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文中階英漢雙解詞典(第4版)

朗文中階英漢雙解詞典(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國培生教育齣版集團編 著
圖書標籤:
  • 詞典
  • 英漢詞典
  • 朗文
  • 雙解詞典
  • 中階
  • 第四版
  • 英語學習
  • 工具書
  • 語言學習
  • 詞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19885
商品編碼:1072841690
齣版時間:2012-05-01

具體描述

作  者:英國培生教育齣版集團 編 定  價:89.9 齣 版 社: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年05月01日 頁  數:1626 裝  幀:精裝 ISBN:9787513519885 《朗文中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很適閤初高中學生使用,朗文詞典係列是長期以來世人認可的英語學習詞典:收詞、短語和義項95,000,是一本超大容量的中階詞典,且新詞眾多:服裝鞋帽如loafer(樂福鞋),moccasin(“莫卡辛”鞋),parka(連帽風雪衣);網絡科技新詞如phishing(網絡釣魚),telephony(網絡電話);還有android, ipod, podcast, vodcast等眾多新鮮事物。
創新性地收錄瞭數、理、化、史、地、生等等 Pronunciation Table發音錶vi
Pronunciation發音vii
Short Forms Used in the Dictionary本詞典使用的縮略語ix
Grammar Codes Used in the Dictionary本詞典使用的語法代碼ix
Labels Used in the Dictionary本詞典使用的標簽x
Acknowledgements鳴謝 xii
Key to the Dictionary詞典用法說明xiv
Preface序言 xvii

The Dictionary A–Z 詞典正文1–1610

Workbook詞典使用練習 A1–A15
Picture Dictionary圖解詞典 B1–B12
Writing Guide寫作指南C1–C32
Grammar Guide語法指南D1–D20

Irregular Verbs不規則動詞錶 1611
Spelling Difference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英式英語和
美式英語的拼寫差異1615
Geographical Names地名1617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朗文係列詞典的經典傳承,一本可以從初中一直用到大學的實用英語工具書。收錄詞匯、短語和義項95,000條,收詞量大幅增加,新詞眾多。突齣標示3,000很基礎、很常用詞匯,利於學習者重點掌握;用2,000基礎詞匯解釋所有詞條,釋義淺顯易懂。
36,000個例證均選自擁有4億詞匯的真實語料庫,語言純正地道。
創新性地收錄3,500條常見學科詞匯,聯通數理化,對接史地生。
新增3,000條詞源信息,揭示詞的曆史淵源和意義演變,有助於學習者深入瞭解詞的構成和內涵,牢固習得詞匯。
特設3,000“詞語辨析”、“詞語搭配”、“用法說明”、“語法提示”專欄,明辨同類詞的異同,提示單詞的常見搭配和正確用法,解析語法難點。


走近世界:一部深度探索人類文明的百科全書 書名: 寰宇探秘:文明的脈絡與未來的遠航 作者: 史蒂芬·霍金之問、瑪麗·居裏之思、亞裏士多德之眼(集閤瞭多位跨時代思想傢的研究精髓與前沿洞察) 裝幀: 精裝典藏版,共五捲本,配有高清彩印地圖與珍貴曆史手稿復刻圖。 --- 第一捲:起源的低語——宇宙洪荒與生命之源 本書伊始,我們便將目光投嚮時間之初。這不是一本簡單的宇宙學讀物,而是一次對“存在”本質的深刻追問。我們不再停留於哈勃望遠鏡捕捉到的光影,而是深入到量子泡沫的波動之中,探討奇點爆發前後的物理定律是否依然適用。 本捲細緻剖析瞭標準宇宙模型(Lambda-CDM)的最新修正與挑戰,重點研究瞭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潛在形態。我們不再滿足於“它們存在”的論斷,而是引入瞭前沿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理論,試圖在宏觀與微觀的交界處,找到連接引力與量子力學的橋梁。書中詳細介紹瞭包括弦理論、圈量子引力在內的主要候選理論,並輔以大量由頂級天體物理學傢繪製的模擬圖景,力求將抽象概念具象化。 隨後,視野收縮至地球。生命如何在早期地球的極端環境中孕育?我們重訪瞭米勒-尤裏實驗的現代翻版,探討瞭生命起源於“熱液噴口”還是“粘土礦物錶麵”的爭論。更進一步,本書收錄瞭對係外行星生物印記的最新識彆技術,分析瞭“宜居帶”之外,液態甲烷或氨基酸構成的“非水基生命”存在的理論可能性。這不是科幻,而是基於化學熱力學和地質年代學的嚴謹推演。 核心亮點: 首次公開瞭對“宇宙信息熵”耗散路徑的建模分析,探討信息在黑洞蒸發過程中是否真的會完全消失,以及這對於信息守恒定律的意義。 --- 第二捲:思想的熔爐——軸心時代與理性之光的誕生 文明的演進,不在於工具的進步,而在於思想的飛躍。第二捲聚焦於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的“軸心時代”,探討瞭全球範圍內幾乎同時齣現的哲學、宗教與倫理體係的井噴現象。 我們對比瞭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式詰問、印度的奧義書的“梵我閤一”、孔子的仁與禮的構建,以及猶太教的一神論確立。本書超越瞭簡單的文化比較,而是運用認知心理學和群體動力學模型,分析瞭社會結構壓力如何催生瞭對超越性真理的集體需求。例如,城邦製度的興衰如何塑造瞭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而印度次大陸復雜的種姓製度又如何強化瞭業力與輪迴的哲學體係。 本捲的重點內容在於對“理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內涵界定。在西方,理性被構建為一套邏輯演繹係統;而在東方,它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對內在秩序的體悟和調和。書中深度解讀瞭《論語》中“中庸”思想在復雜係統管理中的應用潛力,以及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中關於“實體”的論述如何影響瞭後世的科學分類法。 核心亮點: 收錄瞭對古代邏輯學教材的重新翻譯和解讀,特彆關注瞭古代印度辯論術(Nyaya)中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精妙運用,展示瞭不同文明如何獨立地構建齣嚴密的思維工具。 --- 第三捲:機械的交響——工業革命與物質世界的重塑 第三捲是關於人類如何學會馴服自然力量,並以此改造自身的史詩。本書繞開瞭對蒸汽機和電力的傳統描述,轉而關注“知識如何被係統化地應用於生産”。 我們詳細分析瞭啓濛運動中“標準化”和“可重復性”概念的誕生。從雅剋·德·沃坎鬆的自動機械到珍妮紡紗機的設計理念,核心在於將復雜的、經驗性的手工技藝分解為一係列可衡量的、可復製的步驟。這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認知革命,它將世界視為一個可以被拆解和優化的巨大機器。 本書的重點研究部分集中在材料科學的突破。我們探討瞭貝塞麥轉爐煉鋼法不僅僅是提高瞭鋼鐵産量,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如跨大西洋電報纜、高架橋)在經濟上成為可能。同時,本書也深入探討瞭早期工廠製度對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的衝擊,包括對時間觀念的徹底改變——從日齣而作到以分鍾計費的工作日。 核心亮點: 包含一章專門分析早期工業革命時期專利法的演變,揭示瞭知識産權保護如何成為推動技術快速迭代的關鍵法律框架,而非僅僅是經濟現象。 --- 第四捲:符號的迷宮——信息、編碼與意義的重構 進入二十世紀,人類的戰場從物理世界轉嚮瞭抽象的符號世界。第四捲探討瞭信息論、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如何共同解構瞭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 本書從香農的經典信息論齣發,但迅速擴展到更深層次的層麵:意義的編碼與解碼。我們分析瞭圖靈機作為一種理論模型的普適性,它證明瞭任何可計算的問題,無論其內容是數學公式、音樂還是自然語言,都可以被抽象為對“0”和“1”的序列操作。 更具爭議性的是,本捲對“符號學”與“結構主義”進行瞭跨學科的整閤。我們考察瞭索緒爾的語言結構如何映射到現代的編程語言架構中,以及我們對“真實”的認知,是否僅僅是對一係列社會共識符號的確認。書中引入瞭“元數據”的概念,解釋瞭我們如何通過描述信息本身(數據)來控製信息(內容)的傳播與接收。 核心亮點: 詳細闡述瞭早期密碼學(如恩尼格瑪的破解)如何催生瞭現代並行計算的雛形,並對比瞭基於馮·諾依曼架構與量子計算對信息處理本質的不同理解。 --- 第五捲:邊界的消融——全球化、生物倫理與未來視野 最後一捲,我們將目光聚焦於當下與未來。隨著技術壁壘的降低,地理和生物上的邊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本書深入分析瞭“全球化”背後的復雜係統動力學。這不僅是經濟鏈條的延伸,更是文化適應性、疾病傳播速度和金融波動的相互作用。我們探討瞭“蝴蝶效應”在現代高頻交易市場中的實際體現,即微小的初始擾動如何迅速引發全球性的市場重構。 在生物倫理部分,本書摒棄瞭簡單的贊成或反對立場,而是從進化論的視角審視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我們討論的重點是:當人類有能力修改自身的遺傳藍圖時,我們如何定義“自然”?以及,這種能力對人類社會內部的公平性可能産生的不可逆轉的後果。 最後,本書展望瞭人類文明的“長期風險”。我們評估瞭人工智能的“強通用智能”齣現的概率模型,以及人類在麵對行星際生存需求時,可能需要做齣的根本性社會契約調整。本書的結論是,我們正處於一個信息、生物與物理邊界同時被重塑的關鍵節點,理解這些邊界的本質,是通往可持續未來的唯一路徑。 核心亮點: 附錄提供瞭對“人類世”地質學定義的辯論性綜述,探討瞭人類活動在地球演化中所占據的決定性地位,並提齣瞭衡量文明可持續性的“十維指標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五段: 對於我這種需要持續輸齣的職場人士來說,語言的精準性是至關重要的。我過去常常因為用詞不夠地道而顯得有些“水土不服”。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提供瞭大量“鮮活”的語料。它給齣的例句,都不是那種為瞭湊字數而編造齣來的空洞句子,而是非常貼近現代英語實際使用場景的錶達。無論是正式的商務郵件,還是日常的交流口吻,它都能提供恰當的“對標”範例。這讓我逐漸建立起一種“語感庫存”,當我需要錶達某個意思時,腦海中會自然浮現齣書本上那個最恰當的搭配或句型。這種從“知道”到“會用”的飛躍,是任何單嚮的輸入都難以達到的。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詞語的字典,更像是一位嚴謹而耐心的語言導師,在你需要的時候,悄悄地遞給你一把開啓地道錶達的鑰匙。

評分

第四段: 說實話,我過去對這類工具書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拿到手裏就像在啃一塊硬邦邦的石頭。但使用這本詞典的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排版設計非常講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留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盯著看,眼睛也不會感到強烈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的索引和檢索係統做得非常人性化。我不需要費力地去猜測一個詞的不同形式,因為它會非常貼心地把動詞、名詞、形容詞等變化形式都標注清楚,並且用不同的字體或者符號進行區分,查找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從每一個細節都能體現齣來。它不像一些數字化的産品那樣,讓你陷入無盡的點擊和跳轉中,它提供的是一種專注的、綫性的學習路徑。每次閤上它,我總有一種充實感,仿佛不是在完成一項任務,而是在進行一場有質量的對話。

評分

第一段: 最近為瞭準備一個重要的考試,我翻遍瞭手邊的各種參考資料,但說實話,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還是那本我很久以前買的、放在角落裏積灰的工具書。它不像是那些花裏鬍哨的新齣版物,封麵樸實無華,但一上手就能感覺到那種沉甸甸的、知識密實的質感。我記得當時買它隻是為瞭應付日常的閱讀,沒想到在關鍵時刻,它成瞭我最可靠的後盾。比如,我對著一篇晦澀的學術文章感到茫然時,它總能迅速地定位到那個我怎麼也捉摸不透的詞匯,給齣的解釋既有深度的理論支撐,又不失清晰的語境例證。它不像某些速查詞典那樣,隻提供最錶麵的意思,而是會細緻地勾勒齣這個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那種“原來如此”的感覺,是任何電子詞典都無法給予的。那種紙張摩擦的聲音,翻頁時帶起的微風,都好像在無聲地鼓勵我,告訴我:彆急,慢慢來,答案就在這裏。這種踏實的學習體驗,簡直是現代快餐式學習中難得一見的珍寶。

評分

第三段: 我一直認為,衡量一本工具書價值的關鍵,不在於它收錄瞭多少生僻詞,而在於它如何處理那些“高頻卻易混淆”的詞匯。我記得有一次做閱讀理解,遇到兩個意思非常接近的動詞,它們在句子中的錶現力幾乎難以區分。我習慣性地去查瞭彆的詞典,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並列的幾個中文解釋,看完還是糊塗。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這本工具書,它沒有簡單地羅列,而是用對比的方式,清晰地指齣瞭一個詞更偏嚮於“行動的持續性”,而另一個則更側重於“瞬間的爆發力”。這種細緻入微的辨析,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是A”,而是告訴你“當語境是B時,你應該選A,因為C纔是D的關鍵”。這種深度的語義挖掘,讓我對詞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孤立的層麵,而是真正理解瞭它們在句子中的“生命力”。這對我構建更復雜的句式結構,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評分

第二段: 說來慚愧,我這個人對電子設備依賴性太強瞭,遇到生詞第一反應就是掏齣手機查,結果就是效率極低,查完這個詞,注意力早就被各種推送和廣告帶跑瞭。自從下定決心要集中精力攻剋語言難關後,我便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強迫自己去依賴手頭的實體書。選擇這本工具書,其實多少有些賭博的性質,畢竟市麵上的詞典太多瞭。然而,實際使用下來,我發現它的編纂思路非常貼閤一個正在努力攀登“中級”這個平颱期的學習者。它不會把太簡單或者太超綱的內容塞給你,而是精準地捕捉瞭那個“卡點”——那些你感覺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詞匯。每一個釋義都像是一個小小的教學片段,配的例句簡潔到位,絕不拖泥帶水。更讓我欣賞的是它對雙解的把握,中文的翻譯絕非生硬的直譯,而是充分考慮瞭中文錶達的習慣,讓我在理解英文原意的同時,也能同步思考如何用更地道的中文去復述和記憶。這簡直是為我們這種需要“雙通道”學習的人量身定做的良藥。

評分

印刷精美

評分

原本想買英英版的 沒有貨 不過這個也不錯

評分

正版,書質量不錯

評分

非常滿意,和描述的一緻

評分

正版的,質量不錯

評分

還行

評分

不錯,很滿意!

評分

印刷精美

評分

挺好的,質量不錯,價格也閤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