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夫妇写给中国妈妈的一封信——
※“亲密育儿法”创作源头
《西尔斯橙色亲子课》是西尔斯夫妇根据自己养育第四个孩子海登的经历写成的,海登是典型的高需求宝宝,易哭闹,爱挑剔,需要一刻不离的照顾,所以才需要高度亲密抚育, “亲密育儿法”(Attachment Parenting)就是从海登这样的孩子身上学来的。
※ 亲密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亲密育儿是高密度接触的育儿方式,会为孩子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亲子关系越稳固,教育孩子就越容易,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在尝试所谓“技巧”之前,不妨先看看你们的关系。
※ 与孩子思维保持一致的沟通方式
你必须成为了解你孩子的人,教育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关键都在于对孩子的理解。你不得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只有让孩子认为你真正理解他们的立场,才能让他们听你的话。
※ 做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妈妈
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期望的那样,除了照顾他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感受。怀疑、忧虑、挫败感、紧张、害怕、怨恨……学会如何管理这些感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让你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受益。
《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是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著的夫妇根据自己养育第四个孩子海登的经历写成的,海登是典型的高需求宝宝,她易哭闹,爱挑剔,需要父母一刻不离的照顾,所以也需要高度亲密抚育,西尔斯夫妇的核心育儿观——“亲密育儿法”也是从海登这样的孩子身上学来的。高需求孩子虽然让人恼火,但也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一个非常善于生气、喜欢争论的孩子,也非常善于爱;一个情感充沛、内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孩子都是高需求的,都需要我们更加亲密的抚养。 西尔斯夫妇写给中国妈妈的一封信——※“亲密育儿法”创作源头《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是西尔斯夫妇根据自己养育第四个孩子海登的经历写成的,海登是典型的高需求宝宝,易哭闹,爱挑剔,需要一刻不离的照顾,所以才需要高度亲密抚育,“亲密育儿法”(Attachment Parenting)就是从海登这样的孩子身上学来的。※亲密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亲密育儿是高密度接触的育儿方式,会为孩子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亲子关系越稳固,教育孩子就越容易,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在尝试所谓“技巧”之前,不妨先看看你们的关系。※与孩子思维保持一致的沟通方式你必须成为了解你孩子的人,教育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关键都在于对孩子的理解。你不得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只有让孩子认为你真正理解他们的立场,才能让他们听你的话。※做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妈妈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期望的那样,除了照顾他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感受。怀疑、忧虑、挫败感、紧张、害怕、怨恨……学会如何管理这些感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让你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受益。
威廉·西尔斯,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全美知名的儿科医生之一。儿科从医经历近40年,受训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诊所,曾撰写过《西尔斯怀孕百科》等40余本怀孕育儿类畅销书,是《宝贝说话》(Baby Talk)和《养育》(parenting)杂志的育儿医学顾问。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美国父母向其咨询有关怀孕、生产、婴儿护理、家庭喂养各方面的问题,他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亲密育儿法”(Attachment Parenting),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密关系。 玛莎·西尔斯 威廉·西尔斯的妻子,注册护士,也是育儿顾问和母乳喂养咨询师,与人合著有25本育儿书,育有8个孩子。
西尔斯医生的话
第一篇甜蜜的艰辛(0~5岁育儿之旅)
亲密育儿法在很多方面操作起来都很不容易,但是在每一方面,它都是最肯定生命、最贴近人心的方法,走少有人走过的路才意义重大。
第1章亲密育儿法的由来
亲密育儿法是我们首次从高需求宝宝那儿学会的育儿方式,也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育儿方式。
海登的行为
我们的感受
如何称呼她
高需求宝宝的成长和改变
更高的教育需求
我们的需要 Vs .她的需要
成长的回报
第2章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宝宝都是高需求的,所有的宝宝都需要亲密的抚养。
感情强烈
超级好动
“没完没了地要求抱”
频繁喂奶
苛刻多多
经常醒来
无法满足
不可预料
超级敏感
放不下来
对他人疏远
“不能自己放松下来”
“分离焦虑”
第3章如何理解宝宝哭
正确回应宝宝的啼哭,是你作为妈妈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挑战。
完美的符号
应该让宝宝哭个够吗?
如何应对宝宝哭
不要被吓到
柔化宝宝的哭声
第4章高需求宝宝的N种安抚办法
大多数安抚技巧都是在模拟宝宝熟悉的子宫环境。
运动安抚法
声音安抚法
情景安抚法
抚摸式安抚
第5章做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妈妈
对父母来说,学会如何管理育儿过程中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怀疑
孤独
戒备
怨恨
紧张和害怕
失控
指责
被缠住
无法胜任
迷失
担心
幻灭感
被操控
自信和舒服
自豪
证明自己
心连心
第6章“好好爱自己”的育儿技巧
你会惊讶的发现,一旦照顾好了自己,照顾宝宝也容易多了。
妈妈也需要疼爱
允许宝宝受些挫折
精力充沛地抚育孩子
正向思维
给他时间去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1西尔斯医生的话
第一篇 甜蜜的艰辛(0~5岁育儿之旅)
第1章 亲密育儿法的由来
海登的行为
我们的感受
如何称呼她
高需求宝宝的成长和改变
更高的教育需求
我们的需要Vs她的需要
成长的回报
第2章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感情强烈
超级好动
“没完没了地要求抱”
频繁喂奶
苛求多多
经常醒来
无法满足
不可预料
超级敏感
放不下来
对他人疏远
“不能自己放松下来“
“分离焦虑”
第3章 如何理解宝宝哭
完美的符号
应该让宝宝哭个够吗?
如何应对宝宝哭
不要被吓到
柔化宝宝的哭声
第4章 高需求宝宝的N种安抚办法
运动安抚法
声音安抚法
情景安抚法
抚摸式安抚
第5章 做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妈妈
怀疑
孤独
戒备
怨恨
紧张和害怕
失控
指责
被缠住
无法胜任
迷失
担心
幻灭感
被操控
自信和舒服
自豪
证明自己
心连心
第6章 “好好爱自己”的育儿技巧
妈妈也需要疼爱
允许宝宝受些挫折
精力充沛地抚育孩子
正向思维
给他时间去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从怨恨的情绪中走出来
互助同盟
与家人一起工作
学会预测和计划
目光放远
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不是谁的错
找到适合你自己的育儿方式
第7章 做一个精力充沛的妈妈
玛莎的经验
什么让妈妈过劳?
如何做一个精力充沛的妈妈
你必须善待自己
第8章 健康的睡眠态度
为什么高需求宝宝睡眠与别人不同
帮助宝宝入睡的方法
提高宝宝睡眠质量的方法
夜间喂奶之外的选择
第9章 高需求与高营养
母乳喂养的益处
母乳喂养的妈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吃配方奶的高需求宝宝们
高需求,高营养
“放养”
第10章 哭闹背后的隐性原因
食物过敏
胃食道回流
耳朵感染
贫血
尿路感染
第二篇 美妙的回报(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第11章 惊险的旅程
旅程开始
惊险1:不睡觉
惊险2:对妈妈的高需求
惊险3:对吸吮的高需求
惊险4:对刺激过度反应
惊险5:饥饿时高度紧张
惊险6:高度的创造性
37
从怨恨的情绪中走出来139
互助同盟140
与家人一起工作143
学会预测和计划144
目光放远145
用孩子的视角看146
不是谁的错152
你必须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152
第7章做一个精力充沛的妈妈
必须善待自己,你的宝宝应该有一个快乐的妈妈,而不是无精打采的母亲。
玛莎的经验154
什么让妈妈过劳?157
如何做一个精力充沛的妈妈161
避免妈妈过劳169
第8章健康和睡眠态度
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入睡是一段充满着强烈分离焦虑感的时刻。
为什么高需求宝宝睡眠与别人不同172
帮助宝宝入睡的方法176
提高宝宝睡眠质量的方法178
夜间喂奶之外的选择187
第9章高需求与高营养
作为高需求孩子的父母,我们发誓,儿童的饮食和心情是有联系的。
母乳喂养的益处191
母乳喂养的妈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94
吃配方奶的高需求宝宝们200
高需求,高营养203
“放养”204
第10章哭闹背后的隐性原因
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父母和最机敏的医生,都有可能被高需求宝宝的健康外表所蒙蔽。
食物过敏207
胃食道回流213
耳朵感染215 贫血217
尿路感染218
第二篇美妙的回报(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高需求孩子虽然让人恼火,但也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一个非常善于生气、喜欢争论的孩子,也非常善于爱。
第11章 惊险的旅程
这趟高需求过山车可能会俯冲得很低,但其顶峰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有这样一个孩子陪伴简直妙不可言。
旅程开始223
惊险1:不睡觉225
惊险2:对妈妈的高需求228
惊险3:对吸吮的高需求229
惊险4:对刺激过度反应231
惊险5:饥饿时高度紧张233
惊险6:高度的创造性234
惊险7:抗拒权威236
惊险8:惊人的固执237
惊险9:消极视角239
惊险10:坚持己见240
惊险11:对肯定的高度需要241
惊险12:“不是我的错!”243
要逃走吗?244
第12章 亲密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在尝试所谓的“技巧”之前,不妨先看看你们的关系。
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248
你必须成为最了解你孩子的人249
进入孩子的思维250
创建环境,设定界限252
知道何时说“行”,何时说“不行”253
赢得尊重259
帮孩子换位思考260
做出正确选择262
让孩子知道你的希望265
塑造比控制更重要266
第13章与孩子思维保持一致的沟通技巧
只有让孩子认为你真正理解他们的立场,才能让他们听你的。
真正理解孩子的立场275
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技巧276
保持孩子注意力的技巧277
与孩子的思维保持一致279
引导孩子得出你想要的结论281
在控制情绪方面给孩子做榜样282
使用正确的身体语言288
让孩子参与你们的沟通288
第14章高需求自有高回报
即使身处这个越发冷漠的高科技社会,高需求孩子也懂得如何与他人更好地建立情感联系。
富有同情心
内心敏感291
正义感292
洞察力292
亲和力292
值得信任293
善解人意294
坚持不懈294
懂得合作295
决策力295 惊险7:抗拒权威
惊险8:惊人的固执
惊险9:消极视角
惊险10:坚持己见
惊险11:对肯定的高度需要
惊险12:“不是我的错!”要逃走吗?
第12章 亲密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你必须成为最了解你孩子的人
进入孩子的思维
设定界限是教育的必要部分
知道何时说“行”,何时说“不行”
不要失去孩子的尊重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成为教育的参与者
让孩子知道你的希望
塑造比控制更重要
第13章 与孩子思维保持一致的沟通技巧
真正理解孩子的立场
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技巧
保持孩子注意力的技巧
与孩子的思维保持一致的技巧
引导孩子得出你想要的结论
在控制情绪方面给孩子做榜样
使用正确的身体语言
让孩子参与你们的沟通
第14章 高需求自有高回报
富有同情心
内心敏感
正义感
洞察力
亲和力
值得信任
善解人意
坚持不懈
懂得合作
决策力
高回报
亲密伙伴
自制力
相互信赖
故事篇 妈妈是最好的育儿专家
故事1:“这是我所热爱的最困难的工作”
故事2:“他把我最好的育儿潜力给挖掘出来了”
故事3:完美妈妈与完美医生
故事4:“终于找回了当妈妈的感觉”
故事5:迟来的高需求
故事6:所有的宝宝都是高需求的
故事7:美妙的回报
故事8:我和我的早产宝宝
故事9:“不愉快”的尖叫组合
故事10:加拿大无眠之夜
故事11:”脱轨”的职业生涯
故事12:“想说爱你不容易”
故事13:“好不好,试过才知道”
故事14:“我就喜欢她这个样子”
故事15:“他需要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奶水”
如何应对宝宝哭 这个问题没有严格的答案。母婴的交流网络太复 杂、太敏感,很总结 出一句绝对的话让外人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过去 的几百年里,很少有 父母根据各类育儿书上列出的“哭个够”时间表来照 顾宝宝。这些表格向 人们许诺减少宝宝哭泣,但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并非 如此。
如何解决孩子在各个时期的困难,选择权还是在 父母手里,这些建议 可以帮你决定对宝宝的哭声要采取怎样的反应: 1.听从你内心的想法。“哭个够”这个办法是 否适合你,适合你的宝宝, 以及你们家特殊的状况,要你倾听自己的声音,而不 是朋友的标准。
2.考虑你和宝宝的亲密程度。如果你采用的是 全方位的亲密育儿法, 对宝宝高接触、多回应,与宝宝之间建立了健康互信 的关系,那么随着宝 宝的成长,你们可以在不破坏信任的前提下,对宝宝 的哭声采取适当保留 的态度。事实上,你对宝宝的了解能在这个时候帮助 你,你会知道哪种哭 声需要立即回应,而哪种哭是宝宝在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一个出生刚十天 的宝宝,你要迅速回应;而对一个十周的宝宝,你应 该能察觉出是不是哪 里不对劲;但对于十个月大的宝宝,你的观察力或许 可以让你延迟几分钟 再作回应。
3.把宝宝当作晴雨表。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几分 钟、几晚上这种死板的 数字上,而应把宝宝的状况作为影响你决定是否延迟 、延迟多久的因素。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和文字编排,真的体现出一种沉稳而富有洞察力的智慧。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一上来就用大量的理论术语把你轰炸得晕头转向,而是选择了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语气温和的邻家长辈,在跟你分享她自己摸索出来的真经。作者在论述每一个育儿理念时,总会巧妙地穿插一两个极其生活化的场景来佐证,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的小插曲,描述得细致入微,让人读完后立刻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界限设定”这个敏感话题时的平衡感。她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强硬态度,而是强调了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如何用尊重和共情来引导孩子,那种“刚柔并济”的文字力量,让人在阅读时,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力量,而不是焦虑。很多时候,读完一章,我需要的不是马上去做什么,而是先深吸一口气,感受那种被理解和被赋能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有条理,它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养育路径,让人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需求,随时找到对应的章节进行“急救”或深度学习。我发现作者将整个养育过程划分成了几个关键的里程碑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我常常在睡前,会随机翻开其中一个小标题,比如“如何庆祝孩子的‘小胜利’”,里面详细描述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进步,例如孩子自己扣好了第一颗纽扣,或者成功地用勺子舀起了米饭,作者都赋予了它们值得大肆庆祝的意义。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放大和珍视,极大地改变了我对“成功育儿”的定义,它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而是由无数个充满爱意的瞬间积累而成的。而且,书本后面的附录部分,提供了许多可以打印出来的小工具和讨论提纲,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资源”,而非空泛的理论口号,这点对于我们这些时间紧张的父母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自我关怀”与“亲子关系”之间连接的阐述。很多育儿书都在强调“关注孩子”,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提醒父母,只有当自己内心充盈、状态稳定时,才能真正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她通过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空杯子无法倒出水来”或者“安全带必须先为自己系好”,来强调父母的心理健康是整个家庭幸福的基石。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如何教育孩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更完整的、更平和的成年人”的指南。我注意到,很多章节后面都附带了几个“静思时刻”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向内看的,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影响,以及自己此刻真实的情绪状态。这种由内而外的探索,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我的孩子相处,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认识并接纳了那个在为人父母的路上不断成长的自己。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松弛感”。在现在这个“内卷”到连孩子都要比谁更早学才艺的时代,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给紧绷的神经做一次深度的芳香疗法。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反而更像是一个真诚的“战友”,在和你分享她自己也曾跌跌撞撞、犯过错误的心路历程。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并非一个完美的育儿圣人,她也会坦诚自己处理不当的瞬间,正是这种坦诚,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她笔下的家庭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有凌乱的客厅,也有深夜的疲惫,但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包裹在一种坚韧的爱意之中。这种真实感,远比那些完美无瑕的育儿范本更能给我带来安慰,它让我意识到,我不需要做到完美,只需要做到“足够好”和“爱得真诚”,这简直是治愈了我的“完美主义强迫症”。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风格真是太棒了,色彩柔和却又不失活力,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上的享受。那些温馨的场景描绘,无论是孩子在沙滩上堆沙堡,还是窝在父母怀里听故事,都捕捉到了亲子关系中最细腻、最动人的瞬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不同章节之间穿插的那些手绘小卡片,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像是对核心观点的精炼概括,让人在忙碌之余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比如,有一页讲到“有效倾听”时,配上了一张孩子正仰着头,专注看着父母的侧脸图,那种眼神的交流感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窝。而且,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也无可挑剔,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损坏的担忧,这对于我们这种爱不释手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我甚至发现,连装订的方式都经过了特别的设计,可以完全平摊,无论是大人读还是孩子一起看,都不会有遮挡,非常方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