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生产百问百答(第2版)

黄瓜生产百问百答(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冰,郭仰东 编
图书标签:
  • 黄瓜
  • 蔬菜种植
  • 设施农业
  • 农业技术
  • 园艺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无公害蔬菜
  • 高效农业
  • 瓜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29269
版次:2
商品编码:10672237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24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专家指点迷津,尽释技术关键,引领时代潮流,培养种植能手。

内容简介

《黄瓜生产百问百答(第2版)》以百问百答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全面介绍了黄瓜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包括黄瓜生产的概况,黄瓜主栽品种的识别与使用,黄瓜嫁接育苗技术,黄瓜露地、设施、阳台、无土等栽培技术,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黄瓜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等;同时也介绍了黄瓜的最新市场行情、黄瓜的贮运保鲜加工技术。《黄瓜生产百问百答(第2版)》的编写原则以实用为主,分类问答,针对性强,可供广大菜农查疑解惑,也可为城镇家庭园艺爱好者种植黄瓜提供操作指导。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 黄瓜生产概况
1.黄瓜有什么营养价值?在蔬菜生产中地位如何?
2.为什么要进行黄瓜无公害生产?
3.绿色食品蔬菜的黄瓜生产是怎么回事?
4.我国黄瓜育种现状如何?
5.黄瓜根系有哪些特性?
6.黄瓜茎、叶有哪些特性?
7.黄瓜花有哪些特性?
8.黄瓜果实有哪些特性?
9.黄瓜种子有哪些特性?
10.什么是黄瓜幼苗期?
11.什么是黄瓜幼苗期?
12.什么是黄瓜抽蔓期?
13.什么是黄瓜结瓜期?
14.黄瓜的开花习性如何?
15.什么是黄瓜性型分化?决定黄瓜性型分化的内外因是什么?
16.黄瓜养分调控是怎么回事?
17.构成黄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8.黄瓜生产对温度有什么要求?
19.黄瓜生产对光照有什么要求?
20.黄瓜生产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21.黄瓜生产对土壤有什么要求?
22.黄瓜生产对矿质营养有什么要求?
23.黄瓜生产对气体条件有什么要求?
24.黄瓜分为几大类型?
25.黄瓜现有的地方品种有哪些?

二 黄瓜主要栽培品种的识别与使用
26.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国农11号?
27.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国农13号?
28.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国农21号?
29.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国农22号?
30.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国农31号?
31.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津春4号?
32.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津春3号?
33.如何识别并使用主栽品种津春2号?
……
三 黄瓜育苗操作规程
四 黄瓜露地栽培操作规程
五 黄瓜设施栽培操作规程
六 阳台生产黄瓜
七 黄瓜无土栽培
八 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
九 黄瓜营养诊断与施肥
十 黄瓜生产的市场情况
十一 黄瓜的贮运保鲜加工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 黄瓜生产概况
1. 黄瓜有什么营养价值?在蔬菜生产中地位如何?
黄瓜的果实色泽翠绿,甜脆多汁,清香爽口。食用方法多样,既可鲜食,也可凉拌、炒食、汤食、泡菜、盐渍、糖渍、制千、制罐等,各种食法都别有风味,很受广大国内消费者的欢迎。
黄瓜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成分。试验室测定表明,每l00克鲜果中含水分94~97克,碳水化合物1.6~4.1克,蛋白质0.4~1.2克,钙12~31毫克,磷l6~58毫克,铁0.2~1.5毫克,维生素C 4~25毫克,尼克酸0.26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此外,黄瓜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丙醇二酸以及葫芦素等。
黄瓜不仅是佐餐的佳肴,还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是药用保健蔬菜之一。黄瓜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等多项功能。黄瓜的皮可利尿,籽可以接骨,藤可以镇痉,秧可以降压,根可以解毒,叶可治痢疾。鲜黄瓜中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有帮助减肥和健美形体的功效。糖尿病人、肝脏病人多食黄瓜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黄瓜的头部味苦,含有葫芦素,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能起抗肿瘤作用。黄瓜的青皮中含有绿原酸和咖啡酸,起抗菌消炎和刺激白细胞吞噬的作用,可治疗咽喉肿痛等炎症。除了食用外,在日用化学品方面也已应用。黄瓜汁液可制成多种系列化妆品,用于美容和皮肤滋养。美国有人利用黄
……

前言/序言


《绿色生活:从土壤到餐桌的有机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渴望实践绿色生活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且易于理解的操作指南。我们深知,在日益关注健康与环境的当下,了解食物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如何在家中构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因此,本书将引导读者踏上一段从土壤到餐桌的有机之旅,涵盖从基础知识普及到具体操作指导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可操作性。 第一部分:绿色生活的理念与基础 在正式进入实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对“绿色生活”的清晰认知。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绿色生活的核心理念,包括其对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意义。我们将追溯绿色生活的历史渊源,理解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演变。 什么是绿色生活? 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解析绿色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有机”标签,而是涵盖了资源节约、减少污染、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这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能源消耗,选择可再生能源;推行垃圾分类与回收,实现废弃物减量化;选择可持续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最核心的,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对人体最健康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为何选择绿色生活? 本节将详细阐述绿色生活的益处。在环境层面,我们将探讨绿色生活如何帮助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和水质。在健康层面,我们将解析有机食品、天然用品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减少化学品暴露的重要性。在经济与社会层面,绿色生活也可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如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并促进社区的互助与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土壤、生态与健康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成功实践绿色生活的前提。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土壤的基本构成、重要性及其健康指标,了解健康的土壤如何孕育出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本书将阐释简单的生态学原理,帮助读者理解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这一平衡。最后,我们将聚焦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最大限度地获取食物的营养价值,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第二部分:家庭有机种植实践 家庭种植是绿色生活实践中最直接、最有成就感的一环。本部分将提供详尽的家庭有机种植指导,无论您是拥有宽敞庭院的居民,还是居住在公寓楼的都市人,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选择您的种植空间: 从阳台、露台到室内窗台,我们将分析不同空间的优缺点,并给出相应的改造建议。对于空间有限的读者,我们将重点介绍垂直种植、盆栽种植、水培以及无土栽培等技术。 土壤准备与改良: 有机种植的核心在于健康的土壤。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识别和评估土壤质量,如何通过堆肥、绿肥、有机肥等方式有效改良土壤,使其富含有机质,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书中还将提供自制有机肥的详细配方和步骤,例如厨余垃圾堆肥、落叶堆肥等。 种子选择与播种: 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光照、水分、温度的要求至关重要。我们将推荐适合家庭种植的常见蔬菜、香草和水果品种,并提供详细的播种时间、深度、密度等信息。对于有机种子和非转基因种子的选择,也将给出建议。 日常管理与养护: 浇水: 讲解科学的浇水原则,如何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天气情况进行合理浇水,以及如何利用雨水等资源。 施肥: 介绍各类有机肥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和时机,以及如何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病虫害防治: 这是有机种植的难点也是重点。本书将重点介绍物理防治(如防虫网、诱捕器)、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以及植物源农药(如辣椒水、大蒜水)等安全有效的有机病虫害防治方法,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修剪与整枝: 针对不同作物,介绍合理的修剪技巧,以促进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和品质。 收获与利用: 学习如何判断作物的最佳收获期,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收获,以延长保鲜期。我们将提供一些简单的家常菜谱,鼓励读者充分利用自家种植的新鲜食材。 第三部分:可持续的家庭食物管理 绿色生活不仅仅是生产,更在于如何智慧地管理和利用我们获得的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并尽可能地回归自然。 食物的选购与储存: 即使是家庭种植,有时也需要外部购买。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真正的有机食品,理解不同认证标志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环保的购物选择。同时,提供各种食材(蔬菜、水果、谷物、肉类、乳制品等)的科学储存方法,以延长保鲜期,减少变质损耗。 食物的加工与烹饪: 健康烹饪技巧: 介绍蒸、煮、炖、凉拌等低油、低盐、少加工的健康烹饪方法,保留食物的天然营养。 食物的二次利用: 针对食材的边角料,如蔬菜根茎、果皮等,提供创意性的再利用方法,变废为宝,制作高汤、果酱、腌菜等。 家庭酿造与发酵: 引导读者尝试制作酸奶、泡菜、果酒、醋等发酵食品,不仅能增加食物的风味和营养,也是一种古老的食物保存和加工智慧。 减少食物浪费: 详细分析家庭食物浪费的常见原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制定购物清单、合理规划膳食、科学储存、利用剩菜等。 第四部分:绿色家居与低碳生活 绿色生活并非仅限于食物,更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节能减排: 家庭能源管理: 提供实用的节能技巧,如选择节能电器、合理利用自然光、改进房屋保温、优化供暖制冷系统等。 绿色出行: 鼓励读者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或新能源汽车,并介绍拼车、顺风车等共享出行方式。 绿色家居用品: 天然清洁剂: 介绍如何利用小苏打、白醋、柠檬等天然材料制作环保清洁剂,替代市售化学清洁剂。 可回收与可再生材料: 引导读者选择使用竹、木、棉麻等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家居用品,并了解塑料、纸张等废弃物的正确回收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 介绍如何通过植物绿化、保持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挥发。 废物管理与循环利用: 精细化垃圾分类: 详细讲解不同地区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要求,以及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分类。 旧物改造与再利用: 鼓励读者发挥创意,将不再使用的物品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和用途,如旧衣物改造、旧家具翻新等。 参与社区回收项目: 介绍如何参与社区或政府组织的回收项目,提高废弃物的回收效率。 第五部分:绿色生活的进阶与延伸 在掌握了基础的绿色生活实践后,本书还将引导读者探索更广阔的绿色生活领域,并鼓励将绿色理念融入社区与社会。 社区互助与共享: 介绍如何与邻居、朋友建立绿色生活互助网络,如共享农具、交换种子、组织食物分享会、建立社区花园等。 绿色消费与环保倡导: 鼓励读者成为有意识的消费者,支持环保企业和产品,并分享自己的绿色生活经验,影响更多人加入绿色生活行列。 了解与支持可持续农业: 介绍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和实践,鼓励读者关注并支持本地的有机农场、CSA(社区支持农业)项目,以及其他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农业模式。 反思与持续改进: 绿色生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本书最后将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反思,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绿色生活方式,使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绿色生活:从土壤到餐桌的有机实践指南》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倡议,一个行动的起点。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更多读者理解绿色生活的意义,掌握实用的实践技巧,并最终将这种健康、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共同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贡献力量。本书的语言将力求简洁明了,配以丰富的插图和实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满满的收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充分体现了“百问百答”的精髓。它不是按照章节系统地介绍黄瓜的生物学特性,而是完全模拟了种植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思维路径和提问模式。比如说,你可能在清晨发现黄瓜叶片下午才展开,就会想“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缺水?”——这本书里就能立刻找到对应的问题及其科学解释和应对措施。这种“即问即答”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检索的效率。我试着挑战了一下里面一些比较偏门的知识点,比如不同砧木对口感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或者特定温度梯度下花粉活力下降的生物化学原因,它都给出了清晰、易懂的解释,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想冲刺“专家”级别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结构能让我快速定位到知识盲区,进行针对性学习和查漏补缺,实用性超强。

评分

这本《黄瓜生产百问百答(第2版)》的出版,简直是给所有黄瓜种植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送来了一份及时雨。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大棚种植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病虫害问题,以及各种营养失衡导致的生理性障害。市面上零散的资料太多,东拼西凑起来总觉得不够系统,而且很多老旧信息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太适用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它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教科书,而是真正深入到了田间地头,把农民朋友们在日常管理中最常遇到的“疑难杂症”都给罗列了出来,并且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新品种引进后的适应性调整和水肥管理的精细化控制部分,读起来让人茅塞顿开。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生长阶段管理要点的梳理,从育苗期的温度控制到开花坐果期的环境调控,条理清晰,让人一看就知道该在哪个时间点做什么关键操作,避免了太多盲目的试错成本。对于追求高产优质的种植户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必备的工具书,随时翻阅,都能找到针对性的答案。

评分

说实话,我对农业技术书籍一直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很多所谓的“宝典”其实都是老生常谈,换个包装而已。但拿到这本《黄瓜生产百问百答(第2版)》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它的用心和更新力度。我最关注的几个点,比如土壤酸化后的改良方案、连作障碍的破解技术,以及当前市场上非常热门的无土栽培和有机水培模式下的黄瓜管理技巧,这本书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多施有机肥、注意通风透光”这种基础指导上,而是引入了大量的现代农业监测技术和精准施肥的概念。比如,对于叶片颜色和生长速度的动态监测如何反推营养需求,书里都有具体的图表和案例分析。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当前新型病害,比如一些抗性较强的病毒病和由气候异常引起的突发性生理病害,提供了最新的防控思路,而不是简单地推荐几种广谱农药了事。这说明编者团队确实是紧跟科研前沿的,确保了内容的先进性,这在技术迭代飞快的农业领域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黄瓜打交道的农技推广人员,我发现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打磨尤为到位,这是很多同类书籍容易忽略的地方。比如,在采摘后的管理和贮藏运输环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黄瓜的脆度和货架期,这本书给出的建议非常具体到操作层面。它不仅讲了要控制温度,还详细说明了不同包装材料对水分流失率的具体影响,甚至提到了不同品种在采摘后几小时内必须完成降温处理的最佳时间窗口。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经验的数字化”。此外,关于设施农业中的自动化控制参数设置,比如湿球温度的设定值范围及其对病害发生的关联性分析,都体现了编者对现代温室环境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知识与现代生产线的实际需求无缝对接,读完后感觉手中的工具箱又多添了好几件趁手的家伙事儿。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平衡感”,它既没有过度侧重理论的探讨,也没有沦为单纯的农药产品说明书,而是在科学性、实用性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很多农业书籍在讲到病虫害防治时,很容易就导向使用新型高效化学药剂,但这本书在介绍防治措施时,总是会优先考虑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潜力,化学防治则被放在了更为审慎和精准使用的位置,并且强调了安全间隔期和轮换用药的重要性。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对于我们长期从事食品安全和绿色生产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带着你一步步走,既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更手把手教你“怎么”才能做得最好、最安全,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指导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