都用“超级预测者”的视角进行了剖析。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概率思维”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很多事情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存在一个概率分布。学会用概率来衡量可能性,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也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的逻辑非常严谨,每一章都层层递进,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预测体系。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看待问题不再那么片面,而是多了几分审慎和全局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