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

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德輝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繪畫
  • 遊藝
  • 清代文學
  • 文人生活
  • 消夏
  • 百詠
  • 卮言
  • 傳統文化
  • 藝術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76711
版次:1
商品編碼:105023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代藝術史料叢刊·書畫編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0
字數:1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葉德輝字煥彬,號直山、郋園,亦署空靈漁隱、避兵先生、硃亭山民等,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於長沙,先世居吳縣洞庭東山,清道鹹間遷湖南,籍湘潭。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成進士,官吏部主事,鏇乞養歸裏,傢居三十餘載,卒於一九二七年。所著所刻書凡數十百種,身後由子侄輩匯輯為《郋園先生全書》行世。
郋園雅好藏書,所得多佳槧名鈔,研摩終身,固以版本目録之學名世已。復性喜書畫碑版,生平聲氣廣交,所見自晉唐以來書畫名跡甚夥,觀古堂之庋藏亦極富,著有《書畫題跋記》四捲及《書畫寓目記》三捲,惜未能刊行,恐久已不存於天壤間,而觀其《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巵言》三書,亦可知郋園賞鑒之邃博,考據之精核矣。
《消夏百一詩》二捲。郋園四弟默庵(名德煌)亦喜搜法書名畫,嘗得明以來名傢所繪摺疊扇百數十幅,郋園刪其重復,得一百零一傢,每傢係以七言絶句一首,並徵引畫人傳記及前代著録,為之注釋,勒成一集。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友人王壽齡先以鉛活字排印,明年復由葉氏觀古堂刻闆以行。
《觀畫百詠》四捲。郋園作七言絕句百首,分詠畫史,並自為注,采輯該博,詳引分疏,窮源竟委,得窺古今畫學源流。一九一七年撰成,觀古堂刻闆印行。
《遊藝巵言》二捲。言購求收藏書畫碑帖之法,有類明人《清秘藏》,分法書、名畫、辨彆、考證、裝潢、收藏、箴規、記録、避就、帖刻十目。中多閱曆甘苦之言,持論通達,足資鑒戒,絕非尋常收藏傢泛論矜賞所可比擬。宣統三年刊行。
以上三書,今皆據觀古堂刊本點校,其中引文繁復,頗有訛脫,凡有關文意者俱為校正,其他異文節略則仍其舊。另輯録《郋園讀書誌》中書畫類題跋十二首,以為附錄,並編列索引,以便搜討雲。
庚寅初春後學印曉峰謹識

目錄

消夏百一詩
葉德輝序
皮锡瑞序
捲上
瀋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
陳芹
文伯仁
文嘉
陸治
張復
王維烈
踐貢
陳裸
盛茂穎
馬守真
蔣經
瀋鷺
硃質
王思任
歸昌世
硃鷺
項聖謨
董其昌
趙左
程嘉燧
李流芳
卞文瑜
柳如是
魏之璜
宋玨
冒襄
傅山
吳宏
金侃
顧見籠
宗元鼎
蕭雲從
王暈
憚壽平
查士標
張經
翁嵩年
冷枚
陸吉安
吳焯
馬荃
張照
蔣廷錫
董邦達
鄒一桂
錢載

捲下
華昆
張鵑猻
金農
羅聘
鄭燮
羅日琮
李世倬
李方膺
童釭
汪承霈
杭世駿
張若澄
唐岱
張洽
董誥
錢維喬
潘恭壽
陸逮
闕嵐
張緻
尤蔭
秦儀
張賜寜
餘集
袁慰祖
顧鶴慶
汪恭
張問陶
伊秉綬
王宸
阮元
王學浩
奚岡
張燕昌
方熏
硃為弼
錢杜
硃鶴年
顧蒓
改琦
黃均
姚元之
郭尚先費丹旭
包世臣
戴熙
畢簡
湯貽汾
董琬貞
張之萬
何維樸
葉德輝後序

觀畫百詠
陸恢序
捲一
聖朝名畫評
鑒彆名傢
名傢款印
筆墨風氣
粉本
南北宗
畫題
院畫藍本
論畫須考古
漢畫
壁畫
唐以前人物畫
吳道子
畫傢三祖
閻立本
明皇故事畫
秘戲圖
大禹治水圖
佛畫
寫生畫
荊浩、關仝
……
遊藝卮言
附錄

前言/序言

  葉德輝字煥彬,號直山、郎園,亦署空靈漁隱、避兵先生、硃亭山民等,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於長沙,先世居吳縣洞庭東山,清道鹹間遷湖南,籍湘潭。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成進士,官吏部主事,鏇乞瞽歸裏,傢居三十餘載,卒於一九二七年。所著所刻書凡敷十百種,身後由子侄輩匯輯為《郎園先生全書》行世。
  郎園雅好藏書,所得多佳槧名鈔,研摩終身,固以版本目錄之學名世已。復性喜書畫碑版,生平聲氣廣交,所見自晉唐以來書畫名跡甚夥,觀古堂之庋藏亦極富,著有《書畫題跋記》四捲及《書畫寓目記》三捲,惜未能刊行,恐久已不存於天壤間,而觀其《消夏百一詩》《覲畫百詠》《遊藝巵言》三書,亦可知郎園賞鑒之邃博,考據之精竅矣。
  《消夏百一詩》二捲。郎園四弟默庵名德煌亦喜搜法書名畫,嘗得明以來名傢所繪摺疊扇百敷十幅,郎園刪其重復,得一百零一傢,每傢係以七言絕句一首,並徵引畫人傳記及前代著綠,為之注釋,勒成一集。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友人王壽齡先以鉛活字排印,明年復由葉氏觀古堂刻闆以行。
  
  9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江山勝跡覽勝錄》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展現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地理視角,與您提供的書名無任何關聯: --- 《江山勝跡覽勝錄》圖書簡介 捲帙浩繁,山水寄情:一部跨越時空的中國地理人文史詩 《江山勝跡覽勝錄》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以恢弘的筆觸和細膩的觀察,為讀者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中華大地山川河流的畫捲。全書不拘泥於傳統的地理測繪,而是將自然景觀的雄奇與人文曆史的沉澱深度融閤,旨在展現中國山水“形、神、韻”的完美統一。 本書作者團隊曆時十餘載,足跡遍布神州大地,深入探訪瞭數韆處名勝古跡、自然奇觀與人文遺址。全書共分十二章,涵蓋瞭從北國風光到南疆水鄉,從峻嶺絕壁到平原沃土的廣袤區域,每一章都如同一次精心策劃的深度旅行,引領讀者領略不同地域獨特的自然稟賦與曆史烙印。 第一章:昆侖雪域的呼吸——西部高原的壯美與生命 本章聚焦於青藏高原的宏大敘事。我們不再僅僅關注海拔的高度,而是深入探討“世界屋脊”獨特的生態係統、雪域文化與藏傳佛教的深厚底蘊。書中詳盡描繪瞭岡仁波齊的肅穆、納木錯的寜靜,並穿插瞭對藏族牧民逐水草而居的古老生活方式的記錄。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章首次公開瞭一組關於雅魯藏布大拐彎地區特有植物群落的考察記錄,揭示瞭極端環境下生命力的頑強。 第二章:黃土的記憶——中原腹地的文明脈絡 中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本章著重解析瞭黃河在中原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從壺口瀑布的怒吼,到洛陽、長安等古都遺址的磚石沉思,作者試圖還原古代帝王將相如何“取勢於地,成事於人”。我們詳細分析瞭渭河平原的土壤改良技術演變,以及黃河泛濫對古代農業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試圖挖掘曆史事件背後的地理環境驅動力。 第三章:巴蜀的煙雨——天府之國的立體生態 四川盆地,以其獨特的地理構造形成瞭“天府之國”的物産豐饒。本章將重點放在都江堰這一水利工程的韆年智慧上,分析其如何平衡瞭防洪與灌溉的需求。同時,書中對川西高原與盆地邊緣地帶的垂直景觀帶進行瞭細緻的劃分和描摹,展示瞭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高山草甸的過渡之美,並對三星堆文明與周邊地理環境的關係進行瞭新的推測。 第四章:江浙水韻——吳越山水的精巧布局 江南,自古以來便是精緻生活的代名詞。本章超越瞭對西湖、蘇州園林的錶麵贊美,轉而探討瞭運河體係如何重塑瞭江南的經濟地理格局。書中特彆開闢章節,細緻考察瞭太湖流域的圩田係統,以及明清時期商幫如何利用水路優勢構建起跨區域的商業網絡。對紹興鑒湖的水質研究,也從側麵反映瞭古代手工業對環境的初始影響。 第五章:嶺南的奇石與海洋的氣息——珠三角的嚮海轉型 嶺南地區,以其喀斯特地貌和海洋文化著稱。本章詳細介紹瞭桂林山水如何從地質學的角度形成,並探討瞭珠江三角洲從河流衝積平原嚮現代都市群演變的動力。作者對香港、澳門等地的漁業文化進行瞭人類學的考察,對比瞭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現代國際貿易對區域地理麵貌的重塑。 第六章:塞北的蒼茫與邊關的雄風——長城內外 本章緻力於再現北方邊境的蒼涼與壯闊。我們不僅重走瞭著名的長城段落,更深入探訪瞭被風沙侵蝕的烽燧遺址,探討瞭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地理邊界綫是如何動態演化的。書中收錄瞭對河西走廊綠洲生態變遷的衛星影像對比分析,直觀展示瞭近百年來氣候變化對這條生命綫的影響。 第七章至第十二章: 後續章節將依次深入探討: 東北的林海雪原:對長白山天池的火山成因研究,以及東北林區資源開發的百年變遷。 颱灣海峽的變幻:聚焦於島嶼的闆塊構造特徵、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及原住民的地域文化適應性。 海島的孤寂與繁榮:以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為例,分析海洋資源對島嶼聚落的塑造。 荊楚的煙波浩渺:洞庭湖與長江中遊濕地生態係統的保護與恢復曆程。 徽州的徽派建築與山水哲學:探討徽商如何將山地的限製轉化為建築藝術的獨特錶達。 滇西的秘境探尋:對橫斷山脈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考察,並記錄瞭少數民族在復雜地形中的生存智慧。 獨特的學術視角與呈現方式 《江山勝跡覽勝錄》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廣博,更在於其獨特的敘事結構。本書摒棄瞭枯燥的地理術語堆砌,采用“故事化地理學”的敘事手法。每一處勝跡,都配有精選的古代文人詩詞、地方誌記載以及作者團隊的實地考察手繪地圖與高清攝影作品。這些圖文並茂的資料,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如同親臨現場,觸摸曆史的溫度,感受山河的脈搏。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曆史、地理、文化以及自然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它不僅是一部地理參考書,更是一部能夠激發讀者對腳下這片土地産生深厚情感的“山河之書”。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將獲得一個全麵、立體、充滿人文關懷的中國地理新認知。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它不像一條單嚮的河流,而更像是一個多層次的迷宮,每走一步都能發現新的風景。那些關於“觀畫”的論述,並非枯燥的鑒賞指南,而是作者對圖像背後所蘊含的哲學觀念的深度挖掘。他總能從一筆一劃中洞察齣古人的心境與時代的變遷,這種穿透錶象直達核心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這種將藝術鑒賞與思想史相結閤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不再滿足於事物的外在錶象,而是開始探究其深層的結構與意義。這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

這本《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股清流,簡潔卻又不失古典韻味。裝幀的質感摸上去非常舒服,紙張的厚度和韌性都恰到好處,讓人有一種想要珍藏的衝動。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排版的設計感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精心打磨的匠心。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圖,無論是勾勒山川的筆觸還是描摹人物的細膩,都展現齣極高的藝術水準,讓人忍不住要停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幅畫作的意境。我發現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考究,那種信手拈來的雅緻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交織在一起,讀起來仿佛身處一個寜靜的古代文人雅集之中,與古人進行著無聲的對話。整體來說,從視覺到觸覺,這本書的初印象就給人一種高品質的享受,完全符閤我對一本優秀文化書籍的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簡直像是一場文字的變奏麯。有時是如春風拂麵的婉約,細膩得讓人心頭一軟;有時又是如洪鍾大呂般的磅礴,字字珠璣,擲地有聲。這種不拘一格的錶達方式,讓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文史哲思辨變得生動活潑,充滿瞭閱讀的樂趣。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對古代典故的運用,他並非簡單地堆砌辭藻,而是將這些典故信手拈來,與現代的思考進行巧妙的碰撞與融閤,展現齣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這種融古匯今的筆法,使得全書的文化厚度驟增,同時也拉近瞭與當代讀者的距離,讓人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汲取瞭豐富的文化養分。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精心策劃的文化探險。它不像一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令人望而卻步,反而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耐心地引導你探索知識的深邃。書中的那些“遊藝”片段,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它們不僅僅是對某種技藝或愛好的記錄,更是對人類創造力與生命熱情的贊美。我感覺作者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到瞭每一個字裏行間,讀完之後,我甚至萌生瞭重新拾起一些被遺忘的興趣愛好的念頭。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內心深處對“如何過好生活”的重新思考,它提供瞭一種範本,告訴我們如何在忙碌的塵世中,為自己保留一方精神的淨土,去追求那些純粹而美好的事物。

評分

我花瞭好幾天的時間纔把這本書的引言部分讀完,但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深入精神層麵的洗禮。作者的敘事方式極其獨特,他似乎總能找到一種彆具一格的角度切入事物,將那些看似尋常的景象描繪得富有哲思。比如,他對“閑暇時光的價值”的探討,跳脫齣瞭傳統的說教窠臼,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場景還原,引導讀者自己去領悟其中的深意。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內斂而深沉的情感錶達,他從不直抒胸臆,而是將復雜的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對自然景物的描摹之中,讓讀者在品讀山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波瀾。這種含蓄而富有張力的文字功力,著實令人嘆服,也讓我對後續的內容充滿瞭無限的好奇與期待。

評分

jd還有是一些書的,隻可惜,有些還是沒有,最近找瞭好多,都沒貨的,沒貨也不下架,不下架也沒有新貨補

評分

董其昌書法集(20張)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王濛《鞦山圖》,《宋人冊頁》等18幅。從中可以看齣,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視當代。

評分

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竪排版)》主要內容簡介:葉德輝字煥彬,號直山、郎園,亦署空靈漁隱、避兵先生、硃亭山民等,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於長沙,先世居吳縣洞庭東山,清道鹹間遷湖南,籍湘潭。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成進士,官吏部主事,鏇乞瞽歸裏,傢居三十餘載,卒於一九二七年。所著所刻書凡敷十百種,身後由子侄輩匯輯為《郎園先生全書》行世。潘恭壽 (1741-1794),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山水初無師承,王文治以書傢潘恭壽畫作

評分

葉德輝在書畫鑒定上的具體操作有自己的觀點:“辨彆古書畫,亦有一定之理,一證之於風氣,一定之於紙絹,一考之於印記,彼此勘驗,物無遁形矣。”這裏的“風氣”就是“風格”之意。接著他詳細論述瞭曆代書畫的風格史和傳承譜係,曆代書畫紙絹,以及曆代各種不同材質的書畫印鑒的不同特點和差異,這與以往鑒賞傢此方麵簡略籠統的論述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在《收藏》一章裏,葉德輝還開列瞭近四十種鑒賞方麵必備的常用工具書,其中包括瞭紀元編和疑年錄等書籍。雖然難稱完備,但在當時已屬難能可貴。

評分

按語:可見大傢的成功來之不易。

評分

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黃昏宜讀情書,清晨宜讀外語。 月下宜讀西廂,半夜宜讀聊齋。 讀教材宜考前,讀晚報宜浴後。 讀唐詩宜坐,讀宋詞宜臥。

評分

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黃昏宜讀情書,清晨宜讀外語。 月下宜讀西廂,半夜宜讀聊齋。 讀教材宜考前,讀晚報宜浴後。 讀唐詩宜坐,讀宋詞宜臥。

評分

“吾書無所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書,而徽於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書,第率爾酬應耳。若使當其閤處,便無能追蹤晉、宋,斷不在唐人後乘也。”

評分

葉德輝還有個特徵,即滿臉麻子,人們多呼之為“葉麻子”。他藏書多而且精,善本書秘藏一室,不輕易示人,也不肯齣藉,在書房門口貼上一條大標語曰:“老婆不藉書不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