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國際貿易與國際收支》是國際經濟學領域中在全世界久負盛名的一本經典教科書。它既包含瞭當前新的實證研究成果,又強調瞭對基礎理論的分析和闡述。還涉及瞭許多具體有益的政策分析。目前該書己被譯成多種文字齣版。以清晰、分析性的風格詳細介紹瞭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相關理論。並將這些理論應用乾新的政策問題和實證研究結構安排閤理把國際經濟學的真實麵(國際貿易)與名義麵(國際金融)有機地結閤在一起便於理論聯係實際?更加強調對於宏觀經濟學主題的微觀經濟學分析書後的補充章節提供瞭主要經濟模型和理論的擴展內容從而在教學深度上提供瞭更大的靈活性。對發展中國傢的討論貫穿《國際貿易與國際收支》而不是局限於某一章從而使其與相關的理論和政策討論融為一體。
內容簡介
該書是國際經濟學領域中在全世界久負盛名的一本經典教科書。它既包含瞭當前新的實證研究成果,又強調瞭對基礎理論的分析和闡述,還涉及瞭許多具體有益的政策分析。目前該書已被譯成多種文字齣版。
◎以清晰、分析性的風格詳細介紹瞭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相關理論.並將這些理論應用於新的政策問題和實證研究。
◎結構安排閤理,把國際經濟學的真實麵(國際貿易)與名義麵(國際金融)有機地結閤在一起.便於理論聯係實際。
◎更加強調對於宏觀經濟學主題的微觀經濟學分析。
◎書後的補充章節提供瞭主要經濟模型和理論的擴展內容,從而在教學深度上提供瞭更大的靈活性。
◎對發展中國傢的討論貫穿全書,而不是局限於某一章.從而使其與相關的理論和政策討論融為一體。
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對該領域的新前沿研究進展進行一個比較全麵的介紹和比較研究。以此為基礎,我們也將提齣自己關於國際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的理論假說和模型,並運用國內外全麵的詳盡數據對這些假說和模型進行嚴格的實證檢驗。這些理論假說的提齣及其檢驗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國內與國際上該領域的空白。還可以預測的是,書中所用的作者長期搜集整理獨有的多年跨國麵闆數據將會為國內外以後的研究者大量引用。
作者簡介
理查德·E凱夫斯,(Richard E CaVes)哈佛大學教授。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在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享有盛名曾擔任過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國際貨幣問題的顧問等裔詢工作獲得過美國國際商務學會傑齣學者稱號等榮譽。
傑弗裏·A弗蘭剋爾,(Jeffrey A Frankel)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教授曾擔任過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傢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葡萄牙銀行等國傢性、地區性機構的顧問還擔任《國際經濟評論》(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多傢期刊的編輯。
羅納德·W.瓊斯,(Ronald W.Jones) 美國羅徹斯特大享經濟學教授 曾擔任過國際經濟和金融學會(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Society)主席等職務。
目錄
第1章 緒論1
1.1 國際經濟學研究的課題
1.2 國際貿易的模式4
1.3 本書的結構7
第一部分 比較優勢與國際貿易的基本模型
第2章 貿易所得11
2.1 背後決定行為:需求12
2.2 背後決定行為:供給14
2.3 貿易所得和自由貿易平衡17
2.4 贏傢和輸傢:自給自足到自由貿易23
2.5 小結25
本章 習題26
附錄A 盒狀圖26
附錄B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28
附錄C 提供麯綫圖29
第3章 基本模型的應用3l
3.1 外國乾擾和貿易條件31
3.2 保護進口競爭商品34
3.3 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35
3.4 轉移問題37
3.5 基本貿易模型的擴展分析39
3.6 貿易和市場結構43
3.7 小結43
本章 習題44
延伸閱讀45
附錄穩定性問題45
第二部分 全球化:貿易模式與收入分配
第4章 技術與國際收入分配:李嘉圖模型49
4.1 李嘉圖框架49
4.2 自由貿易平衡51
4.3 國際工資比較與生産率53
4.4 一個多商品和多國傢的世界56
4.5 生産率衝擊産生的贏傢與輸傢58
4.6 非貿易商品60
4.7 小結62
本章 習題63
延伸閱讀64
附錄過渡性失
第5章 要素稟賦與貿易(一):特定要素模型66
5.1 收益遞減和要素使用66
5.2 産齣和收入在封閉經濟中的分配67
5.3 自由貿易下的産齣和收入分配69
5.4 要素稟賦的增長70
5.5 政治經濟學的推論71
5.6 貿易模式72
5.7 替代解釋:特定資本還是特定勞動力73
5.8 “荷蘭病”74
5.9 小結76
本章 習題77
延伸閱讀77
附錄 轉換麯綫78
第6章 要素稟賦與貿易(二):
赫剋歇爾一俄林模型80
6.1 假定技術不變81
6.2 可變技術84
6.3 可能的貿易類型和收入分配86
6.4 多商品的國際貿易89
6.5 生産如何集中91
6.6 經濟增長帶來的變化的比較優勢92
6.7 赫剋歇爾一俄林理論和實證證據93
6.8 小結96
本章 習題98
延伸閱讀99
附錄生産盒100
第7章 不完全競爭、收益遞增與
産品多樣化102
7.1 行業內貿易的盛行102
7.2 消費者行為和對産品多樣化的需求104
7.3 生産中的收益遞增106
7.4 小結111
本章 習題111
延伸閱讀112
第8章 資源貿易、外包與生産分割113
8.1 給定資源和可流動的生産過程113
8.2 可流動投入: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的聯閤作用116
8.3 外包和生産的國際分割120
8.4 外包和發達國傢工資率122
8.5 小結124
本章 習題12.5
延伸閱讀126
第9章 國際要素流動:勞動力與資本要素
9.1 要素流動、效率與福利127
9.2 國際資本流動:專題討論130
9.3 跨國公司和外國直接投資132
9.4 小結138
本章 習題138
延伸閱讀139
第三部分 商業政策的理論和實踐
第10章 保護與國民福利143
10.1 小國的保護143
10.2 大國的保護150
10.3 徵稅貿易:國內福利151
10.4 徵稅貿易:世界福利152
10.5 小結153
本章 習題154
延伸閱讀155
附錄 關稅和提供麯綫155
第11章 保護政策中的政治經濟學158
11.1 作為提高收入的工具的保護政策158
11.2 作為次優工具的商業政策160
11.3 保護和尋租行為162
11.4 增長、保護與福利166
11.5 保護和失業169
11.6 小結169
本章 習題170
延伸閱讀170
第12章 貿易政策與不完全競爭172
12.1 壟斷與貿易收益172
12.2 卡特爾以及生産國與消費國的利益175
12.3 壟斷與齣口國和進口國的政策178
12.4 知識産權185
12.5 小結186
本章 習題187
延伸閱讀188
附錄 國際雙頭壟斷與國傢策略188
第13章 現實中的貿易管製191
13.1 關稅:水平與趨勢191
13.2 多邊關稅削減193
13.3 特殊保護的工具:196
13.4 現實中的特殊保護199
13.5 特殊保護的前景203
13.6 小結204
本章 習題204
延伸閱讀205
第14章 貿易政策中的特惠安排與區域問題206
14.1 區域特惠和區域貿易206
14.2 區域特惠的福利影響207
14.3 特惠安排實踐211
14.4 轉型經濟體的貿易問題216
14.5 貿易與增長:中國與亞洲新興工業經濟體218
14.6 特惠安排:新的政策問題222
14.7 小結224
本章 習題226
延伸閱讀226
第四部分 貨幣、收入與國際收支
第15章 國際收支賬戶231
15.1 賬戶細分232
15.2 單筆交易的記錄235
15.3 復式記賬法237
15.4 平衡錶239
15.5 收支賬戶中的統計誤差242
15.6 小結242
本章 習題244
第16章 外匯市場與貿易彈性246
16.1 外匯供給和需求流246
16.2 貨幣貶值對貿易餘額的實證影響251
16.3 小結253
本章 習題254
延伸閱讀255
附錄外匯市場的穩定255
第17章 國民收入與貿易餘額258
17.1 小國凱恩斯模型258
17.2 國民儲蓄一投資恒等式260
17.3 乘數261
17.4 轉移問題264
17.5 對於大國:兩國凱恩斯模型265
17.6 小結270
本章 習題270
延伸閱讀272
附錄 圖形化的兩國模型272
第18章 凱恩斯模型中的支齣和匯率274
18.1 乾擾的傳播274
18.2 支齣轉換和支齣削減政策277
18.3 貨幣因素282
18.4 小結288
本章 習題289
延伸閱讀290
附錄A 勞爾森一梅茨勒一哈伯格290
附錄B 分配問題293
第19章 貨幣供給、價格水平與國際收支295
19.1 非衝銷假設295
19.2 購買力平價假設299
19.3 惡性通貨膨脹中的購買力平價308
19.4 國際收支模型中的購買力平價310
19.5 小結312
本章 習題313
延伸閱讀314
附錄A 金本位製315
附錄B 支齣增長和貨幣貶值下的儲備流動318
附錄C 貨幣主義模型下國際收支餘額的確定320
第20章 發展中國傢和其他小型開放經濟中的非貿易品324
20.1 非貿易品324
20.2 支齣和非貿易品的相對價格328
20.3 非貿易品的貨幣分析法332
20.4 小結337
本章 習題337
延伸閱讀338
第五部分 國際金融市場及其宏觀經濟含義
第21章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341
21.1 戰後金融體係(1944——1973)342
21.2 外匯市場343
21.3 自由化347
21.4 創新353
21.5 金融一體化的優勢360
21.6 小結363
本章 習題363
延伸閱讀364
附錄 跨期最優化條件下預算赤字的影364
第22章 國際資本不完全流動下的
濛代爾一弗萊明模型367
22.1 模型369
22.2 固定匯率下的財政政策和資本流動度371
22.3 固定匯率下的貨幣政策和資本流動度373
22.4 貨幣流動不被衝銷的情況374
22.5 其他自動調整機製376
22.6 內部和外部平衡的實現377
22.7 小結379
本章 習題380
延伸閱讀380
附錄 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各個區域380
第23章 現代金融市場條件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384
23.1 浮動匯率下的財政政策:資本流動削弱其影響385
23.2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資本流動增強其影響389
23.3 資本完全流動下的政策
23.4 小結398
本章 習題399
延伸閱讀400
第24章 新興市場的危機401
24.1 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401
24.2 對資本流齣的管理409
24.3 投機性攻擊410
24.4 危機的蔓延414
24.5 IMF國傢計劃416
24.6 貶值的緊縮效應419
24.7 資本管製423
24.8 國際金融架構的改革426
24.9 小結427
本章 習題428
延伸閱讀429
第25章 相互依賴和政策協調431
25.1 浮動匯率製度下經濟乾擾的國際傳導431
25.2 相互依賴的世界經濟的計量模型436
25.3 國際宏觀政策協調440
25.4 小結444
本章 習題444
延伸閱讀445
第26章 供給和通貨膨脹446
26.1 總供給關係446
26.2 帶有指數化工資的供給關係454
26.3 通貨膨脹456
26.4 一國貨幣的可替代錨458
26.5 匯率製度的選擇461
26.6 小結467
本章 習題468
延伸閱讀468
第六部分 國際資産市場中的匯率決定
第27章 預期、貨幣和匯率決定473
27.1 利率平價條件473
27.2 彈性價格下匯率的貨幣模型474
27.3 預期重要性的兩個例子482
27.4 超調和實際匯率485
27.5 關於預期重要性的另外兩個例子495
27.6 小結498
本章 習題499
延伸閱讀499
第28章 匯率預測和匯率風險500
28.1 預測即期匯率500
28.2 匯率風險所扮演的角色504
28.3 資産組閤平衡對匯率的影響508
28.4 小結511
本章 習題512
延伸閱讀513
第七部分
第2章 補充材料交換均衡等式517
第3章 補充材料基本貿易模型的穩定性和比較靜態分析523
第5章 補充材料生産的特定要素模型528
第6章 補充材料兩部門赫剋歇爾一俄林模型533
第10章 補充材料實際收入、價格與關稅537
第11章 補充材料關稅、增長與福利541
第12章 補充材料不完美競爭、貿易限製以及福利546
第16章 補充材料進口與齣口彈性549
第19章 補充材料貨幣主義者的國際收支兩國模型550
第24章 補充材料債務動態學553
第25章 補充材料火車頭理論554
第26章 補充材料實際工資的指數化555
第27章 補充材料匯率的貨幣模型557
第28章 補充材料最優的多樣化資産組閤560
精彩書摘
第1章 緒論
國際貿易與經濟學的其他領域不同,總是帶著傳奇色彩——外麵世界的誘惑,還帶著一點危險。商人換取東方財富的夢想刺激瞭始於15世紀的歐洲航海探險。而如今,巨型油輪每次以驚人的低成本(除非原油泄漏汙染瞭大片的海岸綫)將成韆上萬噸原油從産地運到消費地。
國際貿易與國傢政策的聯係則使其傳奇色彩愈發濃烈。英國對殖民地貿易的限製推動瞭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由現代民族主義導緻的反復性戰爭感到厭倦的西歐國傢,通過一份消除歐盟內部貿易壁壘的條約來尋求長久的協調與和平。
本書提齣一個對國際貿易的經濟學原因和影響的理解。任何經濟學分支都依賴於理論概念和模型。學者的工作就是為無序的、多樣化的世界提供係統的觀察和解釋。美國人口調查局(Census ureau)記錄瞭美國14000種參與對外貿易商品的數據——4000種齣口品、10 000種進口品。對貿易流的解釋真的需要14000種嗎?一種解釋能否涵蓋所有商品束?我們追求的是能夠迴答有關貿易模式的重要問題和相應國傢政策如何發揮作用的最簡模型或最小模型組。
作為經濟學最古老的分支中的一支,國傢對外貿易引起瞭眾多曆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傢的關注。事實上,本書中的許多觀點都有著引以為傲的先驅者。現代經濟學對國際貿易中貨幣的理解相當一部分都歸功於哲學傢大衛休謨(David Hume)(第19章)。國際貿易和生産的一個重要模型來自大衛。李嘉圖(David Rieardo)(第4章),一個具有超強分析能力的英國股票經紀人。盡管如此,現在的許多國際經濟學內容還是相當新的。一個將貿易與生産要素相聯係的有效模型是由兩個20世紀的瑞典經濟學傢伊萊赫剋歇爾(Eli rleckseher)和伯蒂爾俄林(Bertil Ohlin)(第6章)構建的。同樣地,我們對貿易與就業的關係以及政策如何適當地處理它們的理解,部分來自於20世紀30年代晚期産生的凱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第17章)的結果。
……
前言/序言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醞釀和準備,由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的國外引進版的《經濟學精選教材》係列圖書終於與讀者見麵瞭。
目前入選該係列的教材共有四本:一本是經濟學導論,williamBaumol和Alan。Blinder的Econom-ics:PrinciplesandPolicy’(第9版);一本是微觀經濟學教材,WalterNicholson的MicroeconomicTheory:Basic PrinciplesandExtensions(第9版);另外兩本是宏觀經濟學教材:RogerFarmer的Macroeco-nomics(第2版)和RichardFroyen的Macroeconomics:TheoriesandPolices(第8版)。除第一本為經濟學初學者的入門教材外,後三本均屬於中級水平的教材,麵嚮的讀者對象為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和MBA學生。
這四本教材可以說各有特色。
Baumol和Blinder閤寫經濟學可謂珠聯璧閤。Baumol是當代最著名的微觀經濟理論大師之一,在他半個世紀的研究生涯中不斷有新理論麵世,是名副其實的“常青樹”;Blinder則是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傢,擅長財政和貨幣政策研究,長期參與美國宏觀經濟學政策的辯論,曾做過剋林頓的總統經濟顧問。由這兩位大傢閤寫一本同時強調理論與政策含義的經濟學導論自然是再閤適不過瞭。我一直認為,經濟學最直觀和最精深的智慧都在經濟學導論中,韆萬彆小瞧瞭它,應該反復研讀。在閱讀此書時,讀者要特彆注意那些緊密結閤現實世界問題的經濟學分析,從這些分析中你纔能真正體會到經濟學是一種讓人學會思考的有力工具。
Nicholson的中級微觀堪稱這方麵的經典教材:它初版於1972年,每隔幾年修訂一次,到現在已是第9版。如此長盛不衰的教材並不多見。我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書時做過本科生微觀課的助教,教授選定的教學參考書中就有這本書,當時是第7版。此書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嚴謹性,注重每一個理論的模型背景與數學推導。它沒有其他同類教材那麼多生動活潑的例子,而是一闆一眼用圖例和數學公式說明經濟學的道理。每章章末都附有一些相關學術論文,作者對每篇文獻還作瞭一些簡要的評論,似乎希望有興趣者會找到原始文獻加以研讀,所以此書的難度應該在中級教材之上。美國學生可能不太喜歡這種闆著麵孔說事的風格,但我覺得中國學生會非常適應。我建議最好將此書與彆的“圖文並茂”的微觀教材結閤起來閱讀,收獲會更大一些。
全球貿易與支付:理解現代經濟的脈搏 在這個日益互聯的時代,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跨國流動構成瞭我們經濟生活的基石。理解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運作機製,不僅是經濟學領域的關鍵,更是洞察全球政治格局、企業戰略乃至個人財富增減的重要窗口。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易於理解的框架,以解析這些復雜的全球經濟現象。 第一部分:國際貿易的基石 我們首先從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齣發。為什麼國傢之間會進行貿易?自由貿易是否總是對所有參與者有利?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觸及瞭經濟學中最核心的理論。 比較優勢與貿易的好處: 我們將詳細探討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和戴維·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通過具體的例子,您將瞭解到即使一個國傢在生産所有商品上都具有優勢,它仍然可以通過專注於生産具有相對優勢的商品,並通過貿易來獲得更大的整體利益。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推演,更是支撐現代全球分工的根本動力。我們將分析,在比較優勢原理下,專業化生産如何提高全球總産量,而貿易則能讓各國分享到這份增加的福祉,從而提升消費者的選擇多樣性和生活水平。 貿易理論的演進: 從古典理論到新古典經濟學,再到要素稟賦理論(如赫剋歇爾-俄林模型)和産品生命周期理論,我們將追溯貿易理論的發展脈絡。每一種理論都試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貿易模式的形成原因,例如,為什麼有些國傢齣口製成品,而另一些國傢齣口原材料。我們將深入研究要素稟賦理論如何解釋國傢間的貿易模式,以及貿易如何促進要素價格的趨同。同時,我們也會審視産品生命周期理論對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在貿易中的角色及其演變的解釋。 保護主義的誘惑與代價: 盡管自由貿易的益處顯而易見,但各國為何仍普遍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的現象?本書將深入剖析各種貿易保護政策,如關稅、配額、補貼和非關稅壁壘。我們將詳細分析這些政策的動機,例如保護國內幼稚産業、保障國傢安全、應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等。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量化和討論這些保護措施的經濟代價,包括消費者福利的損失、效率的降低、以及潛在的貿易報復風險。我們將通過案例研究,揭示保護主義短期內的“保護”背後,可能隱藏著長期的經濟損害。 貿易政策的博弈: 在全球經濟舞颱上,各國政府在製定貿易政策時,往往麵臨復雜的博弈。我們將探討國際貿易協定的作用,如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以及雙邊和多邊貿易談判的動態。我們將分析不同國傢在貿易談判中的利益訴求和策略,以及這些博弈如何塑造全球貿易規則。本書將聚焦於WTO在爭端解決機製、貿易自由化談判等方麵的具體運作,並探討區域貿易協定(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及其演進)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 第二部分:國際收支的賬本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如同一個國傢的經濟健康晴雨錶,反映瞭其與世界其他國傢經濟往來的總體情況。理解國際收支的構成和變動,對於判斷一個國傢的經濟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 國際收支平衡錶的奧秘: 本書將引導您一步步理解國際收支平衡錶的結構,包括經常賬戶、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我們將詳細解析每個賬戶下的具體項目,例如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收益、轉移支付、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通過實例,您將學會如何解讀這張“經濟賬本”,理解經常賬戶的盈餘或赤字意味著什麼,以及資本和金融賬戶的變動如何反映資本的跨境流動。 匯率的魔力與機製: 匯率是連接不同貨幣的橋梁,也是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核心決定因素之一。我們將探討各種匯率製度,從固定匯率到浮動匯率,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我們將深入研究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包括利率差異、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狀況、經濟增長預期以及政府乾預等。本書將重點分析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等經典匯率決定模型,並結閤實際案例,展示匯率波動如何影響進齣口貿易、資本流動以及國內經濟。 國際收支失衡的挑戰與應對: 當一個國傢的國際收支齣現持續的巨額失衡時,將會帶來哪些挑戰?我們將分析經常賬戶赤字的潛在風險,如外債纍積、貨幣貶值壓力、以及對國內就業和産業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探討經常賬戶盈餘可能帶來的問題,如貨幣升值壓力、資産泡沫風險以及對國內消費的抑製。本書將詳細介紹各國政府為糾正國際收支失衡所采取的政策工具,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匯率政策等,並分析這些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全球金融一體化與風險: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日益融閤,資本的跨境流動速度和規模空前。我們將探討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包括其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投資效率的積極作用,以及其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如資本外逃、金融危機蔓延等。本書將分析不同類型的國際資本流動,如外國直接投資(FDI)、證券投資和銀行信貸,並討論國際金融機構在維護全球金融穩定中的角色。我們將審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理解全球金融體係的脆弱性與韌性。 第三部分:全球經濟的聯動與未來 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整體格局,也塑造著各國未來的發展方嚮。 國際金融體係與發展中國傢: 本書將關注發展中國傢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以及它們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係中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將分析國際援助、債務問題、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如IMF和世界銀行)在促進發展中國傢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將探討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傢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國際經濟秩序。 全球化與挑戰: 全球化進程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新的挑戰。我們將探討全球化對就業、收入分配、環境以及文化多樣性的影響。本書將分析反全球化思潮的根源,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發展。我們將審視貿易戰、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對全球貿易和支付體係造成的衝擊,並展望未來全球經濟閤作的新模式。 前沿視角與案例分析: 為瞭讓理論更加生動,本書將穿插大量真實的案例研究,涵蓋從曆史上的大國興衰到當今的區域經濟閤作,從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路徑到發達國傢的産業轉型。我們將分析具體的貿易爭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乾預行動、以及各國在應對全球經濟衝擊時的策略。同時,我們也將引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經濟學視角,如數字貿易、綠色貿易、以及人工智能對國際貿易和支付的影響,幫助讀者把握經濟發展的脈搏。 通過對這些核心概念的深入解讀和對現實案例的細緻分析,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清晰、完整的知識體係,從而更好地理解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格局。無論您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還是對全球經濟現象感到好奇的讀者,本書都將是您探索國際貿易與國際收支奧秘的可靠指南。它將賦予您洞察經濟本質、分析時代趨勢、以及做齣明智判斷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