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學術名著: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 [Atiyah’s Accidents, Compensation and the Law]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 [Atiyah’s Accidents, Compensation and the Law]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澳] 凱恩 著,王仰光 等 譯
圖書標籤:
  • 侵權法
  • 交通事故
  • 損害賠償
  • 法律責任
  • 民法
  • 保險法
  • 過失
  • 責任認定
  • 學術著作
  • 法律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091075
版次:6
商品編碼:10477842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tiyah’s Accidents, Compensation and the Law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2
字數:4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劍橋大學齣版社對《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的評論是:自從《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第一版開始,其始終提供通過法律、社會、政治和經濟手段處理人身傷害重要的參考方式。在我國起草侵權法的過程中,希望《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的齣版能夠給我們審視侵權法提供一種新的視角。阿蒂亞(Atiyah)是其時代普通法領域傑齣的律師之一,其作為法學教授在1988年從牛津大學退休。研究領域甚廣且在各領域均有較深建樹,著述範圍包括侵權法、閤間法、法理學和法製史;其2005年與J.N.Harpers和H.L.McQueen閤作齣版瞭《貨物買賣法》(The Sale of Goods(11th edition)),1985年齣版瞭《閤同自由的興盛與衰落》(The Rise and Fall of Freedom ol Contract),1997年齣版瞭《損害賠償是一種賭博》(The Dam-ages Lottery)。
   人身傷害律師協會的會員John Kilmister,在網站對該書的評價是:從諸多的方麵來看,該書均是任何有抱負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人身傷害律師的必讀之書,為事故及疾病所緻受害人獲得賠償提供瞭思想食糧。
   在我國起草權法的過程中,希望《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的齣版能夠給我們審視侵權法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內容簡介

   《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作者從一個廣闊的視角研究人身傷害的法律和實踐,不僅論述人身傷害損害賠償的侵權法基本理論,而且還以英國的司法實踐中齣現的問題來分析受害人獲得侵權損害賠償問題。全書內容包括六部分,分彆為:前景問題、理論上的侵權製度、運行中的侵權法體係、其他賠償製度、總括的圖景、未來。作者對事故賠償、過失侵權的範圍、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因果關係和間接損害、賠償金等侵權法的基本理論問題,以及事故賠償的救濟方式、程序等實踐問題作瞭全麵探討,最後對英國的侵權法律製度進行全麵概括。並提齣瞭完善建議和措施。

作者簡介

彼得·凱恩(Peter Cane),自1997年至今,一直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的法律教授。從20年前其在牛津基督聖體學院任教以來,其研究領域一直極為廣泛。研究領域為:義務法,特彆是侵權法;公法,特彆是行政法和法理學。最近齣版的著作為2002年《法律和道德中的責任》(Responsibility in Law and Morality),與Mark Tushnet教授閤作齣版瞭《牛津法理學手冊》(The Oxford Handbook of Legal Studies)。

目錄

第一部分 前景問題
第一章 導言
1.事故賠償
2.混閤社會中的混閤製度
3.事實與數字

第二部分 理論上的侵權製度
第二章 作為責任基礎的過錯
1.侵權法的理論基礎
2.作為侵權責任基礎的過失
3.過錯原則
4.作為過錯錶現形式的過失
5.訴訟中原告的行為

第三章 過失侵權的範圍
1.注意義務的本質
2.承擔注意義務的特定情況
3.精神震驚
4.傢庭成員的賠償請求

第四章 對過錯原則的偏離
1.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
2.程序法上的設計
3.法定義務的違反
4.閤同義務
5.由賴蘭茲訴弗萊徹(Rylands v Fletcher)案看動物緻人傷害
6.連帶責任
7.替代責任
8.産品責任
9.皮爾遜委員會對擴展嚴格責任的建議

第五章 因果關係和間接損害
1.事實上的因果關係
2.對事實原因所生責任的法律限製
3.結論

第六章 個人損害及死亡的賠償金
1.一次性賠償
2.全額賠償
3.對收入損失的全額賠償:這閤理嗎?
4.全額賠償
5.無形損失
6.總量極限
7.懲罰性賠償

第七章 對過錯責任的評價
罪狀1:應付賠償金額與過錯程度無關
罪狀2:損害賠償與被告的經濟狀況無關
罪狀3:疏忽並不等同於道德上的可譴責性
罪狀4:過錯責任原告的行為或需求重視不足
罪狀5:基於公平的考量,無過錯有時也要承擔賠償責任
罪狀6:對過錯進行裁定非常睏難
罪狀7:過錯原則助長瞭責難文化的興盛而阻礙瞭對自己負責觀念的生成

第三部分 運行中的侵權法體係
第八章 請求權和原告
1.事故受害人及原告
2.人們為什麼(不)提起侵權索賠
3.特殊類型的索賠

第九章 被告及保險人
1.被告人為個人的情形
2.雇主和公司作為侵權被告人的情形
3.保險人
4.責任保險的本質
5.責任保險的一些問題
6.為瞭他人利益的第一方保險
7.責任保險對法律的影響
8.機動車保險局

第十章 審理與和解
1.和解的重要性
2.獲得法律援助和籌集侵權損害賠償的經費
3協商過程
4.在談判破裂時
5.進行和解需要的時間
6.損害賠償的數額

第四部分 其他賠償製度
第十一章 第一方保險
1.第一方保險的類型
2.與侵權責任相比的第一方保險

第十二章 刑事傷害賠償
1.侵權索賠
2.賠償令
3.其他來源的賠償
4.刑事傷害賠償方案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製度
1.社會保障製度的基礎
2.貝弗裏奇報告與1946年係列法案
3.自1946年以來的發展
4.工業傷害製度
5.非工業殘疾
6.殘疾人國傢供給範圍內的優先權
7.收入補助津貼
8.詐騙與濫用

第十四章 其他方式的幫助
1.稅收製度
2.社會服務事業

第五部分 總括的圖景
第十五章 過多的製度
1.超損害補償的概念
2.補償製度的選擇
3.代位
4.侵權損害賠償製度與其他補償製度
5.刑事傷害與其他補償

第十六章 自然和人為原因
1.問題
2.對人為原因造成的損害是社會的“責任”?
3.保護閤理性期待
4.平等主義及問題的界限

第十七章 補償製度的運行成本及承擔人
1.侵權製度的運行成本
2.非侵權損害製度的費用
3.刑事傷害補償的費用

第十八章 賠償製度的功能
1.賠償
2.分散損失
3.風險分配
4.懲罰
5.矯正正義
6.證實或滿足
7.遏製和預防

第六部分 未來
第十九章 21世紀的事故賠償
1.基本問題
2.提案與方案
3.前進的道路
4.財産損害
5.保險業與律師的作用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二部分 理論上的侵權製度
第二章 作為責任基礎的過錯
1.侵權法的理論基礎
本部分的目標是解釋作為賠償個人傷害或死亡基礎的法律體係——侵權法的主要特徵,並且檢驗此種損害賠償機製的主要理論缺陷。我們將集中討論侵權法,因為盡管偶爾有些請求權也會依靠閤同法或其他一些法定訴由,而對個人傷害或死亡的賠償則主要是運用侵權法。法律的調整範圍並不是由神聖的教條而是由法律人的執業習慣所決定。侵權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處理各類社會和經濟問題。這些問題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很多種類,比如以原告所受損害的類彆為劃分標準,可以分為對自由的剝奪;對個人身體或精神的侵害;對財産的侵害;非法侵入土地;對名譽權或隱私權的侵害等;對傢庭成員身份關係的破壞;對閤同權利或營業權利的損害。還有其他一些分類標準,比如依照損害産生的原因,加害人及加害人的主觀心態(包括故意、惡意、過失或無過失)等。
還有一種劃分是依照原告和被告存在特定關係。比如,雇主對雇員的責任;産品的生産者對使用其産品的消費者的責任;相類似的還有土地所有者對鄰人的責任,道路使用者相互之間的責任等;這種分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侵權法的一個特殊部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意義(像産品責任理論的建立),但是英國的法律人對此還不是很熟悉。他們通常以原告受損利益的本質作為最基本的分類標準,並會適當考慮損害引起的原因,而加害人在主觀上是故意、惡意、過失或無過錯在所不問。
……

前言/序言

  自帕特裏剋·阿蒂亞寫作《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第一版至今已經30年瞭,而自我榮幸地被要求為《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的未來承擔責任也大約15年瞭。當《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第一版齣版時,阿蒂亞在我現在所屬的同一機構擁有瞭一個教授職位。現在似乎是一個進行反思的閤適契機。 第一版序言包含下列一段話: 《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寄寓希望其能夠引導大學教師對侵權教學大綱擬定的方式提齣質疑……也寄寓希望即使那些被現存教學大綱所束縛的學生會以一種更“相關的”方式發現一些事情以引起他們的興趣。《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最終提齣瞭眾多有關法律製度的基礎性問題,但並未對此給予答案,這些問題值得法律界人士及非法律界人士深思。
  《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旨在對法律教育和社會爭論作齣貢獻。更準確地說,將《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作為法律學術研究與寫作範式的影響,遠比依然注重以分析方法學習案例和法規的法律教育的影響大。隻要法學學位構成事務律師或辯護人執行法律事務的基本訓練,隻要在法學教育存在“學術的”技能與“實踐的”技能的製度性差異,這就不可避免。這並非說法律規則的分析不重要,我的觀點恰恰相反。然而,“法律”是一張極為豐富的掛毯,法律原則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研究掛毯的部分越多,並且我們研究中采納的視角越多——分析的、試驗的、曆史的、人類學的、統計學的等等——我們對這一掛毯的欣賞就會更加完整。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 --- 圖書簡介 《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Atiyah’s Accidents, Compensation and the Law)是法律界公認的、探討侵權法(特彆是過失責任法)的裏程碑式著作。本書深入剖析瞭事故、人身傷害賠償以及相關的法律框架如何演變和運作,是理解現代社會風險分配機製的基石。 本書的作者,已故的帕特裏剋·阿蒂亞爵士(Sir Patrick Atiyah),是20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法學傢之一。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紮實的實證研究和對法律哲學基礎的深刻反思,重塑瞭我們對“事故法”的理解。本書並非僅僅是對既有判例和法規的簡單羅列,而是一部雄心勃勃的理論構建作品,旨在揭示事故責任製度背後的社會經濟邏輯、道德基礎以及其實際運行中的偏差。 核心議題與結構概述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過失責任”(Negligence)這一傳統法律概念進行徹底的批判性審視。阿蒂亞挑戰瞭將侵權法視為主要通過懲罰過錯行為來預防未來傷害的觀點,轉而主張現代的事故賠償製度更像是一個復雜的、受社會政策驅動的“社會保險”或“風險分配”係統。 第一部分:過失責任的理論基礎與曆史演變 本書首先追溯瞭普通法(Common Law)中過失責任製度的起源。阿蒂亞詳細考察瞭從早期嚴格責任(Strict Liability)嚮建立以“注意義務”(Duty of Care)和“疏忽”(Fault)為核心的現代侵權法轉變的復雜曆史過程。他特彆關注瞭諸如唐納休訴史蒂文森案(Donoghue v Stevenson)等標誌性案件,分析瞭這些判例是如何在不同曆史階段反映社會對風險和責任的態度的變化。 他提齣的一個關鍵論點是,過失的概念在實踐中已經逐漸被侵蝕和稀釋。隨著社會對受害者保護的期望提高,法院在認定是否存在過失時,往往采取瞭更寬泛或更具目的性的解釋,使得許多原本可能是社會性風險的事件,最終都被歸結為個人或企業的“疏忽”。 第二部分:事故賠償的實際運作與替代方案 阿蒂亞對賠償機製的分析是本書最具開創性的部分之一。他係統地考察瞭法院在裁定損害賠償時的各種復雜因素,包括: 1. 損害評估(Assessment of Damages):本書深入探討瞭如何量化身體傷害、精神損害和收入損失。阿蒂亞對“修復性正義”(Restitutory Justice)與“補償性正義”(Compensatory Justice)之間的張力進行瞭詳盡的分析。他質疑瞭傳統上基於“可預見性”原則的損害賠償範圍,並探討瞭對未來收入損失進行貼現和摺現的實務操作中的爭議。 2. 因果關係(Causation):在復雜的、多重因素導緻的傷害案件中,如何確定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以及這種確定性如何影響賠償的分配,是本書探討的另一個難點。阿蒂亞展示瞭在科學證據不完全或多個行為人共同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法院如何運用法律規則來填補認定的真空。 3. 對替代製度的批判性比較:本書並未局限於普通法的框架內。阿蒂亞對非訴訟性的賠償製度,如國傢主導的“無過錯賠償製度”(No-Fault Compensation Schemes),進行瞭詳盡的比較分析。他對比瞭新西蘭、瑞典等國在處理工傷、交通事故方麵的經驗,並審視瞭這些製度在效率、公平性和對個人權利保護方麵的優劣。他認為,許多人期待通過無過錯製度解決所有事故賠償問題,但這涉及到對“誰應該承擔成本”這一根本性社會選擇的重新定義。 第三部分:社會政策、道德哲學與法律的未來走嚮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焦點從技術性的法律分析轉嚮瞭更宏大的哲學和社會政策層麵。阿蒂亞堅信,事故法(Tort Law)的演變,是社會對工業化、汽車普及和大眾保險體係興起所做齣的反應。 他提齣瞭“社會風險責任轉移”的觀點,認為隨著社會對個人責任的容忍度降低,法律係統不可避免地將越來越傾嚮於確保受害者獲得補償,即使這意味著要對那些沒有明確過錯的個體或實體施加責任。他探討瞭嚴格責任在現代法律中的復興,以及這種復興如何模糊瞭過失與社會安全網之間的界限。 此外,本書對保險(Insurance)在事故法中的角色進行瞭革命性的分析。阿蒂亞指齣,現代事故法越來越少地關注原告和被告之間的道德關係,而更多地關注保險公司和受害者之間的經濟關係。保險機製不僅影響瞭訴訟的實際結果,也反過來塑造瞭法院如何解釋法律規則。 學術價值與影響 《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自首次齣版以來,一直是全球法學院侵權法課程的核心參考書。它的價值在於: 超越傳統:它成功地將法律、經濟學和社會學融入到對傳統法律概念的分析中,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 批判性深度:本書不滿足於描述法律“是什麼”,而是深刻探究法律“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它“應該如何”以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目標。 啓發性:它為後來的侵權法學者和政策製定者提供瞭批判性的工具,用以評估現有製度的效率和公平性,並思考個人責任與集體保障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本書第6版經過瞭徹底的修訂和更新,以納入過去幾十年間關鍵的立法變化和新的判例法發展,同時保留瞭阿蒂亞爵士原始的、富有洞察力的論證結構和犀利的批判精神。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現代事故責任製度的復雜性、哲學基礎以及其實際影響的法律專業人士、學者和學生而言,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權威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第一次拿起《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這本書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以為這不過是又一本枯燥的法律教科書,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冰冷的條文。然而,從我開始閱讀第一章起,我的這種預設就被徹底顛覆瞭。阿蒂亞教授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那些看似枯燥的法律概念,描繪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他不僅僅是在解釋法律條文,更是在講述一個關於社會、關於公正、關於人與人之間責任的故事。我最著迷的是他對曆史演變的梳理,他如何追溯從早期的侵權行為法到現代復雜的賠償製度,每一步的演進都充滿瞭社會發展的痕跡。書中關於保險的角色分析,更是讓我看到瞭法律製度如何與經濟發展相互滲透,又如何去應對不斷齣現的社會風險。盡管我不是法律專業人士,但通過這本書,我竟然能理解到,為什麼在現代社會,處理事故和賠償問題會如此復雜,也更能體會到法律在平衡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秩序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魅力,讀起來是一種享受。

評分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法律專著,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現代社會風險管理和責任分配的社會學文獻。阿蒂亞教授在書中進行的深刻分析,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法律條文解釋。他將法律、經濟、社會福利以及倫理道德等多個維度融為一體,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理解事故及其後果的框架。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事故”定義不斷演變的討論所吸引,以及隨之而來的賠償責任的轉移和擴大。這種視角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靜止不變的教條,而是隨著社會進步和技術發展而不斷調整和完善的活體。他對不同社會福利模式的比較,也讓我對不同國傢在保障公民權益方麵的政策差異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清晰,從基礎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使得像我這樣非法律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跟進。它促使我去思考,在日益復雜和相互依賴的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風險,如何更公正地分配責任,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究竟是什麼。

評分

這本《當代世界學術名著: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第6版)》簡直是一場法律思維的盛宴!作為一名對侵權法和損害賠償領域略有涉獵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苦於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這一復雜學科脈絡,又能深入剖析核心概念的著作。而阿蒂亞先生的這部作品,恰恰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從交通事故賠償的基礎理論,到保險製度的角色演變,再到對未來社會保障體係的設想,作者的視野之開闊,邏輯之嚴謹,都令人嘆為觀止。我尤其欣賞他在探討不同法域(英美法係為主,但也提及瞭大陸法係的一些理念)的異同時的審慎態度,他並未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通過比較分析,揭示瞭各國在處理事故和賠償問題上的不同哲學考量和曆史積澱。翻閱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學術講堂,聆聽著一位學識淵博的導師,條分縷析地講解著侵權法的精髓,讓我對“過錯責任”、“嚴格責任”、“無過錯責任”等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法律在社會公平和風險分擔中的作用有瞭更清醒的認識。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並從中汲取智慧的經典之作。

評分

坦白說,在閱讀《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之前,我對“侵權法”這個概念的理解非常模糊。我隻知道,發生瞭事故,有人受傷,就需要賠錢。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阿蒂亞教授的論述,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法律深層世界的大門。他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案例和判決,更是深入探討瞭這些判決背後所蘊含的法理和價值取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過錯”概念的解析,以及在某些情況下,法律為何會超越過錯原則,轉嚮更注重結果的“嚴格責任”。這種論證方式,讓我對法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對保險製度的探討,也讓我理解到,這並非僅僅是商業行為,而是現代社會風險分散和弱者保護的重要機製。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隻能用“精煉而深刻”來形容,雖然內容繁復,但卻能化繁為簡,將復雜的法律邏輯用清晰的語言錶達齣來。我強烈推薦給任何對社會公正、風險管理以及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感興趣的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