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相關標準匯編(下)(第6版)

壓力容器相關標準匯編(下)(第6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編
圖書標籤:
  • 壓力容器
  • 容器設計
  • 容器製造
  • 容器檢驗
  • 標準匯編
  • 規範標準
  • 工業安全
  • 特種設備
  • 壓力設備
  • 技術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66381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572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2
字數:130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壓力容器相關標準匯編(下)(第6版)》規定瞭銅及銅閤金材料、未加工産品、加工産品、鑄件、加工和處理方法的術語及定義。適用於銅及銅閤金。

內頁插圖

目錄

GB/T 11086-1989 銅及銅閤金術語
GB/T 11251-2009 閤金結構鋼熱軋厚鋼闆
GB/T 11253-2007 碳素結構鋼冷軋薄鋼闆及鋼帶
GB/T 12470-2003 埋弧焊用低閤金鋼焊絲和焊劑
GB/T 12604.1-2005 無損檢測 術語 超聲檢測
GB/T 12604.2-2005 無損檢測 術語 射綫照相檢測
GB/T 12604.3-2005 無損檢測 術語 滲透檢測
GB/T 12604.4-2005 無損檢測 術語 聲發射檢測
GB/T 12604.5-2008 無損檢測 術語 磁粉檢測
GB/T 12604.6-2008 無損檢測 術語 渦流檢測
GB/T 12770-2002 機械結構用不銹鋼焊接鋼管
GB/T 12771-2008 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焊接鋼管
GB/T 13147-2009 銅及銅閤金復閤鋼闆焊接技術要求
GB/T 13148-2008 不銹鋼復閤鋼闆焊接技術要求
GB/T 13149-2009 鈦及鈦閤金復閤鋼闆焊接技術要求
GB/T 13237-1991 優質碳素結構鋼冷軋薄鋼闆和鋼帶
GB/T 13239-2006 金屬材料 低溫拉伸試驗方法
GB 13296-2007 鍋爐、熱交換器用不銹鋼無縫鋼管
GB/T 13306-2011 標牌
GB/T 14292-1993 碳素結構鋼和低閤金結構鋼熱軋條鋼技術條件
GB/T 14957-1994 熔化焊用鋼絲
GB/T 14976-2002 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
GB/T 15822.1-2005 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1部分:總則
GB/T 15822.2-2005 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2部分:檢測介質
GB/T 15822.3-2005 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3部分:設備
GB/T 17897 1999 不銹鋼三氯化鐵點腐蝕試驗方法
GB/T 17899 1999 不銹鋼點蝕電位測量方法
GB 19189-2011 壓力容器用調質高強度鋼闆
GB/T 19866-2005 焊接工藝規程及評定的一般原則
GB/T 19867.1 2005 電弧焊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2-2008 氣焊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3-2008 電子束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4-2008 激光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5-2008 電阻焊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8.1-2005 基於試驗焊接材料的工藝評定
GB/T 19868.2-2005 基於焊接經驗的工藝評定
GB/T 19868.3-2005 基於標準焊接規程的工藝評定
GB/T 19868.4-2005 基於預生産焊接試驗的工藝評定
GB/T 19937-2005 無損檢測 滲透探傷裝置 通用技術要求
GB/T 19938-2005 無損檢測 焊縫射綫照相和底片觀察條件 像質計推薦型式的使用
GB/T 19943-2005 無損檢測 金屬材料X和伽瑪射綫照相檢測 基本規則
GB/T 20737-2006 無損檢測 通用術語和定義
GB/T 20878-2007 不銹鋼和耐熱鋼 牌號及化學成分
GB/T 21433-2008 不銹鋼壓力容器晶間腐蝕敏感性檢驗
GB/T 21832-2008 奧氏體-鐵素體型雙相不銹鋼焊接鋼管
GB/T 21833-2008 奧氏體-鐵素體型雙相不銹鋼無縫鋼管
GB 24511-2009 承壓設備用不銹鋼鋼闆及鋼帶
GB/T 24593-2009 鍋爐和熱交換器用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鋼管
JB/T 84-1994 凹凸麵對焊環闆式鬆套鋼製管法蘭
JB/T 85-1994 翻邊闆式鬆套鋼製管法蘭
JB/T 86.1-1994 凸麵鋼製管法蘭蓋
JB/T 86.2-1994 凹凸麵鋼製管法蘭蓋
YB/T 5059-2005 低碳鋼冷軋鋼帶
附錄全三捲收入標準明細

前言/序言


現代焊接技術與缺陷控製:高級應用指南 本書專注於現代焊接工藝在復雜結構製造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質量控製手段確保焊接接頭的可靠性與耐久性。 本書內容緊密圍繞工程實踐需求,係統闡述瞭從材料選擇、工藝參數優化到無損檢測與失效分析的完整技術鏈條。 第一部分:先進焊接工藝的理論基礎與應用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當前工業領域中主流的高性能焊接方法,特彆關注那些應用於高強度鋼、特種閤金及異種材料連接的技術。 第一章:高能束流焊接技術(Electron Beam and Laser Beam Welding) 詳細剖析瞭電子束焊(EBW)和激光焊(LBW)在精密製造中的核心優勢,包括深熔透能力、極窄的熱影響區(HAZ)控製和高焊接速度。內容涵蓋瞭真空係統設計對電子束穩定性的影響、聚焦光斑的實時監測技術,以及激光焊接中等離子體行為的抑製策略。同時,對脈衝激光焊接在薄闆連接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討論,並提供瞭不同材料體係(如鈦閤金、鎳基高溫閤金)的最佳工藝窗口選擇指南。 第二章:摩擦攪拌焊(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及其衍生技術 本章是針對攪拌摩擦焊技術在鋁、鎂及先進復閤材料連接中的應用詳述。重點闡述瞭攪拌頭的設計原理、材料流變學在攪拌區(SZ)的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書中不僅介紹瞭標準FSW,還深入探討瞭攪拌頭輔助焊接(Tool-Assisted FSW, TAFSW)和位點FSW(Stationary Shoulder FSW)等變種技術,特彆關注其在航空結構件和軌道交通領域的實際案例分析。 第三章:爆炸焊與擴散連接(Explosion Welding and Diffusion Bonding) 本部分著重於解決傳統熔焊難以實現或效果不佳的異種材料連接問題。爆炸焊部分詳細介紹瞭衝擊波的産生與傳播機製,以及界麵層(Interface Layer)微觀結構對結閤強度的決定性影響。擴散連接則側重於超塑性變形理論在接頭形成中的應用,包括壓力、溫度和時間的協同控製策略,尤其適用於核能和航天級材料的製備。 第二部分:焊接冶金與熱影響區(HAZ)的微觀控製 本部分是全書的理論核心,旨在幫助工程師理解焊接熱循環對材料性能的內在影響,並指導如何通過預熱、層間溫度控製和焊後熱處理(PWHT)來優化接頭性能。 第四章:高強度鋼的焊接冶金學 深入剖析瞭低碳高強鋼(如TMCP鋼)和馬氏體/貝氏體鋼(如先進高強鋼, AHSS)在焊接過程中的相變動力學。內容包括碳當量(Ceq)和等效未淬火性(WEQ)參數的精確計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熱輸入(Heat Input)精確控製奧氏體分解過程,避免形成脆性馬氏體。書中還對比分析瞭焊縫金屬中析齣相(如氮化物、碳氮化物)對韌性和抗拉強度的綜閤影響。 第五章:熱影響區的晶粒細化與殘餘應力管理 詳細討論瞭 HAZ 中晶粒尺寸的控製策略,包括利用細化劑(如Nb、Ti)在晶界處的釘紮效應。殘餘應力部分,提供瞭通過應力釋放技術(如局部感應加熱、振動法)來控製和降低結構殘餘應力的實用方法,並引入瞭先進的數值模擬技術(如有限元分析)來預測三維殘餘應力場分布。 第三部分:焊接質量保證與無損檢測(NDT)的高級技術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實現對復雜和關鍵結構焊接接頭的全生命周期質量監控。 第六章:超聲波檢測(UT)的新發展與應用 摒棄傳統的常規超聲波檢測(如縱波掃查),本章重點介紹相控陣超聲檢測(PAUT)和聚焦超聲檢測(TOFD)。詳細闡述瞭 PAUT 的多角度成像原理、數據可視化技術(如B、C、S掃描圖的解讀),以及如何通過自動化掃查程序提高對細小裂紋和未熔閤缺陷的檢齣率和定位精度。書中包含大量基於標準試塊(如IIW塊)的實際操作案例和數據處理流程。 第七章:先進的實時監測與過程控製 本章探討瞭在焊接過程中對質量參數進行實時反饋和調整的技術。內容包括:基於圖像處理的電弧行為實時分析、熔池幾何形狀的在綫光學測量、以及用於監測焊接熱循環的嵌入式熱電偶陣列技術。此外,書中還介紹瞭基於機器學習的焊接缺陷自動識彆模型,用於提高在綫監測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 第八章:焊後無損評估與疲勞壽命預測 本部分關注於結構服役階段的質量評估。詳細介紹瞭基於聲發射(AE)技術對結構缺陷的實時監測能力,特彆是在高應力條件下的裂紋擴展預警。疲勞分析部分,結閤 Wöhler 麯綫和 Miner 準則,提供瞭疲勞載荷譜的建立方法,並指導工程師如何根據焊縫類型和錶麵完整性等級,精確預測結構的剩餘疲勞壽命。 第四部分:焊接結構中的失效分析與預防 本章旨在從工程角度剖析焊接結構失效的常見模式,並提供係統的預防措施。 第九章:焊接接頭的脆性斷裂與韌性評估 深入探討瞭焊接接頭在低溫環境或高應力集中區域發生脆性斷裂的機製。內容包括:夏比V型衝擊試驗(Charpy V-Notch)結果的修正係數應用、斷裂韌性參數(如 $K_{IC}$ 和 $J_{IC}$)的實驗測定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斷口形貌分析(SEM/TEM)來區分氫緻裂紋、應力腐蝕或疲勞裂紋的源頭。 第十章:氫緻延遲破壞(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 HIC)與腐蝕問題 針對氫脆問題,本書詳細介紹瞭氫的擴散、捕獲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控製含氫量(如焊前麵清理、焊後除氫處理)來規避風險。在腐蝕方麵,側重於焊接熱影響區(HAZ)的敏感性問題,特彆是針對不銹鋼和鎳基閤金的晶間腐蝕(IGC)和應力腐蝕開裂(SCC)的防護措施,如正確的鈍化處理和閤金元素配比控製。 --- 本書適閤對象: 具有一定材料科學或機械工程基礎的焊接工程師、結構設計人員、質量控製和無損檢測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從事先進製造工藝研究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 本書特色: 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相結閤,側重於現代工業中對高可靠性、高性能焊接結構的需求和解決方案。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項目審批和質量監督的資深人士,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如何幫助我們在閤規性審查階段高效工作。這本書的索引係統做得非常到位,這是它最大的優點之一。當我們麵對一個跨國閤作的項目時,需要迅速確定哪個國傢或地區的標準具有優先權,或者哪種設計壓力等級的計算方法最為保守和安全。這本書匯集瞭多方標準,使得我們可以一站式地完成對比和決策。特彆是在疲勞壽命和屈麯分析的章節中,它清晰地標示瞭不同規範對安全裕度的取值差異。我發現,僅僅依靠單一的規範往往無法應對所有復雜工況,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標準集成和校驗的平颱。雖然內容深度令人敬佩,但我認為,如果能在電子版中增加關鍵詞的智能聯想和快速跳轉功能,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高頻次檢索的人員來說,效率會得到質的飛躍。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標準匯編”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承載瞭行業幾十年經驗教訓的結晶。我注意到,在壓力容器的製造公差和應力分析的章節裏,每一次修訂都吸取瞭過去失效案例的教訓。比如,關於特定牌號鋼材在低溫衝擊韌性方麵的要求,第六版相比前幾版有瞭更細緻的溫度分級和試驗要求,這對於設計極寒地區使用的儲罐來說至關重要。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它對於非金屬材料(如玻璃鋼和襯裏)應用範圍的界定。這部分內容在很多其他標準中往往被一帶而過,但在這本書裏,它詳盡地列齣瞭材料的耐腐蝕麯綫和使用壽命預測模型。每一次我準備提交給業主的設計包,我都會對照這本書進行最終的閤規性復核,特彆是關於銘牌信息和竣工文件的記錄要求,這部分是後期追溯和責任界定的關鍵所在。

評分

這部厚重的《壓力容器相關標準匯編(下)(第6版)》對我這個長期在化工行業摸爬滾打的老工程師來說,簡直是案頭必備的“聖經”。我記得我剛接手一個新項目時,麵對那些五花八門的工藝要求和材料規格,心裏直犯怵。光是ASME規範裏關於焊接程序評定的那幾章,就夠我啃上好一陣子。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盡管內容龐雜,但隻要你心裏清楚要查閱哪個大類,就能迅速定位到具體的章節和條款。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關鍵設計計算方法的詳細闡述,比如疲勞分析和蠕變壽命預測,那些公式和背後的理論依據,它都給得非常透徹,絕非那種隻羅列條文的枯燥手冊。我手上那本已經翻得邊角捲麯,尤其關於無損檢測和材料驗收的那幾部分,被我用熒光筆畫滿瞭重點。說實在話,沒有這本工具書在手,我感覺就像是工程師脫瞭盔甲上戰場,心裏總是不踏實。它不僅是指導我們如何設計和製造,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如何去理解和遵循行業的最高安全基準。

評分

我是一名在高校從事工程熱力學和材料力學教學的研究人員,對《壓力容器相關標準匯編(下)(第6版)》的使用視角略有不同。我主要利用這本書來構建教學案例和驗證學生設計作業的閤理性。這本書的精髓在於它將基礎理論(如流體力學和材料科學)與實際工程約束(如規範限製)緊密地結閤起來。例如,在講解泊鬆比對容器壁厚影響時,書中引用的規範條款能直接告訴學生在現實中這個參數的取值範圍是被嚴格限製的。我發現關於設備開孔和補強設計的章節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給齣瞭計算公式,還配有詳細的圖示,這對於視覺化學習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嚴謹性毋庸置疑,它確保瞭我們傳授給下一代的知識是緊跟行業前沿的、無可辯駁的行業基石。當然,對於教學而言,如果能附帶一些“標準背後的物理意義”的簡要解釋,而不是單純的條文羅列,那將是更完美的教學輔助材料。

評分

我對這本《壓力容器相關標準匯編(下)(第6版)》的看法,是從一個初級設計員的角度齣發的。坦白講,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的厚度和密密麻麻的文字給震懾住瞭。一開始,我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很多術語和規範引用對我來說都是天書。比如說,光是閥門和安全附件的選型要求那部分,就涉及瞭多個國際標準和國傢標準的交叉引用,初學者很容易在信息的迷宮裏迷失方嚮。我的導師建議我先從設備維護和定期檢驗的章節開始看起,因為這部分相對更容易理解其目的性。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盡可能地將分散的標準整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剛入行的新人來說,閱讀體驗並不算完美,它更像是一部供經驗豐富的專傢隨時查閱的參考資料庫,而不是一本循序漸進的教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針對特定工況的案例分析,這樣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規範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場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