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园容管理 [Park Environment Management]

公园园容管理 [Park Environment Managem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 编
图书标签:
  • 园林管理
  • 公园管理
  • 园容园貌
  • 环境管理
  • 绿化养护
  • 景观维护
  • 城市园林
  • 园林工程
  • 生态园林
  • 公共空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306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29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公园建设管理服务丛书
外文名称:Park Environment Management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字数:24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园园容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古代庭园园容管理、园容管理范畴、园容管理价值、园容管理模式、园容管理实务与案例及园容管理发展方向,我们力求以严谨的结构和轻松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公园园容管理的发展史、现代公园园容管理方法及未来公园园容管理发展方向。此书不仅是写给公园行业从业人员的一本书,同时也适用于社会广大公众读者,透过此书,您可以了解到我国公园的历史起源和古代乃至现代“公园”的洒扫人员、洒扫工具、卫生设施和园容管理方法等等许多有趣的知识。

目录

第1章 追踪溯源,闲话古代庭园园容管理
1.1 公园——由古代庭园的蜕变
1.2 古代庭园的园容管理
1.2.1 古代庭园的洒扫人员
1.2.2 古代的洒扫工具与卫生设施
1.3 向现代公园园容管理转化
1.3.1 私家庭园的初转变
1.3.2 公园园容管理发展历程

第2章 另辟蹊径,当今园容管理范畴新解
2.1 狭义与广义的园容管理
2.2 园容管理范畴新解
2.3 园容管理的特殊性
2.3.1 园容管理的时效性
2.3.2 园容管理的实效性
2.3.3 园容管理的长效性
2.3.4 园容管理的综合性

第3章 不容忽视,新时期园容管理价值思考
3.1 环境价值
3.1.1 维护生态平衡
3.1.2 有效截控疾病流通渠道
3.1.3 远离环境致病因素
3.2 社会价值
3.2.1 服务游客,标志形象
3.2.2 营造氛围,促进和谐
3.3 经济价值

第4章 兼容并蓄,园容管理模式社会化发展
4.1 市场经济给公园管理带来的冲击
4.2 园容管理模式社会化发展
4.2.1 自主管理
4.2.2 协助管理
4.2.3 委托管理
4.3 园容管理依据的法规与标准

第5章 融会贯通,园容管理实务与案例
5.1 环境卫生管理
5.1.1 卫生管理
5.1.2 废弃物管理
5.1.3 环境污染管理
5.1.4 环境卫生设施管理
5.2 公园容貌管理
5.2.1 建筑物及绿化景观管理
5.2.2 道路景观管理
5.2.3 车辆景观管理
5.2.4 夜景照明管理
5.2.5 商业摊点管理
5.2.6 牌示标识管理
5.3 人员面貌管理
5.3.1 员工管理
5.3.2 游客互动

第6章 前景展望,园容管理发展方向探寻
6.1 重点难点,回顾解析
6.1.1 公园主题定位不明确,管理导向模糊
6.1.2 未制定公园长远规划,缺乏管理指导
6.1.3 标准“量化”不够,管理依托不足
6.1.4 难以冲破的保洁员”招工难”瓶颈
6.1.5 设施设计考虑不周全,“折腾”损耗大
6.1.6 缺乏法律法规约束,游客不文明行为管理难
6.2 国际经验,探寻借鉴
6.2.1 绿量充足,园艺管理精细
6.2.2 设施简单,施工建设量少
6.2.3 注重实际,环保措施到位
6.2.4 倡导公益,普及科普意识
6.3 管理趋势,前景展望
6.3.1 全面导入国际ISO管理体系
6.3.2 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创造健康生活环境
6.3.3 做好垃圾分类减排,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6.3.4 治理城市扬尘,推行低碳环保理念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流转的时光:城市角落的自然叙事》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中自然元素如何影响人们生活,以及如何通过精巧的规划和人文关怀,让这些自然角落成为城市肌理中不可或缺的诗意组成部分的散文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穿梭于不同的城市,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风景——街角的盆栽、社区花园的一隅、滨河步道的野草、甚至是建筑外墙攀爬的藤蔓。本书并非是关于宏大的造景或严格的园林设计理论,而是聚焦于那些细微之处,探讨它们在城市节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悄然地为居民带来慰藉、启发与归属感。 本书的开篇,作者从童年记忆中的一片小树林切入,描绘了自然在孩童世界里扮演的神秘角色,以及这些早期经验如何在他日后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理解中留下深刻烙印。接着,他将目光投向现代都市,以“水泥森林中的绿肺”为题,分析了城市绿地在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基础功能,但更侧重于这些绿地如何成为人们逃离喧嚣、寻求片刻宁静的庇护所。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或技术,而是通过描绘在公园长椅上沉思的老人、在草地上嬉戏的孩子、在林间小径上跑步的年轻人,来展现自然环境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精神滋养。 随后,本书深入探讨了“社区花园的邻里情谊”。作者走访了多个由居民自发组织、共同打理的社区花园,记录了花园如何从一片荒芜之地,在邻里们的辛勤耕耘下,变成生机勃勃的共享空间。他详细描绘了花园里的各种植物,从熟悉的蔬菜瓜果到随风摇曳的花朵,并借此讲述了花园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分享劳作的汗水,交流种植的心得,分享收获的喜悦,甚至是争执与和解。这些社区花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新鲜的食材和休闲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连接人与人、社区与社区的桥梁,消弭了都市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在“滨河步道的生命韵律”一章中,作者聚焦于城市中的滨水空间。他观察并描述了滨河步道上各种自然元素的生命力——水边的芦苇、野草的顽强生长、不知名野花的点缀,以及栖息在其中的鸟类和昆虫。他认为,这些“野趣”的存在,并非是对精心打理的“花园”的挑战,而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展现了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由而强大的生命力,提醒人们自然界并非只有规整和可控,也存在着蓬勃的自发性。他通过描绘雨后步道上清新的泥土气息、夏日傍晚凉风拂过水面的涟漪,以及四季更迭中植物色彩的变化,来展现滨河空间带给城市的动态美感。 本书的另一重要主题是“垂直绿化与建筑的对话”。作者关注那些悄然爬上建筑外墙的藤蔓、窗台上的盆栽、屋顶花园的盎然生机。他认为,这些“垂直的绿意”不仅能美化冰冷的建筑立面,降低室内温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噪声污染。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们将自然元素引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让人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他详细描述了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筑的线条、光影形成有趣的互动。 在“城市中的鸟语虫鸣”章节,作者将听觉的感知引入到对城市自然的描述中。他记录了清晨公园里婉转的鸟鸣、夏夜草丛中此起彼伏的虫鸣,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城市生活中独特的背景音乐。他认为,这些自然的声音,是城市生命力的证明,也是一种天然的“白噪音”,能够有效地舒缓人们的神经,带来平静和安宁。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城市喧嚣中,通过专注于聆听这些细微的声音,来找回内心的平和。 本书还探讨了“季节的变换与城市风景的演进”。作者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城市自然景观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风貌。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枯寂,每一种景象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故事。他认为,季节的更迭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而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也随着季节的流转而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周期。理解和欣赏这种周期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自然的力量,以及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永恒。 在“人与自然的微妙连接”一章,作者进一步深化了对人与城市自然环境关系的思考。他认为,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仅仅是提供服务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启发的微妙连接。当我们走进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我们也在审视自己,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这种连接,体现在我们不经意间停下脚步,欣赏一朵花,或是因为一片绿意而感到心情舒畅。作者试图唤醒读者对这些微小时刻的觉察,鼓励大家主动去拥抱身边的自然。 本书的结尾,作者并非给出明确的“如何管理”的指南,而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启发性的方式,呼吁读者更加关注和珍视城市中的自然角落。他认为,真正的“管理”,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融入对人类生活需求的关怀,是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他强调,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是城市自然的守护者,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为城市增添更多生机与诗意。本书旨在通过感性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引发读者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共鸣,从而在心中播下珍爱自然的种子。 《流转的时光:城市角落的自然叙事》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诗意观察的散文集。它不是一本技术手册,也不是一份政策指南,而是一次深入城市肌理、体察自然生命力的精神漫游。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城市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风景,以及这些风景如何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们的生活。阅读本书,将是一次与城市自然的一次温柔对话,一次对生命本源的重新发现。它将带领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看到那些隐藏在钢筋水泥之下,依旧蓬勃生长的生命的力量,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最真挚的慰藉与感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白地说,像是在进行一次长达数小时的设备维护说明会。它的结构极其清晰,像是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来搭建的:从基础的绿化资产清点,到定期的质量检查清单,再到应急预案的制定。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公共安全与游园秩序维护”的部分,书中详尽列举了夜间照明的最低亮度标准、消防通道的净空要求,以及防范流浪动物侵入的管理措施。这些内容无疑是大型公共设施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它们关乎责任和安全。但对于我这种只是想了解如何在家中打造一个迷你日式枯山水庭院的人来说,这些信息实在过于宏大和遥远了。书中对于植物的描述,也多是从其生物工程学角度出发,比如抗逆性、生长速度、对空气污染的吸附能力,而非其观赏价值。我没能在里面找到任何关于如何通过修剪技巧来塑造植物形态的艺术指导,也没有关于如何通过光影变化来营造氛围的描述。它是一本关于“基础设施”的教科书,而非关于“艺术品”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那种墨绿色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觉得这是一本正经的、很有分量的专业书籍。我本来是想找点关于城市美化或者景观设计的入门读物,结果翻开《公园园容管理》,发现它更像是给一个已经入行的园艺师或者公园管理者准备的“操作手册”。里面有很多关于植物配置、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术语,比如“微生物菌群平衡”、“立体绿化技术”之类的,看得我这个门外汉云里雾里。我尤其注意到其中关于季节性维护的章节,它详细地划分了春季的萌芽期管理、夏季的病虫害高发期应对、秋季的落叶清扫和越冬准备,甚至连冬季的休眠期养护都有详尽的步骤和配图——那些配图,清晰度极高,都是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图,而不是那种让人心情愉悦的风景照。坦白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对于需要从科学角度管理一个大型城市公园的人来说,它或许是圣经般的存在。但对我这个只想让自家小院子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一点的普通读者而言,它的实用性似乎有点“高射炮打蚊子”了。我期望的是那种能教我如何挑选合适的月季品种、如何让草坪不再斑秃的“生活化”建议,而不是这些动辄涉及预算控制和长期规划的宏大叙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实,封面上除了书名和作者信息外,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性图案,这种极简主义的排版风格延续到了内页。我原本以为里面会包含一些经典的园林设计案例赏析,比如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法式园林的轴线对称美学,或者至少是国内几个著名城市公园的成功经验分享。然而,翻阅之后发现,它几乎完全聚焦于“如何让公园不坏掉”这个核心命题。对于“如何创造美”的探讨非常少,反倒是对“如何避免丑”的描述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例如,关于步道材料的选择,书中详细对比了透水沥青、彩色混凝土和石材铺装的耐磨性、维护难度和造价,但对于这些材料铺设出来后,其颜色和纹理与周边植被的协调性,则几乎没有提及。它更像是一本针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内容扎实到可以作为行业标准来引用,但对于追求园艺美感的爱好者来说,这种过于侧重于“技术规格”和“合规要求”的叙述方式,显得有些枯燥乏味,难以让人产生持续阅读的动力。

评分

我带着对“园艺美学”的期待打开了《公园园容管理》,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提升家居环境的灵感。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直接被拉进了市政绿化部门的季度工作例会现场。内容涵盖了预算编制、人员配置、设备采购的详细流程,甚至还有关于外包服务商绩效评估的具体指标。我试图在其中寻找一些关于“景观设计哲学”的讨论,比如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或者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引导游客的情绪。但这类哲学思辨在书中几乎绝迹。相反,大量篇幅被用于描述如何规范使用化学除草剂的安全规范、如何处理采集下来的园林废弃物以达到环保标准。这本工具书的“实操性”体现在了极端的规范化上,它要求管理者对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从地下的灌溉管网到头顶的树冠覆盖率——都进行精确量化和记录。它教你如何“管理”一个公园的“系统”,而不是如何“热爱”和“美化”这个空间。如果说园艺是一门艺术,那么这本书就是这门艺术背后的、严肃到近乎冰冷的基础工程学。

评分

拿到这本《公园园容管理》后,我立刻被它那股子“冷峻的工程感”给震慑住了。这不像是描述如何享受公园绿意的抒情散文集,更像是一份政府机构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的蓝本。书中大量使用了图表和数据分析,比如不同气候带的养护成本对比,或者某种新式灌溉系统在五年内的投入产出比分析。我尝试去理解其中关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章节,它深入探讨了中水回用系统的技术细节、过滤设备的选型标准,以及相关的法规合规性问题。老实说,这些内容远远超出了我阅读园艺书籍的预期范围。我本想了解的是,为什么我家楼下的那片海棠树老是开花少,是不是水浇多了?结果这本书直接跳到了如何设计一个占地五公顷的湿地公园的循环水系统。它专注于“管理”和“维护”的“工程”层面,而非“欣赏”和“培育”的“艺术”层面。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客观、中立,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引发情感共鸣的描述,比如“春日繁花似锦”、“秋风送爽”这类词汇在书中是找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四月平均气温与降雨量阈值”、“养护周期标准化”。它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流程,而不是个性化的经验分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