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灵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太平兴国七年(982)开始,雍熙三年(986)完成。宋真宗赵恒时曾进行几次修订。宋孝宗赵昚时又命专人作了校订,最后经周必大、胡柯和彭叔夏复校,于嘉泰元年(1201)开始刻版,四年完工。这个宋刻本现在仅存残本。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清朝纂修《全唐诗》、《全唐文》和《四库全书》时,都曾用作参考。《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文苑英华(套装共6册)》流传不广,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胡维新等根据传抄本重新刻印。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刻本一百四十卷和明刻本八百六十卷配齐影印,并附录了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及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第一册
刻文苑英花序
纂修人姓名
纂修文苑英花事始
卷一——一五〇 赋
第二册
卷一五一——三三〇 诗
第三册
卷三三一——三五〇 行
卷三五一——三七九 杂文
卷三八〇——四一九 中书制诰
卷四二〇——四一九 翰林制诏
卷四七三——四七六 策问
卷七七——五〇二 策
第四册
卷五〇三——五五二 表
卷五五三——六二六 判
卷六二七 笺
卷六二八——六四四 状
卷六四五——六四六 檄
卷六四七——六四八 露布
卷六四九 弹文
卷六五〇 移文
卷六五一——六六六 启
第五册
卷六六七——六九三 书
卷六九四——六九三 疏
卷六九九——七三八 序
卷七三九——七六〇 论
卷七六一——七七〇 议
卷七七一 连珠 喻封
卷七七二——七七九 颂
卷七八〇——七八四 赞
卷七八五——七九〇 铭
卷七九一 箴
卷七九二——七九六 传
卷七九七——八三四 记
第六册
卷八三五——八三九 谥哀册文
卷八四〇——八四一 谥议
卷八四二——八四三 诔
卷八四四——九三四 碑
卷九三五——九六九 志
卷九七〇 墓表
卷九七一——九七七 行状
卷九七八——一〇〇〇 祭文
附
文苑英花辨证
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我刚刚看完了一本历史传记类的著作,《王朝的侧影:晚清遗老的口述实录》。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它并非传统的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通过收集和整理了大量亲历晚清风云变幻的底层官员、知识分子甚至部分宫廷侍从的第一手口述资料,勾勒出那个时代复杂而真实的众生相。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真切地感受到了旧制度在现代冲击下的痛苦挣扎与无力回天。作者的叙事冷静客观,很少加入过多的主观臆断,而是让那些沉淀在时光中的声音自己说话。比如其中记录的一位地方官员面对义和团运动时的彷徨与抉择,那种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的心态,比任何官方史书的记载都来得更加触动人心。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近代转型的复杂性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提醒我们,历史是由无数个体的经验和记忆编织而成的,而不是冰冷的年代线。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本名为《星河璀璨》的科幻小说,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宇宙图景。故事的主角,一位年轻的星际探险家,肩负着寻找失落文明遗迹的使命,他的旅程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令人震撼的奇观。书中对未来科技的描绘,如超光速引擎、意识上传、以及各种形态的智能生命,都写得逻辑严密且极具说服力。更让我称赞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炫酷的技术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无限宇宙时的哲学困境:存在的意义、文明的兴衰、以及爱与牺牲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其中关于“时间悖论”的那一章,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情节反转得让人措手不及,读完后劲十足,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相当扎实,比喻精准,情感描写细腻入微,让人完全沉浸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星际世界中,感觉自己也跟随主角一同经历了那场波澜壮阔的冒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硬核科幻和深度思考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说来惭愧,我平日里不太涉猎推理小说,但偶然间朋友推荐了《迷雾庄园的最后晚餐》,彻底颠覆了我对这一题材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布局精妙得像一个复杂的钟表结构,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精准无误。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英式庄园里,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接连发生,表面上看似乎是意外,但随着侦探的深入调查,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开始像蛛网一样收紧。最妙的是,作者在构建谜团的同时,也对人性的幽暗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每个人物都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动机,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在迷雾中变得模糊不清。我特别喜欢那种逐步揭开真相的过程,作者设置了层层叠叠的误导,当我以为自己已经猜到凶手时,总能被接下来的新证据推翻。这种智力上的博弈感,让人欲罢不能,甚至连阅读速度都不由自主地加快,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暗示。读完后,那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是其他类型小说难以比拟的。
评分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对文字的锤炼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因此很少会为一本纯粹的现代散文集写长篇评价。然而,《檐下的光影》却以其独特的韵味俘获了我。这位作家的笔触极其细腻,擅长捕捉生活中的那些转瞬即逝的美感——可能是清晨厨房里透进的一缕阳光,是老城区雨后湿漉漉的青石板,又或者是一段不经意间听到的邻里对话。他的文字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如同水墨画般,寥寥数笔,却勾勒出意境深远的生活侧面。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绘这些寻常景象时,总能引出对时间流逝、记忆沉淀的哲思。比如描写他童年时常去的一间旧书店,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逝去岁月的温柔缅怀,让人读得心中泛起微微的酸楚和暖意。这本书的节奏非常缓慢,需要细细品味,它不是用来快速消化的快餐读物,而是应该像品茗一样,在安静的午后,慢慢地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一次温柔的对谈。
评分最近在进行心灵疗愈方面的阅读探索,有幸接触到了《静水深流:当代正念冥想指南》。这本书的风格极其平和、舒缓,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轻声细语。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提供了大量简单易行、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正念练习方法。从基础的呼吸觉知,到身体扫描,再到如何在日常的刷牙、行走中保持当下,讲解得详尽而富有温度。我过去总觉得冥想是件需要清空思绪的苦差事,但这本书教会我,接纳念头的流动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用一种非常科学且不带宗教色彩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活在当下”对缓解焦虑和提升专注力如此重要。书中引用了一些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其观点,使得整本书的指导显得既有灵性又脚踏实地。读完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变得更具弹性,不再轻易被突如其来的情绪裹挟。这是一本能真正帮助人安顿心灵的实用之书。
评分中华书局影印本
评分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评分开学之后,每周花费三个晚自习和周六下午、周日上午的时间学习竞赛知识。对于数学竞赛来说比较轻松,可以直接讲竞赛内容,往年10月份新高一参加竞赛就得到省2等奖的也不是没有,最近数学竞赛好像提前了。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竞赛来说,头一个学期基本都在跑高考内容。不过暑假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没有足够的数学基础,也难以在半学期之内吞下高考内容。实际上高考内容会花费一年左右,但是在第二学期会讲竞赛知识了。对于做竞赛的学生而言,高二年级的竞赛是算是第一次,这时候的成绩比较能反映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上的差距。好的学生在高二就可以获得省二等奖,甚至省一等奖。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高三的竞赛才是最重要的,这时候学生不仅学完了所有竞赛知识点,而且也经过了足够的训练,拿到省二等奖、省一等奖并非难事,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总决赛。近几年竞赛保送取消了,加分等优待也没了。但是我觉得学校的自主招生权正在扩大,实际上学校的自主招生权主要都用来招竞赛成绩好的学生了。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有时间静下心来慢慢看
评分很满意,送货上门,价格优惠。
评分太平兴国七年(982),《太平广记》早已完成,《太平御览》也接近定稿,于是宋太宗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中抽调李昉、宋白、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
评分印刷字体还是挺清楚的,期待早日出点校本
评分到手,没有什么好能说出你的好,谢谢,六一儿童节快乐!
评分当然,实际上三中的管理还是很松散的,只是课堂时间比较多。比较一下其他省份的那些所谓超级中学也就知道了,早晨7点到学校晚上10点回家一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实际上只是在学校呆的时间长而已,学校并没有逼迫学生花费全部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要知道学校的文体工作做的相当不错,还有运动会、元旦汇演等等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实际上非常丰富,能极大地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