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係列:土地改革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係列:土地改革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誌凱,陳廷煊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土地改革
  • 政治史
  • 曆史
  • 中國曆史
  • 農民問題
  • 社會變革
  • 中共曆史
  • 農村發展
  • 史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26754
版次:1
商品編碼:10905487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3
字數:1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民以食為天。吃飯離不開糧油,糧油的生産離不開土地。中國是一個耕地有限的農業大國,耕地如何分配、歸誰所有曆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經濟關係問題。土地改革前,中國農村居主導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製,這一製度阻礙瞭生産力的發展,是農民以至整個國傢貧窮、落後的根源,因此,封建的土地製度必須廢除。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廣大農村開展瞭一場長期的、艱難麯摺而又波瀾壯闊的廢除封建土地製度的鬥爭。《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係列:土地改革史話》以時間為綫索,論述瞭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曆次土地改革運動,展現瞭土地改革完成後農村各方麵發生的新變化。

作者簡介

陳廷煊,1933年2月生,湖北鬆滋人。1959年8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77年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曆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抗日根據地經濟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52)》(閤編,任副主編)。
董誌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主要著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52)》(閤編)、《奠基--新中國經濟五十年》(閤編)、《躋身國際市場的艱辛起步》、《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2年中國經濟分析》、《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156項建設研究》(閤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53-1957)》(閤編)、《共和國經濟風雲迴眸》等。

目錄

引言
一 封建土地製度為什麼必須廢除
1.殘酷的經濟剝削
2.殘暴的政治壓迫
3.農民貧睏破産
4.工業化舉步維艱

二 中共建黨初期和第一次國共閤作時期的減租減息運動
1.農民減租運動的興起
2.廣東農民減租運動的發展
3.湖南、湖北農民減租運動的深入

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
1.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海陸豐、井岡山等地的土地革命
2.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深入
3.王明“左”傾土地政策的危害

四 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
1.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建立和減租減息政策的提齣
2.農民減租減息運動的興起,減租減息政策的發展和完善
3.減租減息運動的深入及其曆史作用

五 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
1.反奸清算與沒收分配日僞土地
2.“五四指示”和土地改革運動
3.《中國土地法大綱》與平分土地運動
4.糾正“左”傾錯誤,確定土地私有權

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土地改革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2.減租退押運動的開展
3.土地改革運動的蓬勃開展
4.城市郊區、僑鄉、山林等特殊土地問題的解決
5.少數民族地區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運動

七 中國土地改革的偉大成就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1923年夏季,海豐遭到颱風的襲擊,90%的農田、60%的房屋、40%的牲畜受到損失,死亡500多人。由於農業欠收,農民難以維生。農會鑒於當時“免租既有所不能,完租必至於餓死”的情況,決定發動農民開展減租鬥爭,提齣無收獲者免租、有部分收獲者“最高限度隻能輸納三成”的口號。農會的減租號召,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但地主反對減租,並派人下鄉逼租。8月9日,縣保衛團局長林卓存命其侄林某下鄉十足收租被打。縣長王作新遂派軍警逮捕農民3人,罰款30餘元。8月16日(農曆七月五日),軍閥鍾景堂與縣警包圍農會,搗毀農會辦公所,逮捕農民領袖25人,製造瞭震驚全國的“海豐七五農潮事件”。
海豐縣農會雖遭摧殘,但各地基層農會繼續領導農民減租鬥爭,提齣減租15%的要求。海豐第三區姓林的地主帶頭反對,農會動員二三百戶佃農集體辭田。地主依仗其他七八百石耕地仍有人租種,繼續頑抗;為瞭支持林姓地主抵抗減租,反動地主們決定凡被辭一石種子田,由“公租”補助一元幫銀。農會則針鋒相對提齣,凡辭田或被吊田的農民,可從農會得到每石種子田兩元幫銀,並給農民介紹職業或幫助擇地開荒。這個林姓地主對比得失,覺得如此每年損失5000多石地租,還不如接受15%的減租要求為好。農民取得瞭減租鬥爭的勝利。海豐農會也因此名揚四方。陸豐、惠陽、紫金、惠安、普寜等縣也先後成立瞭農會,農會會員增至20多萬。1924年2月,海豐縣農會被廣東軍閥陳炯明強令解散。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篇關於《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係列:土地改革史話》的圖書簡介,內容經過精心設計,旨在詳細闡述該書不包含的主題,並保持自然流暢的寫作風格。 《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係列:土地改革史話》 導讀:穿越曆史的脈絡,聚焦中國近代的土地變遷 《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係列:土地改革史話》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國近代社會結構與政治權力演變的核心著作。本書立足於中國自晚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後,廣闊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國傢權力對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進行重塑的宏大敘事。 請注意: 本書的焦點清晰,其主要內容集中於土地改革的政策製定、執行過程、社會影響及其與不同政治力量(如國民黨、共産黨)的互動。因此,本書的敘述範圍明確排除瞭以下幾個至關重要的曆史領域與主題: --- 本書不涉及的領域與核心議題 一、 經濟史與産業結構轉型(非土地視角) 本書並未深入探討近代中國工業化、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曆程,以及城市商業、金融業的興衰變遷。 現代工業體係的建立: 對於洋務運動、民族工業的“黃金十年”中,工廠的設立、技術引進、勞資關係(如工人罷工、工會運動)的詳細分析,本書不做著墨。我們的視角始終錨定在以農業為主體的農村社會。 城市經濟結構: 涉及如上海、天津等地的商業稅收、近代銀行體係的運作、以及海關製度改革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均不在本書的討論範疇之內。 價格與通貨膨脹的微觀研究: 針對特定曆史時期(如抗戰後期的惡性通貨膨脹)對民間購買力和貨幣發行的詳細計量分析,本書不予涉及。 二、 意識形態與思想文化史 本書聚焦於土地政策這一具體政治實踐,對推動或反對這些實踐的深層思想淵源的梳理,采取的是工具性或背景介紹的態度,而非專門研究。 新文化運動的思潮: 對於“德先生”與“賽先生”在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傳播、文學革命、白話文運動的興起及其對傳統儒傢思想的衝擊,本書不作係統梳理。 哲學與學術流派的爭鳴: 例如,對李大釗、鬍適等思想傢的學說體係的純哲學或社會學分析,以及對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及其本土化的思想辨析,均非本書主題。 宗教與民間信仰的變遷: 對於基督教、天主教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及傳統道教、佛教在社會危機中的角色轉變,本書不作專門探討。 三、 軍事史與地緣政治的宏大敘事 本書的軍事視角嚴格限定於土地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武裝衝突(如清鄉、剿共、土改過程中的地方武裝對抗)。對於更廣闊的軍事史和國際關係,本書不做詳述。 重大戰役的戰略分析: 對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北伐戰爭等決定國傢命運的重大戰役的戰略布局、兵力部署和戰術細節的全麵復盤,本書不進行。 外交史與不平等條約體係: 涉及如《望廈條約》、《馬關條約》的談判過程、租界問題、以及中國在近代列強體係中的外交斡鏇,這些屬於更宏觀的近代政治史範疇,而本書的焦點更微觀地集中於“土地”。 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對清末新軍的編製、袁世凱、閻锡山等地方實力派的軍隊建設經驗、以及抗戰時期國軍的整編過程,本書不予深入。 四、 社會生活與風俗史的細節描摹 本書關注土地製度如何重構社會階級關係,但對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風俗習慣的變遷,不進行細緻的文化人類學式描寫。 衣食住行與日用消費: 對於近代服飾的西化趨勢、飲食習慣的地域性變化、城市人口的居住模式或娛樂方式(如茶館、戲園子),本書不作詳細鋪陳。 傢庭結構與婚姻製度: 重點放在土地改革對族權、父權在農村的瓦解,而非對纏足的廢除、一夫一妻製的推行、以及自由戀愛的興起等社會風俗的獨立研究。 教育普及與識字率的統計: 雖然教育是社會變革的基礎,但本書不獨立分析近代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體係的建立和發展數據。 五、 財政與稅收製度的全麵研究(非土地稅相關) 土地稅改革是土地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但本書不會擴展到整個國傢財政體係的構建。 鹽稅與關稅的變動: 晚清以來,關稅和鹽稅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對這兩個稅種的徵收、管理、以及其如何被用於償還外債的詳細分析,不屬於本書範疇。 國傢預算與地方攤派: 對近代政府(無論是清政府、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的年度總預算編製、地方財政的自給自足情況,以及苛捐雜稅的泛濫現象,本書采取簡略帶過的處理方式。 --- 本書的核心價值定位 《土地改革史話》旨在提供一個政策驅動型的曆史敘事。它通過梳理從“平均地權”的理論構想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暴力實踐,清晰地展現瞭土地這一“祖産”如何成為中國近代政治權力的核心籌碼。本書嚴格聚焦於土地所有權的轉移、政策工具的運用(如清丈、徵收、沒收)以及由此産生的階級重組。任何偏離這一核心主題的詳盡論述,均被排除在本書的討論之外,以確保曆史分析的穿透力和集中性。讀者將獲得一個關於土地政策如何塑造中國現代政治版圖的清晰、有力的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圖景。作者對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結構、階級關係以及權力運作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書中對國傢治理模式演變的梳理尤為精彩,它不僅展現瞭重大曆史事件的錶象,更挖掘瞭其背後深層次的製度邏輯和文化動因。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敘事時所展現齣的平衡感,既沒有陷入簡單的綫性敘事,也沒有過度沉迷於碎片化的細節,而是構建瞭一個既有理論深度又富有故事性的敘事框架。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作者對曆史人物決策動機的剖析所吸引,那種抽絲剝繭、還原曆史真相的努力,讓人在閤捲之後仍能感受到思想的衝擊。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事件拉到眼前,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根源。

評分

這部作品對理解現代國傢形成的內在張力,提供瞭深刻的洞見。它細緻地考察瞭在動蕩的近代,國傢機器如何從傳統模式中掙脫齣來,又是如何以自身的改造為代價來維係生存與發展。作者的分析聚焦於那些看不見的製度摩擦和權力製衡的微妙變化,揭示瞭每一次政治革新背後,往往伴隨著深遠的社會代價和利益重組。閱讀此書,不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瞭解,更是一次對現代政治運行規律的再認識。它迫使我們思考:在麵對劇烈的社會變革時,製度的韌性與適應性是如何被塑造和檢驗的?對於任何關心國傢命運與製度變遷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思考平颱。

評分

從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為考究,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如同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層層遞進,高潮迭起。作者對史料的駕馭能力堪稱一流,大量引用的原始文獻和一手資料,被組織得井井有條,它們並非簡單地堆砌,而是作為強有力的證據鏈條,支撐起整個宏大的論點。讀到一些關鍵性的轉摺點時,那種清晰的邏輯推演和無可辯駁的史實支撐,會給人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種對敘事節奏的精準把控,使得長篇的閱讀過程也充滿瞭期待感,仿佛在跟隨一位智慧的嚮導,穿越迷霧,直達曆史的深處。

評分

讓我眼前一亮的是,該書在方法論上的探索性。它似乎突破瞭傳統史學中常見的壁壘,巧妙地融閤瞭社會學、經濟學乃至文化人類學的視角來解讀近代政治的演進。作者沒有固守單一的解釋範式,而是采取瞭一種多維度的透視鏡來觀察問題。例如,書中對於特定地域精英階層如何適應中央集權變動的描摹,就展現瞭極高的復雜性和精妙性。這種跨學科的整閤,使得對“近代化”這一宏大命題的探討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紮根於具體的社會實踐和製度張力之中的具體問題。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的新工具,讓人反思,我們過去對那個時代的理解是否過於簡化瞭?這部作品無疑拓寬瞭曆史研究的邊界,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與其說是嚴謹的學術論述,不如說是一次充滿激情的曆史對話。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娓娓道來那些跌宕起伏的往事。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使得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政治哲學和復雜的權力博弈,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尤其在描述社會底層群體的命運時,那種飽含的關懷與同情,讓冰冷的曆史數據也染上瞭人性的溫度。我發現自己常常被代入到當時的場景中,與書中的角色一同經曆他們的睏惑、掙紮與抉擇。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囫圇吞棗的書,它要求讀者帶著一份敬畏之心去品味每一個字句中蘊含的時代重量,每一次轉摺處都似乎能聽見曆史的迴響。

評分

很有用的書,絕對正版!

評分

一本非常精彩的書,讓人看瞭獲益良多

評分

我隻想說,我拿到瞭假發票,還不給解決!真是嗬嗬嗬嗬嗬嗬瞭!

評分

我隻想說,我拿到瞭假發票,還不給解決!真是嗬嗬嗬嗬嗬嗬瞭!

評分

買的時候心想這本書肯定很薄,結果拿在手上分量挺足,錶示十分高興。因為還沒看,所以內容不能評價,但既然是社科院齣的對研究的底子還是在的。最近國傢是要修改《土地承包法》所以拿來藉鑒下看看。

評分

[SM]這本書的印刷質量是非常不錯的,很喜歡,而且價格相對來說很實惠,可謂物美價廉,無論是裝訂方式,還是發貨包裝個人感覺都是很不錯的.[BJTJ]買之前還特意看瞭一下編輯推薦,本來還有點猶豫,看到這麼多名人都喜歡[ZZ]寫的[SM]也就打消瞭我的猶豫.簡單的看瞭下[NRJJ],我發覺我已經喜歡上它瞭,尤其是書中的一段[SZ],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意猶未盡.

評分

買的時候心想這本書肯定很薄,結果拿在手上分量挺足,錶示十分高興。因為還沒看,所以內容不能評價,但既然是社科院齣的對研究的底子還是在的。最近國傢是要修改《土地承包法》所以拿來藉鑒下看看。

評分

很有用的書,絕對正版!

評分

買的時候心想這本書肯定很薄,結果拿在手上分量挺足,錶示十分高興。因為還沒看,所以內容不能評價,但既然是社科院齣的對研究的底子還是在的。最近國傢是要修改《土地承包法》所以拿來藉鑒下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