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戏剧鉴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戏剧鉴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秦,刘秀梅,张福海 著
图书标签:
  • 戏剧鉴赏
  • 公共艺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艺术类
  • 文化艺术
  • 戏剧
  • 审美
  • 鉴赏
  • 课程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24097
版次:1
商品编码:105710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23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同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部分专家、教授以及近百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精心编写并出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戏剧鉴赏》在编写原则上,首先,适当考虑到各艺术门类知识的完整性,将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品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其次,充分考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深入浅出、点到即止,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通俗化,以“完全不懂艺术的学生也能步入艺术殿堂”为目标,充分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进退有度。再次,各分册都配有完备的电脑教学课件,以供教师授课之用。
本套教材适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等)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除本科、专科、高职高专院校外,还适用于所有的文、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学生,并可作为广大社会读者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普及读物。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1
一、审美思维机制一戏剧艺术美规律的核心/1
二、从感性形式到意象建构一戏剧艺术的审美鉴赏/4
三、戏剧文化特征的审美鉴赏/9
四、戏剧艺术特性的审美鉴赏/12

上篇 西方戏剧鉴赏
第一章 古希腊古罗马戏剧鉴赏/18
第一节 古希腊古罗马戏剧综述/18
一、古希腊古罗马戏剧的时代背景/18
二、古希腊古罗马的戏剧文化渊源/18
三、古希腊古罗马戏剧艺术的突出成果/19
第二节 古希腊戏剧鉴赏/21
一、埃斯库罗斯的古希腊悲剧:意味深长的《普罗米修斯》/21
二、索福克勒斯的古希腊悲剧:惊心动魄的《俄狄浦斯王》/24
三、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悲剧:恐惧和怜悯的《美狄亚》/27
四、阿里斯托芬的古希腊喜剧:憧憬理想制度的《鸟》/31
第三节 古罗马戏剧鉴赏/34
一、普劳图斯的严肃喜剧:《俘虏》/34
二、泰伦斯开感伤喜剧先河之作:《婆母》/39
三、塞内加式的悲观绝望:《美狄亚》/44

第二章 中世纪戏剧鉴赏/49
第一节 中世纪戏剧综述/49
第二节 中世纪戏剧种类与代表作品/51
一、道德剧:《忍耐的城堡》/51
二、奇迹剧:圣尼古拉奇迹剧/54
三、笑剧:《巴特林律师》/56
四、宗教剧:《亚当》/58
五、神秘剧:《奥尔良之围》/61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鉴赏/64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综述/64
一、时代背景/64
二、代表人物/64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鉴赏/66
一、震撼世界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66
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68
三、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74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鉴赏/78
第一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综述/78
一、时代背景/78
二、古典主义戏剧特点/78
三、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79
四、主要作家及作品/80
第二节 古典主义悲剧鉴赏/82
一、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光辉篇章:高乃依的《熙德》/82
二、“三一律”的典范:拉辛的《安得洛马克》/87
第三节 古典主义喜剧鉴赏/90
一、神圣光环下的罪恶:莫里哀的《伪君子》/90
二、金钱使人堕落:莫里哀的《吝啬鬼》/93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戏剧鉴赏/97
第一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戏剧综述/97
第二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戏剧鉴赏/99
一、第三等级的力量:博马舍的戏剧三部曲/99
二、即兴戏剧的改革家: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102
三、充满现实主义艺术魅力的剧作:席勒的《阴谋与爱情》/104

第六章 19世纪戏剧鉴赏/108
第一节 19世纪戏剧综述/108
一、浪漫主义戏剧的特点/108
二、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09
三、现实主义戏剧的特点/109
四、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09
五、自然主义戏剧的特点/110
六、自然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11
七、第四堵墙/111第二节 浪漫主义戏剧鉴赏/112
一、浪漫主义戏剧的第一面旗帜:雨果的《欧那尼》/112
二、生命的哀歌:小仲马的《茶花女》/115
第三节 现实主义戏剧鉴赏/120
一、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和他的戏剧创作/120
二、人类灵魂的抚慰者:契诃夫的《海鸥》/125
三、人性潜意识探寻: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128
第四节 自然主义戏剧鉴赏——以“科学的分析”为宗旨:左拉的《泰雷兹·拉甘》/132

第七章 20世纪现代派戏剧鉴赏,135
第一节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戏剧综述/135
一、象征主义戏剧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35
二、叙事体戏剧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36
三、荒诞派戏剧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37
四、存在主义戏剧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38
五、残酷戏剧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39
第二节 象征主义戏剧鉴赏/139
一、梅特林克和他的《青鸟》/139
二、霍普特曼和他的《沉钟》/144
第三节 表现主义戏剧鉴赏/150
一、美国第一部表现主义戏剧:奥尼尔的《琼斯皇》/151
二、工业文明下丧失自我的悲剧:奥尼尔的《毛猿》/155
三、斯特林堡的《通往大马士革之路》/161
四、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162
第四节 叙事体戏剧鉴赏——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65
第五节 存在主义戏剧鉴赏——存在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萨特的《紧闭》/169
第六节 荒诞派戏剧鉴赏——塞缪尔·贝克特充满荒诞性的《等待戈多》/172
第七节 残酷戏剧鉴赏——阿尔托的《钱起》/177

下篇 东方戏剧鉴赏
第八章 中国戏曲鉴赏,181
第一节 中国戏曲综述/181
第二节 中国戏曲鉴赏/184
一、花间美人:王实甫的《西厢记》/184
二、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的《牡丹亭》/188
三、曲中神品:高明的《琵琶记》/191四、亡国之痛的一曲悲悼:孔尚任的《桃花扇》/194
五、唱不尽兴亡梦幻的百千万种情绪感受:洪异的《长生殿》/198
六、中国式的荒诞剧:《连升三级》/201

第九章 中国话剧鉴赏/204
第一节 中国话剧综述/204
第二节 1949年之前的中国话剧/206
一、谎言里的真情:丁西林的《一只马蜂》/206
二、艺术家的悲哀:田汉的《名优之死》/208
三、凄凉酸楚的爱情: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211
四、命运的悲悼:曹禺的《雷雨》/214
五、生存的苦难:夏衍的《上海屋檐下》/217
第三节 1949年以来的话剧综述/220
一、生命的挽歌:老舍的《茶馆》/222
二、田汉的《关汉卿》/226
三、锦云的《狗儿爷涅槃》/229
四、艰难的过渡: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231
参考文献/235

精彩书摘

当你进人剧场,场灯一暗,一部戏剧(话剧、歌剧或音乐剧、戏曲的某剧种)就开始了,你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舞台上,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的情节中,你的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呈现而起伏,或喜或悲,或体验一种自身难以感受的情境,在情感的宣泄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这是一种通过看戏剧表演,而感受到的戏剧带来的审美享受和快感。
那么,什么是戏剧呢?我们说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门类,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内容的艺术。戏剧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话剧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歌剧是一种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舞剧是一种主要用舞蹈来表现内容和情节的戏剧。按照作品类型,戏剧又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等。喜剧多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为圆满的;悲剧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正剧兼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以表现严肃的冲突为内容,剧中矛盾复杂,便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戏剧艺术依赖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行,所以,对戏剧的鉴赏需针对某一具体戏剧的类型而加以赏析。
戏剧艺术体现一种“演”与“观”的交流关系。由于戏剧艺术具有视听认知的直观性,人物表演的交互性和声音的现场感所造成的对现实生活复现的逼真性,不仅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感应性,更使审美接受的过程有可能把最广泛、最普遍的生活经验作为交流的基础,体验戏剧创造的审美意境。
然而,能够看懂戏剧表演内容的人并不一定会鉴赏戏剧。因为看戏剧仅仅局限在事物呈现的表层,只是处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而读解、鉴赏戏剧,却是能够理解戏剧作品中呈现的丰富的内涵。戏剧鉴赏不满足视听的认知,是通过对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戏剧的种种形式规范乃至象征和隐喻的读解,去破译更多的东西,是对戏剧艺术的审美鉴别、判断与赏析。

前言/序言


舞台的魔力:戏剧艺术精粹赏析 本书聚焦于戏剧艺术的本质、发展脉络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于启发性的戏剧鉴赏指南。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古典悲喜剧的恢宏叙事到现代先锋戏剧的颠覆性探索,强调文本、表演、导演、舞台设计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作用,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故事情节阅读,进入到对戏剧本体的深层理解与审美体验之中。 --- 第一部分:戏剧的根源与形态构建 第一章 戏剧的诞生与古典范式:从神谕到舞台 本章追溯戏剧艺术的起源,探讨古希腊悲剧(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作为西方戏剧基石的地位。重点剖析“三一律”的形成背景、复调式叙事结构、合唱队的功能及其在伦理困境中的哲学思辨。随后,转向古罗马喜剧(如普劳图斯、泰伦斯)对性格喜剧和情境喜剧的奠基,分析其对后世戏剧冲突设置的影响。 第二章 走向世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剧场转型 详细考察中世纪宗教剧(如神秘剧、道德剧)如何将戏剧从宗教仪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反映市民生活的载体。重点分析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创作手法。读者将深入理解莎翁如何娴熟地运用诗体对白(如抑扬格五音步)、多线索叙事、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如内心独白),构建出人类经验的广阔图景。此外,本章亦兼顾同期欧洲大陆,如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洛佩·德·维加的国民戏剧模式。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崛起与戏剧的社会责任 聚焦于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进步,戏剧如何转向对社会弊病的深刻反思。本章深入剖析易卜生对传统家庭伦理的颠覆,契诃夫对“无望生活”的细腻描摹,以及斯特林堡对潜意识和心理冲突的先驱性探索。重点阐述自然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及其在舞台呈现上的极致追求,以及现实主义对白语言的革新——从诗化到日常口语的转变。 --- 第二部分:美学革命与现代剧场的声音 第四章 冲破樊篱:现代主义戏剧的多元探索 本章跨越20世纪初至二战前,探讨欧洲剧场如何对抗僵化的现实主义。我们将细致考察象征主义(如梅特林克)对气氛和潜意识的迷恋,表现主义(如奥尼尔早期作品)对内心痛苦的扭曲化外化,以及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先锋流派对传统剧场规范的激进挑战。通过对布莱希特“间离效果”(Alienation Effect)的深入解读,理解“史诗剧”如何旨在激发观众的批判性思考而非单纯的情感沉浸。 第五章 后战争时代的剧场实验:荒诞与反戏剧 着重分析二战后西方剧场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回应。重点剖析荒诞派戏剧(如贝克特、尤内斯库)的特征:语言的失能、非逻辑的情节、重复的动作以及对“意义真空”的舞台呈现。本章还将探讨“残酷戏剧”(Artaud)的概念,即剧场作为一种仪式性体验,旨在冲击观众的感官和潜意识,超越文本的局限。 第六章 叙事重构与后现代的舞台:多元文化的介入 本章探讨20世纪后半叶至今,戏剧如何吸收电影、媒体艺术,并与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酷儿理论等思潮相结合。分析后现代戏剧对线性叙事的解构,对“真实”的质疑,以及对舞台空间和观众角色的重新定义。涉及的流派包括后戏剧剧场(Postdramatic Theatre)的特点,即表演的物质性优先于叙事逻辑。 --- 第三部分:戏剧的四大支柱:鉴赏的维度 第七章 文本的呼吸:对白、诗性与潜台词的阅读 本章是鉴赏核心技术篇。它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剧本,区分戏剧语言的口语化、抒情化与仪式化。深入探讨“潜台词”的概念——角色在言语之下隐藏的真实动机和冲突,这是评估演员表演深度的关键。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不同时代剧作家如何利用节奏、韵律和省略来驱动戏剧张力。 第八章 肉体的在场:表演艺术的本体论 本章聚焦于演员的技艺。系统介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系统”的演变及其在当代舞台上的应用(如方法派)。对比其他表演流派,如默剧、即兴戏剧和身体剧场(Physical Theatre)的独特要求。强调“在场感”(Presence)的重要性,以及演员如何通过身体、声音和情感记忆,将抽象的文本转化为可感知的舞台现实。 第九章 空间的魔术:舞台设计与灯光的叙事功能 舞台设计不再仅仅是背景的复制。本章探讨布景如何建构心理空间和政治空间。分析舞台空间(如镜框式、伸展式、黑匣子剧场)对观众体验的根本影响。同时,详述灯光设计如何超越照明功能,成为情绪的渲染者、时间流逝的指示器和视觉焦点的引导者,是现代戏剧中最为隐蔽但有力的叙事工具之一。 第十章 整合与阐释:导演的视野与剧目的选择 导演是连接文本、演员与观众的中介。本章探讨导演在诠释剧本时所体现的个人美学观(如对古典剧目的“颠覆性重构”或“忠实性复原”)。指导读者如何从导演的处理中,识别出对原著核心主题的侧重或转化,从而理解一场演出是如何从多个可能的解释中,确立起自己独有的“舞台意义”。 --- 结语:剧场的未来与你的参与 本书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当代戏剧面临的挑战(如技术融合、全球化叙事、观众群体的变迁),并鼓励读者将戏剧鉴赏视为一种持续的、互动的过程。它强调,每一次剧场体验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事件,观众的积极参与和批判性思考,正是戏剧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的根本所在。本书旨在培养读者跨越时间与地域,欣赏人类经验的复杂性与舞台艺术的永恒魅力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绝非那种只停留在“看热闹”层面的普及读物。其中关于戏剧文本结构剖析的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地讲解情节、人物、冲突这些基本元素,而是深入到了更精微的层面,比如台词的潜台词处理、场景转换中的空间调度暗示,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戏剧语言的社会功能性。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熟悉的某些剧作片段进行反思和验证,每对照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流派之间的比较分析,做得极为精当。它没有采取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核心概念的对撞来展现演变逻辑——例如,将古希腊悲剧的宿命观与现代主义荒诞派的虚无感进行横向对比时,那种思想的张力,读起来非常过瘾。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文本分析完美结合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建立基础框架,也为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提供了深入挖掘的工具和视角,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

评分

从整体阅读完的感受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鉴赏方法论”,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了戏剧史的知识点。它教给读者的,是如何构建自己的鉴赏框架。书中反复强调的“提问的艺术”——即在欣赏任何一部戏剧作品时,我们应该向文本提出哪些根本性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论的训练,渗透在每一章的练习和案例分析中。比如,当分析一个三幕剧时,它会引导你思考,作者在第一幕的冲突设置中,是否已经埋下了对第三幕某种特定结局的预设性暗示?这种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审视,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戏剧艺术复杂性的感知力。我不再满足于被故事牵着走,而是开始主动去“解构”作者的意图和技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偶尔会穿插一些幽默而精准的比喻,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如同在寒冷的冬夜里,有人为你递上了一杯温热的茶,熨帖而有力。这本书绝对是艺术教育领域中,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虽然看似是次要因素,但对于提升阅读体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注释和索引的设计,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很多专业术语的解释,并非简单地放在页脚,而是以一种非常清晰的“旁注”形式嵌入到正文相关的段落旁边,既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确保了学习的精准度。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拓展阅读建议。例如,在讨论到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时,书后的推荐书目列表里,除了本学科的经典外,还链接到了相关的美学哲学著作和符号学入门读物。这体现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学术态度,它鼓励读者不要将戏剧鉴赏局限在一个孤立的领域内,而是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人文科学背景下去理解。这种“授人以渔”的引导方式,远比强行灌输知识点要高明得多,它真正培养的是读者独立思考和跨学科探索的能力,让学习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生长的。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到关于舞台美术和导演阐释的部分时,我最初有些担心它会变成枯燥的理论堆砌。毕竟,戏剧是动态的艺术,文字如何有效地传达舞台上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是个大难题。但这本书的解决方式非常巧妙——它大量引用了对经典演出的图文分析,而不是空泛地描述“好的灯光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分析片段,往往会截取舞台上的关键瞬间,配上精确的文字解读,告诉读者: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舞台中央那个模糊的光晕,是如何服务于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它与同期声效是如何形成一种互文关系的。这种“现场感”的还原,极大地弥补了纸质书在表现动态艺术上的局限。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关于戏剧的书,而是在参与一场场深度解构的“观剧笔记”研讨会。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案例拆解,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眼光去看待舞台上的一切元素,明白了每一个技术选择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审美意图。这种实践导向的理论讲解,让人真正学会了“看”戏,而不仅仅是“看故事”。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朴实中带着专业气息的封面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很符合教材的定位。我原本对“戏剧鉴赏”这个主题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毕竟艺术类的理论书籍,如果写得过于晦涩难懂,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亲和力。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戏剧理论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什么是戏剧”开始,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引导读者进入这个领域。比如,书中探讨早期戏剧形态时,引用的案例并非高高在上的经典剧目,而是贴近民俗、民间故事的片段,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的逻辑性,它像是搭积木一样,一步步地建立起鉴赏的阶梯,从文本分析到舞台呈现,再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戏剧流派演变,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引导下,慢慢揭开戏剧世界的面纱,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点。那种被尊重、被引导的感觉,是很多同类教材所缺乏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了解戏剧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入门书籍的非专业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且舒适的起点。

评分

比较全面,还行,这类书不是很多.

评分

当你进人剧场,场灯一暗,一部戏剧(话剧、歌剧或音乐剧、戏曲的某剧种)就开始了,你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舞台上,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的情节中,你的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呈现而起伏,或喜或悲,或体验一种自身难以感受的情境,在情感的宣泄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这是一种通过看戏剧表演,而感受到的戏剧带来的审美享受和快感。

评分

然而,能够看懂戏剧表演内容的人并不一定会鉴赏戏剧。因为看戏剧仅仅局限在事物呈现的表层,只是处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而读解、鉴赏戏剧,却是能够理解戏剧作品中呈现的丰富的内涵。戏剧鉴赏不满足视听的认知,是通过对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戏剧的种种形式规范乃至象征和隐喻的读解,去破译更多的东西,是对戏剧艺术的审美鉴别、判断与赏析。

评分

还可以,内容如果更加详实就更好了!!!

评分

比较全面,还行,这类书不是很多.

评分

还可以,内容如果更加详实就更好了!!!

评分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评分

那么,什么是戏剧呢?我们说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门类,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内容的艺术。戏剧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话剧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歌剧是一种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舞剧是一种主要用舞蹈来表现内容和情节的戏剧。按照作品类型,戏剧又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等。喜剧多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为圆满的;悲剧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正剧兼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以表现严肃的冲突为内容,剧中矛盾复杂,便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戏剧艺术依赖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行,所以,对戏剧的鉴赏需针对某一具体戏剧的类型而加以赏析。

评分

收起全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