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安德森 著,秦裕林 译
图书标签:
  • 认知心理学
  • 心理学
  • 认知科学
  • 思维
  • 记忆
  • 学习
  • 问题解决
  • 决策
  • 第七版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66514
版次:7
商品编码:108967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0
正文语种:中文版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今年第五届穗港澳ACG动漫游戏展上,主编朱朱现身舞台给现场购买《爆笑王国》的爆迷们签售并合影!一们爆米兴奋紧张到一瞬间变呆头,当然要画个漫画儿纪念一下!
   朱朱,你好,我代表爆米们来给你拍个照!米有问题。朱朱摆了个pose,被爆米围观中。
   其实有个问题大家都已经想问好久了!什么问题可以尽管问。
   为你每次拍照时,都是同一件衣服,同一个动作呢?这叫做有个性,你懂不?
   是什么原因让你有动力坚持这个独具一格百年不变的造型呢?那是这件衣服从没洗过,衣服都已经硬得我动不了了。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内容简介

   《呆头农场》大家都喜欢看呆头家的呆狗包子撒尿,还对它的尿顶礼膜拜,包子的尿到底有何奥秘?《罗罗布爆笑百科》想知道怎样用屁来交流?看网络红人罗罗布教你所不知道的百科知识!看备备演绎爆笑版极速传说!

作者简介

约翰·安德森,John R.Anderson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oRo安德森(John R. Anderson)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梅隆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科学院心理学部(Psychology Section) 2001-2004届主席,认知科学学会1988届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职业奖(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areer Award,1994)、鲁姆哈特奖(2004)、实验心理学杰出成就奖(2005)、荷兰皇家科学院首届海涅肯(Heineken)认知科学奖(2006)、和富兰克林计算机与认知科学奖(2011)等重大奖项。
2004年,著名心理学史家Noel Sheehy将约翰o安德森与冯特、弗洛伊德、巴普洛夫以及赫伯特o西蒙并列,评定他为人类历史上"50位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之一,而且是其中年轻的一位。
秦裕林,Yulin Qin 男,1947年生。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认知心理学博士(1992)。导师赫伯特o西蒙(1916-2001,Herbert A. Simon, 中文名司马贺)生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计算机科学图灵奖(1975)和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1993)等奖,系当代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奠基者之一。
2000年以来,秦裕林工作在CMU的安德森实验室,研究方向为认知体系结构(Cognitive architecture)与计算模型ACT-R及其神经基础。
曾作为作者与导师西蒙共同著名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科学年会等发表论文6篇,与安德森共同著名在《美国科学院院刊》、《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杂志》等国际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
曾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曹南燕共同翻译赫伯特o西蒙自传《我生活的种种模式》(东方出版中心,1997)。
在CMU学习期间及在安德森实验室工作期间,曾经听安德森本人讲过本书的不同版本。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1章 认知的科学
动机
知性的好奇
对其他领域的启示
实际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历史
早期史
启示: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德国的心理学:聚焦于内省观察
美国的心理学:聚焦于行为
认知革命:人工智能、信息论和语言学
信息加工分析
认知神经科学
信息加工:互通讯息的神经元
神经元
信息的神经表征
脑的结构
功能定位
拓扑组织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用fMRI研究解方程
第2章 知觉
视觉信息加工
脑的视知觉
xii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早期视觉信息加工
视细胞中的信息编码
深度与表面知觉
物体知觉
视觉模式识别
模板匹配模型
特征分析
启示:区分人类与BOT
物体识别
脸的识别
言语识别
言语的特征分析
类别性知觉
情境与模式识别
综合情境与特征信息的马萨罗FLMP模型
情境与识别的其他例子
结论
第3章 注意与操作
顺序瓶颈
听觉注意
过滤器理论
衰减理论与后期选择理论
视觉注意
视觉注意的神经基础
视觉搜索
捆绑问题
视野忽视
基于物体的注意
中枢注意:选择所要追随的思路
启示:为什么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是危险的行为
自动化:通过练习而精通
斯特鲁普效应
前额的执行控制部位
结论
第4章 心理表象
言语表象与视觉表象
视觉表象
表象扫描
大小的视觉比较
视觉表象类似于视知觉吗
视觉表象与脑区
表象既包括空间成分又包括视觉成分
认知地图
空间的自我中心和他我中心表征
地图曲解
将文字转换成表象
结论:视觉知觉与视觉表象
第5章 知识的表征
知识及相关脑区
对事件意义的记忆
言语信息的记忆
视觉信息记忆
细节与意义的保持
意义记忆效果好的启示
启示:记住词汇表的记忆术
命题表征
命题网络
非模态符号系统与知觉符号系统
具身认知
概念知识
语义网络
图式
图式的心理学真实性
类别成员的隶属程度
事件概念
抽象理论和实例理论
脑中的天然类别
结论
xiv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第6章 人类的记忆:编码与储存
记忆与脑
感觉记忆短暂地保存信息
视觉感觉记忆
听觉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理论
工作记忆保存执行任务所需的信息
巴德利的工作记忆理论
额叶皮层与灵长类的工作记忆
激活与长时记忆
激活计算的例子
扩散激活
练习与记忆强度
学习的幂定律
幂定律的神经基础
影响记忆的因素
增细加工
学习课本教材的技巧
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增细加工
启示:地点记忆法如何帮助我们组织记忆
伴随学习与有意学习
闪光灯记忆
结论
第7章 人类记忆:保持与提取
记忆真的被遗忘了吗
保持函数
干扰如何影响记忆
扇面效应:事实网络
对先前存在的记忆的干扰效应
关于干扰和消退的争论
冗余防止干扰
提取和推断
似真提取
目录xv
增细加工和推断重构的交互作用
启示:广告商如何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
目击者证言和关于虚假记忆的争论
虚假记忆和大脑
联想结构和提取
编码情境效应
编码特异性原理
海马结构和遗忘症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正常被试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程序性记忆
结论:人脑中记忆的各种类型
第8章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本质
从比较的角度看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和搜索
问题解决的算子
算子的习得
类比与模仿
从进化和脑的视角看类比与模仿
算子选择
差异降低法
手段-目的分析
河内塔问题
目标结构与前额皮层
问题表征
正确表征的重要性
功能固着
定势效应
酝酿效应
顿悟
结论
附录:解答
xvi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第9章 专业技能学习
脑随着技能的获得而发生改变
技能习得的一般特征
技能习得的三个阶段
学习的幂定律
专业技能的本质
程序化
技法学习
策略学习
问题感知
模式学习和记忆
启示:计算机成为国际象棋专家的方式与人类不同
长时记忆和专业技能
有目的练习的作用
技能的迁移
相同要素说
教育启示
智能家教系统
结论
第10章 推理
推理和脑
对条件命题的推理
由条件论据判定结论
在更大的背景中由条件论据判定结论
沃森选择任务
条件命题的许可解释
条件命题的概率解释
关于连接词'如果'的最后思考
演绎推理:关于量词的推理
直言三段论
氛围假说
氛围假说的局限性
加工解释
归纳推理和假设检验
假设形成
假设检验
科学发现
启示:一个90%的结果有多大的说服力
结论
第11章 判断与决策
人脑与决策
概率判断
贝叶斯定理
对基础比率的忽视
保守主义
经验导致遵从贝叶斯定理
概率判断
再认启发式的适应性本质
决策
框架效应
启示: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主观效用和主观概率的神经表征
结论
第12章 语言结构
语言与脑
语言学领域
生成性和规则性
语言直觉
能力和操作
句法形式结构
短语结构
言语的停顿结构
言语错误
转换
人类语言为什么如此特别
启示:猿的语言和实验伦理问题
xviii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行为主义观点
沃夫的语言决定论假说
语言取决于思维吗
语言的模块性
语言获得
关于规则和过去式的争议
输入的性质
语言获得的关键期
语言通则
对于转换的约束
参数设定
结论:语言的独特性:总结
第13章 语言理解
脑和语言理解
语法分析
成分结构
解释的即时性
句法结构的加工
语义考虑
句法和语义的整合
句法和语义加工的神经标志
歧义
暂时性歧义加工的神经标志
词汇歧义
模块性加工与交互加工的比较
启示:智能话匣子
语用
跨桥推理与增细推理
所指推理
代词的所指
否定
文本加工
文本结构和记忆
文本表征的层次
结论
第14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发展阶段
守恒
什么在发展
经验论者和先验论者的争论
增强的心理能力
增长的知识
认知和老龄化
认知发展小结
认知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智力测验
启示:智商决定人生的成功吗
因素分析
推理能力
语言能力
空间能力
心理测量学研究的结论
结论
专业术语表
主题索引
参考文

前言/序言


《心智的奥秘:从感知到决策的探索之旅》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心智”,它负责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纷繁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所理解、思考、记忆和行动的基础。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又如何塑造我们的个性和行为?《心智的奥秘》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人类心智深层运作的旅程,揭示那些塑造我们日常体验的认知过程。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入胜的研究成果以及发人深省的思考题,引导读者一步步解构心智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将首先从感知的奇妙世界开始,探究我们如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捕捉周围的环境。您将了解到,感知并非是被动地接收信号,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大脑如何从模糊的光影中识别出熟悉的脸庞?又是如何区分音乐中的不同乐器?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答案,解释知觉的组织原则,例如邻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和封闭性,它们帮助我们将零散的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我们将深入探讨“图形-背景”分离的机制,理解为什么我们总能将某个物体从复杂的环境中区分出来。同时,还会揭示视觉场景的组织结构,例如物体的识别、空间定向以及运动的感知。听觉的精妙之处也将被一一展现,从声音的频率、振幅到它们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我们将理解声音如何帮助我们导航、识别物体,甚至交流情感。触觉的细腻,嗅觉的唤醒,味觉的辨别,都将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研究,让您深刻体会到感官的丰富性。 在感知的基石之上,我们进入了注意的领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关键要素的?注意力的资源是有限的,但它却能让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捕捉到朋友的呼唤,在繁杂的文档中找到所需的信息。本书将详细介绍注意力的不同类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您将了解“鸡尾酒会效应”,即我们在喧闹的社交场合中,如何能够专注于与某人交谈,同时过滤掉其他所有声音。我们将探讨注意力的“过滤理论”和“衰减理论”,以及认知容量的限制。注意力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记忆?为何分心会导致错误?这些都是本书将要深入探讨的议题。您还将接触到“变化盲视”等有趣的现象,它们揭示了我们在不经意间会忽略掉环境中的重大变化。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记忆的殿堂。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存储着我们的经验、知识和自我认同。本书将全面解析记忆的不同阶段和类型,从短暂的感觉记忆,到可以储存几秒钟信息的短时记忆(或称为工作记忆),再到能够储存终生信息的长时记忆。我们将深入探讨编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关键的记忆过程。为什么有些信息轻易被记住,而另一些却难以留下印记?本书将介绍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例如复述、精细加工、组织化以及情景线索。您将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学习到更有效的记忆策略,如间隔重复和联想记忆。长时记忆的结构,包括陈述性记忆(事实和事件)和程序性记忆(技能和习惯),以及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都将得到清晰的阐释。我们将探讨记忆的可靠性,了解“错误记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遗忘”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当我们拥有了信息,下一步就是思维。思维是心智活动的最高表现,它包括了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和决策。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思维模式。在问题解决方面,我们将分析“信息处理模型”,以及固定化思维、启发法和算法等解决策略。您将看到,有时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并非来自循序ꜜ的逻辑,而是源于“顿悟”。在推理方面,我们将区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从普遍规律推导具体事例(演绎)与从具体事例归纳出普遍规律(归纳),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判断是如何在我们不确定时做出合理估计的?我们将研究“启发式偏见”,例如可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以及锚定效应,它们虽然能快速提供答案,但也可能导致系统性的偏差。决策是思维的最终输出,它往往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本书将介绍“期望效用理论”,以及“前景理论”如何解释我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您将了解“损失厌恶”等概念,理解为什么失去比获得同等价值的物品更让我们痛苦。 除了这些核心的认知功能,本书还将触及语言的奥秘。语言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强大工具,它与思维密不可分。我们将探讨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形态、句法和语义,以及语言的发展和习得过程。童年时期如何快速掌握复杂的语言规则?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将引发您对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深入思考。 最后,本书还将探讨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复杂互动。情绪并非是独立于认知之外的感性冲动,而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注意、记忆和决策。恐惧如何让我们更警觉?快乐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将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以及情绪在社会互动和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心智的奥秘》旨在为您提供一个关于人类心智运作的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它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升学习效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最终更深刻地认识“人”这个奇妙的生命体。无论您是学生、研究者,还是仅仅对人类心智感到好奇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您开启一扇通往认知世界的大门,点亮您对自身心智的无限探索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整体上保持了一种非常专业却又不失温度的平衡感。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面孔,充满了冰冷的术语堆砌,相反,作者似乎总能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人情味”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心理现象。例如,在讨论“心流”体验时,文字描述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类潜能的赞叹,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振奋。同时,在阐释某些有争议的理论时,作者会非常公正地呈现不同学派的观点和各自的局限性,没有明显的偏袒,这培养了读者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总的来说,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且极具耐心的导师,引领着我们一步步揭开人类心智运作的神秘面纱,阅读体验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思维上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调,配上字体那种沉稳的深蓝色,给人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却不失质感的纸张吸引了,翻动的时候那种轻微的沙沙声,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加分项。虽然内容很硬核,但排版上却做了很多心思,大量的图表和彩色的插图穿插其中,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不少。特别是那些经典实验的流程图,画得极其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我记得有一次晚上熬夜看,被一个关于记忆编码的模型图深深吸引,那个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清晰地展示了信息如何在不同层次之间流转。装订也很结实,完全不用担心经常翻阅会导致脱页或者书脊松垮,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专业书籍来说,这太重要了。整体来看,光是作为一个实体书,它就已经超越了我对一般教材的期待值。

评分

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资料更新程度让人印象深刻。它显然不是一本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重述,而是紧密跟随着近几年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新的实验成果和技术突破。尤其是在涉及到工作记忆模型和执行功能的研究部分,我发现书中对fMRI和EEG技术在新研究中的应用描述得相当到位,甚至提到了几个我最近在专业期刊上才看到的前沿观点。这说明编者在进行版本修订时,确实下了大功夫去追踪学术前沿,确保了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对于想深入研究这个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能在一本教材中就接触到这些最新的脉络,无疑节省了大量自己去筛选文献的时间。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讲究逻辑的连贯性与递进感,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认知过程至关重要。他们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地图。比如,在探讨注意力机制时,从早期的筛选模型逐步过渡到资源分配模型,每一步的衔接都如同高手对弈,步步为营,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先回顾前文已建立的基础,确保读者不会因为某个环节的理解缺失而掉队。这种“扎实地基,再向上搭建”的写法,让我在面对那些晦涩难懂的神经科学解释时,心里也感到非常踏实。有时候,我甚至会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难,而是因为作者的论证链条实在太精妙,让人忍不住想回味一下刚才的推导过程,那种思维被引导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

这本书在提供理论框架的同时,非常注重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巧妙的关联,这让“认知心理学”这个学科瞬间变得“鲜活”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决策偏差那一章,作者没有停留在枯燥的描述,而是举了许多非常贴近我们生活场景的例子,比如超市里的促销陷阱,或者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叙事。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每天无数次的“直觉判断”背后,都有着一套可以被分析和预测的底层规律。这种“知识-应用”的即时反馈,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在观察身边人的交流、自己的购物行为,试图套用书中的模型去解析,这种探索的乐趣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无法比拟的。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这是认知心理学啊,真棒

评分

特别推荐的一本教科书,虽然有些贵了

评分

包装损坏,希望京东库房好好爱惜书。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这是认知心理学啊,真棒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特别推荐的一本教科书,虽然有些贵了

评分

东西看着不错,物流很好。

评分

快递速度快,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

包装完好,书的质量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