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收錄瞭學術大師韋伯《宗教社會學論文集》第一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和第二部《新教教派與資本主義精神》。韋伯側重從主觀意圖、個人行為去探討對社會的理解、詮釋的進路。
目錄
總序一 餘英時
總序二 蘇國勛
說明 康樂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導言:韋伯的社會行動理論
前言
一 社會學與社會行動的定義
二 社會行動的類型
三 社會關係的概念
四 行動取嚮的類型:習俗、風俗
五 正當的秩序
六 正當秩序的類型:常規和法律
七 正當性的基礎:傳統、信仰及成文規定
八 鬥爭、競爭和選擇
九 共同體關係和結閤體關係
十 開放關係和封閉關係
十一 社會行動的責任歸屬:代錶和相互責任
十二 組織的概念與種類
十三 組織中的共識秩序與強製秩序
十四 行政秩序與規約式秩序
十五 經營、經營組織、社團與機構
十六 權力與支配
十七 政治組織與神權組織
譯名對照錶
索引
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
第一篇 經濟行動的社會學基本範疇
第一章 經濟行動
……
譯名對照錶
索引
精彩書摘
然而,並非所有為共同體所認可的秩序皆為“法秩序”,這點我們稍後還會論及。同樣的,在一個共同體裏,也並不是負責強製機構的人的所有“官方功能”就都與法強製有關;其實,我們不如將法強製限定在那些企圖迫使一個秩序被遵行的官方行為,因為,這個秩序已正式被視為具有約束力。不過,當行為之遵從一個秩序僅是齣於一種權宜性或其他物質性的考量,即不適用“法強製”一詞。一個秩序之妥當性得以實現,其間無疑涉及許多復雜的動機。隻有在為瞭“秩序本身”而有采用強製手段(“法強製”)之可能性時,我們纔稱此一秩序為“法律”。
我們當然也會發現,並非所有(客觀的)“法律”皆為“被保障”的法律。在下述這些場閤,我們也會用“法律”一詞,不管是稱之為“間接受保障的法律”或是“無保障的法律”:一個規範是否妥當乃取決於,以此規範為行動取嚮的方式、具有不管怎樣的一種“法律效果”;換言之,與主要規範之被“遵守”或“違反”相關聯的是、其他一些規範實際存在的情況,亦即,被認可的行為由法強製所保障的某種可能性。這種情況在法律生活裏其實相當普遍,後麵我們還有機會再加闡述。然而,為瞭避免把問題弄得太過復雜,當我們在本書用“法律”一詞而不加定義時,指的就是直接受到法強製所保障的規範。
這種(客觀的)“受保障的法律”,絕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以“暴力”( Gewalt) -亦即物理性的強製力——的方式來維持。在我們的詞匯裏,法律(包括“受保障的法律”)之社會學的決定性特徵,並非暴力,更不是私法裏現代的訴訟技巧——到“法庭”提起“訴訟”,以及隨之而來對判決的強製執行。至於“公法”的領域,指的是規範國傢機器及與其相關的各種行為的秩序,同時涉及許多主觀的權利與客觀的法規,一旦這些權利或法規受到侵犯,隻有通過“申訴”或某些特定人士的“諫疏”,纔會促使強製機構采取行動,不過通常也沒有附帶任何物理性的強製手段。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一個“受保障的法律”是否能存在於這樣的一種環境,取決於是否能有一個有組織的強製機構,以非暴力的方式來執行法強製。由於對這樣一種法強製的依賴還很強,事實上規範被遵守的可能性也相當大,這個機構也因此而有其分量。
今天國傢已壟斷瞭以暴力來執行法強製的權力。所有其他還能以暴力來執行法強製的共同體,皆被視為他律的(heteronom),而且多半也是他治的(heterokephal)。這是曆經某些發展階段的結果。
隻有在法強製是經由政治共同體特有的——通常都是直接訴諸物理性的——強製手段來執行時,換言之,即由國傢來加以保障時,我們纔會用“國傢法”( staatliches Recht) -詞。因此,在“國傢法”的範疇裏,“法規”的存在即意味著下述的現象:當某個事件發生時,大傢都有個共識,亦即期待政治團體的某個機關會采取行動;對於這種行動的期待則會導緻對指令的遵從,隻要這些指令是基於上述法規、並符閤一般人對這些法規的解釋;就算指令不可能被遵從時,至少也可以得到“補償”或“賠償”。導緻這種後果——也就是由國傢來行使法強製——的事件,可能包括一些人們的行為,例如簽訂契約、違約或犯法。不過,這隻是一些特殊的事例,因為,基於法規之某種經驗妥當性,適用於人與物的政治權力之強製手段,也可以用來對付例如超過水位上限的河川。
……
前言/序言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