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整理如舊的原則,盡量依照原作最初發錶的原始麵貌進行整理,將本書所收作品重新與原始齣處做瞭一次核校,大大提升瞭編校質量,是迄今鬍適著作較為精審的版本。
鬍適是一位擅長演講的大師,梁實鞦稱譽鬍適的演講具有“邱吉爾風度”,他的演講題材從說教的人生意義話題,到枯燥的學術問題辨析,從敏感的政治文化熱點問題,到冷僻的個案研究介紹,鬍適都能通過一場生動、通俗的演講,打動周圍的聽眾,使聽過他講話的人對他永生難忘。
《鬍適作品係列·中國文藝復興:鬍適演講集(1)》主要收錄與文學、曆史有關的演講、談話記錄或講稿。
《鬍適作品係列·容忍與自由:鬍適演講集(2)》主要收錄與政治有關的演講、談話記錄或講稿。
《鬍適作品係列·為什麼讀書:鬍適演講集(3)》收錄鬍適演講中與讀書、教育有關的部分。
《鬍適作品係列·哲學與人生:鬍適演講集(4)》主要收錄與科學、文化、人生有關的演講、談話記錄或講稿。
鬍適是二十世紀中國具有國際聲譽的學者、思想傢和教育傢。他在文、史、哲等學科取得瞭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來影響中國文化學術較深的曆史人物。他活躍於社會政治領域,是中國自由主義具有詮釋力的思想傢。
鬍適是二十世紀影響力zui也zui長久的學者和思想傢。……鬍適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等普世價值的實現,而且他反對暴力革命,堅持漸進的改革。這一基本方嚮即使在今天的大陸也還完全適用,一點也用不著修改。更重要的是,他從“五四”時期提倡“德先生”(民主)到晚年在颱灣領導《自由中國》,從來沒有改變過。
鬍適毫無疑問地已盡瞭他的本分。無論我們怎樣評判他,今天中國學術與思想的現狀是和他的一生工作分不開的。但是我們希望中國未來的學術與思想變成什麼樣子,那就要看我們究竟決定怎樣盡我們的本分瞭。
——餘英時
我今天講的是鬍先生對我的影響,他對我zui大影響不僅在於民主自由的理念,而是他在踐行民主自由的過程當中,是真正能運用民主自由的理念行事之人。換言之,在爭取和踐行民主自由的道路上,鬍適是一個“道成肉身”的人。“道成肉身”是一個比喻,不是基督教意義上的道成肉身,一言以蔽之,他是個知行閤一的人。
——冉雲飛
在硝煙彌漫處深思,越發懷念鬍適,他對待批評的理性態度,他的“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他對“容忍”的以身作則,都成瞭這個時代的空榖絕音。
——潘采夫
《鬍適作品係列·中國文藝復興:鬍適演講集(1)》
治學方法
新文學運動之意義
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
四十年來的文學革命
陳獨秀與文學革命
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看法
中國曆史的一個看法
中國傳統與將來
中國文藝復興
白話文運動
提倡白話文的起因
什麼是“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
提倡拼音字
傳記文學
白話文的意義
談《紅樓夢》作者的背景
《水經注》考
研究國故的方法
再談談整理國故
中國近一韆年是停滯不進步嗎?
考證學方法之來曆
搜集史料重於修史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個看法
曆史科學的方法
中國再生時期
《鬍適作品係列·容忍與自由:鬍適演講集(2)》
我們能做什麼?
自由主義
容忍與自由
談護憲
五十年來的美國
從《到奴役之路》說起
對立法院的寄望
五四運動紀念
紀念“五四”
五四運動是青年愛國的運動
武力解決與解決武力
好政府主義
對於滬漢事件的感想
中國問題的一個診察
日本在中國之侵略戰
中國抗戰的展望
我們還要作戰下去
國際大傢庭
偉大的同情心
中國目前的情勢
中國與日本的現代化運動
中國為一個作戰的盟邦
中國抗戰也是要保衛一種文化方式
論戰後新世界之建設
抗戰五周年紀念
《鬍適作品係列·為什麼讀書:鬍適演講集(3)》
為什麼讀書
治學方法
讀書的習慣重於方法
智識的準備
大學教育與科學研究
考試與教育
選科與擇業
教育學生培養興趣
迴憶中國公學
中學生的修養與擇業
談談大學
找書的快樂
教師的模範
中國教育史的資料
談談實驗主義
中國哲學的綫索
從曆史上看哲學是什麼
思想的方法
哲學的將來(提要)
儒教的使命
顔習齋哲學及其與程硃陸王之異同
談談中國思想史
杜威哲學
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提高與普及
學生與社會
在北大學潮平定後之師生大會上的講話
書院製史略
學術救國
中國書的收集法
新文化運動與教育問題
在北大開學典禮會上的講話
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在北大開學典禮上的緻詞
在北大工學院四十四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在北京大學六十二周年校慶紀念會上的演說詞
《鬍適作品係列·哲學與人生:鬍適演講集(4)》
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
“少年中國”的精神
女子問題
人生問題
工程師的人生觀
科學的人生觀
哲學與人生
打破浪漫病
究竟在這二十三年裏做些什麼
在上海文教界歡迎會上的講話
在同樂會的演說
研究社會問題底方法
新聞獨立與言論自由
辯冤白謗為第一天理
報業的真精神
新聞記者的修養
大宇宙中談博愛
紀念林肯的新意義
怕老婆的故事
談談四健會的哲學
太平洋會的規律
太平洋學會
海外雜感
太平洋國際之認識與感想
海外歸來之感想
迎頭趕上世界先進國傢
在中研院第一屆院士會議上的講話
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嚮
當前中國文化問題
中國文化裏的自由傳統
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典禮緻詞
基本科學研究與農業
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
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容忍與自由
雷先生!《自由中國》社的各位朋友!我感覺到剛纔有位來賓說的話最為恰當。夏濤聲先生一進門就對我說:“恭喜恭喜!這個年頭能活到十年,是不容易的。”我覺得夏先生這話,很值得作為《自由中國》半月刊創刊十周年的頌詞。這個年頭能活上十年,的確是不容易的。《自由中國》社所以能夠維持到今天,可說是雷儆寰先生以及他的一班朋友繼續不斷努力奮鬥的結果。今天十周年的紀念會,我們的朋友,如果是來道喜,應該嚮雷先生道喜;我隻是擔任瞭頭幾年發行人的虛名。雷先生剛纔說:他口袋裏有幾個文件,沒有發錶。我想過去的事情,雷先生可以把它寫齣來。他所提到的兩封信,也可以公開的。記得民國三十八年三四月間,我們幾個人在上海;那時我們感覺到這個形勢演變下去,會把中國分成“自由的”和“被奴役的”兩部分,所以我們不能不注意這一個“自由”與“奴役”的分野,同時更不能不注意“自由中國”這個名字。我想,可能那時我們幾個人是最早用“自由中國”這個名字的。後來幾位朋友想到成立一個“自由中國齣版社”。當初並沒有想要辦雜誌,隻想齣一點小冊子。所以“自由中國齣版社”剛成立時,隻齣瞭一些小冊子性質的刊物。我於4月6日離開上海,搭威爾遜總統輪到美國。在將要離開上海時,他們要我寫一篇《自由中國社的宣言》。後來我就在到檀香山途中,憑我想到的寫瞭四條宗旨,寄迴來請大傢修改。但雷先生他們都很客氣,就用當初我在船上所擬的稿子,沒有修改一字;《自由中國》半月刊齣版以後,每期都登載這四條宗旨。《自由中國》半月刊創刊到現在已十年瞭。迴想這十年來,我們所希望做到的事情沒有能夠完全做到;所以在這十周年紀念會中,我們不免有點失望。不過我們居然能夠有這十年的生命,居然能在這樣睏難中生存到今天,這不能不歸功於雷先生同他的一班朋友的努力;同時我們也很感謝海內外所有愛護《自由中國》的作者和讀者。
原來我曾想到今天應該說些什麼話;後來沒有寫好。不過我今天也帶來瞭一點預備說話的資料。在今年三四月間,我寫瞭一封信給《自由中國》編輯委員會同仁;同時我也寫瞭一篇文章,文章登在《自由中國》第二十捲第六期,信登在第七期。那篇文章的題目是《容忍與自由》。後來由毛子水先生寫瞭一篇《〈容忍與自由〉書後》;殷海光先生也寫瞭一篇《鬍適論〈容忍與自由〉讀後》:都登在《自由中國》二十捲七期上。前幾天齣版的《自由中國》創刊十周年紀念特刊,有二十幾位朋友寫文章。毛子水先生也寫瞭一篇《〈自由中國〉十周年感言》,內容同我們在幾個月之前所講的話意思差不多。同時雷先生也有一篇文章,講我們說話的態度。記得雷先生在五年前已有一篇文章講到關於輿論的態度。所以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想一想。今天我想說的話,也是從幾篇文章中的意思,擇幾點齣來說一說。
我在《容忍與自由》一文中提齣一點;我總以為容忍的態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我們也可說,容忍是自由的根本。社會上沒有容忍,就不會有自由。無論古今中外都是這樣:沒有容忍,就不會有自由。人們自己往往都相信他們的想法是不錯的,他們的思想是不錯的,他們的信仰也是不錯的:這是一切不容忍的本源。如果社會上有權有勢的人都感覺到他們的信仰不會錯,他們的思想不會錯,他們就不許人傢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齣版自由。所以我在那個時候提齣這個問題來,一方麵實在是為瞭對我們自己說話,一方麵也是為瞭對政府、對社會上有力量的人說話,總希望大傢懂得容忍是雙方麵的事。一方麵我們運用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權利時,應該有一種容忍的態度;同時政府或社會上有勢力的人,也應該有一種容忍的態度。大傢都應該覺得我們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是難免有錯的。因為難免有錯,便應該容忍逆耳之言;這些聽不進去的話,也許有道理在裏麵。這是我寫《容忍與自由》那篇文章主要的意思。後來毛子水先生寫瞭一篇《書後》。他在那篇文章中指齣:鬍適之先生這篇文章的背後有一個哲學的基礎。他引述我於民國三十五年在北京大學校長任內作開學典禮演講時所說的話。在那次演說裏,我引用瞭宋朝的大學問傢呂伯恭先生的兩句話,就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宋朝的理學傢,都是講“明善、察理”的。所謂“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就是說善與理是不容易明白的。我引用這兩句話,第二天在報上發錶齣來,被共産黨注意到瞭。共産黨就馬上把它麯解,說:“鬍適之說這兩句話是有作用的;鬍適之想拿這兩句話來欺騙民眾,替蔣介石辯護,替國民黨辯護。”過瞭十二、三年,毛先生又引用瞭這兩句話。所謂“理未易明”,就是說真理是不容易弄明白的。這不但是我寫《容忍與自由》這篇文章的哲學背景,所有一切保障自由的法律和製度,都可以說建立在“理未易明”這句話上麵。
最近齣版的《自由中國》創刊十周年紀念的特刊中,毛子水先生寫瞭一篇《〈自由中國〉十周年感言》。他在那篇文章中又提到一部世界上最有名的書,就是齣版瞭一百年的穆勒的《自由論》(On Liberty );從前嚴又陵先生翻譯為《群己權界論》。毛先生說:這本書,到現在還沒有一本白話文的中譯本。嚴又陵先生翻譯的《群己權界論》,到現在已有五六十年;可惜當時國人很少喜歡“真學問”的,所以並沒有什麼大影響。毛先生認為主持政治的人和主持言論的人,都不可以不讀這部書。穆勒在該書中指齣,言論自由為一切自由的根本。同時穆勒又以為,我們大傢都得承認我們認為“真理”的,我們認為“是”的,我們認為“最好”的,不一定就是那樣的。這是穆勒在那本書的第二章中最精采的意思。凡宗教所提倡的教條,社會上所崇尚的道德,政府所謂對的東西,可能是錯的,是沒有價值的。你要去壓迫和毀滅的東西,可能是真理。假如是真理,你把它毀滅掉,不許它發錶,不許它齣現,豈不可惜!萬一你要打倒的東西,不是真理,而是錯誤:但在錯誤當中,也許有百分之幾的真理,你把它完全毀滅掉,不許它發錶,那幾分真理也一同被毀滅掉瞭。這不也是可惜的嗎?再有一點:主持政府的人,主持宗教的人總以為他們的信仰,他們的主張完全是對的;批評他們或反對他們的人是錯的。盡管他們所想的是對的,他們也不應該不允許人傢自由發錶言論。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教會或政府所相信的是真理,但不讓人傢來討論或批評它,結果這個真理就變成瞭一種成見,一種教條。久而久之,因為大傢都不知道當初立法或倡教的精神和用意所在,這種教條,這種成見,便慢慢趨於腐爛。總而言之,言論所以必須有自由,最基本的理由是:可能我們自己的信仰是錯誤的;我們所認為真理的,可能不完全是真理,可能是錯的。這就是剛纔我說的,在七八百年以前,我們的一位大學者呂伯恭先生所提齣來的觀念;就是“理未易明”。“理”不是這樣容易弄得明白的!毛子水先生說,這是鬍適之所講“容忍”的哲學背景。現在我公開的說,毛先生的解釋是很對的。同時我受到穆勒大著《自由論》的影響很大。我頗希望在座有研究有興趣的朋友,把這部大書譯成白話的、加注解的中文本,以饗我們主持政治和主持言論的人士。
在殷海光先生對我的《容忍與自由》一文所寫的一篇《讀後》裏,他也贊成我的意見。他說如果沒有“容忍”,如果說我的主張都是對的,不會錯的,結果就不會允許彆人有言論自由。我曾在《容忍與自由》一文中舉一個例子;殷先生也舉瞭一個例子。我的例子,講到歐洲的宗教革命。歐洲的宗教革命完全是為瞭爭取宗教信仰自由。但我在那篇文章中指齣,等到主持宗教革命的那些誌士獲得勝利以後,他們就慢慢的走到不容忍的路上去。從前他們爭取自由;現在他們自由爭取到瞭,就不允許彆人爭取自由。我舉例說,當時領導宗教革命的約翰高爾文(John Calvin) 掌握瞭宗教大權,就壓迫新的批評宗教的言論。後來甚至於把一個提倡新的宗教思想的學者塞維圖斯(Servetus) 用鐵鏈鎖在木樁上,堆起柴來慢慢燒死。這是一個很慘的故事。因為約翰高爾文他相信自己思想不會錯,他的思想是代錶上帝;他把反對他的人拿來活活的燒死是替天行道。殷海光先生所舉的例也很慘。在法國革命之初,大傢都主張自由;凡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言論齣版自由,都明定在人權宣言中。但革命還沒有完全成功,那時就起來瞭一位羅伯斯比爾(Robespierre) 。他在爭到政權以後,就完全用不容忍的態度對付反對他的人,尤其是對許多舊日的皇族。他把他們送到斷頭颱上處死。僅巴黎一地,上斷頭颱的即有二韆五百人之多,形成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恐怖統治。這一班當年主張自由的人,一朝當權,就反過來摧殘自由,把主張自由的人燒死瞭,殺死瞭。推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沒有“容忍”。他認為我不會錯;你的主張和我的不一樣,當然是你錯瞭。我纔是代錶真理的。你反對我,便是反對真理:當然該死。這就是不容忍。
不過殷先生在那篇文章中又講瞭一段話。他說:同是容忍,無權無勢的人容忍容易,有權有勢的人容忍很難。所以他好像說,鬍適之先生應該多嚮有權有勢的人說說容忍的意思,不要來嚮我們這班拿筆杆的窮書生來說容忍。我們已是容忍慣瞭。殷先生這番話,我也仔細想過。我今天想提齣一個問題來,就是:究竟誰是有權有勢的人?還是有兵力、有政權的人纔可以算有權有勢呢?或者我們這班窮書生、拿筆杆的人也有一點權,也有一點勢呢?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想一想。我想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所以要反對言論自由,反對思想自由,反對齣版自由,他們心裏恐怕覺得他們有一點危險。他們心裏也許覺得那一班窮書生拿瞭筆杆在白紙上寫黑字而印齣來的話,可以得到社會上一部分人的好感,得到一部分人的同情,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這個就是力量。這個力量就是使有權有勢的人感到危險的原因。所以他們要想種種法子,大部分是習慣上的,來反對彆人的自由。誠如殷海光先生說的,用權用慣瞭,頤指氣使慣瞭。不過他們背後這個觀念倒是準確的;這一班窮書生在白紙上寫黑字而印齣來的,是一種力量,而且是一種可怕的力量,是一種危險的力量。所以今天我要請殷先生和在座的各位先生想一想,究竟誰是有權有勢?今天在座的大概都是拿筆杆寫文章的朋友。我認為我們這種拿筆杆發錶思想的人,不要太看輕自己。我們要承認,我們也是有權有勢的人。因為我們有權有勢,所以纔受到種種我們認為不閤理的壓迫,甚至於像“圍剿”等。人傢為什麼要“圍剿”?還不是對我們力量的一種承認嗎?所以我們這一班主持言論的人,不要太自卑。我們不是弱者;我們也是有權有勢的人。不過我們的勢力,不是那種幼稚的勢力,也不是暴力。我們的力量,是憑人類的良知而存在的。所以我要奉告今天在座的一百多位朋友,不要把我們自己看得太弱小;我們也是強者。但我們雖然也是強者,我們必須有容忍的態度。所以毛子水先生指齣我在《容忍與自由》那篇文章裏說的話。不僅是對壓迫言論自由的人說的,也是對我們主持言論的人自己說的。這就是說,我們自己要存有一種容忍的態度。我在那篇文章中又特彆指齣我的一位死去的朋友陳獨秀先生的主張:他說中國文學一定要拿白話文做正宗;我們的主張絕對的是,不許任何人有討論的餘地。我對於“我們的主張絕對的是”這個態度,認為要不得。我也是那時主張提倡白話文的一個人;但我覺得他這種不能容忍的態度,容易引起反感。
所以我現在要說的就是兩句話:第一,不要把我們自己看成是弱者。有權有勢的人當中,也包括我們這一班拿筆杆的窮書生;我們也是強者。第二,因為我們也是強者,我們也是有權有勢的人,我們絕對不可以濫用我們的權力。我們的權力要善用之,要用得恰當:這就是毛先生主張的,我們說話要說得巧。毛先生在《〈自由中國〉十周年感言》中最後一段說:要使說話有力量,當使說話順耳,當使說齣的話讓人傢聽得進去。不但要使第三者覺得我們的話正直公平,並且要使受批評的人聽到亦覺得心服。毛先生引用瞭《禮記》上的兩句話,就是:“情欲信;辭欲巧。”內心固然要忠實,但是說話亦要巧。從前有人因為孔子看不起“巧言令色”,所以要把這個“巧”字改成瞭“考”(誠實的意思)字。毛先生認為可以不必改;這個巧字的意思很好。我覺得毛先生的解釋很對。所謂“辭欲巧”,就是說的話令人聽得進去。怎麼樣叫做巧呢?我想在許多在座的學者麵前背一段書做例子。有一次我為《中國古代文學史選例》選幾篇文章,就在《論語》中選瞭幾篇文章作代錶。其中有一段,就文字而論,我覺得在《論語》中可以說是最美的。拿今天所說的說話態度講,可以說是最巧的。現在我把這段書背齣來:——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論語》中這一段對話,不但文字美妙,而且說話的人態度非常堅定,而說話又非常客氣,非常婉轉,夠得上毛子水先生所引用的“情欲信,辭欲巧”中的“巧”字。所以我選瞭這一段作為《論語》中第一等的文字。
現在我再講一點。譬如雷先生:他是最努力的一個人;他是《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主持人。最近他寫瞭一篇文章,也講到說話的態度。他用瞭十個字,就是:“對人無成見;對事有是非。”底下他說:“對任何人沒有成見。……就事論事。由分析事實去討論問題;由討論問題去發掘真理。”我現在說話,並不是要駁雷先生;不過我要藉這個機會問問雷先生:你是否對人沒有成見呢?譬如你這一次特刊上請瞭二十幾個人做文章:你為什麼不請代錶官方言論的陶希聖先生和鬍健中先生做文章?可見雷先生對人並不是沒有一點成見的。尤其是今天請客,為什麼不請平常想反對我們言論的人,想壓迫我們言論的人呢?所以,要做到一點沒有成見,的確不是容易的事情。至於“對事有是非”,也是這樣。這個是與非,真理與非真理,是很難講的。我們總認為我們所說的是對的;真理在我們這一邊。所以我覺得要想做到毛先生所說“剋己”的態度,做到殷海光先生所說“自我訓練”的態度,做到雷先生所說“對人無成見,對事有是非”十個字,是很不容易的。如要想達到這個自由,恐怕要時時刻刻記取穆勒《自由論》第二章的說話。我頗希望殷海光先生能把它翻譯齣來載在《自由中國》這個雜誌上,使大傢能明白言論自由的真諦,使大傢知道從前哲人為什麼抱著“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態度。
雷先生在那篇文章中又說:“我們要用負責的態度,來說有分際的話。”這就是說,我們說話要負責;如果說錯瞭,我願意坐監牢,罰款,甚至於封閉報館。講到說有分際的話,這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不過我們總希望雷先生同我們的朋友一起來做。怎麼樣叫做“說有分際的話”呢?就是說話要有分量。我常對青年學生說:我們有一分的證據,隻能說一分的話;我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的話;有瞭九分證據,不能說十分的話,也隻能說九分的話。我們常聽人說到“討論事實”。什麼叫“事實”,很難認清。公公有公公的事實;婆婆有婆婆的事實;兒媳有兒媳的事實;公公有公公的理;婆婆有婆婆的理;兒媳有兒媳的理。我們隻應該用負責任的態度,說有分際的話。所謂“有分際”,就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如果我們大傢都能自己勉勵自己,做到我們幾個朋友在睏難中想齣來的話,如“容忍”、“剋己”、“自我訓練”等;我們自己來管束自己,再加上朋友的誡勉;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說話有分際”的地步。同時我相信,今後十年的《自由中國》,一定比前十年的《自由中國》更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本文為1959年11月20日鬍適在颱北《自由中國》十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詞,原載1959年12月1日《自由中國》第21捲第11期)
收到這套《鬍適演講集》時,真是喜齣望外。整體而言,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典雅大方,散發著濃鬱的民國風情,光是擺在書架上,就有一種文化底蘊撲麵而來。我尤其喜歡其中《中國文藝復興》那本,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齣色,閱讀體驗極佳。鬍適先生的文章,總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邏輯清晰,論述嚴謹,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西方思想的藉鑒吸收,都體現在字裏行間。通過閱讀這套書,我不僅接觸到瞭鬍適先生的思想精華,也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采。這套書的選編非常用心,四本內容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構成瞭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對於想要瞭解鬍適思想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好的入門讀物。
評分《哲學與人生》這本書,如同在人生的迷霧中點燃瞭一盞明燈。鬍適先生以他睿智的頭腦和通俗的語言,將深奧的哲學問題,化解為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思考。他並沒有試圖讓我們成為專業的哲學傢,而是鼓勵我們用哲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中的種種睏惑與挑戰。他談到“懷疑主義”時,我深受啓發。他認為,敢於懷疑,敢於質疑,是獨立思考的第一步,也是走嚮真理的必經之路。在書中,他用許多生動的例子,闡釋瞭不同的人生哲學,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選擇。他鼓勵我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而不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一位智者進行瞭深度交流,他引導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思考人生的價值,讓我對未來的生活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和更堅定的方嚮。
評分《為什麼讀書》這本書,簡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輩在循循善誘,告訴你讀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鬍適先生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來“教育”我們,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接地氣的方式,分享瞭他對讀書的理解。他講到讀書不僅僅是為瞭應付考試,或是為瞭找一份體麵的工作,而是為瞭開闊眼界,豐富心靈,更重要的是,為瞭找到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方法。我最欣賞他關於“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論述。他認為,讀書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一種融入日常生活的樂趣。他鼓勵我們帶著問題去讀書,帶著好奇心去探索,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的讀書經曆,也讓我對未來的閱讀充滿瞭新的期待。它提醒我,每一次翻開書頁,都是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都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讀書”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這套《鬍適演講集》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民國時期思想界的一扇窗戶!特彆是《中國文藝復興》這本,讀來讓人心潮澎湃。鬍適先生那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在字裏行間娓娓道來,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他剖析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帶著一種反思和重建的態度。他談到新文化運動,那種革故鼎新的勇氣和對未來的憧憬,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我尤其喜歡他論述白話文運動的部分,那種對語言文字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推廣新文學的執著,讓我看到瞭思想啓濛的巨大力量。他並非高高在上地宣講,而是將復雜的學術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其中的精髓。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擔當與使命,他們如何用思想啓迪民智,為民族的未來探尋齣路。讀完《中國文藝復興》,我感覺自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瞭,也對鬍適先生本人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容忍與自由》這本書,簡直是為當今社會量身定做的精神食糧!鬍適先生以他一貫的理性與平和,深刻闡述瞭“容忍”與“自由”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又至關重要的概念。他並非空談理論,而是結閤瞭曆史的經驗和現實的觀察,闡釋瞭為何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裏,缺乏容忍和自由會帶來怎樣的災難。我特彆被他論述“少談主義,多做工夫”的那部分所打動。他強調的是實乾精神,是腳踏實地的行動,而不是一味的口號和空泛的理想。在書中,他多次提到要尊重不同的聲音,即使是錯誤的觀點,也應該給予錶達的機會。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對於我們這個信息爆炸、觀點林立的時代來說,簡直是清流。他讓我認識到,真正的進步,不是來自於壓製異己,而是來自於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如何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獨立思考,同時又能夠與他人和諧共處,共同構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評分挺劃算的,幾十塊買瞭4本
評分我今天早上送康康讀書,看到你傢寶寶在那裏哭,哭得好傷心
評分活動時候買的,隔日達,還不錯
評分鬍適演講集,從字裏行間領略國學大師活的思想風采
評分商品非常好,快遞很給力
評分199減100很劃算,好書值得收藏,質量好
評分鬍適作品係列
評分喜歡鬍適的文章,文風,風骨,遠見,是明白人,書封上的8個字也很好,鬍適的手跡,好好拜讀。在這個繁忙的社會,有時候需要慢下來,讀讀書
評分鬍適大師的講演,經典而又經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