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壽昌集

周壽昌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周壽昌 著,王建,田吉 校
圖書標籤:
  • 周壽昌
  • 篆刻
  • 書法
  • 金石
  • 藝術
  • 文化
  • 傳統藝術
  • 名傢作品
  • 研究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807615170
版次:1
商品編碼:1093872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湖湘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6
字數:32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周壽昌集》收錄瞭周壽昌一生的經典著作,包括:《思益堂詩抄》、《思益堂古文》、《思益堂詞抄》和《思益堂日劄》。周壽昌,綜其一生,考據與辭章兼治。為考據,與同時的曾國藩、郭嵩燾等一起為湖南漢學爭得一席之地,且影響瞭一大批後進。為辭章,駢文最著,其詩歌足稱湖湘巨擘,其詞亦可觀。作為學者,修養全麵,業餘從事書畫,精於書畫金石之鑒藏,甚乃深通醫學。

目錄

國史·文苑傳

思益堂詩抄
思益堂古文
思益堂詞抄
思益堂日劄

前言/序言


《周壽昌集》是一部匯集瞭周壽昌先生一生學術思想與文學創作的珍貴文獻。然而,若要對其進行內容概覽,卻發現其中所涵之廣博,足以令人深思。它不僅僅是一冊書,更像是一個思想的寶庫,一座知識的殿堂。 本書的成書,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凝聚瞭周壽昌先生數十載的潛心研究與不懈耕耘。他的學術生涯,尤以對曆史文獻的精讀細解,對經史子集的考訂辨析見長。在《周壽昌集》中,讀者可以窺見他如何穿越時空的洪流,與古聖先賢對話,於字裏行間探尋先哲智慧的脈絡。他對於史料的嚴謹態度,對於考據的精益求精,都充分體現在他留下的字句之中。每一處引文,都力求準確;每一次論述,都經過深思熟慮。他並非僅僅滿足於傳達知識,更注重培養讀者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大傢質疑權威,獨立判斷。 除瞭紮實的學術功底,周壽昌先生亦是一位深具人文情懷的文學傢。他的文字,或溫婉細膩,或慷慨激昂,無不流露齣他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深刻感悟。在《周壽昌集》中,我們能感受到他筆下描繪的萬韆氣象,無論是山川風物,還是世態人情,都被他賦予瞭鮮活的生命。他的敘事,常常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情感真摯動人。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通過這些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引發讀者共鳴。他的詩詞歌賦,更是將中國古典文學的韻味展現得淋灕盡緻,意境深遠,韻律優美,讀來令人迴味無窮。 《周壽昌集》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的豐富,更在於其思想的深度。周壽昌先生的思想,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縮影,既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也有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反思。他關注民生疾苦,關心國傢前途,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的批判精神,不畏權勢,直言不諱,體現瞭一位獨立知識分子的風骨。他對於社會變遷的敏銳洞察,對於未來發展的思考,都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本書的編排,也極具匠心。並非雜亂無章的堆砌,而是根據周壽昌先生的學術脈絡與創作時期,進行瞭閤理的梳理與歸類。這使得讀者能夠係統地瞭解其思想的演變過程,以及其學術成就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初次接觸周壽昌先生的讀者,還是對其有深入研究的學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 《周壽昌集》所展現齣的,是一種溫潤如玉的學養,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一種探求真理的勇氣。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思想的傳承。它鼓勵我們去閱讀,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沉下心來閱讀這樣一部著作,無疑是一種寶貴的精神享受。它如同清泉,滌蕩心靈;它如同明燈,指引方嚮。 然而,要準確地描繪《周壽昌集》的內容,又仿佛是在描繪一片浩瀚的星空,無論如何細緻的描述,都難以盡述其全部的璀璨。它所蘊含的智慧,需要每一位讀者親自去挖掘,去體會。它所激發的思考,需要每一位讀者在閱讀後,去延展,去深化。 或許,與其說是“概覽”這部書的內容,不如說是“介紹”它所引發的無限可能性。閱讀《周壽昌集》,可能意味著你將踏上一段跨越時空的求知之旅,與一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你可能會被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摺服,被他深邃的洞察力所震撼,被他細膩的情感所打動。 這部著作,就像一本未完待續的畫捲,每一頁都充滿瞭待人發掘的驚喜。它不提供標準答案,卻能激發你提齣更多的問題。它不強加觀點,卻能啓發你形成自己的見解。它的價值,並非僅僅在於它“寫瞭什麼”,更在於它“能讓你思考什麼”。 《周壽昌集》所承載的,是一種曆久彌新的生命力。它穿越瞭時代的界限,將周壽昌先生的智慧與情感,永遠地留存在紙頁之間。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激勵。它提醒著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永遠不要停止對知識的追求,對真理的探索,對人性的關懷。 這部集子,可以被看作是周壽昌先生思想的集閤,是他一生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的精華所在。其中所包含的,是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創新性闡釋,是對社會現實的敏銳觀察與理性反思,是對人生哲理的深邃體悟與獨特錶達。 可以想象,在《周壽昌集》的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他對於文獻的精雕細琢。他或許會深入考證某一曆史事件的細節,辨析某一古籍的真僞,闡述某一哲學思想的淵源。他的文字,不會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根植於史實,落腳於考據的。每一次論斷,都力求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而同時,他作為一位文學傢,其作品中定然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無論是描繪壯麗的山河,還是刻畫細膩的人物情感,他的筆觸都會是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他或許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季節的變幻,自然的美麗;他或許會用散文的筆法,記錄下人生的悲歡離閤,世事的無常。他的文字,能夠帶領讀者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感受彆樣的情懷。 《周壽昌集》的價值,還在於它所體現齣的時代精神。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知識分子肩負著傳承與創新的重任。周壽昌先生的思想,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可能在其中探討瞭當時的社會問題,提齣瞭自己的見解,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要真正理解《周壽昌集》的豐富內涵,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讀者付齣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讀,去反復揣摩。每一次閱讀,都可能帶來新的發現,新的感悟。它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值得深入研究的著作。 它的內容,如同一條綿延不絕的長河,承載著豐富的知識與深刻的思想。每一朵浪花,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每一處水底,都蘊藏著曆史的沉澱。 《周壽昌集》不僅僅是一部靜態的文獻,它更是一座思想的燈塔,一座文化的寶藏,等待著每一個有心人去發現,去珍藏,去傳承。它所啓迪的,是關於曆史的認知,是關於人生的思考,是關於文化的傳承。 這部著作,如同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滋味。它的深刻,它的廣博,它的智慧,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顯現其非凡的價值。它不僅僅屬於周壽昌先生,更屬於每一個願意沉浸在知識海洋中的讀者。 《周壽昌集》的精髓,在於其思想的獨立性與人文的關懷。它鼓勵人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世界,用溫暖的情感對待他人。它所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嚮上的人生態度,一種追求真理的學術精神。 總而言之,《周壽昌集》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思想極為深刻的著作。它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料,更是文學創作的典範之作。它所包含的,是對知識的無盡探索,是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是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擔當。它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作者的智慧與風采;它又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讀者前行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在整理書架,偶然發現瞭這個版本,它的內容似乎觸及瞭某種深邃的哲學議題,盡管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從目錄和導讀的隻言片語中,便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思想力量在湧動。它似乎不僅僅是在記錄事件或闡述理論,更像是在探討人與時間、人與命運之間那些永恒的糾葛。我注意到其中幾章的標題使用瞭大量的比喻和象徵手法,這立刻激起瞭我的好奇心——作者到底是如何將那些抽象的思考具象化的呢?這種敘事上的挑戰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比起那些直白敘事的著作,我更偏愛這種需要讀者主動參與、去解讀、去構建意義的作品。它強迫你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去揣摩字裏行間隱藏的深意。這本書放在那裏,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挑戰,提醒著我,知識的獲取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旅程,而是一場需要投入心力的探索。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著古樸又不失典雅的字體排版,瞬間就將人拉迴到瞭那個遙遠的年代。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頗為考究,墨色在上麵暈染得恰到好處,讀起來既不刺眼,又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一個筆畫的精妙之處。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上那幅若隱若現的印章圖樣,增添瞭一份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初捧此書,便有種麵對珍寶的敬畏之情。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其內文,但僅憑這外在的呈現,便足以看齣齣版方在文化傳承上的用心良苦。這絕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的快餐讀物,它需要你放慢腳步,用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去對待。光是摩挲著書脊上的紋理,感受著曆史的溫度,就已是一種享受。那種老派印刷工藝的獨特氣息,混閤著新書特有的油墨香,構築瞭一個獨特的閱讀氛圍,讓人忍不住想找一個安靜的午後,沏上一壺茶,慢慢展開這扇通往過去的門扉。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似乎走的是一種極為內斂、剋製的路綫。我瀏覽瞭其中的一些散文片段,那些句子結構嚴謹,用詞考究,帶著一種古典學者的特有韻味,絕非當代白話文的輕鬆流暢。這種文字的“重量感”,預示著它對讀者的語感和文言基礎有著一定的要求。這對我來說既是門檻,也是樂趣所在。我喜歡這種需要“翻譯”自己纔能理解的閱讀過程,因為它極大地鍛煉瞭我的語言重構能力。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雕塑,沒有一個冗餘的詞匯。我甚至想象著作者在寫作時的場景——或許是在昏暗的燈下,反復斟酌,力求精準地傳達那種微妙的情感波動。這種對文字的敬畏,使得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定位在瞭嚴肅文學的殿堂,而不是輕鬆消遣的行列。

評分

說實話,我更傾嚮於閱讀那些探討具體技術革新或者社會變遷的著作,因為它們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啓發。然而,麵對這本書,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時間沉澱後的寜靜與廣闊。它似乎不是那種為瞭解決眼前問題而寫的書,更像是一部橫跨數代的觀察手記,記錄瞭某種不易察覺的文化脈絡的演變。我試著去查找瞭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發現這本書所處的曆史節點極為關鍵,它可能捕捉到瞭那個時代精英階層在麵對巨大衝擊時,內心深處最真實、最私密的反應。這種“不閤時宜”的深刻性,反而成瞭它最迷人的地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夠沉下心來閱讀這種需要大量背景知識鋪墊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對浮躁的對抗。我期待著在書中找到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人性側麵”。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看起來相當可觀,厚厚的一冊,讓人心生敬畏。我關注的重點往往放在那些能夠提供實際操作指導或提供新穎案例分析的著作上,因為我需要快速地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然而,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一種宏觀的、體係化的構建。它可能不提供“如何做”的步驟,而是探討“為什麼是這樣”的底層邏輯。這要求閱讀者必須具備極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從零散的敘述中拼湊齣一個完整的世界觀。我有一種預感,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是一次讀完就能完全體現的,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需要隨著我人生閱曆的增加,在不同的階段去反復翻閱,每次都會有新的領悟。它就像一口深井,你拋下石子,聽到的迴聲隨著你自身的成長而變得不同,這是一種耐人尋味的長期投資。

評分

聽說作傢的第一本書是寫他自己,最後一本書也是寫他自己。   “第一本書”指自傳式的小說,“最後一本書”指作傢的迴憶錄。   我曾經想寫“第一本書”,始終沒寫齣來。現在,我想寫“最後一本書”瞭。  我嚮不熱衷歌頌名利,雖然在我舉目所及之處也曾齣現雍正乾隆。   競逐名利是嚮前看,戀念情義是嚮後看。   人,從情義中過來,嚮名利中走去。有些人再迴情義,有些人掉頭不顧。   這是一本嚮後看的書。所謂情義,內容廣泛,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   這“最後一本書”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無情義處也塗抹幾筆,烘雲托月。   我並不是寫曆史。曆史如江河,我的書隻是江河外側的池泊。不錯,池泊和江河之間有支流相通,水量互相調節。一位曆史學者說,“曆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這也沒什麼,小姑娘盡管穿衣戴帽,而齣水當風,體態宛然。 也許,曆史是一架鋼琴,任人彈奏樂麯。因此纔有書,纔有第一本書和最後一本書。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與孤鶩齊飛”何以成為韆古名句。   我以為都不是。人的一生隻能是一部迴憶錄,是長長的散文。詩、劇、小說,都有形式問題,都要求你把人生照著它們的樣子削足適履。而迴憶錄不預設規格,不預謀效果。迴憶錄是一種平淡的文章,“由絢爛歸於平淡”。詩、劇、小說,都豈容你平淡?西諺有雲:“退休的人說實話。”退休的人退齣名利的競技場,退齣是非鏇渦,他說話不必再存心和人傢交換什麼或是間接為自己爭取什麼。有些機構為退休的人安排一場退休演講,可以聽到許多真心話。古代的帝王“詢於芻蕘”,嚮打柴割草的人問長問短,正為這些人沒有政治目的,肯說實話。所以迴憶錄要退休以後過若乾年抄寫,這時他已沒資格參說謊俱樂部。迴憶錄的無上要件是真實,個人主觀上的真實。這是一所獨傢博物館,有些東西與人“不得不同,不敢苟同”,或是與人“不得不異,不敢立異”。孔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豈捨諸。”“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詩人瘂弦的名句。白雲蒼狗,變幻無常而有常,否則如何能下“蒼狗”二字?人間事韆變萬幻,今非昔比,仔細觀察體會,所變者大抵是服裝道具布景,例如元寶改支票、刀劍換槍彈而已,用抵抗刀劍的辦法抵抗子彈當然不行,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拼命,卻是古今如一。人到瞭寫迴憶錄的時候,大緻掌握瞭人類行為的規律,人生中已沒有秘密也沒有奇跡,幻想退位,激動消失,看雲仍然是雲,“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這“最後一本書”不是兩三百頁能夠寫完的,它將若斷若續,飄去飄來。

評分

周氏八歲能詩,與兄周壽祺就讀於城北聽橘園。長而為學,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曾國藩、郭嵩燾等在京時,常相過從,以文章相砥礪。太平軍進入湖南,督師賽尚阿逗留不戰,周壽昌上疏彈劾之,骨鯁之臣,一時名重天下。鹹豐二年(1852)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同治年間,先後任實錄館纂修、侍讀學士,充順天武鄉試副考官,詹事府詹事、署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等。光緒年間,任內閣學士,光緒三年(1877)署戶部,不久以足疾辭。光緒六年後,不復齣,專以著作為事。

評分

予以好評,一貫信任。

評分

周氏八歲能詩,與兄周壽祺就讀於城北聽橘園。長而為學,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曾國藩、郭嵩燾等在京時,常相過從,以文章相砥礪。太平軍進入湖南,督師賽尚阿逗留不戰,周壽昌上疏彈劾之,骨鯁之臣,一時名重天下。鹹豐二年(1852)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同治年間,先後任實錄館纂修、侍讀學士,充順天武鄉試副考官,詹事府詹事、署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等。光緒年間,任內閣學士,光緒三年(1877)署戶部,不久以足疾辭。光緒六年後,不復齣,專以著作為事。

評分

湖湘文庫的書都是還不錯的,地方整理花瞭不少的精力的,買來看看。

評分

予以好評,一貫信任。

評分

聽說作傢的第一本書是寫他自己,最後一本書也是寫他自己。   “第一本書”指自傳式的小說,“最後一本書”指作傢的迴憶錄。   我曾經想寫“第一本書”,始終沒寫齣來。現在,我想寫“最後一本書”瞭。  我嚮不熱衷歌頌名利,雖然在我舉目所及之處也曾齣現雍正乾隆。   競逐名利是嚮前看,戀念情義是嚮後看。   人,從情義中過來,嚮名利中走去。有些人再迴情義,有些人掉頭不顧。   這是一本嚮後看的書。所謂情義,內容廣泛,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   這“最後一本書”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無情義處也塗抹幾筆,烘雲托月。   我並不是寫曆史。曆史如江河,我的書隻是江河外側的池泊。不錯,池泊和江河之間有支流相通,水量互相調節。一位曆史學者說,“曆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這也沒什麼,小姑娘盡管穿衣戴帽,而齣水當風,體態宛然。 也許,曆史是一架鋼琴,任人彈奏樂麯。因此纔有書,纔有第一本書和最後一本書。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與孤鶩齊飛”何以成為韆古名句。   我以為都不是。人的一生隻能是一部迴憶錄,是長長的散文。詩、劇、小說,都有形式問題,都要求你把人生照著它們的樣子削足適履。而迴憶錄不預設規格,不預謀效果。迴憶錄是一種平淡的文章,“由絢爛歸於平淡”。詩、劇、小說,都豈容你平淡?西諺有雲:“退休的人說實話。”退休的人退齣名利的競技場,退齣是非鏇渦,他說話不必再存心和人傢交換什麼或是間接為自己爭取什麼。有些機構為退休的人安排一場退休演講,可以聽到許多真心話。古代的帝王“詢於芻蕘”,嚮打柴割草的人問長問短,正為這些人沒有政治目的,肯說實話。所以迴憶錄要退休以後過若乾年抄寫,這時他已沒資格參說謊俱樂部。迴憶錄的無上要件是真實,個人主觀上的真實。這是一所獨傢博物館,有些東西與人“不得不同,不敢苟同”,或是與人“不得不異,不敢立異”。孔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豈捨諸。”“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詩人瘂弦的名句。白雲蒼狗,變幻無常而有常,否則如何能下“蒼狗”二字?人間事韆變萬幻,今非昔比,仔細觀察體會,所變者大抵是服裝道具布景,例如元寶改支票、刀劍換槍彈而已,用抵抗刀劍的辦法抵抗子彈當然不行,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拼命,卻是古今如一。人到瞭寫迴憶錄的時候,大緻掌握瞭人類行為的規律,人生中已沒有秘密也沒有奇跡,幻想退位,激動消失,看雲仍然是雲,“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這“最後一本書”不是兩三百頁能夠寫完的,它將若斷若續,飄去飄來。

評分

《周壽昌集》的周壽昌(1814-1884)字應甫,號荇農,晚號自庵,湖南長沙人。傳見《清史稿》捲四百九十一、《清史列傳》捲七十三、《續碑傳集》捲八十,亦見李浚之《清畫傢詩史》辛集上、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傳》及《長沙市誌》第十七捲等。學術成就評價則可參考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張舜徽《清儒學記》等書。

評分

周氏八歲能詩,與兄周壽祺就讀於城北聽橘園。長而為學,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曾國藩、郭嵩燾等在京時,常相過從,以文章相砥礪。太平軍進入湖南,督師賽尚阿逗留不戰,周壽昌上疏彈劾之,骨鯁之臣,一時名重天下。鹹豐二年(1852)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同治年間,先後任實錄館纂修、侍讀學士,充順天武鄉試副考官,詹事府詹事、署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等。光緒年間,任內閣學士,光緒三年(1877)署戶部,不久以足疾辭。光緒六年後,不復齣,專以著作為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