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購買這本圖集主要是因為項目甲方要求所有涉及管道支吊架和閥門安裝的部分,必須遵循“國傢標準”的規定。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在“附件安裝”這一塊確實提供瞭堅實的規範支撐。它對不同管徑、不同介質管道的支架間距、防晃支架的設置要求,以及蝶閥、球閥、閘閥在管道係統中的標準安裝方嚮,都有明確的示意圖。這對於確保結構荷載的閤理分配和管道係統的長期穩定性至關重要。然而,一個讓我感到睏惑的點是,這本書作為2010年的閤訂本,似乎未能充分考慮到現代建築中日益普及的柔性管道和精密設備的安裝要求。例如,在地震活動頻繁的區域,減隔震支吊架的應用是強製性的,但圖中對此類特殊支架的選用和安裝節點討論得過於簡略,更多的是基於傳統的剛性連接設計。另一個問題是,對於現代中央空調係統中常用的精密過濾器的更換空間預留,圖集給齣的建議似乎偏嚮於維修人員可以輕鬆徒手操作的範圍,而對於需要藉助工具甚至小型起重設備纔能完成的維護工作,所需的淨空尺寸考慮不足。總而言之,它是一本優秀的基礎規範參考書,但在應對復雜、高標準的現代工程實踐時,仍顯露齣時代的局限性。
評分這本《國傢建築標準設計圖集(K1上):通風係統設備及附件選用與安裝(上冊)(2010年閤訂本)》在我手裏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說實話,我對它的期待值挺高的,畢竟是“國傢標準設計圖集”,總覺得裏頭該有金玉良言。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冷冰冰的技術手冊,裏麵塞滿瞭各種尺寸圖、連接節點和參數錶格。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精確到毫米的安裝指導,那這本書也許能派上用場,它詳盡地列齣瞭各種風管支吊架的規格、風閥的安裝間距,甚至連螺栓的型號都有涉及。但這對於我這種更關注係統整體設計思路和節能優化的大型項目工程師來說,顯得有些……“小傢子氣”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不同氣候帶或不同功能建築(比如醫院手術室和普通辦公樓)中,如何根據實際負荷變化來科學地選擇和配置不同類型的通風機組,而不是簡單地羅列一堆設備的齣廠標準。這本書的排版也比較陳舊,圖紙的清晰度和可讀性,尤其是那些復雜的節點放大圖,用A3的紙張打印齣來後,觀看體驗並不算理想,需要反復對照文字說明,纔能勉強理解其意圖。感覺它更像是給施工現場的一綫安裝工人準備的“操作指南”,而不是給設計院或者甲方做技術決策參考的“設計寶典”。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設計理念的闡述上多下點功夫,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怎麼裝”的層麵。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建築設備采購的采購經理,我非常關注標準圖集能否幫助我規範供應商的供貨範圍和技術參數。這本圖集在設備附件的選擇方麵做得還算細緻,比如不同壓力等級的管道法蘭連接件、不同材質的伸縮補償器的選用範圍,以及相關的安裝預留空間要求,都有明確的圖示和尺寸標注。這對於我們在起草技術規格書(Technical Specification)時,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依據,避免瞭因理解偏差導緻的設備采購錯誤。但是,我對它在“附件安裝”的細節處理上稍微有些遺憾。比方說,在吊裝大型風機或冷卻塔這類重型設備時,圖集裏隻給齣瞭設備基礎的預留孔洞圖,但對於設備就位後的精確找平、減振降噪墊層的材料選擇和鋪設厚度,或者設備頂部操作平颱的安裝標準,描述得就比較含糊瞭。這些都是現場施工中最容易齣現質量問題的環節。它似乎默認瞭這些“次要”環節可以由施工方自行發揮,但實際上,這些“次要”環節的質量,往往決定瞭整個通風係統長期運行的穩定性和舒適度。希望未來的修訂版能在這些“收尾”的關鍵步驟上增加更具操作性的指導。
評分我手裏有幾本不同年份的暖通設計圖集,對比下來,這本2010年的閤訂本在“通風係統設備”這一章的編排上顯得有些臃腫和重復。大量的篇幅被用來展示那些非常基礎、在任何一本教科書上都能找到的設備剖麵圖和原理圖,似乎是為瞭湊頁數而做的填充。比如,對於最常見的軸流風機和離心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它用瞭不少跨頁的篇幅進行展示,但這些圖示並沒有提供任何關於如何根據實際氣動性能麯綫圖來精確匹配電機的額外信息。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比如不同類型新風處理機組(如帶錶冷器、再熱盤管的組閤式)的內部布局邏輯、空氣處理單元(AHU)在不同安裝空間(室內吊裝、室外落地安裝)下的側重點差異,被壓縮在瞭一些不顯眼的角落裏。閱讀體驗上,導航性較差,缺乏清晰的索引和交叉引用係統,當你試圖快速查找某個特定部件的安裝要求時,往往需要在厚厚的圖集中來迴翻閱,效率低下。對於需要快速獲取信息的專業人員來說,這種“大而全”但“精而不深”的結構,實在不算友好。
評分我最近接手瞭一個老舊廠房的改造項目,對暖通部分的升級改造需求非常迫切,尤其是在新風處理和排風效率方麵需要達到現行的環保標準。我抱著希望翻閱瞭這本2010年的閤訂本,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設備選型與安裝的“範例”或“最佳實踐”。結果發現,這本書的實用性更多體現在“規範引用”上,而非“創新應用”。它似乎完全是基於那個年代(2010年左右)的主流設備和技術水平來編寫的,裏麵提及的很多設備型號和控製邏輯,在今天看來已經顯得有些落伍瞭。例如,對於新風熱迴收技術,書中隻是非常簡略地提到瞭幾種翅片式熱交換器的基本構造和安裝注意事項,但對於目前市場上更高效的轉輪式或闆式熱交換器的性能對比、不同工況下的能耗差異分析,這本書完全沒有涉及。這就導緻我在麵對甲方提齣的高能效要求時,這本書能提供的指導非常有限。它更像是把標準條文和設備說明書的精華部分進行瞭重新組織,形成瞭一個龐大的“字典”,但缺乏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邏輯流程的“設計手冊”的深度。對於一個尋求前沿技術解決方案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更多在於提供一個基準綫的參考,而不是指明未來的方嚮。
評分書是不錯,就是弄個閤訂本太貴瞭。
評分覺得這個還是買對的瞭哇哈哈贊
評分書沒有缺頁,很不錯,下次還買。
評分好東西
評分覺得這個還是買對的瞭哇哈哈贊
評分挺好的
評分閤訂圖集翻起來也方便
評分送貨上門,速度較快,還會考慮
評分內容豐富具體,圖畫清楚錶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