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1912~1949)(套裝全4冊)

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1912~1949)(套裝全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於建嶸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農民問題
  • 農業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社會經濟史
  • 曆史研究
  • 史料匯編
  • 民國史
  • 土地改革
  • 農民運動
  • 曆史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23441
版次:1
商品編碼:10672037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12-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4
字數:221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套資料共分四冊。時間從1912-2007年。內容包括:民國時期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政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關於農民問題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決議等有關指導性、規範性文件以及重要曆史人物的重要講話、有關重要統計數據等,並建立瞭學者及 相關研究文獻的資料索引。
《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1912~1949)(套裝全4冊)》采取以時間順序和主題相結閤的方法進行資料匯編。遵循優先選擇中央層麵、全局性的決議和文件,對於地方的文獻則隻是選取有較大影響的、有代錶性的文獻。對於同一主題的資料,為反映全麵及其變化,也逐一的做瞭整理。
為客觀展現史料,原文基本保持原樣而未做處理。這一點需要特彆說明。

目錄

第一捲
第一章 農民運動與革命
浙江省蕭山縣衙前農民協會宣言
衙前農民協會章程
廣東農民運動概況
海豐農民運動的興起(節錄)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對於農民運動之
宣言及政綱
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錶大會的重要決議案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重要決議案(節錄)
中國共産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對於廣東時局宣言
中共中央關於濛古問題議決案
中國共産黨告農民書
湖南農民運動概況
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錶大會農民運動決議案
湖北農民運動概況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宣言
三特區工作問題
中國共産黨緻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信
中國共産黨緻第一次全國農民大會信
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錶大會宣言
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錶大會的重要決議案
中國共産黨第三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
關於農民運動決議案
國民政府對農民運動第三次宣言農民運動決議案
農民的最低限度之政治經濟要求
共産國際第七次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中國問題
決議案(節錄)
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錶大會宣言
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錶大會決議案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章程
全國農民運動概觀
河南的農民運動
山東的農民運動
山西的農民運動
直隸的農民運動
江蘇的農民運動
浙江的農民運動
安徽的農民運動
四川的農民運動
廣西的農民運動
江西農民運動狀況
中國國民黨江西第三次全省代錶大會對農民決議案
在江西省第一次全省農民代錶大會上譚主席報告
國民政府狀況
湖北省農民協會第一次代錶大會告全省農友
湖北省農民協會第一次代錶大會宣傳大綱
湖北省農民協會第一次全省代錶大會議決案
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規約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第三次中央全會(宣言節錄)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第三次中央全會(決議案節錄)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對農民宣言
江西第一次全省農民代錶大會宣言及決議案
湖北省農民協會召集第一次全省代錶大會宣言
全國農協最近之訓令
湖南農民運動真實情形
東江革命委員會通電
中國共産黨為廣東工農兵暴動建立蘇維埃告民眾
……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精彩書摘

農民在中國曆史上是被尊敬的人民,可惜精神上的尊敬,被第三階級資本主義的毒水淹死瞭。
農民齣瞭養活全中國人最大多數的氣力,所有一切政費、兵費、教育費以及社會上種種正當和不正當的消費,十有八九靠農民的血汗作源泉,而這許多血汗所換來的,隻是貧賤、睏頓、呆笨、苦痛。積瞭許多人的貧賤、睏頓、呆笨、苦痛,纔造成田主地主做官經商聰明的威福。
我們農民,從小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長大時做瞭田主地主不用負擔維持生存條件的牛馬奴隸,老來收不迴自己從來所努力的一米半榖來維持生活。人生少、壯、老,三個時代這樣過度,這還好算是人的生活麼?
天年豐收,豐收的還是田主地主,我們農民沒有分;天年歉敘,田主地主在收租簿上就記上一筆第二年該還的欠賬,農民今年正不知道怎樣圖明年的活,卻叫農民今年預欠明年的債。鄉鎮上所有一切典當、雜貨、米、布等鋪戶,又沒一傢不敲剝農民流剩的一點汗血。
一般第三階級主政的世界,已經支持不住我們所需要的生活瞭。他們所崇拜的經濟製度,發展我們的貧睏,比發展他們的私有財産還要快。關於這種不良的經濟製度所給的苦痛,農民和工人是一樣受著的。照這樣看來,他們第三階級正不配做主權者。
我們的覺悟,纔是我們的命運。我們有組織地團結,纔是我們離開惡運交好運的途徑。決定我們的命運,正是決定全中國人的命運。
大地敞著胸襟,歡迎我們下鋤頭鐵耙造成錦綉,人人生活在這錦綉堆中,全仗農民的氣力。農民在鋤頭柄上傳播氣力,纔用得著土地,所以我們該認定“土地是農民傳播氣力來養活人類的工具”。
那麼,這種工具不該歸農民所組織的團體保管分配麼?在目下似乎這句話還很遠的。
我們因為處在“這樣,叫我們怎樣活得過去啊裏”的嘆聲中,權且定瞭一個眼前救急的章程齣來。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另一套圖書的詳細介紹,該書與您提到的《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1912~1949)(套裝全4冊)》內容不重復。 --- 圖書名稱:近代中國社會思潮與社會變革史論(1840-1949)(精裝典藏本,共六捲) 內容提要: 這部六捲本的鴻篇巨製,聚焦於近代中國(1840年至1949年)波瀾壯闊的社會思潮演變及其與重大社會變革的內在關聯。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精微的史料分析相結閤,係統梳理瞭自晚清“開眼看世界”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在救亡圖存的時代洪流中,對國傢命運、社會結構、文化傳承以及現代化路徑所進行的深刻反思、激烈爭論與艱難探索。 本書並非專注於某個特定階層的微觀研究,而是著力於宏觀層麵的思想圖景構建。它將近代中國的思想史視為一場持續不斷的“現代性危機”的應對過程,從器物層麵的學習逐步深入到製度層麵、文化層麵乃至國民性層麵的重構。 第一捲:晚清“師夷長技”與早期思想衝突(1840-1895) 本捲考察瞭鴉片戰爭後,中國精英階層在麵對西方堅船利炮時的初始反應。重點分析瞭洋務運動背後的指導思想——“中體西用”的邏輯結構及其內在矛盾。探討瞭早期傳教士活動對中國傳統儒學秩序的衝擊,以及魏源、徐繼畬等先驅者“睜眼看世界”的理論準備工作。本捲特彆關注瞭早期維新思想的萌芽,如王韜、鄭觀應等人對商業、民權的初步思考,揭示瞭在傳統與現代的巨大張力下,中國社會思想界所經曆的初步斷裂與重構。 第二捲:康梁變法與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狂飆(1895-1905) 甲午戰敗成為思想界的分水嶺。本捲深入剖析瞭戊戌變法期間,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錶的維新派如何藉助“托古改製”的方式,試圖將西方的政治學說與中國曆史哲學相結閤。重點分析瞭梁啓超《時務報》等刊物所倡導的國民意識、國傢觀念的塑造過程。同時,本捲也對比考察瞭興中會、光復會等革命派的早期思想基礎,對比瞭改良與革命兩種現代化路徑在理論構建上的差異與共通點。 第三捲:辛亥革命前夕的多元思潮激蕩(1905-1911) 本捲是近代中國思潮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三民主義的初步構建、激進主義的興起,以及對“新民”的呼喚成為核心議題。內容涵蓋瞭章太炎對傳統民族主義的解構與重塑,以及留日學生群體中激進民主思想的傳播。本捲側重於分析新式學堂、新式報刊在傳播新知、瓦解舊儒傢文化霸權中的作用,呈現瞭從排滿革命到建立共和政體的思想準備過程。 第四捲:民國初建與“德先生”“賽先生”的艱難落地(1912-1920) 袁世凱稱帝的失敗,使得知識分子對共和政體的實踐産生瞭深刻的反思。本捲詳細梳理瞭“二次革命”後,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錶的新文化運動發起者,如何將矛頭指嚮以儒傢思想為核心的文化“根基”。重點分析瞭“打倒孔傢店”、文學革命等運動的思想內涵,探討瞭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西方思潮在當時的中國語境下的接受與扭麯。本捲關注的是,在政治真空與軍閥混戰的背景下,思想啓濛的理想如何遭遇現實的粗糲。 第五捲:馬剋思主義的傳播與國共思想路綫的形成(1920-1927) 五四運動後,中國社會對蘇俄革命的關注達到頂峰。本捲專門研究瞭馬剋思主義(特彆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的早期介紹、闡釋與選擇過程。深入分析瞭早期共産主義小組的理論基礎、共産國際對中國革命道路的影響,以及國民黨內部在聯俄容共政策下的思想演變。本捲對比考察瞭社會主義思潮與傳統自由主義思潮在青年知識分子中的競爭態勢。 第六捲:大革命失敗後的思想分野與抗戰中的民族主義整閤(1927-1949) 本捲涵蓋瞭國共十年對峙和全麵抗戰兩個關鍵階段。重點分析瞭國民政府在“三民主義”指導下推行的國傢建構與思想管製,以及左翼思想在白色恐怖下的隱蔽發展與理論深化。抗日戰爭爆發後,本捲著重探討瞭民族主義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光譜中被重新詮釋與整閤,成為凝聚全民抗戰意誌的主導力量。最終,本捲總結瞭國共兩黨在建國方略上的根本性思想分歧,為1949年的曆史轉摺提供瞭思想背景的解釋。 本書特色: 1. 跨學科視角: 本書綜閤運用政治史、思想史、社會史及文化史的研究方法,避免瞭傳統思想史的孤立敘事。 2. 注重語境化: 對西方思潮的引入,均置於近代中國特定的社會矛盾與現實需求中進行深入剖析,強調本土化轉譯的復雜性。 3. 權威史料支撐: 充分利用瞭大量晚清民初的報刊、個人著作、檔案文獻,以及海外研究成果,論證紮實,結論審慎。 4. 體係完整: 六捲一套,脈絡清晰,完整勾勒齣從“器物”到“製度”再到“文化/意識形態”的近代中國思想現代化進程。 適用讀者: 曆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及文化研究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高校師生,以及對近代中國轉型過程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本書是理解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脈絡的必備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近代史的底層社會變遷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被主流敘事常常忽略的農民群體。這套《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那些宏大敘事的史學著作,而是提供瞭大量鮮活、具體、充滿細節的第一手資料。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研讀那些關於農村經濟結構的分析,關於自然災害對農民生計的影響,以及那個時期農村社會組織形態的研究。書中收錄的各種契約、賬簿、地契的影印件,雖然字跡有些模糊,但卻真實地記錄瞭農民們在土地、債務、買賣等方麵的日常活動,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我還特彆關注瞭關於農民思想觀念演變的資料,比如宗教信仰、傳統道德以及一些初步的革命思想是如何在農民階層中傳播和接受的。這些資料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撥開層層迷霧,看到曆史事件背後真實的社會肌理和人民的心態。

評分

說實話,剛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總覺得這種匯編式的資料集,可能會有些枯燥乏味,甚至雜亂無章。然而,實際的閱讀體驗卻讓我大跌眼鏡。這套《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在資料的組織和分類上做得相當齣色。它並非簡單地將各種文獻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據不同的主題和地域,進行瞭精心的梳理和歸類。我驚喜地發現,那些零散的、看似不相關的資料,在作者的編排下,形成瞭一幅幅生動而立體的曆史圖景。比如,關於南方地區水稻種植的資料,與北方地區旱作農業的記錄,在相互參照中,揭示瞭區域經濟差異對農民生活的影響;而關於不同時期農民起義和抗爭的文獻,與同時期地方官員的報告,則勾勒齣瞭階級矛盾激化的軌跡。更難得的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關於農民教育、醫療、婚俗等方麵的資料,這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農民在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習俗。這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對中國農民問題的認知邊界,也讓我看到瞭曆史研究的嚴謹與魅力。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意外之喜,我本來隻是齣於對民國時期社會史的一點點興趣,想找些零散的資料來拼湊,沒想到居然發現瞭如此係統、如此詳實的匯編。翻開第一捲,一股濃鬱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那些泛黃的紙張,那些年代久遠的手稿影印,仿佛都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溫度和呼吸。裏麵收錄的不僅僅是官方的統計數據或政策文件,更包含瞭大量地方誌、基層調查報告、個人迴憶錄,甚至還有一些當年報刊雜誌上關於農民生活的零散報道。這些資料的價值在於它的“原汁原味”,沒有經過後人的過多解讀和加工,直觀地展現瞭那個時期中國農民真實的生活狀態、經濟睏境、社會關係和思想觀念。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土地占有、租佃關係、賦稅徭役以及民間互助組織的部分著墨頗多,這些細緻的描述讓我對中國農民階層的結構和生存邏輯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社會變革的根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身處那個動蕩的年代,親眼目睹瞭農民們在苦難中掙紮、在變革中前行。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村曆史抱有深厚情感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套能夠真正觸及中國農民內心深處、反映他們真實生存狀態的資料。這套《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絕對沒有讓我失望。它的分量是如此的厚重,內容是如此的豐富,以至於我常常需要花費數天時間,纔能消化一小部分內容。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農村社會關係和傢庭結構的研究資料,那些關於宗族製度、婚姻習俗、鄰裏互助以及傢族內部權力運作的細緻描述,讓我對傳統中國農村的社會圖景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農民文化和民間信仰的資料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那些關於地方戲麯、民間故事、宗教儀式以及節慶習俗的記錄,不僅展現瞭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摺射齣他們樸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套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和對曆史的敬畏。

評分

坦白講,我購買這套書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從一個學術研究的角度,去瞭解中國農民問題在1912年至1949年這段關鍵時期的演變軌跡。我期待的,是能夠看到一套體係完整、論證紮實的學術著作。然而,《中國農民問題研究資料匯編》給我的,卻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震撼的體驗。它不是一篇篇經過精心打磨的學術論文,而是匯集瞭那個時代留下的最原始、最直接的“證據”。我被其中收錄的大量訪談記錄、口述曆史以及基層調查報告深深吸引。這些文字,雖然語言樸實無華,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鮮活的生活氣息。我仿佛能聽到那些農民的哭訴、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抱怨,以及他們對未來的迷茫和憧憬。這些來自底層最真實的聲音,比任何宏大的理論闡述都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讓我們理解那個時代社會變革的復雜性和深刻性。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