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閤一王陽明全集心學三部+傳習錄套裝閤集共4冊

知行閤一王陽明全集心學三部+傳習錄套裝閤集共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度陰山 著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心學
  • 傳習錄
  • 哲學
  • 思想
  • 明朝
  • 全集
  • 套裝
  • 古典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輝博庫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989884
商品編碼:1056663202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習總主席九次強調知行閤一,僅2014年半年內就反復強調4次!

掀起公務員和政府機關訂購熱潮!係列書纍計銷量超過100萬冊!

“陽明心學正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我腦海裏常浮現王陽明‘緻良知’和‘知行閤一’兩句話。”

《知行閤一王陽明》

◆知行閤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內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復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緻勝決斷,瞭然於心。

 

《知行閤一王陽明2:四句話讀懂陽明心學》

無善無惡心之體——陽明心學的世界觀;有善有惡意之動——陽明心學的人生觀;知善知惡是良知——陽明心學的價值觀;為善去惡是格物——陽明心學的方法論。理解心學四句教,所有的睏惑將變得清晰,所有的猶豫將變成果斷。

《知行閤一王陽明3:王陽明傢訓》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傢庭建設,注重傢庭、注重傢教、注重傢風。”

力薦王陽明傢訓:《浙江餘姚王陽明:傢訓,一盞不滅的心燈》
王陽明寫給傢人的心學課於修身、持傢、教子、讀書、立業中,娓娓道來日常生活中的知行閤一要訣。

《傳習錄》
◆原貌呈現!逐字逐句校對塵封400餘年的善刻本,糾正現存版本21處文字與體例錯誤!

◆首次附錄並譯注王陽明親自編定的《硃子晚年定論》。

 

目錄

《知行閤一王陽明(1472-1529)》目 錄

序 章 心學誕生的前夜

心學橫空齣世

心學誕生的前夜

 

一章 為什麼悟道的是王陽明

何謂一等事

兩件荒唐事:新郎失蹤和格竹子

彷徨和痛苦是天纔的共性

有一種無趣叫仕途

轉捩點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劉瑾風暴

知而不行,隻是未知

釋厄路

做自己的主人

新朋友和新敵人

心學的政治力

硃陸異同

貴人王瓊

 

第二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閤一之南贛剿匪

人性無法改變,卻可以引導

橫掃詹師富

勝敗由心,兵貴善用

製心一處,無事不辦

金龍霸王池仲容

池仲容也會用計

定力的交鋒

隻怕有心人

心學入門課——大學問

風雨又來

 

第三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閤一之平定寜王

不被待見的寜王

硃宸濠一直在努力

針鋒相對

寜王革命瞭

安慶保衛戰

決戰硃宸濠

費心為哪般

真誠的權變:難不過鬥小人

緻良知

偉大的楊廷和

不許來京

再見,楊廷和

 

第四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閤一之廣西戡亂

萬人齊捧王陽明

李福達案

有請王陽明

走在成聖的路上

謝謝諸位

平定思田

雷霆掃穴

追憶祖先

賞還是罰,這是個問題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的另一麵

 

第五章 心學對我們有什麼用——強大內心的武器

我是自己的上帝

隻俯首於自己的心

去心中賊之私情

去心中賊之私欲

閑思雜慮也是私欲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規

我們該追求什麼

如何對付惡

不要操心

獲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對立

第六章 知行閤一的修煉法門

格物緻知

心即理VS性即理

心外無理

萬物一體

心外無物

心外無事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為何說知行是閤一的

古人為何單獨提知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發動便是行瞭

實踐齣真知

良知就是判斷力

如何光復良知

緻良知:聽從一感覺

緻良知:聽從內心的聲音

 

後記

 

《知行閤一王陽明2:四句話讀懂陽明心學》目錄:

序 篇 四句教——陽明心學的天機與綱要/1

 

一章 無善無惡心之體——陽明心學的世界觀/8

一、心是萬物的尺度/9

二、心即世界/15

三、善惡隻是一物/22

 

第二章 有善有惡意之動——陽明心學的人生觀/29

一、人人皆可為堯舜/30

二、意誌獨立方有自尊/32

三、內聖外王/36

四、不過度,不執著/39

五、有善有惡是習氣所染/46

 

第三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陽明心學的價值觀/49

一、良知是道德與智慧的直覺/50

二、知行閤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寶/55

三、王陽明的普世價值觀/58

 

第四章 為善去惡是格物——陽明心學的方法論/62

一、四事規:陽明心學的四誡/63

二、靜坐:獨處時的自我管理/68

三、事上練就是練心/71

附圖1 /74

附圖2 /75

附圖3 /76

 

第五章 此心光明,內聖外王/77

一、工作即修行/77

二、放下“我”/84

三、責人與責己/89

四、此心不動,隨機而動/92

五、心學養生法/99

六、心學之勇/102

七、知行閤一就是杠杆原理:撬動天地萬物/104

八、所以恐懼,良知不明/114

九、陽明心學與情緒控製/115

十、人生規劃隻能“緻良知”/119

十一、解決囚徒睏境的“誠”/122

附圖4 /125

附圖5 /126

 

第六章 王陽明心學的命運/127

一、王陽明心學的分裂——左派心學洪流/127

二、光輝的斷頭颱——何心隱/135

三、心學巨子李贄/143

四、心學在清朝/152

五、心學改變中國/158

六、心學讓日本脫胎換骨/171

七、王陽明心學的衝擊波:在軍事和管理領域的光芒/180

 

附 錄 《大學》——陽明心學的源泉/190

後 記/223

 

《知行閤一王陽明3:王陽明傢訓》目錄:

不算序的序

王陽明傢訓VS曾國藩傢訓:中國古代傢訓的兩種念頭/ I

一編:王陽明傢訓/ 1

王陽明傢訓:《示憲兒》/ 3

傢訓一:勤讀書/ 6

傢訓二:要孝悌/ 12

傢訓三:學謙恭/ 17

傢訓四:循禮義/ 22

傢訓五:節飲食,戒遊戲/ 27

傢訓六:毋說謊/ 31

傢訓七:毋貪利/ 34

傢訓八:毋任情/ 40

傢訓九:毋鬥氣/ 46

傢訓十:毋責人,但自治/ 49

傢訓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52

傢訓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56

第二編:王陽明傢書/ 61

科舉無妨聖學:《寄諸用明》/ 63

盡人事,聽天命:《示徐曰仁應試》/ 70

走正確的道路,把道路走正確:《示弟立誌說》/ 77

真正的學習是在世俗中修行:《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88

吾平生講學,隻是緻良知三字:《寄正憲男手墨二捲》/ 93

唯自謙纔能自信:《書正憲扇?1?79?1?79乙酉》/ 109

“脫離習氣”的自我管理術:《與剋彰太叔》/ 112

善是一種力量:《又與剋彰太叔》/ 116

再不學,就老瞭:《寄諸弟?1?79?1?79戊寅》/ 121

決定成敗一在天理,二在人心:《上海日翁書》/ 125

第三編:王陽明傢規/ 129

兒童教育聖經:《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131

擴而大之的王陽明傢規:《南贛鄉約》/ 138

兒童學習的法則:《教約》/ 153

盡孝是盡心,而非錶麵的道理:《書諸陽伯捲?1?79?1?79甲申》/ 160

對榮譽轉瞬即忘就是緻良知:

《讀先師再報海日翁吉安起兵書序》/ 166

傢長要做良人:《客座私祝》/ 174

為善就是磨練本心:《為善樂文》/ 179

王門四規:《教條示龍場諸生》/ 184

良知人人皆有:《書諸陽伯捲?1?79?1?79戊寅》/ 193

朋友也要講門當戶對:《姚江王氏族箴?1?79?1?79慎交遊》/ 198

厚待親鄰:《姚江王氏族箴?1?79?1?79厚親鄰》/ 201

讓人洗心革麵的寶典:《告諭頭巢賊》/ 205

以和為貴:《告諭廬陵父老子弟》/ 213

 

 

《傳習錄:隆慶六年初刻版》目錄:

前言

傳習錄序

傳習錄上

傳習錄中

答顧東橋書

啓問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傳習錄下

附錄《硃子晚年定論》

王陽明簡明年譜

參考文獻

 

在綫試讀

1519年農曆六月十六淩晨,王陽明在臨江鎮對幾個小知縣說,硃宸濠有三個選擇:一,從南昌直襲北京;第二,從南昌突襲南京;第三,死守南昌城。如果他用一計,由於北京方麵沒有準備,他很可能鏇轉乾坤,江山社稷危如纍卵。如果他用第二計,長江南北必是血流成河,他運氣若好,搞不好會是南北對峙。如果他用第三計,那天老爺保佑,等政府軍一到,他隻能睏守南昌,滅亡指日可待。

有人問王陽明,按您的猜測,硃宸濠會用哪一計?

王陽明迴答:“硃宸濠誌大纔疏。誌大纔疏的人膽子小,瞻前顧後,尤其是對老巢有感情。如果他知道勤王之師正在準備攻打他的南昌城,他肯定會用第三計,死守南昌。”

有人不以為然,說:“勤王之師連影都沒有。硃宸濠氣焰萬丈,肯定不會用第三計。”王陽明沒有糾纏於這個問題,而是對臨江鎮的縣令說:“你這個地方離南昌太近,又是交通樞紐,硃宸濠一支部隊就能把我們一窩端,所以我決定去吉安。”

當王陽明從臨江去往吉安的路上時,硃宸濠已在實踐他的宏圖大略瞭。他的一支精銳兵團在1519年農曆六月十六、十七兩天時間裏突襲南康、九江,大獲成功。當王陽明在六月十八到吉安府時,硃宸濠已穩固瞭南康和九江的防禦。

王陽明死都不想讓硃宸濠實行他的第二條計策,他決心讓硃宸濠死守南昌。當然王陽明要把他釘死在南昌城,必須倚靠計謀。在開始他的謀劃前,他要各地還效力政府的官員招兵買馬,集結起一支可以上戰場的部隊。

憑著這支臨時湊起來的部隊,王陽明開始瞭他的布置。首先他傳檄四方,把硃宸濠罵瞭個狗血淋頭,要天下人都知道硃宸濠造反就是和全天下人作對,和良知作對,是自尋死路;其次,他以南贛巡撫的身份要求江西各地軍政長官起兵勤王。但這些隻是占據瞭道義製高點,道義製高點是否可以産生效力,要有實力支撐;再次,他讓伍文定帶領那支臨時湊起來的部隊到離南昌六十公裏的豐城敲鑼打鼓,聲稱要進攻南昌。後的計謀,纔是王陽明用兵之策完美的展現。

這個計謀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僞造瞭各種迎接正規軍進駐南昌的公文,在這些公文中耀眼的就是正規軍的人數,粗算一下,大概有十萬人。公文中還聲稱,約定在本年六月二十閤圍南昌城,次日拂曉發動總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陽明“迴復”說,不要太急躁,為瞭避免重大傷亡,攻城是下策,應該等硃宸濠齣城後打殲滅戰。

他還僞造瞭答復李士實和劉養正投誠的書信。在信中,他對兩人棄暗投明的態度錶示深深的欣賞,並且答應兩人,在平定硃宸濠後會給兩人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再僞造硃宸濠手下指揮官們的投降密狀,然後讓人去和平時與硃宸濠結交的人相談,在會談結束後故意把這些公文遺落。自然,這些僞造的公文統統都到瞭硃宸濠手裏。

有地方官員對王陽明這些造假計謀不以為然,他們問王陽明:“這有用嗎?”

王陽明不答反問:“先不說是否有用,隻說硃宸濠疑不疑。”

有官員不假思索地迴答:“肯定會疑。”

王陽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瞭。”

這位地方官當然不明白王陽明的意思。王陽明就解釋說,硃宸濠雖然苦心經營多年,但他的造反不得人心,雖然有那麼多官員都歸順瞭他,有很多人卻是被形勢所迫,並非是他們良知使然。也就是說,硃宸濠錶麵上人多勢眾,實際上各懷心思,所以他的失敗是遲早的事。但是,如果讓他齣瞭南昌城,所過之處必是血流成河,百姓遭殃。我用瞭這麼多計謀,無非是讓他多留在南昌城

一天,那麼百姓就少受一天劫難。我的良苦用心,希望你們可以瞭解。

在場眾人聽王陽明如此說,都感動得要流下眼淚。

正如王陽明所預料的,硃宸濠對著那些公文,果然起瞭疑心。他立即派人私下打聽劉養正和李士實,情報人員沒有在這二人身上找到造反的證據,卻在二人的傢人那裏得到可靠情報。他們的傢人都被王陽明好心照料,二人的傢裏人衣食不愁、夜夜歡宴。硃宸濠又派人到豐城去查探王陽明部隊的虛實,發現豐城城上果然旌旗蔽日,城裏人喊馬嘶,據他那心膽俱裂的情報人員分析說,豐城裏的部隊大概有十萬人。

硃宸濠不再疑瞭,而是確信瞭下麵的事實:王陽明集結瞭大部隊準備攻南昌;政府軍正從四麵八方雲集南昌;兩個狗頭軍師三心二意,簡直是混賬王八蛋;他的部隊指揮官們也是首鼠兩端,準備站在勝利者一邊。硃宸濠想到這裏,就大怒若狂。可我們始終有個疑問,他既然已確信李士實和劉養正懷有貳心瞭,為什麼不殺瞭二人?不過在李士實看來,硃宸濠現在對他的態度比殺瞭他還難受。因為當他嚮硃宸濠分析王陽明在故布疑陣時,硃宸濠不理不睬。當他嚮硃宸濠建議按照原計劃在1519年農曆六月二十親自帶領主力直奔南京時,硃宸濠“哼”瞭一聲,說:“你呀老眼昏花瞭嗎,看不到現在的形勢啊,政府軍就要來瞭,咱們必須先守住南昌城纔能進行下一步。”

李士實愕然,不過齣於責任還是勸說硃宸濠立即領兵北上直趨南京,硃宸濠死都不聽。李士實和硃宸濠結交以來一次大失所望,他嘆息、流淚,忽然就想到王陽明,狠狠地罵道:“這個王八蛋真是詭計多端!

 

內容介紹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齣瞭“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閤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寜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

如果心學是聖賢功夫,那麼知行閤一則是俗世智慧。知行閤一並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終砥礪齣的生命境界。

在經曆瞭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

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後,王陽明不但求得瞭內心的安寜,而且逐漸通過“知行閤一”擁有瞭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憑藉知行閤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瞭江西數十年巨寇。
憑藉知行閤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瞭寜王之亂。
憑藉知行閤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瞭睏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知行閤一王陽明(14721529)》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閤一的無邊威力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既是陽明心學的核心,也是適閤初學者的門徑,本書由此入手,為普通人入門、理解和掌握陽明心學,一次梳理齣瞭清晰易懂的完整體係

隻要提綱攜領地抓住陽明心學的關鍵,字句的隔閡將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讀完以後如醍醐灌頂,從此不再睏惑和猶豫,內心寜靜而強大。

《知行閤一王陽明2:四句話讀懂陽明心學》抓住心學要領,並以王陽明親口所述的事例、譬喻乃至其本人的故事說理,娓娓道來地直抵心學思想根本。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 這篇寫給長子正憲的傢書,便是王陽明著名的傢訓“三字經”,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女如何做人、學習、持傢、立業、養生。

《知行閤一王陽明3:王陽明傢訓》從知行閤一的角度,將王陽明的12條傢訓、24封傢書,逐字逐句解讀得透徹明晰,既袒露瞭王陽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心學功夫,也是寫給傢長們的傢庭教育範本。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傳習錄》是後世《傳習錄》的母本,因未經後人妄改,擁有極高的性和珍藏價值,被已故哲學傢陳榮捷先生稱為“完備而可靠”的版本,是陽明心學的讀本。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宗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集中體現瞭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瞭解陽明心學經典的入門必讀書。

 

作者介紹

度陰山,人民大學史學碩士、天下和書院講師,暢銷書《帝王師:劉伯溫》《成吉思汗:意誌徵服世界》作者。


探尋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一部跨越時空的思想史詩 (本簡介旨在為您呈現一部與“知行閤一王陽明全集心學三部+傳習錄套裝閤集共4冊”內容迥異的、專注於中國古代哲學、曆史、文學、藝術等領域的權威性、係統性著作的精彩概覽。內容涵蓋先秦諸子百傢爭鳴的宏大敘事、魏晉風度的超逸灑脫、唐宋氣象的恢弘壯闊,以及明清思想的深刻變革,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獨立於特定人物思想體係之外的、廣闊而深邃的中國文化視野。) --- 捲一:思想的源流——從殷商到先秦諸子的時代洪流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學派的深入剖析,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幅中國古代思想史的宏偉全景圖。它將讀者帶迴文明的源頭,探究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的最初形態。 第一部分:神權與王權的交織——殷周之際的信仰世界 我們首先審視的是殷商的巫術祭祀與西周的“禮樂文明”的奠基過程。書中細緻描摹瞭“天命”觀念如何從原始的自然崇拜演變為維護政治秩序的閤法性基礎。探討瞭周公製禮作樂的深遠影響,這種秩序觀如何塑造瞭早期中國社會的倫理框架與等級結構。不同於側重個體心性的闡發,本捲強調的是集體秩序的構建與早期宇宙觀的形成。 第二部分:百傢爭鳴的盛宴——理性精神的覺醒 緊接著,全書進入瞭中國思想史上最為輝煌的“軸心時代”。我們對“諸子百傢”不再采取簡單的流派劃分,而是將其視為對“如何安頓社會、如何完善個人”這一核心命題的不同解答。 儒傢的新釋: 重點分析瞭孔子“仁”的倫理實踐,及其在不同曆史階段(如孟子的性善論拓展與荀子的性惡論矯正)的演變邏輯,對比其與心學強調的“內聖功夫”的側重點差異——此處的儒學更側重於社會倫理與政治實踐的規範性。 道傢的超脫: 詳細梳理瞭老莊的“道”與“自然無為”思想,將其置於當時社會動蕩的背景下,作為一種哲學上的避世與精神自洽的途徑。這與王陽明追求的“知行閤一”的積極入世和心體澄明,形成瞭鮮明的對照。 法傢與墨傢的務實: 對比瞭法傢的集權治理術和墨傢的“兼愛非攻”的功利主義倫理。他們的論述聚焦於現實的政治效率與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非形而上的心性修養。 陰陽五行與名傢辨析: 簡要介紹瞭鄒衍的宇宙論模型,以及公孫龍等人的邏輯思辨,展示瞭先秦思想的多元與駁雜性。 捲二:大一統下的融閤與嬗變——秦漢至魏晉的時代精神 進入帝國時期,思想的關注點從建構理想社會轉嚮維護龐大帝國的運作與應對個體在巨大結構中的精神危機。 第一部分:獨尊與融匯——漢代的學術格局 本書深入剖析瞭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背後的政治邏輯,以及董仲舒如何將陰陽五行學說納入儒學體係,構建瞭一套“天人感應”的政治哲學。這是一種外在於心性修養的、以天象佐證人事的宏大敘事。書中對比瞭經學(如《五經》的箋注)與心學的內省方法的根本區彆。 第二部分:玄思與反抗——魏晉風度的精神底色 魏晉時期,麵對士族政治的腐朽與玄學的興起,人們的精神轉嚮瞭對個體生命價值的極度關注。 玄學的興盛: 重點闡釋瞭“三玄”(《老子》《莊子》《周易》)如何被王弼、何晏等人重新闡釋,形成瞭對“有無”、“名教與自然”的深刻辯證。這種思辨的目的是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而非通過“緻良知”達到的現世實踐中的道德圓滿。 竹林七賢與山水詩: 分析瞭文學藝術如何成為承載這種超逸情懷的載體。這種審美趣味,與明代陽明學強調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入世抱負,形成瞭對立統一的關係。 捲三:盛世的張力與文明的巔峰——唐宋氣象的文化構建 唐宋是中國封建社會成熟期的標誌,文化呈現齣空前的繁榮與深刻的內省。 第一部分:盛唐的氣象與詩歌的極緻 本書以唐代詩歌為切入點,探討盛唐如何塑造瞭其“兼容並蓄、自信開放”的民族性格。從李白的浪漫主義到杜甫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展現瞭士人對傢國命運的關懷,其對“氣象”的強調,與心學對“心氣”的體認,在錶達方式上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宋代的理學迴歸——“格物緻知”的轉嚮 宋代哲學是本書的另一重焦點,它與心學構成瞭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張力。 程硃理學的係統構建: 詳細解析瞭程顥、程頤和硃熹如何確立“存天理,滅人欲”的核心命題,以及他們對“格物緻知”的係統闡釋。理學側重於通過窮究外在事物之理(客觀之“理”)來達到對宇宙萬物的洞察,其方法論上強調的是循序漸進的外在探求。 宋詞的婉約與豪放: 分析瞭宋代詞人(如蘇軾、辛棄疾)如何以更為精微的筆觸描摹個體的情感世界,展現瞭士人精神從唐代的恢弘轉嚮內斂的趨勢。 捲四:思想的再齣發——明清的變革與近代的曙光 本書的收官部分,將聚焦於明清兩代,觀察思想如何在高度成熟的體係中尋求突破,並為近代的思想變革埋下伏筆。 第一部分:明代早期的“前奏”與批判 在深入分析王陽明心學之前,本捲迴顧瞭明初對宋代理學的修正與早期的人文主義萌芽,例如對“氣”的重視以及對個體纔華的肯定,為心學的齣現提供瞭社會思想基礎。 第二部分:清代的實學復興與思想的轉嚮 麵對明末的空疏之弊,清代思想界發起瞭一場深刻的“實學”運動,其核心訴求在於“經世緻用”。 漢學與樸學的興盛: 重點闡述瞭乾嘉學派如何通過“考據”的方法,迴歸漢代經注,力圖從古籍的原始文本中尋找確切的訓詁與政治實踐的指導。這種對文獻細節的極緻關注,是對宋明理學過度詮釋的反撥。 黃宗羲等人的社會批判: 探討瞭黃梨洲、顧炎武等人對君主專製製度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們對民本思想的現代化探索。這些討論著重於政治製度的構建與社會責任的承擔,是一種側重於外部結構與現實改革的智慧。 總結:多維視角的曆史構建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以一種宏觀、多維的視角,將中國古代的哲學、政治、倫理、美學編織成一張巨大的文化網。它並不局限於任何單一學派的闡釋體係,而是緻力於展現:在不同的曆史情境下,中華民族的先賢們是如何理解世界、構建秩序、應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讀者將通過這部著作,獲得一套區彆於特定學派內部解讀的、更具空間感和縱深感的中國思想史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很少讀曆史傳記,但《拿破侖戰爭風雲錄》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敘事技巧簡直可以用“史詩感”來形容。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戰役和時間綫,而是將拿破侖這位鐵血皇帝的個人野心、天纔謀略以及他最終的悲劇性命運,編織進瞭一張宏大的歐洲政治版圖中。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枯燥的軍事部署變得扣人心弦,仿佛你就是那個身處奧斯特裏茨的士兵,能感受到炮火的硝煙和勝利的狂喜。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纔選拔”和“法典改革”這些非軍事成就的深入剖析,這使得拿破侖的形象更加立體和復雜,不再是教科書上那個臉譜化的徵服者。這本書的文字非常富有畫麵感,讀起來酣暢淋灕,讀完後對整個19世紀歐洲格局的理解都提高瞭一個層次,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軍事史和權力哲學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

我近期在閱讀《極簡主義生活指南:如何清理多餘,找迴專注力》。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沒有把極簡主義描繪成一種嚴酷的自我摺磨,而是一種提高生活效率和精神自由的工具。作者的語言風格輕鬆、幽默,充滿瞭生活氣息,讀起來毫無壓力。內容上,它不是簡單地教你扔東西,而是層層遞進地引導你審視“擁有”背後的心理依賴。比如,它有一章專門討論“數字極簡”,教你如何管理信息流和社交媒體,這對我這個信息焦慮癥患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嘗試實踐瞭書中的“一進一齣”原則,短短幾周內,傢裏雜物的數量明顯減少,更重要的是,我的注意力明顯集中瞭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各種瑣事牽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和對內在狀態的關注,它真正幫你實現瞭“少即是多”的哲學內核。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未來:深度影響分析》這本書,可以說是對當代最緊迫的議題進行瞭一次徹底的洗禮。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紮實、嚴謹,完全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科普讀物。它從大氣科學、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等多個維度,構建瞭一個極其復雜的係統性風險圖景。作者引用的數據和模型,都是基於最新的國際研究報告,嚴謹到令人肅然起敬。尤其對“臨界點理論”的闡述,讓我深切體會到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書中並沒有一味地渲染恐慌,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探討瞭技術創新、政策乾預以及全球協作的潛力。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環境問題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科學概念,而是與我們日常的食物選擇、能源使用息息相關的切身利益。這本書強迫你直麵現實,同時也為你指明瞭行動的方嚮,絕對是當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領域的一部裏程碑式的著作。

評分

這套《宋詞三百首鑒賞與吟誦》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古典詩詞的全新世界。初拿到手,就被它典雅的裝幀設計所吸引,那種墨香與紙張的觸感,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詞人輩齣的時代。內容上,這本書的選篇可謂是煞費苦心,囊括瞭從婉約到豪放的各個流派的代錶作,每一個詞牌下的作品都經過瞭細緻的考量,沒有一首是湊數的。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每一首詞後的賞析部分,沒有流於錶麵的辭藻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詞人的心境和時代背景。比如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時,那種國破傢亡的悲涼感,讀來令人潸然淚下,仿佛能感受到她晚年漂泊的淒苦。而對於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那種曠達豪邁的氣概,在作者的解讀下,更是躍然紙上,讓人胸襟為之一振。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瞭優秀的文本,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進入古典文學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徑。對於想係統學習宋詞的朋友來說,它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和進階參考書。

評分

《當代藝術思潮與批評語境》這本書,對我這種對當代藝術圈有些敬畏又充滿好奇的人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殿堂”的門。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毋庸置疑,它梳理瞭從後現代主義到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脈絡,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某些作品會被冠以“大師”之名。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清晰,每一章節都圍繞一個核心理論進行深入探討,比如對“原創性”在數字時代的消解,論述得鞭闢入裏。更重要的是,作者沒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或推崇,而是提供瞭一套審視和解讀當代藝術的“工具箱”。讀完它,我再去觀看一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展覽時,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捕捉到作品背後創作者試圖探討的社會議題和哲學思辨。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專業,但邏輯性極強,是真正想深入瞭解當代藝術批評領域的讀者的必備讀物。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春節期間太慢,年前下的單子,2月8號纔到。不能發貨為什麼能先下單呢

評分

包裝很好,物流也快速服務好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這個書太厚重瞭 怎麼看都不高檔

評分

書的質量還是可以的

評分

感覺高大上的一本書,就是還沒看

評分

很好的書,各方麵也滿意

評分

很好的書,各方麵也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