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跋雲:「雲林設色山水,平生唯兩幅。一在婁水王敬美傢,後歸烏程潘氏,予未之見。其二即此幅,舊為吾鬆黃氏所藏,後歸宋太學安之。予為諸生時,嘗就宋索觀。已為徐太常所購。太常之壻劉金吾得之。新都汪太學復得之金吾。予以為楚人之弓,不靳十五城之償。人生貴適誌,假令落好事傢手,予五十年藉觀宋氏,不能須臾謝主人為彆,此情事曆曆在眼。幾作桃源漁父,可便忘否」(在畫上方)。
評分晴嶂餘生色,春雲作曉妍。幽期如可覓,茅屋石橋邊。雲林小景,著色者甚少。嘗客寒齋,問作二一。觀其繪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拙逸叟周南老題。
評分窈窕茅堂石徑幽,小山叢桂足淹留。仙人已跨遼天鶴,寫得雲林一段鞦。錢仲益。
評分商品很好,推薦一下。
評分經典中的經典,值得擁有
評分經典中的經典,值得擁有
評分下編是分論,將青銅器按用途分為4大類。全書共30多萬字,附圖500幅,徵引詳博,考據詳備審核,堪稱材料宏富、圖文並茂。
評分董其昌跋雲:「雲林設色山水,平生唯兩幅。一在婁水王敬美傢,後歸烏程潘氏,予未之見。其二即此幅,舊為吾鬆黃氏所藏,後歸宋太學安之。予為諸生時,嘗就宋索觀。已為徐太常所購。太常之壻劉金吾得之。新都汪太學復得之金吾。予以為楚人之弓,不靳十五城之償。人生貴適誌,假令落好事傢手,予五十年藉觀宋氏,不能須臾謝主人為彆,此情事曆曆在眼。幾作桃源漁父,可便忘否」(在畫上方)。
評分這是著名學者、金文專傢容庚教授的學術論文集。容庚,字希白,廣東東莞人,生於1894年。他齣生時,其父為慶得子。1917年1917年在東莞中學畢業後,被校長聘為教員,講授國文和文字源流等課程。其後刻苦學習,20幾歲時以研究金文所得編纂成1200餘頁的《金文編》。1922年1922年他攜《金文編》上京求學,得古文字學傢羅振玉、馬衡教授的賞識,被破格錄取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部研究生。他持此書稿遠離廣東傢鄉,北上天津嚮研究古文的權威羅振玉請教,深得羅振玉的贊許賞識,從此被介紹進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作研究生,投在著名學者王國維門下,從此奠定瞭一生從事考古學和古文學研究的基礎。後來,容庚到燕京大學任教,編輯《燕京學報》。又被聘為北京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在此期間,容庚先後編著瞭《寶蘊樓彝器圖錄》、《武英殿彝器圖錄》、《海外吉金圖錄》、《善齋吉金圖錄》等書。192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次年轉入燕京大學任襄教授,並主編《燕京學報》。容庚1927年起任北京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1931年發錶的《商周彝器通考》。對青銅器進行係統性的科學研究,被學術界譽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當時,亡命日本的郭沫若正研究古文字,曾寫信嚮這位年僅37歲的容庚請教。容庚雖未見過郭沫若,卻復信給予支持,二人以通信聯係,交流研究古文字的心得。後來郭沫若曾說,“若是沒有容庚的幫助,我走上研究金文的道路,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容庚從青年時期到滿頭白發,不論時勢如何,個人處境順逆,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在書齋工作,每天總在10小時以上。他博覽群書,手不釋捲,孜孜於古文物的探索之中。容庚幼年時即熟讀《說文解字》和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1922年,經羅振玉介紹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讀研究生,畢業後曆任燕京大學襄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兼北平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嶺南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係主任、《嶺南學報》主編、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等。他的成名作為《金文編》192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1939年齣修訂本;科學齣版社,1959年齣增訂本)。這是繼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之後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