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漫談弟子規
作 者:索達吉堪布
I S B N :9787551801638
齣 版 社:三秦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11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5年11月第1次印刷
字 數:223000
頁 數:344
開 本:32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
原 價:38.00元
編輯推薦
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遇到國學經典《弟子規》,會發生怎樣的碰撞?
《漫談弟子規》,就是這樣一部由藏地高僧來講解的國學經典。
索達吉堪布說:“我作為一個藏族人,以前對漢地的國學文化知之甚少,後來看到這方麵的典籍,很吃驚,覺得許多道理非常殊勝,每個人都一定要學。特彆是這部《弟子規》,我不但自己學、給彆人講,還把它翻譯成藏文,推薦給藏地的大人和孩子。”
也許有人覺得,《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跟成年人沒有關係。
然而,索達吉堪布指齣:“古代是如此,但古代孩子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今天我們這些大人有嗎?不見得。沒有,那就是孩子,就要學,誠如《戒律花鬘論》所說:‘不知理,六十歲也如孩童。’我們大,是大在年齡上,如果道德學問不是那麼踏實,甚至一片空白,為什麼不學呢?而且,大人學瞭,纔有資格引導孩子。學校重視分數也就罷瞭,做傢長的必須要給孩子補上德育課程,否則,孩子的智慧你放心嗎?沒有德行,智慧又依靠什麼成長?”
也許有人覺得,如果對佛教感興趣,應該學《金剛經》、大圓滿,跟儒傢經典沒有關係。
然而,索達吉堪布指齣:“孔孟之道裏沒有佛教的輪迴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麵,講得確實好。”“人做不好的話,就算齣傢瞭,也不會守規矩的,要發心利他更難,要成佛,那太遙遠瞭。”
所以,索達吉堪布這本《漫談弟子規》,孩子值得看,大人也值得看;佛教徒值得看,非佛教徒也值得看。
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對人格培育的益處,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智慧。
目錄
自序 / 1
弟子規原文 /6
總敘 /001
入則孝 /007
齣則悌 /061
謹 /113
信 /171
泛愛眾 /219
親仁 /265
餘力學文 /287
結語 /316
內容介紹
這本《漫談弟子規》是索達吉堪布寫給每一個人的。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無論是否學佛,都能夠從中獲益。
《弟子規》是古人的經典啓濛讀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樹根。這些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礎,然而實際上,當今人們的很多問題,都能在《弟子規》裏找到解決之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習《弟子規》,都有助於提升人生的品質和層次,培養起完善的人格,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
本書中,索達吉堪布旁徵博引,通過大量世間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與教證,不僅對這部儒傢文化經典進行瞭深入淺齣、通俗風趣的講解,而且從業果、依師、無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觀念角度進行瞭補充,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索達吉堪布說:“《弟子規》也是佛菩薩的一種加持。”
作者介紹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瞭讓更多人瞭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嚮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一位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颱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
近年參與舉辦過多次論壇會議,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嚮,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傢的。
對於外界的種種贊譽,他說:“我隻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已齣版書籍:《苦纔是人生》《做纔是得到》《殘酷纔是青春》《能斷》《不離》《有求》《你在忙什麼》等。
作為一位長期關注心靈成長領域的人士,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實用性’層麵上做得尤為齣色,它絕非空談。它真正做到瞭理論指導實踐,將抽象的教義轉化為日常可操作的工具箱。我嘗試著將其中一些看似簡單的建議運用到我近期遇到的一個棘手人際關係問題中,效果之顯著,令人驚喜。它教導的不是逃避問題,而是用一種更具韌性和慈悲心的視角去‘麵對’問題,這纔是真正的力量所在。很多其他書籍隻是告訴我‘應該’怎麼做,而這本書則展示瞭‘如何’纔能真正做到。這種注重‘轉化’而非‘灌輸’的態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修行功底和對世人睏境的深切關懷。它不是提供一個短暫的安慰劑,而是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內在的、堅不可摧的心靈防禦係統,讓外界的喧囂和變故,都難以動搖內心的平靜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簡直是一股清新的山泉水。它摒棄瞭傳統佛學書籍中常見的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采用瞭極其貼近生活、如同老友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初讀幾頁,我立刻被那種真誠和溫暖所打動。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宏大的宇宙觀和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煩惱連接起來,使得原本遙不可及的“解脫”概念變得具體可感、觸手可及。尤其是在描述某些睏境和掙紮時,那種感同身受的筆觸,讓人忍不住點頭稱是,仿佛作者就是坐在對麵,正在為你量身定製開導。這種‘由內而外’的滲透力,遠勝於那些空泛的說教。它不是在強迫你接受什麼,而是在溫柔地引導你自我覺察,去發現那些我們自己早就知道,卻因為被世俗噪音淹沒而遺忘的真理。這種流暢且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智慧”不再是少數高僧大德的專利,而是普通人也能擁有的精神食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就給人一種沉靜而內斂的感覺,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反而更能吸引那些真正對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讀者。裝幀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有一種分量感,似乎預示著其中蘊含的智慧並非輕飄之談。我個人特彆欣賞這種樸實無華的設計理念,它讓人聯想到內容本身的純粹性。翻開扉頁,字體清晰易讀,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領域的人,也不會感到閱讀上的壓力。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齣版方在對待嚴肅題材時的嚴謹態度。整體而言,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的體驗,已經為接下來的精神旅程定下瞭一個非常穩健和令人期待的基調。它不像市麵上很多追求快餐式的成功學書籍那樣浮躁,而是散發齣一種曆經沉澱後的醇厚氣息,讓人有理由相信,其中收錄的篇章會帶來深刻的啓發和長久的思考價值。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尋作者究竟是如何將深奧的哲理融入到日常的言談舉止之中。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和心靈的‘除塵’。它沒有許諾立竿見影的奇跡,而是要求讀者付齣耐心和真誠的自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充斥著噪音,這本書就像一個高效的‘降噪器’,幫助我們過濾掉那些不必要的雜音和焦慮的源頭。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謙卑的姿態,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導我們探索自身的局限,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評判。這種平等對話的氛圍,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親近感。讀完一部分內容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一些重復齣現的睏境時,視角已經悄然發生瞭變化,那種莫名的緊綳感似乎鬆弛瞭許多。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給你什麼答案,而在於它能幫你問齣更正確的問題,並最終導嚮你內在的那個“答案”。它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能從中汲取新意的精神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顯得頗具匠心,它並非采用那種章節之間嚴格遞進的綫性敘事,而是更像是一個由無數閃耀的智慧碎片組成的星空圖。每一部分都可以獨立拿齣來品讀,但當你把它們放在一起看時,又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內在邏輯將它們串聯起來。我特彆喜歡它在闡述一些核心觀點時所采取的對比和反思模式,總能一針見血地指齣我們思維中的盲點。比如,它在探討‘執著’這個概念時,沒有停留在錶麵的譴責,而是深入挖掘瞭執著背後的恐懼和不安全感來源,這種剖析的深度讓人嘆服。此外,穿插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或譬喻,更是神來之筆,它們既生動有趣,又精確地承載瞭復雜的哲理,使得原本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理解的道理,瞬間變得豁然開朗。這種靈活而有層次感的結構,非常適閤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隨時拿起都能獲得滋養,放下後又能留有餘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