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鲍桑葵 著,汪淑钧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国家理论
  • 政治思想
  • 社会契约论
  • 正义论
  • 法理学
  • 公共哲学
  • 政治制度
  • 权力理论
  • 国家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221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3986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鲍桑葵为英国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系统地阐发了作者的政治观点,按他所说,他的理论是属于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所谓“传统的国家学说”的。他的思想可以说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一脉相承。他正是在阐释这些哲学家的政治学说的基础上以哲学的观点探讨了国家的性质、目的和作用。

目录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导言
一 三种评论
(一)“太狭隘和太刻板”
1.“太狭隘”
2.“太刻板”
(二)“太消极”
1.康德的原则
2.对现代国家的巨大期望
3.忽视“社会性”本身的错误
(1)使它从属于“个人”
(2)要求国家具有它的魅力
4.纠正这个错误我们就能理解国家的消极面
(1)宗教信仰和道德是不能强制推行的;这一点的重要性;道德上“公正”的不公正性
(2)间接促进高尚精神的国家活动的性质
(3)社会发明基本上不属于国家活动的范围
(4)最佳国家行为的性质
(三)“太强调理性的作用”
1.大运动加大谬误。 欧洲的运动。 人间和天国
2.谬误。 认为理性的原则是同义反复
3.把生命看作物自体。 新的不可知论。对有组织的观念表示的悲观主义
4.有组织的观念的真实性质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
二 1919年国家理论的情况
1.“那时所有古老的东西都是正确的。”
2.国家与战争
3.国家与多元论
4.国家与国际联盟
5.关于《新国家》的两点保留意见
第一章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兴起与条件
(一)“哲学理论”的含义
(二)哲学与“国家”
1.希腊的城邦
2.它所包含的精神模式
3.它所提示的政治哲学模式
(三)从城邦过渡到民族国家。 自然法
(四)民族国家和现代政治哲学的兴起 卢梭
第二章 社会学理论与哲学理论相比较
第三章 政治义务的悖论:自治
第四章 对政治义务问题较激进的看法
第五章 “真实”意志的概念
第六章 以上论述中的自由观
第七章 对真实意志或公共意志概念的心理学阐释
第八章 国家目的的性质和随之而来的对国家行动的限制
第九章 把卢梭的理论应用于现代国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第十章 对现代国家的分析 黑格尔的《权利哲学》
第十一章 作为道德观念的制度
索引
《人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部关于身份与归属的考察》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图景中,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属于哪里”的追问,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脉络。这种追问,既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反思,也是对社会群体构成原理的根本探究。本书《人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便是在此背景下,对人类身份认同的根源、演变及其复杂性进行的全面梳理与深刻剖析。它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政治实体或意识形态框架,而是从更广阔的哲学和历史视野出发,试图揭示人类在成为“我们”的同时,如何又成为“他们”的微妙之处,以及这种普遍与特殊的张力如何塑造了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解构“身份”这一概念的多重面向。我们如何形成对自身的认知?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与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连接感?这些连接感又如何演变为归属感,进而构建起更为宏大的集体身份?作者认为,身份的形成并非单一维度的产成,而是无数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生理、心理等个体先天特质的影响,也深受后天社会文化、历史经验、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结构等外在因素的塑造。本书将首先深入探讨人类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层面的共通性,例如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理性思维能力、道德直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这些构成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类”的普遍基石。在此基础上,书籍将逐步剖析那些将人类区分开来的特殊性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特殊性,可以体现在文化的多样性上。语言、习俗、宗教信仰、艺术表达、价值观念,这些构成了民族、族群、宗教社群等不同文化单元的独特标识。作者将追溯这些文化元素的起源与流变,考察它们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发展并相互影响。本书将不仅仅罗列不同文化的表面差异,更着重于探究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哲学基础。例如,不同文化如何理解时间?如何看待死亡?如何构建社会秩序?这些看似遥远的哲学命题,实则与我们日常的身份认同息息相关。 此外,历史的经验也是构建特殊身份的重要维度。共同经历的辉煌或创伤,往往会成为一个群体记忆的核心,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集体叙事和身份认同。本书将通过对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事件的分析,例如战争、革命、殖民、迁徙等,来阐释这些事件如何重塑了群体的自我认知,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区分“我们”与“他们”的界限。作者强调,历史并非线性的进步,而是充满了偶然性与选择。对历史的解读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对当前身份的理解。 地理环境的制约与塑造作用亦不容忽视。山川湖海、气候条件、资源禀赋,这些自然因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乃至思维模式,从而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身份认同。本书将审视地理因素如何从最根本的层面,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价值取向,并分析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地域身份的意义是否正在发生变化。 经济结构的演变,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样是塑造身份的关键力量。从游牧到农耕,从手工业到工业化,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生产力的跃升都伴随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和个体角色的变迁。本书将考察不同经济模式下,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被重新定义,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如何成为群体认同和冲突的重要来源。例如,阶级身份的形成与瓦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将深入探讨“语言”在构建身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媒介。不同的语言体系,孕育出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书将分析语言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内涵和象征意义,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认知模式,并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的重要标志。作者将追溯语言的起源,探讨方言与标准语的张力,以及语言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除了上述维度,本书还将重点关注“象征”和“仪式”在身份构建中的意义。旗帜、国歌、节日庆典、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的纪念,这些象征性的符号和仪式性的活动,是凝聚群体共识、强化集体记忆、传递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它们将抽象的集体概念转化为具象的体验,使个体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并愿意为之付出。 本书并非旨在描绘一个静止不变的身份图景,而是强调身份的动态性和流动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身份一直在被不断地协商、重塑和挑战。全球化、技术进步、人口流动等当代社会现象,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搅动着传统的身份边界。本书将探讨在后民族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涌动的今天,身份的意义和形态正在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个体如何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既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又融入更广阔的集体?集体身份的构成是否正在从单一的民族国家转向更复杂的跨国、跨地域或虚拟社群? 《人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框架,来理解我们作为人类的处境。它鼓励读者超越狭隘的群体认同,去认识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共通之处,同时又不忽视个体和群体丰富多彩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复杂关系的深入考察,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并在日益互联互通但又充满挑战的时代,找到自身的位置,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贡献智慧。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哲学探索,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关于身份、归属以及人类自身意义的深刻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沉浸式”的,它几乎要求你暂时放下所有既有的政治立场,纯粹以一个求知者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关于“国家本质”的终极追问。作者在论述国家与道德的关系时,那种将伦理学引入政治分析的尝试,非常大胆且富有洞察力。他并未简单地将国家视为纯粹的工具理性产物,而是深入挖掘了其精神和文化根源。我个人觉得,书中对不同意识形态下“公共领域”的界定差异的梳理,尤其精彩,它清晰地揭示了不同政治实践背后的深层哲学预设。如果你习惯了快速阅读和碎片化信息吸收,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吃力,因为它需要你慢下来,去品味那些细微的词义差别和论证的细密纹理。但回报是丰厚的,它能让你对“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国家”这个问题,获得一种更扎实、更具历史厚度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我之前对政治哲学领域了解不多,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能把复杂的概念讲得深入浅出。特别是关于“主权”的探讨,简直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示了其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书中没有生硬地堆砌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思想家的观点对比,构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分析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国家合法性”问题时的那种审慎态度,他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不同理论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潜在的社会后果。读完后,我对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政治现象,开始有了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视角。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获得了某种“透视眼”,能够看穿日常政治话语背下的权力结构。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梳理西方政治思想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起点和深度参考。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又酣畅淋漓的思维“探险”。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那种充满思辨张力的句子,让人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辩论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然状态”与“社会契约”的章节,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当代演化生物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霍布斯和卢梭的假设,这使得原本有些陈旧的讨论焕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整本书的结构设计也极为精妙,每一章的论证都层层递进,如同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各个部分紧密咬合,不允许丝毫的逻辑松懈。对于那些追求思想深度而非仅仅是知识普及的读者,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挑战的不是你是否知道某个理论,而是你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与适用边界。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雕塑品”,每一个论点都经过了反复锤炼,棱角分明,极具辨识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权力与知识”这一核心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后结构主义式的敏感性,他没有把国家看作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将其视为一系列不断被建构和解构的实践场域。书中对“强制力”与“同意”之间微妙平衡的分析,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它揭示了国家机器运作的那些隐蔽的、非自愿的层面。对于那些厌倦了陈腔滥调的政治学入门读物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股清流。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智力带宽去参与这场智力游戏,但一旦跟上作者的节奏,你会发现自己看待整个政治世界的视野都被极大地拓宽了,那种知识上的充实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政治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的解构与重塑。作者似乎总是在试图寻找一个超越民族、阶级、意识形态的“元基础”,来支撑整个政治生活的合法性叙事。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尤其是涉及到少数族群权利和全球治理的章节,作者没有采取那种温和的折中路线,而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现有理论在面对复杂现实时的结构性缺陷。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使得这本书的讨论达到了极高的思想锐度。我个人认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不公感到困惑,却又找不到理论工具来表达自己不满的读者,会在这本书里找到很多共鸣点和分析工具。它不是一本提供安慰的读物,而是一剂清醒的良药,迫使你正视政治的残酷性与理想性的永恒张力。

评分

以美学家名世的鲍桑葵还有这样一部政治哲学的大作,呵呵~~~实在是令人感叹他的学识之广博啊~

评分

本书的作者为伯纳德 鲍桑葵,为英国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他 毕业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曾在该院执教十年,1881年迁居伦敦。从事哲 学著述并参与伦敦伦理学会和慈善组织协会的工作。他的哲学属于19世纪以格林为首的英国新唯心主义学派,他自称“左翼黑格尔派”,是英国新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者对19世纪末英国经验主义的不满。 《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是鲍桑葵的主要论著之一,发表于1899年。作者在书中系统的阐发了他的政治观点。按他的说法,他的理论是属于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所谓“传统的国家学说”的。他的思想可以说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思想一脉相承;他正是在阐述这些哲学家的政治学说的基础上以哲学的观点探讨了国家的性质、目的和作用。他的主张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至上论”,但他并不推崇极权主义。他一方面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国家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张小我服从大我;另一方面也承认主权是有限的,国家的作用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此外,他强调个人的价值,主张发展个性,认为“社会的结合力不在于相似性,而在于最高度的个性或特殊性”。

评分

汉译名著,不用多说,经典,而且价格不算贵

评分

很好

评分

也是后一代政治哲学家所批驳的对象,有十分的价值。

评分

本书是鲍桑葵的名著,是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唯心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

评分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 我是从2011年8月开始网络购书的,算起来快5年了。师傅是我的女友“好梦”,她是个样样时尚都能搞懂的女子,若干年前我看她拿了一摞书在付款,才知道还有这等方便之事:网上选书,书到付款。于是赶紧回家登录京东书城,挑选,下单。果然,很快书就送到了。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不知在京东下了多少订单,四五十次应该有了吧,因为我早已是VIP钻石用户啦。好了,废话不多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一直想买这书,又觉得对它了解太少,买了这本书,非常好,喜欢作者的感慨,不光是看历史或者史诗书,这样的感觉是好,就是书中的字太小了点,不利于保护视力!等了我2个星期,快递送到了传达室也不来个电话,自己打京东客服查到的。书是正版。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价格优惠,很好的一次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