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宝全书

妈妈宝宝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仁英 编
图书标签:
  • 育儿
  • 母婴
  • 孕期
  • 产后
  • 宝宝护理
  • 喂养
  • 健康
  • 成长
  • 亲子
  • 家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ISBN:9787802028593
版次:1
商品编码:10625638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49
字数:3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由彭珮云写序,我国著名妇产学、围产期保健专家严仁英担任主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丁辉等临床医生撰写。
   当你准备怀孕、已经怀孕、初为父母时,是否希望自己是一个掌握正确孕育知识的全面手,而不是不知所措?当你面对书架上数百种图书,是否希望自己能慧眼识珠,而不是不知如何选择?其实掌握权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妈妈宝宝全书》是一本根据中国人体质和生活环境编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简单、实用的孕产、育儿指导书籍,是中国的新爸爸、新妈妈们的明智的选择!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从准备受孕、十月怀胎,到宝宝3岁这段时间,年轻父母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孕期身体和心理的准备、胎儿生长变化、孕期检查、孕期不适调理、孕期营养与胎教、分娩进程及轻松应对分娩的方法;逐月介绍了婴幼儿喂养、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家庭安全与急救,以及如何提高宝宝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具体方法。
   为您提供了大量翔尽、操作性强的信息,在追求文字简练、内容丰富的同时,配有精美实用的图片。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免繁冗阅读之苦,在视觉享受的同时获取了健康的孕育理念,并轻松地解决人生幸福时光中碰到的种种问题。
   就让《妈妈宝宝全书》带领着新手父母,穿越时间的隧道,完成从为人妻,为人夫到为人父母的转变,让我们的祝福陪伴着您,与宝宝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愿我们的用心使更多的妈妈宝宝快乐、幸福!
   同时附赠:
   精美礼品袋:可将礼品袋一侧的“0~3岁宝宝智能、语言及社会意识发展参照图”剪下,随时监测宝宝成长
   函套:既能起到保护图书的作用,又能拆开后当作挂图。2张产后瘦身挂图、2张宝宝抚触挂图。
   DVD光盘:实景、真人拍摄的产后塑形操和宝宝抚触按摩方法。

内容简介

   《妈妈宝宝全书》是一本根据中国人体质和生活环境编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简单、实用的孕产、育儿指导书籍,是中国的新爸爸、新妈妈们的好、明智的选择!
   《妈妈宝宝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从准备受孕、十月怀胎,到宝宝3岁这段时间,年轻父母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孕期身体和心理的准备、胎儿生长变化、孕期检查、孕期不适调理、孕期营养与胎教、分娩进程及轻松应对分娩的方法;逐月介绍了婴幼儿喂养、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家庭安全与急救,以及如何提高宝宝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具体方法。
   为您提供了大量翔尽、操作性强的信息,在追求文字简练、内容丰富的同时,配有精美实用的图片。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免繁冗阅读之苦,在视觉享受的同时获取了健康的孕育理念,并轻松地解决人生幸福时光中碰到的种种问题。
   就让《妈妈宝宝全书》带领着新手父母,穿越时间的隧道,完成从为人妻、为人夫到为人父母的转变,让我们的祝福陪伴着您,与宝宝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愿我们的用心使更多的妈妈宝宝快乐、幸福!

作者简介

严仁英,中国围产保健之母;著名的妇产科、妇女保健专家;1940获得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主任;北大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名誉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丁辉: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原北京市妇女保健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北京母婴保健和妇女健康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北京市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会委员;北京市性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大众优生》杂志副主编。 她长期致力于母亲安全研究、妇幼保健学的研究,擅长医疗咨询与健康促进,为中央及北京210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约五万人举办过科学保健讲座,先后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三项、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三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项。

内页插图

目录

1 妊娠与分娩
为人父母的准备
“好孕”始自健康
孕前检查不可少
第1章:孕早期(1-3个月)
第1个月(1-4周)
第2个月(5-8周)
第3个月(9-12周)
爱心专题:孕早期的胎教与准爸爸的学习

第2章:孕中期(4-7个月)
第4个月(13-16周)
第5个月(17-20周)
第6个月(21-24周)
第7个月(25-28周)
爱心专题:孕中期的胎教与准爸爸的学习

第3章:孕晚期(8-10个月)
第8个月(29-32周)
第9个月(33-36周)
第10个月(37-40周)
爱心专题:孕晚期的胎教与准爸爸的学习

第4章:分娩与产后恢复
了解分娩
有助分娩的产科手术
产后最初的24小时
产后恢复——坐月子
幸福的N次方——多胞胎
爱心专题:哺乳妈妈的营养餐
2 婴幼儿喂养与护理

第5章 0-1岁的宝宝
第6章 1-2岁的宝宝
第7章 2-3岁的宝宝
3 宝宝的智能开发与情商培养
第8章 0-3个月宝宝训练方案
第9章 4-6个月宝宝训练方案
第10章 7-9个月宝宝训练方案
第11章 10-12个月宝宝训练方案
第12章 1岁~1岁半宝宝训练方案
第13章 1岁半一2岁宝宝训练方案
第14章 2岁~2岁半宝宝训练方案
第15章 2岁半-3岁宝宝训练方案
4 宝宝健康与安全
第16章 宝宝的生理健康
第17章 家庭安全与急救
附录

精彩书摘

从容应对“人生第一反抗期”
宝宝过了1周岁以后,许多父母开始由衷的感到“宝宝越大越不听话了”“宝宝不如以前好带了”。他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帮助,不如意时会哭闹不止、乱摔玩具。父母如果干预,只会让情况更糟。这意味着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心理学家称之为“人生第一反抗期”。
在这期间,宝宝往往以反抗的形式,要求扩大生活活动范围,表达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这种反抗心理较强的宝宝,长大后往往意志比较坚强、有主见,更能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用于承担责任;相反,反抗心理较弱,或受到压抑过度的宝宝,日后往往消极自卑,意志也较薄弱。
“第一反抗期”是所有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现在父母要做的,不是宝宝不听话就“发火”,而应该宽容、理智地帮助宝宝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
转移注意力
事件一:
该洗澡了,宝宝还蹲在客厅玩抱抱熊,怎么叫他都不去。
应对措施:
在澡盆里放上几只小鸭子,跟宝宝说:“来和小鸭子游泳了”,宝宝一看到小鸭子在水里游,就会被吸引过来,妈妈可以借机和宝宝一边玩水一边洗澡了。
事件二:
在水里玩得开心的宝宝又不愿意出来了,怎么办?
应对措施:
妈妈对宝宝说:“宝宝赶紧洗完澡,妈妈就给宝宝讲故事,如果五分钟不洗完,故事就没有了”。宝宝就又会急忙地配合妈妈赶紧擦干身体穿好衣服,就可以听故事了。
当大人的意愿和宝宝想法产生分歧的时候,应该与其商量着解决,把他当做一个小大人来看待。另外,如果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达到了目的之后,您一定要按照说的那样满足宝宝的另一个要求,如果失信于宝宝,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快就失灵了。
让宝宝试试
事件一:
妈妈正在用手洗毛巾,宝宝看见了,也来蹲在妈妈的身旁玩起肥皂泡泡来,把水洒了一地,妈妈叫他走开也不听。
应对措施:
洗衣服对成人来说是做家务,对宝宝来说是新鲜的游戏。让孩子也来玩洗衣服的游戏吧,妈妈可以做示范,涂上肥皂,用力揉搓,让宝宝洗一条自己的小手绢,不管能不能洗干净,都可以投其所好地给他这个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父母必须珍惜宝宝的独立意向,对他们的良好兴趣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得到不断发展。

前言/序言


《时光的纹理:一件件往事,勾勒出生命的色彩》 在尘世的熙攘与喧嚣中,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块独特的织物,用自己的经历、感悟和选择,编织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图谱。这并非一本描绘宏大叙事或史诗般的传奇,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细微之处,那些不经意间流淌过指尖的时光碎片,那些在心湖中荡漾过的涟漪。它邀请你一同踏上一段沉静的旅程,去发现那些被日常生活掩盖的光彩,去倾听那些在寂静中回响的声音。 第一章:记忆的低语 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老木门,门后是无数个被时光尘封的房间。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缕空气,都承载着往昔的低语。 尘封的童年,斑斓的梦想:我还记得那个夏天的午后,蝉鸣声此起彼伏,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缝洒下金色的斑点。我赤着脚丫在泥土地上奔跑,手中紧握着一个用树枝和塑料袋 makeshift 的“飞船”,满怀信心地准备飞向月球。那时,世界很小,小到只有院子那么大,但梦想却很大,大到可以囊括星辰大海。这本书里,你会看到那些关于童年游戏、伙伴嬉闹、第一次尝试失败的青涩尝试,以及那些朴素而又纯粹的快乐。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使年代久远,依然能点亮心房。 青春的序曲,朦胧的思绪:那段青葱岁月,是生命中最张扬也最繊弱的篇章。第一次的怦然心动,第一次的离别感伤,第一次的对未知世界的迷茫与探求。我还记得第一次收到心仪的信件,纸张的温度似乎能传递对方的心跳;第一次在暗夜里望着窗外,思考人生的意义,那些未知的远方,既让人神往,又带着一丝丝恐惧。这本书里,你会重温那些关于友谊的忠诚与背叛,关于初恋的甜蜜与苦涩,关于成长的阵痛与蜕变。它们是青春的印记,是生命中最耀眼也最深刻的色彩。 故乡的画卷,亲情的羁绊:当我们背井离乡,去往更远的地方追寻梦想时,故乡的轮廓在记忆中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温暖。奶奶院子里开满的月季,父亲河边钓鱼的身影,母亲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这些画面,是生命中最坚实的根基,是最温柔的慰藉。这本书里,会描绘那些关于故乡四季的变幻,关于家人的温情与付出,关于那些朴实无华却刻骨铭心的羁绊。它们如同土地的芬芳,永远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第二章:心绪的流转 生活不仅仅是事件的堆砌,更是内心世界的潮起潮落。这本书将带领你一同感受那些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那些在生命河流中不断流转的思绪。 寻常日子里的微光:我们常常追求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却闪烁着光芒的瞬间。清晨的一缕阳光,窗外掠过的飞鸟,一杯热茶的暖意,朋友一句温暖的问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却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艰难的时刻。这本书里,会捕捉那些在平凡日子里发现美好的视角,让你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好,体味其中蕴含的深意。 孤独的深度与广度:孤独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伴侣,它有时是令人窒息的深渊,有时却是沉淀思绪的宁静港湾。一个人漫步在陌生的城市街头,独自品尝着一份精致的咖啡,或是深夜里倾听内心的声音。这种与自我对话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的不易。这本书里,会探讨孤独的多种形态,以及如何在孤独中汲取力量,找到内心的平静与丰盈。 情感的潮汐,起伏的波澜:爱、恨、喜、怒、哀、乐,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色彩。一段不期而遇的缘分,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叛,一场难以言说的错过,一份坚定不移的守护。这些情感的潮汐,或温柔,或汹涌,都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本书里,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那些关于情感的起伏与挣扎,关于如何理解与接纳,关于如何修复与前行。 第三章:感悟的沉淀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长。这本书将分享那些在时光流转中沉淀下来的感悟,那些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思考。 平凡中的智慧:生活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平凡的细节之中。从邻居的善意,到路边一朵小花的顽强生命力,再到一次简单的帮助。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启示,比任何理论知识都更具说服力。这本书里,会分享那些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朴素智慧,关于如何保持乐观,如何坚持善良,如何感恩拥有。 短暂与永恒的思辨: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是生命长河中短暂的浪花。但这些浪花所留下的痕迹,却可能成为永恒。一件珍贵的旧物,一段深刻的对话,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它们在时间的涤荡中,沉淀出人生的厚度。这本书里,会引导读者去思考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去珍惜当下,创造属于自己的永恒。 人生的留白与留白之处的风景:生活并非总是需要填满,有时,那些刻意的留白,反而能展现出更美的风景。一次适当的放弃,一次悠闲的停顿,一次对内心需求的倾听。在这些留白之处,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听到更深沉的心声。这本书里,会鼓励读者去拥抱留白,去享受那些未被安排的时光,去发现那些在宁静中绽放的独特风景。 第四章:前行的方向 即便过去的时光已成往事,那些经历与感悟,却能指引我们未来的方向。这本书的最终篇章,是关于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继续勇敢地前行。 重拾勇气,拥抱改变: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有时令人欣喜,有时也带来挑战。面对未知,我们可能会感到恐惧,但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勇敢迈出第一步,都是一次重大的成长。这本书里,会分享那些关于如何重拾勇气,如何适应改变,以及如何在跌倒后再次站起来的故事。 与世界和解,与自我相融: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件。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接纳,是我们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而与自我和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则是通往内心平静的关键。这本书里,会探讨如何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以及如何与那个最真实的自己相处。 点亮他人,也照亮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用自己的光芒去温暖他人,同时也从中获得力量。一个善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分享,一份无私的付出。这些点滴的善意,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本书里,会描绘那些关于爱与奉献的力量,关于如何在给予中获得,如何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璀璨。 《时光的纹理》并非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指南,它更像是一位安静的倾听者,一位温和的陪伴者。它邀请你慢下来,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在这里,没有说教,没有批判,只有对生活最真挚的敬意,对生命最深沉的关怀。愿你在这段阅读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让生命的纹理,更加丰富,更加动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介绍育儿理念时,似乎完全脱离了当代中国家庭的实际生活场景。它大量引用了上世纪欧美育儿专家的理论,比如强调“独立自主”的早期培养,动辄要求父母要设立清晰的界限,甚至在婴儿期就要执行严格的睡眠训练计划。这些理论本身或许无可厚非,但放在我们这种祖辈参与育儿、多代同堂居住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异常的苍白和不切实际。比如,书中坚决反对“过度拥抱”,认为这会阻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但我的婆婆(孩子的奶奶)每天的日常就是将孩子抱在怀里哄睡,如果我拿着这本书去跟长辈理论,那场家庭战争恐怕比教育孩子本身更难处理。书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与支持系统(如祖父母)有效沟通的策略,也没有给出如何将“先进理念”巧妙融入“传统环境”的变通方法。它仿佛默认了所有父母都是住在郊区独栋别墅里,有充足时间、精力和独立决策权的个体,这种傲慢的设定,让这本书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我读完后,非但没有获得实践的信心,反而多了几分对现实的无力感。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抱着极大的期待买回来的,毕竟是“全书”嘛,总觉得能覆盖到为人父母路上可能遇到的所有疑难杂症。然而,翻开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关于胎儿早期发育的科普介绍,篇幅占了前三分之一,虽然图文并茂,数据详实到令人发指,什么细胞分裂周期、绒毛膜的形成,讲得头头是道,仿佛我买的不是一本育儿书,而是一本高等生物教科书。我理解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对于一个新手妈妈来说,我更迫切地想知道的是,孕早期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体变化该怎么办?比如莫名其妙的孕吐,到底有没有更“接地气”的缓解小妙招?这本书里,这些实用的、能让人在半夜惊醒时马上找到答案的“生存指南”,几乎是付之阙如。它更像是给医学院学生准备的参考资料,而不是给正在经历人生巨变的普通母亲的陪伴读物。翻到后面,关于分娩方式的探讨,也是从医学角度剖析了顺产和剖腹产的概率学优势,冷冰冰的,缺乏情感上的疏导和对产妇心理变化的关注,让人感觉自己像一个等待手术的案例,而不是一个即将迎接新生命的个体。我期待的是一种温暖的、经验性的支持,而不是冰冷的学术报告。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或者说,它完全是反人性的。我以为“全书”意味着内容详实而结构清晰,但实际上,它像一个未经梳理的巨大信息仓库。目录极其抽象,很多章节的标题用的是高度概括的词汇,比如“生命周期的动态平衡”、“亲职角色的社会建构”,看得我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点开后能找到我需要的具体内容。更要命的是,字体大小和行间距时常在不同章节间发生突兀的变化,有时候为了塞进更多的文字,字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眼睛需要不断地拉伸焦距才能跟上阅读的节奏。我尤其想找的是关于“宝宝六个月辅食添加”的详细指南,结果我需要在厚厚的几百页中,通过一个信息量极低的索引,定位到一个名为“营养摄入的量化模型”的章节里,找到的却是关于微量元素吸收效率的复杂图表,而不是具体的米粉牌子推荐或者南瓜泥的做法步骤。阅读体验极其糟糕,每翻几页都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重新组织大脑,才能继续下去,这对于精力本就紧张的父母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它更像是一个为学术界服务的工具书,而不是为家庭日常服务的实用手册。

评分

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亲子阅读与早期教育”的那一节,期望能找到一些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创新方法。然而,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其说是给家长的指导,不如说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梳理和赏析。它详细介绍了各个年龄段适合阅读的“文学原著清单”,并对这些作品的象征意义、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探讨。这更像是大学中文系开设的选修课大纲,而不是一本实用的育儿指南。我希望知道的是,如何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放下手中的平板电脑,转而对一本图画书产生兴趣?如何通过互动游戏,将书中的角色“活化”起来?书中对这些操作层面的技巧几乎没有提及,反而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告诫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食”低俗的、缺乏深度的内容。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纯粹化”要求,让我感到压力倍增,仿佛每一次不符合标准的阅读互动,都是一次教育上的失职。最终,我不得不抛开这本书的建议,转而去网络上搜寻那些“真人妈妈经验分享”的简短视频,它们虽然粗糙,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孩子的情绪管理”这一关键章节时,表现得极其的理想化和疏离。它用了大篇幅来论述如何识别孩子不同阶段的情绪光谱,如何运用共情语言进行引导,理论构建得非常宏大且精准,仿佛在教我们如何操作一台精密的仪器。然而,当我的三岁孩子因为一个积木倒塌而开始歇斯底里地尖叫、满地打滚时,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在五分钟内平息混乱、同时又不伤害自尊的“急救包”,而不是一篇关于“童年创伤与神经可塑性”的冗长分析。书中的建议往往需要父母保持一种近乎圣人的冷静和超凡的耐心,要求我们在被噪音和疲惫包围的瞬间,依然能够抽离出来,进行深层次的、非反应性的沟通。这对于刚刚下班,身心俱疲的职场父母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本书提供的“工具”,都需要在一个完美、无干扰的环境下才能奏效,它没有给我们提供在“真实生活”的泥泞中,如何快速恢复秩序的实用技巧和心理缓冲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