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精神之父富兰克林传世经典。“罗辑思维”罗振宇推荐阅读。
2.影响包括奥巴马在内的38位美国总统。股神巴菲特,华人企业家李嘉诚,“脸书”缔造者扎克伯格,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日本商圣稻盛和夫,著名作家莫言,龙应台,李敖等,都曾在富兰克林的书里汲取营养。
3.传授理财和处世的实用箴言。本书中“财富之路”等章节,是全球公认的投资致富经典,名列哈佛商学院,沃顿学院推荐书目前十。
4.富兰克林从命运低谷到人生巅峰的经验总结,卡内基,拿破仑希尔的精神导师和智慧之源,当代青年人开启成功之门不可或缺的钥匙:幽默风趣,简单明了,发人深省。
5.足本英汉对照版。汉英对照,双色印刷;配有四十多张饱含哲思的手绘小清新插画。
《穷理查开悟书》是富兰克林代表作,原版名“Poor Richard’s Almanack”。是富兰克林一生智慧经验的箴言式总结,传授理财致富和为人处世的实用方法。影响遍及海内外,历经数百年不衰。比起《富兰克林自传》,《穷理查开悟书》更为精炼,行文幽默风趣,针针见血,往往一句话就能道破世间繁杂表象,直指事物本质,让读者醍醐灌顶。
本书源起于18世纪,美洲新大陆经过一百多年的移民发展,已初具规模。1732年至1758年,富兰克林以虚构的“穷理查”为名发表了一系列年鉴,风格幽默风趣,言简意深,用大白话道破了很多关于致富和处世的真谛,被读者追捧,一时洛阳纸贵,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两本书:一本是《穷理查开悟书》,另一本是《圣经》。
随着时间发酵和岁月考验,《穷理查开悟书》更是被尊为塑造美国精神的奠基之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中国资深媒体人罗振宇,极为推崇富兰克林,曾在罗辑思维中多次推荐《Poor Richard’s Almanack》。此外,受其影响的还有包括奥巴马在内的38位美国总统,股神巴菲特,华人企业家李嘉诚,“脸书”缔造者扎克伯格,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日本商圣稻盛和夫,著名作家莫言,龙应台,李敖等。
此版《穷理查开悟书》,为足本英汉对照版,由叶汀颀翻译,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还邀请先锋插画师鹿喜喜,根据本书内容,创作了40多幅富有哲思的手绘小清新插画,以飨读者。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精神之父,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作家,出版家,慈善家。领导美国独立运动,起草《独立宣言》,被誉为“美国圣人”。出身贫寒,只有小学学历,彻夜苦读,勤于思索,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终成一代伟人,受到美国及世界人民的爱戴。
叶汀颀,青年翻译,喜欢读书,旅行,写字。豆瓣ID:殊小途。
鹿喜喜,先锋插画师。万事无耐性,唯独沉溺于创作,画画于她,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本杰明?富兰克林早在《穷理查开悟书》中推广的所有那些朴实的美德,持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尽忠于我们的国家。这些美德是:自力更生、自我提升和敢于冒险的价值观,自我激励、自律自制和努力工作的价值观,节俭和勇于承担个人责任的价值观。
——美国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希望》
富兰克林的格言比商学院所学到的东西有益得多。
——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公司的前投资副主席
富兰克林著作的《穷理查开悟书》一纸风行,成为除《圣经》外销的书……在《财富之路》一文内,富兰克林清楚简单地说明,勤奋、小心、俭朴、稳健是致富之核心态度。
——华人商界领袖 李嘉诚
如果还没有阅读过《穷理查开悟书》,就不能说你已经掌握了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迅速崛起的奥秘。
——《纽约时报》书评
目录
译者序 .....001
一场伟大的冒险 .....001
1733 年 .....001
1734 年 .....011
1735 年 .....027
1736 年 .....037
1737 年 .....049
1738 年 .....059
1739 年 .....067
1740 年 .....077
1741 年 .....087
1742 年 .....093
1743 年 .....109
1744 年 .....117
1745 年 .....127
1746 年 .....133
1747 年 .....139
一场伟大的冒险
1732年,我的《理查?萨德斯》年历次出版,并保持了连续出版25年的纪录,读者一般称它为《穷理查年历》。我努力将其编得有趣又实用,《穷理查年历》的发行量很大,每年销售近10000册,我从中获利不少。我发现这本书拥有很多读者,州内几乎人手一本,每家至少有一册,我认为它是指导人们怎样生活既快捷又有效的方法,有段时间,人们甚至只买这本书。所以,我在年历的特殊日子里写下箴言,以此引导人们将勤奋和节俭作为致富的手段,并养成这种美德。让一个穷人一直保持正直诚实并非易事,用历书中的一句话说,就是“空口袋站不直”。
书中的箴言囊括了世界各国从古至今的智慧,我将它们收集在一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广泛的好评,被欧洲各国报刊再三转载。在英国,人们将其中一些箴言印在纸上,贴在家里;在法国,有两种译本,传教士与绅士们竞相购买,赠予贫穷的教友与农民;在宾夕法尼亚州,因书中劝导人们不要挥霍金钱,特别是不要去购买那些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进口品,很多人都认为这本书帮助本州积蓄了更多财富,这可从本书出版后几年增加的货币上窥出一二。
在我看来,这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33年
亲爱的读者: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我写这本历书只为一个目的:让公众受益。这么说显然有些不坦诚,现如今,人们都很聪明,谎话编得再圆也骗不了大家,所以我还是如实招供吧:我没钱。我老婆很贤惠,但我也曾指出她过于骄傲,她忍无可忍,说她忙着纺纱织布时,我却无所事事,只知呆坐着看星星。她经常威胁我说,如果我再不利用我的书和那些咔哒作响的破玩意(她这么称呼我读书学习的工具)为家里挣点钱,她就把它们全烧了。恰好有位出版商愿意给我一笔合理的稿费,于是,我就如老婆所愿出版了这本历书。
若只是因为生活所迫,那我可能很久之前就该出版历书了。但我必须顾及我的同学兼好友泰坦?利兹先生的利益,我非常不想伤害他,但这个障碍(我极不情愿用这个词)即将消失。死神无情,不懂得敬重世间圣贤美德,准备向我的朋友发出致命一击,这位睿智的人不久将离我们而去。我预测他大概会在1733年10月17日下午3点29分去世,当时会有两颗星星交汇,而他却预测自己将活到10月26日。为这个小小的差异,我们过去九年经常争论不休,终,他倾向于相信我的话。到底谁更准确,很快就会见分晓了。或许从明年起,人们就再也看不到他写的历书了,我想我应该承接这一任务,愿各位支持。我希望购买这本书的读者,能够认为自己不但买了一本实用的书,而且也是为自己的穷朋友做了一桩善事。我是本书的作者,读者是我的上帝,我是读者的仆人,我更乐意以这一理由作为我写作的动力。
您贫穷的朋友和仆人
理查?萨德斯
1.
好的大夫,清楚大多数药物都没什么效果。
He’s the best physician that knows the worthlessness of the most medicines.
2.
畅饮牧师酿的葡萄酒,尽享烘焙师做的布丁。
Never spare the Parson’s wine, nor the Baker’s pudding.
3.
登门造访不宜久留,以免主人生厌。
Visits should be short, like a winters day, Lest you're too trouble some hasten away.
4.
一个家没有女人和炉火,就好比一具没有灵魂的空皮囊。
A house without woman&Fire-light;, is like a body without soul or sprite.
5.
国王和熊一样,总让身边的侍奉者提心吊胆。
Kings&Bears; often worry their keepers.
6.
钱包轻时心事重。
Light purse, heavy heart.
7.
傻子才会让医生继承自己的遗产。
He’s a Fool that makes his Doctor his Heir.
8.
娶老婆前,要为她准备好居所和炉火。
Ne’er take a wife till thou hast a house (& a fire) to put her in.
9.
他走了,什么都没落下,就是忘了和债主道别。
He’s gone, and forgot nothing but to say Farewell to his creditors.
10.
爱得深,鞭子也抽得狠。
Love well, whip well.
11.
饿汉眼里没有馊面包。
Hunger never saw bad bread.
12.
当心煮过两次的肉,谨防和解的旧敌。
Beware of meat twice boil’d, & an old foe reconcil’d.
13.
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Great Talkers, little Doers.
14.
有钱的无赖就像一头肥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死后才给人们带来点好处。
A rich rogue, is like a fat hog, who never does good till as dead as a log.
15.
若交往中没有友情,有友情却无热情,有热情但缺少坚持,有坚持却不见成效,有成效又没有收益,有收益但无德行,那么,这些都毫无价值。
Relation without friendship, friendship without power, power without will, will without effect, effect without profit, & profit without virtue, are not worth a farto.
16.
填饱肚子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
Eat to live, and not live to eat.
17.
三四月的风雨,让五月更宜人。
March windy, and April rainy, makes May the pleasantest month of any.
18.
伟人的魅力并不是靠遗传获得的。
The favour of the Great is no inheritance.
19.
愚者摆宴,智者享用。
Fools make feasts and wise men eat ’em.
20.
当心年轻的医生和年老的理发师。
Beware of the young Doctor & the old Barber.
译者序
1732 年 12 月 28 日,本杰明?富兰克林以虚构人物理查?萨德斯的名义编撰出版了本历书,并连续出版了 25 年。历书内容主要包括当年时令节气推算、天文气象预测、生活常识等,此外,作者还在其中穿插了谚语箴言、致富之道,使历书兼具工具书和箴言集的双重功能。
历书出版期间,正值北美殖民地时期,作为当时的社会规范与习俗,历书因其实用性成为美国移民人手一本的指南书。一方面,其中关于时令节气、天文气象的知识有效指导着人们生活;另一方面,其中的箴言警句激励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开拓进取。
时隔今日,历书已出版 200 多年,那些关于时令节气、天文气象的内容早已失去其时效性,但书中的箴言警句却历久弥新,对美国人民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美国精神的象征、人生处世的典范。为了让中国读者领略富兰克林的精神与智慧,本书集结翻译出版
了 1732-1758 年历书中的箴言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客观、准确地呈现每句话的含义。智慧不分国界,有些箴言和我国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译者避免套用国内现成的警句,尽量使原句的意思保持原生态,以便给读者留有更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例如,Love well, whip well.这句话在汉语中能找到对应的谚语“爱之深,责之切”,译者直译为“爱得深,鞭子也抽得狠”,一是希望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二是为了保持句子的新鲜感,以防读者审美疲劳。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去发现感受。
虽说是箴言警句,但其中也不乏幽默风趣的俏皮话,让人忍俊不禁。比如,Sal laughs at every thing you say. Why? Because she has fine Teeth.(萨尔会嘲笑你所说的一切。为什么?因为她有一口好牙。)When Man andWoman die, as Poets sung, His Heart’s the last part moves, her last, the tongue. (诗人说,当男人和女人死去时,男人终停止运转的是心脏,而女人则是舌头。)
另外,为了方便读者进行中英文对比阅读,本书特意在中文翻译下附有原文,供读者参考。书中难免存在纰漏,欢迎大家指正。后,希望您能拥有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译者
2015 年 10 月 14 日
我必须承认,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能否带来真正的价值是持怀疑态度的。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很多都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叙事。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内容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布道姿态,而是像一位经验极其丰富、观察力敏锐的长者,娓娓道来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经验总结。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跨学科思维”的强调,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展示了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强大工具箱。这种思维的广度,迫使我跳出自己专业领域的窠臼,去审视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读到后面,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拿出一本笔记本,将那些触动我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梳理一遍,这已经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和认知重塑的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被反复打磨、终身受用的思维操作系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的一个新世界,它的文字力量强大到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合上书本,久久地沉浸在那种被重新塑造的思考模式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成功学”这类书籍抱有一种理性的距离感,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智慧变得触手可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决策的角度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种追求深度思考、拒绝表面功夫的信念,像一剂强心针,让我对未来规划有了更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心智模型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它教会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思考”,这种底层逻辑的升级,比任何短期激励都来得更持久、更有效。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很多基于直觉做出的判断,发现其中存在太多可以被系统性优化的盲点。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厚度让人略感压力,但一旦开始阅读,就会发现每一页的密度都极高,信息量和思考的重量感是成正比的。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兴奋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将看似枯燥的哲学思辨,转化成了极具操作性的生活智慧。它不是教你如何快速致富,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更少犯致命错误的人。我发现自己对市场泡沫、群体非理性等现象的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了质的飞跃。作者对于人类认知偏差的描述,简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陷入的思维陷阱。我甚至开始怀疑,如果早几年接触到这本书,我的人生轨迹会不会因此而有所不同。它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的、复利式的价值增长,而不是短期的情绪刺激。这种慢而坚实的成长感,是许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有一种奇特的“粘性”,让你一旦翻开就很难放下。这不是因为情节跌宕起伏,而是因为它对人类行为模式和决策心理的剖析极其精准和深刻。它没有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了一套审视世界、评估风险、并最终做出更优决策的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坦诚与务实,他从不回避复杂性,反而将那些晦涩的原理用极其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对于我这种习惯于线性思考的人来说,这本书无形中拓展了我对非线性、概率性思维的接纳度。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是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如何有效地运用有限的知识去应对无限的未知。现在,每当我面对一个重要的选择时,总会下意识地调用书中提到的某些原则来做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思想的盛宴,它以一种近乎精准的逻辑结构,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密的认知体系。我很少能读到一本书,能将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操作的锐度结合得如此完美。它不是那种提供即时满足感的读物,而是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去品味、去消化的“思想浓缩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反复强调的那些看似常识却又极难做到的原则,比如保持谦逊、不断学习、承认无知。这些理念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作者通过无数次实践和教训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智力体检,很多长期存在的思维惰性被强行剥离。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我知道,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不断地回翻书中的特定章节,去重新校准我的世界观和行为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