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宗勇 编
图书标签:
  • 肉鸡营养
  • 黄羽肉鸡
  • 营养需求
  • 饲养管理
  • 生长性能
  • 养殖技术
  • 禽类营养
  • 饲料营养
  • 营养研究
  • 家禽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028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13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1
字数:58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全球主要肉鸡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肉鸡年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猪肉,排名第二。黄羽肉鸡是我国特有的肉鸡品种(品系),虽然其生长速度不及洋种肉用仔鸡(白鸡),但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羽肉鸡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黄羽肉鸡生产量已达40亿只。
  饲料是黄羽肉鸡生产的物质基础,占其生产成本的70%以上。因此,科学配制饲料是黄羽肉鸡生产的关键,其理论基础是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饲养标准具有明显的动物种属与时效特征,因品种不同、生产性能改善和环境条件而改变。但黄羽肉鸡生产及其饲养标准的制定,因我国该领域研究较少而主要参考美国NRC肉仔鸡饲养标准,这显然不符合黄羽肉鸡生产实际。
  地处我国黄羽肉鸡主产区和改革开放发源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以此为己任,潜心研究十余载,较为系统深入地摸清了黄羽肉鸡营养需要及营养调控技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是该所科技人员长期科研之结晶,对修订我国黄羽肉鸡饲养标准和指导生产实际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科学研究犹如航游浩瀚之大海,永无止境,在此,殷切希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继续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引领我国肉鸡产业新潮。

目录

第一部分 代谢能与粗蛋白质
1~21日龄黄羽肉鸡代谢能需求参数的研究
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的研究
43~63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的研究
黄羽肉鸡常用饲料原料代谢能的研究
1~21日龄黄羽肉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43~63日龄黄羽肉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我国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氨基酸
1~21和22~42日龄黄羽肉鸡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43~63日龄黄羽肉鸡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1~21日龄黄羽肉鸡饲粮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43~63日龄黄羽肉鸡饲粮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饲粮苏氨酸水平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粮苏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粮苏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粮色氨酸水平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体成分沉积的影响
饲粮色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体成分沉积的影响
饲粮色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及下丘脑5一羟色胺的影响
1~21日龄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研究
……
第三部分 矿物质元素
第四部分 维生素
第五部分 肉质的营养调控
第六部分 应激的营养调的调控
第七部分 其他

前言/序言


《禽类健康养殖与高效生产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禽类养殖从业者、科研人员及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禽类健康养殖与高效生产指导手册。在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追求绿色安全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紧密结合当前养殖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统梳理了禽类养殖的各个关键环节,力求为读者提供科学、前沿且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禽类健康养殖基础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禽类健康养殖的基石,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 家禽生理与解剖学概述: 详细介绍不同家禽(如鸡、鸭、鹅、鹌鹑等)的生理特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及营养调配至关重要。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禽类的消化道发育特点,我们将阐述如何选择更易吸收的饲料原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禽舍环境控制技术: 详细阐述影响禽类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氨气、二氧化碳及粉尘等。我们将提供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禽类适宜的环境参数范围,并介绍科学的舍内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如负压通风系统、地面辐射供暖、喷雾降温、LED照明系统在调节禽类生理节律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通风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例如,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日龄的肉鸡,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温湿度曲线图和通风量建议,并介绍如何利用环境传感器实现智能化调控。 禽类疾病防控策略: 强调综合性疾病防控体系的建立,包括生物安全措施、免疫接种、早期诊断与治疗。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家禽疫病,如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球虫病、曲霉菌病等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重点阐述生物安全的核心原则,包括人员、车辆、设备、饲料、饮水及废弃物的管理,并提供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设计,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模式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方案。同时,也将介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强调在兽医指导下的精准用药,以及替代疗法(如益生菌、精油、植物提取物)在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禽类行为学与福利: 探讨禽类正常的行为模式,如采食、饮水、休息、社交、筑巢等,以及如何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和管理方式来提升禽类福利。本书将介绍评估禽类福利的指标,如行为异常、啄羽、自相残杀等,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如增加活动空间、提供啄食玩具、改善饲料配方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从而减少应激,提高生产性能。 第二部分:禽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本部分将聚焦于提升禽类生产效率的核心要素,包括饲料营养、繁殖管理、疫病净化及智能化养殖。 现代禽类营养学原理: 深入阐述禽类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微量元素。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方法,并讲解如何根据禽类的品种、日龄、生产阶段(如育成期、产蛋期、育肥期)及生产目标(如快速增重、高产蛋)设计出科学、经济且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我们将特别关注氨基酸平衡、能量与蛋白比、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及抗营养因子等问题。同时,也会探讨当前饲料发展的新趋势,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如植酸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益生元、益生菌、有机酸、植物提取物等在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及改善肉品质、蛋品质方面的作用。 禽类繁殖管理技术: 针对种禽繁育,本书将详细介绍种蛋的收集、储存、消毒,以及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转蛋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我们将深入分析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雏禽活力的各项因素,并提供提高种禽繁殖性能的措施,如种禽的饲养管理、公母配种比例、配种技术等。此外,对于蛋禽,本书也将详细阐述产蛋高峰期的维持、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以及蛋品质量的提升。 禽类疫病净化与无菌化生产: 探讨如何通过选育、检疫、隔离、治疗等手段,实现特定病原的净化,乃至建立无特定病原(SPF)的种禽群。本书将介绍当前国内外在禽病净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以及不同净化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将讨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如何通过优化生物安全措施,有效阻止病原的引入与传播,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从而实现更安全、更优质的禽产品生产。 智能化与信息化在禽类养殖中的应用: 介绍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内容将涵盖环境自动监测与调控系统、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疾病早期预警系统、生长性能自动监测系统(如通过视觉识别技术)、精准饲喂技术,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等。本书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智能化养殖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优化资源利用、实现精细化管理,并提升养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部分:禽产品质量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本部分将关注禽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禽产品品质控制与提升: 深入分析影响禽产品(肉、蛋)品质的因素,包括营养、饲养管理、疫病控制、宰杀加工过程等。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来改善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及营养成分,如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对于蛋品,则会关注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白黏度、风味等方面。同时,也将探讨如何减少抗生素残留、药物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产品中的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绿色养殖与环境保护: 探讨如何在禽类养殖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废弃物(粪便、垫料)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如制备有机肥、沼气等。本书将介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如节水节料技术、节能降耗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同时,也会关注如何科学处理养殖废水,防止污染水源。 禽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介绍建立完善的禽产品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包括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本书将阐述追溯体系如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并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本书特点: 内容全面系统: 覆盖禽类养殖从基础到前沿的各个环节。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科学的理论阐述,也包含大量实用的技术指导和案例分析。 注重前沿性: 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养殖技术,如智能化养殖、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 图文并茂: 配以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数据,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内容。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过多专业术语,力求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轻松阅读。 《禽类健康养殖与高效生产指南》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对推动中国禽类产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本书的出版,将为行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行的实践指导,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条通往科学、高效、绿色养殖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基础研究与实际生产之间的桥梁。很多学术著作过于偏重理论构建,以至于在实际应用中显得水土不服。然而,《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在介绍完最新的营养代谢通路后,立刻紧接着就会讨论这些发现如何在育种选系、饲料加工工艺乃至饲料厂的批次检验中得到体现。例如,关于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的研究,书中不仅分析了不同形态微量元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差异,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螯合技术提高其利用效率,并给出了不同地区水质条件下对饲料中矿物质添加量的微调建议。这种“想得到,做得到”的务实精神,是该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它让农场主和技术员能够清晰地看到,看似微小的营养调整,最终是如何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提升的。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这类专业书籍的阅读体验通常是比较枯燥的,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它大量使用了直观的示意图来解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比如维生素D在骨骼矿化中的多靶点调控网络,用流程图的方式呈现,远比大段的文字描述来得清晰易懂。此外,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感到知识点的突兀跳跃。特别是它对“环境友好型生产”的营养策略的着墨,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的责任感。书中关于降低氮、磷排放的营养方案设计,例如如何通过植酸酶和低蛋白日粮的协同作用来减轻环境负荷,不仅具有前瞻性,也符合当前全球对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提高生产效率,更上升到了社会责任的高度,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团队在数据整合和趋势判断上的功力。他们并没有仅仅罗列历年发表的文献摘要,而是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模型,来解释气候变化、环境压力(如热应激)对黄羽肉鸡营养需求的实时影响。我发现一个非常实用的部分,是关于非常规饲料原料替代的探讨。在当前全球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昆虫蛋白、微藻类或其他新型蛋白质来源来部分替代传统的豆粕和鱼粉,这本书提供了扎实的实验数据和风险评估框架。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养殖业成本控制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决策点。作者对原料的适口性、消化率以及对肠道健康的长远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对于希望优化饲料采购策略的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实操价值。整本书的叙事节奏紧凑,逻辑链条清晰,读起来颇有“庖丁解牛”般的畅快感。

评分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五段图书评价: 这本《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的出版,对于畜牧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一线生产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馈赠。我特别欣赏它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方面的细致与深入。例如,书中对不同生长阶段黄羽肉鸡对必需氨基酸的精确需求量分析,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饲料配方指导层面,而是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的最新发现,试图揭示营养物质如何在细胞层面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能量代谢效率优化的章节,它探讨了如何在不牺牲生长速度的前提下,通过调控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的能量分配,实现更经济的饲料转化率。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黄羽肉鸡营养调控复杂性的理解。虽然部分涉及高阶生物化学的论述对于初入此领域的读者可能略显门槛,但对于追求技术突破的专业人士而言,这些深入的探讨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干货”。它不仅仅是总结,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十年营养策略制定的路线图。

评分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敢于直面行业中的“争议点”和“未解之谜”。在许多营养学书籍会倾向于回避那些尚无定论的领域时,本书却将它们作为重点章节进行探讨,并邀请了多位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式的分析。例如,关于某些新型益生菌对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确切影响机制,书中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几组实验数据,并引导读者批判性地思考实验条件的差异可能导致的结论偏差。这种开放和审慎的态度,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科研思维,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评估和采纳新的技术。它提醒我们,营养研究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深化的过程,没有绝对的“金科玉律”。对于希望培养下一代营养师的教育机构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佳的、能激发深度思考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