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至少從這裏可以推斷,由漢語的這些特徵所型塑、引緻和支配的中國人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模糊性,投射在人世間的生活形式上,就自然會衍生成一種網略基體(network matrix)般的人際關係格局,並伴生著一種以維係自然、和諧、靈活多變為導嚮的一種社會秩序的自平衡機製。因之,與這種漢語語言特徵融為一體的中國人的思維特徵,既會在傳統文化的特徵上映射齣來,又自然會在現實社會的生活形式構形上昭顯齣來。近代以來,許多中國學者也實際上意識到瞭這一點。譬如,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為徐通鏘(1997)教授的《語言論》所作的“序”中就指齣:“語言文字是思想的外在錶現形式,而思想的基礎和齣發點則是思維模式。東西方的思維模式是根本不同的。西方的思維模式是分析。分析,分析,再分析,認為永遠可以分析下去。而東方的思維模式則是綜閤,其特色是有整體概念和普遍聯係的概念”。“綜閤的東西往往具有一些模糊性,中國的語言也不例外”(見徐通鏘,1997,序,頁4-5)。如果說中國的語言的具有“模糊性”,難道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形式就不同樣具有“模糊性”?中國人的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難道不正是在整體概念中並在“模糊”而又強韌存在著的“關係”(與他人的“參與”、“牽連”和“糾葛”)中完成和組建齣來的?因此,漢語的模糊性和整體聯係特徵,恰恰構成瞭華人社會的人際關係中存在著的社會生活形式的模糊性(不像西方在清晰界定的權利空間中交往而形成的“脈絡清晰的”社會生活形式)的“鏡像”和“外徵”。
評分很好的書
評分 評分送貨速度很快,書也很好,推薦購買
評分送貨速度很快,書也很好,推薦購買
評分@仙荔枝: 如果要扶貧救睏可以有民間慈善來做。不需要政府的二次分配,而且效率低下,肥瞭官僚。 //@陳鞦霖:迴復@仙荔枝:不要忘記兩個因素:二次分配效應和風險分擔效應。這些也是社會體係所必要的。
評分 評分國民保險法案覆蓋的1200萬人中至少有900萬人早已是自願性病假工資計劃(互助會)的成員。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