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技术百问百答

农业节水技术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克武 编
图书标签:
  • 农业节水
  • 节水技术
  • 农业技术
  • 灌溉技术
  • 农业工程
  • 水资源
  • 农业发展
  • 高效节水
  • 农田水利
  • 节水灌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488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5215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6
字数: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农业节水技术百问百答》共分十章。第一章总论,介绍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农业用水情况及趋势等;第二章灌溉节水,介绍现行节水灌溉方式、使用方法、节水设备等;第三章农艺节水和第四章管理节水,分别从灌溉工程、农艺措施和管理节水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节水灌溉必要的设备、物资、实用技术和操作要点;第五章水肥一体化,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充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针对粮田、菜田、果园、花卉和食用菌作物详细介绍了作物的水分需求特点,相应的节水技术和操作要点;第十章雨洪水和再生水利用,从开源角度挖掘和利用北京市的雨洪水资源和再生水资源。

目录

前言
一、总论
1.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如何?
2.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如何?
3.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和趋势怎样?
4.北京市五大水系包括哪些?
5.北京市农业用水情况如何?
6.农业节水的主要目标和思路是什么?
7.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二、灌溉节水
8.农作物主要灌溉方法有哪些?
9.节水型地面灌溉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0.田问闸管灌溉技术特点是什么?
11.怎样做好防渗渠道的管理养护?
12.什么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由哪几部分组成?
13.什么是“小白龙”灌溉?
14.什么是喷灌?喷灌的方式有哪些?
15.喷灌设备主要包括哪些?
16.喷灌管道系统中哪些地方要安装安全阀和快速空气阀?
17.喷灌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措施有哪些?
18.什么是微灌?有哪几种形式?微灌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措施有哪些?
19.微灌系统中常用的管道有哪些?
20.什么是涌泉灌(小管出流)?有哪些优缺点?
21.滴灌系统的组成及优缺点有哪些?灌水器如何分类?
22.什么是膜下滴灌?有哪些特点?
23.什么是地下滴灌?有哪些特点?
24.滴头的毛管间距、滴头间距应如何确定?
25.哪些条件下适宜采用压力补偿式滴头?
26.什么是重力滴灌?重力滴灌的优点和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27.什么是大棚渗水灌溉技术?
28.怎样选择和使用水泵?

三、农艺节水
29.耐旱品种的节水增产潜力如何?
30.耕作保墒技术措施有哪些?
31.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32.实行免耕播种以后,农艺措施上有什么特殊要求?
33.什么是坐水种?生产中应用需要注意什么?
34.常用的秸秆还田方式有哪些?
35.秸秆覆盖有哪些好处?生产中如何应用?
36.地膜覆盖有哪些优点和注意事项?生产中常用的覆盖方式有哪些?
37.为什么施用有机肥能起到蓄水保墒的效果?
38.常用的化学节水技术有哪些?
39.保水剂的施用方法有哪些?
40.抗旱剂在生产中应该如何应用?

四、管理节水
41.节水灌溉制度是什么?
42.如何野外简单判定土壤含水量?
43.测墒灌溉技术的操作要点有哪些?
44.张力计的性能及特点是什么?如何指导灌溉?
45.张力计的使用操作要点有哪些?
46.调亏灌溉技术如何应用?
47.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48.随机灌溉管理有哪几种类型?

五、水肥一体化
49.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50.什么是微灌施肥?微灌施肥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51.微灌施肥的首部枢纽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52.为什么微灌施肥必须配备过滤设备?常用的过滤设备有哪些?
53.微灌施肥中常用的施肥设备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54.什么样的肥料可以用于微灌施肥?生产中应如何选择?
55.什么是滴灌施肥?有什么优缺点?
56.膜下滴灌技术的操作要点有哪些?
57.滴灌施肥条件下的灌溉施肥制度有什么特点?
58.造成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59.生产中使用滴灌施肥系统应注意哪些事项?
60.如何对滴灌施肥系统进行管护?

六、粮田节水
61.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有什么需求?
62.小麦如何进行冬灌?
63.小麦春季第一次水肥管理有什么要点?
64.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65.小麦生产中集中施用磷肥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66.小麦生长后期如何防御干热风?
67.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68.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有什么需求?
69.玉米蹲苗应掌握的原则是什么?
70.玉米“卡脖旱”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止或减轻这种状况?
71.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72.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73.雨养玉米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74.适合京郊种植的小麦、玉米耐旱品种有哪些?
75.甘薯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76.花生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有哪些?
77.棉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七、菜田节水
78.蔬菜常用的节水技术有哪些?
79.果类蔬菜适合使用哪种节水灌溉设备?在生产中如何操作?
80.叶类蔬菜适合采用哪种节水灌溉设备?在生产中如何操作?
81.设施蔬菜采用地面灌溉时应注意什么?
……

精彩书摘

“小白龙”灌溉要力求灌水线路短,控制面积大,输水畅通。地势较平坦的灌区,可沿田间道路、林网线路铺设;地形较复杂的灌区,可根据地势选择最佳路线;在老灌区,可沿原有土渠或顺耕作垄铺设。浇地顺序一般是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田问灌水过程中采用脱节分段法,浇完一段地,抽掉一节管。为了使用方便,软塑管每节长度一般根据地块大小和畦田长短而定。小白龙的输水灌溉距离应与水泵的负荷相配套,同时距离过远将增加耗电量和延长灌水时间。
14.什么是喷灌?喷灌的方式有哪些?
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将灌溉水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像雨水一样均匀地落下,补充土壤水分不足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具有节约用水、节省劳力、少占耕地、提高产量、对地形和土质的适应性强、能保持水土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灌溉蔬菜、草坪以及小麦等农作物。但喷灌受风的影响大,在风大时不易喷洒均匀,投资较高。
喷灌方式很多,按获得压力的方式可分为机压式和自压式;按喷洒特征可分为定喷式(喷水时喷头位置不移动的喷灌形式)和行喷式(喷头位置边移动边喷洒的喷灌形式);按设备的组成特点可分为管道式和机组式,管道式系统又可分为固定管道式、半固定管道式和移动管道式,机组式系统又有轻型、小型、中型等定喷机组或中心支轴、平移、绞盘、悬臂等喷灌机组。

前言/序言


《田园脉搏:智慧农耕的绿色图鉴》 一、 导言:重塑土地的未来,奏响丰饶的新篇章 在人类文明的悠久画卷中,农业始终是那幅最动人的底色。它承载着我们生存的基石,连接着自然与社会的脉络。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环境的复杂变迁,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更丰厚的回报?如何在尊重自然的规律前提下,孕育出可持续的繁荣?《田园脉搏:智慧农耕的绿色图鉴》应运而生,它不是对既有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农业发展脉搏的深刻洞察,是对未来农耕智慧的系统描绘,旨在引领读者穿越迷雾,走向一条更加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农业新纪元。 本书的出版,并非意在提供一套解决所有农业问题的万能钥匙,也无意于颠覆过往的农业实践。相反,它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农业发展叙事,从宏观的生态理念到微观的田间实践,从前沿的科技创新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全方位地展现智慧农耕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激发更多人对农业的热爱与思考,引导更多力量投身于这场关乎民生与未来的绿色革命。 二、 探索智慧农耕的内涵:生态、效率与科技的交融 “智慧农耕”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和实践范式。它强调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一种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和精细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模式。 1. 生态优先:回归土地的生命力 智慧农耕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土地的承载能力,尊重生物多样性,并致力于恢复和增强土壤的健康。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有机耕作、覆盖种植、轮作休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我们将追溯传统农耕中那些被遗忘的智慧,例如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病虫害,通过堆肥和绿肥来补充土壤养分,这些看似朴素的方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学原理。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它不仅仅是指单一作物的种植,而是将农田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包含土壤微生物、昆虫、鸟类等多种生物。理解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加以引导和利用,能够形成一个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的健康生态系统,从而降低外部干预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我们还会讨论如何通过农林复合系统、稻鱼共生等模式,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多种功能的叠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生物多样性。 2. 效率至上:以科技赋能生产力 在确保生态健康的同时,智慧农耕同样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这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强大支撑。本书将系统介绍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创新技术,例如精准农业,它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壤状况、作物生长情况、气候变化等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精准施策,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我们还将探讨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自动化播种、施肥、收割的农机设备,到基于人工智能的作物生长预测和病虫害诊断系统,这些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书也会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农场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智能农场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追踪和精细化管理。 3. 科技驱动:探索未来的农业图景 本书不仅关注当下已有的技术,更着眼于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例如,分子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培育出更抗病、更耐旱、产量更高、品质更优良的作物品种,为应对极端气候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也将探讨细胞培养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垂直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的兴起,它们为解决城市人口的食品供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本书还将讨论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对海量农业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生产规律,预测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 三、 深入田园的实践:从种植到管理的全方位透视 《田园脉搏:智慧农耕的绿色图鉴》的价值,更在于其深入田园的实践性。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 1. 作物选择与种植:因地制宜的智慧 选择合适的作物,是农业成功的起点。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宜作物类型,并深入分析不同作物在生长周期、养分需求、病虫害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将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农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做出最明智的作物选择。 在种植技术方面,本书将涵盖播种、移栽、密度管理等关键环节。我们会介绍不同的播种方式,例如直播、育苗移栽,以及各种播种机械的应用。对于作物密度,我们将解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供科学的密度计算方法。 2. 土壤健康与养分管理:滋养生命的根基 土壤是农业的根本,土壤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本书将深入探讨土壤的构成、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我们将介绍各种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包括有机肥的应用、绿肥的种植、秸秆还auru以及土壤改良剂的选择。 在养分管理方面,我们将强调“精准施肥”的理念。通过土壤养分检测,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再根据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我们会介绍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施肥的时期、方式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3. 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的屏障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挑战,但智慧农耕提倡的是综合防治,而非单一的化学防治。本书将介绍多种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如轮作、间作、调整播种期)、物理防治(如诱捕器、防虫网)、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应用生物农药)以及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我们将深入分析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以及不同防治措施的作用机理。通过将多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构建起一套高效、经济、环保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4. 灌溉与排水: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资源。然而,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却日益严重。本书将重点介绍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并详细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点和效益。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利用智能化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和天气预报,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科学灌溉。 同时,本书也会关注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合理的排水能够避免土壤过湿,预防病害发生,保障作物根系的健康生长。 5. 农产品收获与贮藏:保障品质与价值 收获是农业生产的收官环节,而科学的收获和贮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本书将介绍不同农产品的最佳收获时机和收获方法,以及各种收获机械的应用。 在贮藏方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贮藏技术,例如冷藏、气调贮藏、真空包装等,并分析它们在延长农产品保鲜期、降低损耗方面的作用。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贮藏环境,减少病菌滋生和营养成分流失。 四、 延伸与展望:农业的未来之路 《田园脉搏:智慧农耕的绿色图鉴》的视野并非局限于单一种植或养殖环节,它更是一幅描绘农业未来发展的宏大画卷。 1.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效率革命的引擎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石,而智能化则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将介绍从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到小型精准播种机、无人机植保等各类先进农业机械。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如何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实现农机的自主导航、精准作业、远程监控和智能决策,从而开启农业生产的效率革命。 2. 绿色食品与品牌建设:价值的升华 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日益关注的今天,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品牌,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机认证、绿色生产标准,打造高品质的农产品。我们还将分析成功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建立产销对接平台,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联动的美好愿景 农业的发展,与乡村的繁荣息息相关。本书将呼应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探讨智慧农耕如何赋能乡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我们相信,通过发展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农村,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实现城乡联动的美好发展。 五、 结语: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田园脉搏:智慧农耕的绿色图鉴》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未来农业之路的一个起点。它希望成为您手中一本常备的指南,在您耕耘土地的过程中,为您提供灵感、知识和力量。我们相信,通过拥抱智慧、践行生态、科技驱动,我们一定能够重塑土地的未来,奏响一曲更加丰饶、更加可持续的田园新篇章。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位热爱土地、心怀希望的耕耘者的绿色图鉴,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未来的脉搏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试图用一种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来阐述一个本应十分复杂的专业领域,结果却是削足适履,失去了专业性。我期待的“百问百答”,是能够深入到具体工程设计参数、不同气候带的优化模型,或者区域性的政策解读。然而,这本书中的“问”大多是泛泛而谈的常识性问题,而“答”也仅仅是教科书式的定义和描述。例如,关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书中只是简单提到了限制开采的必要性,却完全没有深入探讨现代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人工回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如何平衡农业生产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这种缺乏深度挖掘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在专业读者群中几乎没有讨论价值,更像是一本应景而出的、旨在快速占领市场的普及读物,而非一部具有持久参考价值的专业工具书。

评分

这本号称“百问百答”的书籍,内容实在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农业领域前沿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喷灌的最新发展,或者是土壤水分监测的智能化应用。然而,翻开书页后,我发现大部分篇幅都在泛泛而谈一些基础的农业常识,仿佛是十年前的教材。比如,关于作物需水量的介绍,更多的是基于经验判断,缺乏现代科学的量化分析和数据支撑。对于一个希望了解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水肥效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它更像是一本写给初学者的入门手册,而非专业人士的参考指南。作者似乎没有深入挖掘当前农业节水技术面临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策略,或者不同区域土壤类型下的具体技术调整方案。整体来看,内容深度不足,信息量偏浅,读完之后感觉收获甚少,对于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帮助有限。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百问百答”形式抱有期待,希望能够像一个私人顾问一样,随时解答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惑。遗憾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得有些混乱,问答之间的逻辑跳跃性太大,常常让人感觉上下文衔接不上。有些问题看似专业,但给出的答案却非常笼统,缺乏具体案例支撑。比如,书中提到了“如何根据天气预报调整灌溉计划”,但给出的指导原则过于宽泛,没有提供任何量化模型或决策树供读者参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结合具体的蒸散量数据和土壤含水量阈值,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细致入微的灌溉调度流程。这本书更像是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对于追求效率和精准度的现代农业工作者而言,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无疑增加了理解和应用的难度。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给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纸张的质量粗糙,印刷也有些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体验。更关键的是,内容本身似乎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校。我注意到其中一些数据表述前后矛盾,甚至有些技术术语的使用也显得不够规范,这对于一本宣称是技术参考的书籍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内容翔实,更要在准确性和严谨性上做到无可挑剔。我本来想了解一些关于新型节水材料的介绍,比如保水剂的应用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但书中对此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性能指标或对比数据。这让人不禁怀疑作者对这些前沿领域的了解程度,或者说,出版方在编辑和审核环节是否投入了足够的精力。这种粗制滥造的感觉,使得我对书中所有信息的权威性都产生了动摇。

评分

我曾试图将这本书作为培训新进员工的辅助材料,但很快就放弃了。原因在于,它所涵盖的知识点,虽然数量上似乎不少,但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现代农业对节水技术的要求。例如,对于水肥一体化的最新发展趋势,这本书几乎没有涉及,更别提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集成应用了。现在的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精准决策和自动化控制,而这本书里描述的场景和技术,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经验农业阶段。它更多地停留在“为什么要节水”的层面,而不是“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节水”的层面。对于那些肩负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命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更像是对传统农业实践的简单罗列,缺乏面向未来的创新视角和技术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