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文渊阁: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

博雅文渊阁: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陈涛 注
图书标签:
  • 先秦典籍
  • 吕氏春秋
  • 古籍
  • 历史
  • 哲学
  • 文化
  • 译注
  • 修订本
  • 博雅文渊阁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88408
版次:2
商品编码:1079496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史记》等书记载,《吕氏春秋》为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纂。尽管这部书出自诸宾客儒士之手,但它基本上反映了主持人吕不韦的思想。

目录

前言
凡例
《吕氏春秋》原文校勘所据旧刻本
孟春纪第
孟春
本生
重己
贵公
去私

仲春纪第二
仲春
贵生
情欲
当染
功名一作由道

季春纪第三
季春
尽数
先己
论人
圜道

孟夏纪第四
孟夏
劝学一作观师
尊师
诬徒一作诋役
用众一作善学

仲夏纪第五
仲夏
大乐
侈乐
适音一作和乐
古乐

季夏纪第六
季夏
音律
音初
制乐
明理

孟秋纪第七
孟秋
荡兵一作用兵
振乱
禁塞
怀宠

仲秋纪第八
仲秋
论威
简选
决胜
爱士一作慎穷

季秋纪第九
季秋
顺民
知士
审己
精通

孟冬纪第十
孟冬
节丧
安死
异宝
异用

仲冬纪第十
仲冬
至忠
忠廉
当务
长见

季冬纪第十二
季冬
士节
介立一作立意
诚廉
不侵

序意一作廉孝
有始览第
有始
应同旧作名类
去尤
听言
谨听
务本
谕大

孝行览第二
孝行
本味
首时一作胥时
义赏
长攻
慎人一作顺人
遇合
必己一作本知,一作不遇

慎大览第三
慎大
权勋
下贤
报更
顺说
不广
贵因
察今

先识览第四
先识
观世
知接
悔过
乐成
察微
去宥
正名

审分览第五
审分
君守
任数
勿躬
知度
慎势
不二
……

精彩书摘

善,此多其雠也。不善则不有。有必缘其心,爱之谓也。其形不可谓有之。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不得息,由此生矣。有无之论,不可不熟。汤、武通于此论,故功名立。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圜;若五种之于地也,必应其类,而蕃息于百倍㈠。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日:“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日:“骤战而骤胜④。”武侯日:“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日:“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_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④,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日:“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少及焉。颜阖入见④,庄公日:“子遇东野稷乎?”对日:“然,臣遇之。其马必败⑨。”庄公日:“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1司而问之日:“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日:“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
故乱国之使其民,不论人之性,不反人之情,烦为教而过不识,数为令而非不从,巨为危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⑤。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以为继,知,则上又从而罪之,是以罪召罪。上下之相雠也,由是起矣。
故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因而身为戮,极也,不能用威 活④。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买了作者的淮南子校释-新旧版都买了-之后才买的这书的今译。以为相辅相行之资。我其实更爱看校释之类的原始工作。正因为有了好印象。对于今译这样的工作才有了期待。还没等读,就觉的这书是可靠的。大家手笔,必是不同。

评分

这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因而保存了各家的思想资料,成为先秦思想的资料汇编,许多古代的遗文佚事也靠它得以保存。春秋战国诸子如杨朱、宋钘、尹文、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著作早已失传,但在《吕氏春秋》中却能找到有关他们的资料,而且因为它成书在战国末期,和这些思想家相隔的时间较近,所以史料价值较高。尤其珍贵的是《上农》、《任地》、《辨士》等篇,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此外,《吕氏春秋》一书包容各家,具有调和色彩,所以也反映了当时儒法合流的某些趋势。《吕氏春秋》中某些法家的观点,往往渗入了儒家的成分。《察今》篇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本来是法家的观点。但同时说:"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长见》篇又说:"古今前后一也。"这就和法家不同了。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①韩非也主张"不期修古"。②《吕氏春秋》"古今一也"的主张,③显然是调和儒法两家的产物。值得提到的另一点是,《吕氏春秋》一书在编书的方法和体例方面,比以前有所创新,对于后世《太平御览》等类书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评分

据《史记》等书记载,《吕氏春秋》为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纂。尽管这部书出自诸宾客儒士之手,但它基本上反映了主持人吕不韦的思想。 《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家长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呢?首先, 家庭得有书, 最好有较多的藏书。在孩子很小时(周岁以内), 家长就应给孩子提供适合他阅读的低幼画册。家长会说:“孩子太小不会看,还撕书, 给这么小的孩子买书也白费钱……”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但这不是问题, 家长只要耐心的教育孩子,孩子很快就会不撕书了(也有从没撕过书的孩子) 也有家长会说:孩子太小,看不懂书,说的也有道理。但孩子总能看懂一点吧,既使一点不懂,至少他也接触了书,对书有了印象,这也是收获啊! 这好比家长教幼儿说话, 一岁前的幼儿是根本听不懂大人说的任何话的, 但没有家长因此放弃同幼儿说话。事实上, 家长经常的与幼儿说话, 久而久之,幼儿不仅能听懂了大人说的话, 自己也逐渐学会了说话。幼儿看书也是如此,小孩子接触了书 , 就对书有了印象,逐渐就会喜欢上书, 进而就能看懂书爱看书了。实践证明: 绝大多数幼儿对看图书是感兴趣的。 有人说:“我己给孩子买来好几本书了, 可他根本不看! ”不完全是这样吧? 您买的书是否时间太久了? 是不是孩子已看过多少遍,实在看腻了? 如果你能经常给孩子提供一些新书,相信孩子不会不喜欢看的。“书太贵,孩子看得又快,供不起。”这也是事实,那么家长可以想办法啊, 可以去少儿图书馆给孩子办个借阅证, 可以同其他家长去借或者交流。总之, 千方百计的让孩子有书看,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孩子就会逐步的喜欢上书了 家长有时间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朗读、讲解……把读书作为活动, 在寓教于乐中搞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这会使孩子更有兴趣读书了。家长还可以在陪伴孩子读书过程中, 教他一些生字,当他有了一定的识字积累后, 鼓励孩子自己读书。这样,孩子三、四岁后就可以自己阅读了, 逐渐的就养成读书兴趣。那么, 对那些已经上学的大孩子, 该怎样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呢?这比教育学前的小孩子要难些(有些学生已有读书习惯),但只要当家长的努力去做, 也会取得明显成效的。首先, 要为孩子提供书。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他们提供他最喜欢读的书,经常领孩子逛书店, 经常给孩子买上几本书,一定要舍得为孩子“智力投资”。尽管眼前支出多些,但长远看收益是巨大的,投资是值得的, 效益是可观的。其次, 要多给孩子讲读书的重要作用。家长可为孩子多讲述些名人与读书的故事,让孩子的头脑中有读书成才的意念和榜样。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只要家长有意识的积极培养孩子读书(而不是按大人意志,强迫孩子读他不感兴趣的书), 孩子都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孩子有了这种良好习惯, 相信他离成才的目标就近了一步。为了你的孩子成才, 请你尽早培养孩子读书吧!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服务。

评分

很好的书,内容详实,装订精美,值得一读。

评分

非常好的书,优秀的出版社,优秀的印刷,值得购买(有老版的)

评分

  知氏的家君叫智伯,正如晋国国君叫晋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