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美國經典傢教》比較係統、比較全麵地介紹瞭美國一些經典的傢教方法。如:
多鼓勵,多賞識。——哲學傢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殷切的要求就是被肯定。”傢長要學會賞識孩子,鼓勵孩子,不斷地尋找孩子的優點,並給予足夠的肯定和贊揚。父母多一份賞識,多一份鼓勵,孩子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點進步。
信任,讓孩子更有信心。——當外界在懷疑自己的孩子(如能力、品德方麵)時,瞭解他並能給他精神支撐的隻有父母。如果這時父母不僅不能支持他,反而和彆的人一樣質疑懷疑他,那麼他就隻能破罐子破摔。所以,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纔能在失望中看到希望,纔能在睏境中找到努力拼搏的動力。
與孩子交談而不是訓導。——在教育孩子時,許多傢長總是以年長和經驗豐富自居,喜歡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來教育孩子,很少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實踐證明,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抹殺孩子的自主意識,阻礙孩子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會增加傢長對孩子的失望感,無形中加深兩代人之間的思想鴻溝。
……
說實在的,這些方法看上去並不高深,操作起來也並不麻煩,語言敘述也很平易,好像並沒有什麼齣奇之處。但是,大傢都知道,美國孩子獨立性很強,從小打工賺錢,18歲就能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應該說,美國孩子之所以如此,與美國經典傢教是分不開的。
不過,《美國經典傢教》的目的並不是給我們中國父母提供一套完整的傢庭教育解決方案,而是為我們提供一麵鏡子。麵對異域的迥然不同的倫理親情,麵對大洋彼岸的這麵鏡子,也許,我們會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更透徹,亦會有更多的警醒和藉鑒。
內容簡介
《美國經典傢教》一書對美國的傢庭教育作瞭深入細緻的梳理,有的放矢地進行瞭分析和闡述。書中既有非常先進的理念,又有相當豐富的事例。它給孩子們的偉大前程提供瞭一份行動指南,也給望子成龍、望子成鳳的父母們帶來瞭直觀、有效的經驗指導。
作者簡介
陳令聞,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瞭解孩子心理,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育兒經驗和寫作經驗,著有心理學、傢教方麵作品多部。
目錄
第一章 保證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氛圍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的自然教育
扮演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教育觀念要符閤時代需要
第二章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多鼓勵,多賞識
信任,讓孩子更有信心
欣賞孩子,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點燃孩子的信念之火
給孩子一點肯定
贊美讓孩子快樂成長
激勵會讓孩子更優秀
對孩子充滿期待
第三章 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
是父母,也是朋友
與孩子交談而不是訓導
放下輩分,平等對待孩子
注意語言的錶達方式
不要用權威的口氣指責孩子
父母要以理服人,善用自己的力量
父母要勇於批評孩子
第四章 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管束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管束孩子要嚴格
對孩子嚴管但不束縛
疏導孩子,不要強迫孩子
管束孩子不要溺愛
用積極嚮上的紀律約束孩子
第五章 學會傾聽,與孩子和諧溝通
做孩子信賴的人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做一個善於傾聽的父母
讓孩子把話說完
聽比說更重要
耐心傾聽,不要急於斥責
聽懂孩子話中的真正意義
第六章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愛孩子,請先尊重他們
尊重是溝通的前提
尊重比成績更重要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的隱私必須尊重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不要抹殺孩子自由的天性
第七章 閤理懲罰,掌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懲罰是門大學問
對孩子的懲罰需要理性
盡量少體罰頑童
讓孩子在體驗中嘗到懲罰的後果
不要對孩子進行恐嚇與威脅
懲罰孩子要適度
正確使用冷處理
第八章 點燃孩子學習樂趣的火種
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需要引領
鼓勵孩子親近知識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興趣能激發創造力
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善待孩子的奇思妙想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第九章 拒絕代勞,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
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培養
鼓勵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讓孩子自己做主
留一半事給孩子做
促使孩子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多鼓勵孩子去試試
第十章 言傳身教,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父母身正,孩子不令而行
身教重於言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待人與律己應該人我如一
父母是孩子責任心的培養者
父母是孩子行為的引導者
父母是孩子閱讀的引路人
第十一章 品德是孩子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讓孩子的人生更快樂
讓生命與愛同行
誠信是立身之本
誠實是完美人格的根基
愛心是孩子幸福人生的一盞燈
為人忠誠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格
寬容是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
謙讓,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第十二章 培養孩子跨越挫摺的能力
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
鼓勵孩子正視挫摺
給孩子體驗挫摺的機會
挫摺磨礪意誌,逆境成就人生
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讓孩子在競爭中爭取
打消孩子的自卑心理
教育孩子坦然麵對失望
精彩書摘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氛圍
我們希望怎樣的生活,我們又創造著怎樣的生活?正是我們和傢人的一言一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營造瞭我們的傢庭生活氛圍。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首先要營造齣良好的傢庭氛圍。
多年前,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裏,一個叫哈洛的心理學傢進行瞭一項震驚世界的恒河猴實驗。哈洛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裏放入瞭兩隻人造母猴,其中一隻是用金屬做成的金屬母猴,另一隻是渾身包裹著柔軟絨布的布母猴。金屬母猴的麵部錶情僵硬,隻有兩隻眼睛和一個鼻子,但研究人員卻在金屬母猴的胸前安裝瞭橡皮奶頭,小猴子餓的時候可以從金屬母猴的奶頭吸吮到奶汁。布母猴的麵部錶情則溫和、逼真一些,但她卻沒有可以給小猴子吃的奶汁。研究人員將這樣兩隻母猴放進瞭實驗室的籠子裏,然後讓小恒河猴和它們待在一起,自由地選擇其中一隻母猴作為自己的母親。結果發現,小恒河猴幾乎整天依偎在布母猴的懷抱中,除非飢餓時,它們纔靠近金屬母猴。
研究人員又將兩隻分彆是布母猴和金屬母猴撫養長大的小猴子與自己的“母親”分開一段時間。當兩隻小猴子再次看到自己的“母親”時,布母猴撫養的小猴子馬上依偎到母親的懷裏,擁抱母親,親吻母親,顯得非常安靜;而金屬母猴撫養的小猴子,見到自己的“母親”後卻錶現齣焦躁不安,沒有任何與“母親”親熱的反應。
不要說我們給瞭孩子多少,為孩子付齣瞭多少,先問問自己到底給瞭孩子多少溫暖和愛。我們是不是常常對孩子微笑,給他撫慰,時常讓他感到安寜和幸福?物質的給予並不能代替你對孩子的關心,就像金屬母猴的奶汁不能代替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你是否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你的一言一行中成長?其實很簡單,你隻要讓自己的傢庭其樂融融,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就可以。那麼,從現在起,靜下心來想想你對孩子付齣瞭多少愛心!
想想我們對孩子經常是怎麼樣的一個錶情,是刻闆的麵孔還是經常對著孩子微笑?你可曾和孩子一起扮過鬼臉?如果你自己記不清楚,不妨請孩子說一說,你在他心目中是什麼形象,是一個古闆的“老人傢”,還是一個“瘋爸爸”,亦或是一個“瘋媽媽”?
你對孩子說過“我忙是為你掙錢”類似這樣的話嗎?然後,堂而皇之地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彆人。
誰都不可能永久地繼承彆人給他的財富,卻可以永久地傳承幸福。
約翰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但他和太太對三個女兒的教育,很值得我們藉鑒。
約翰的三個女兒:安琪、珍妮、梅絲,是國際象棋史上的世界冠軍。
也許你會問:是什麼樣的傢庭,創造瞭這樣的奇跡和深化?迴答是:一個充滿愛的傢庭。研究錶明,一個充滿愛的傢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安琪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玩象棋。一次,大傢都睡瞭,約翰卻發現安琪還在浴室裏。約翰想看看孩子在乾什麼,於是就走瞭過去,他發現安琪在膝蓋上擺弄著小棋子。約翰幽默地對安琪說:“你怎麼還不讓棋子休息一下呢?”安琪撒嬌地說:“親愛的爸爸,要是它們休息瞭,我就變得孤獨瞭。”
又有一次,約翰先生正和一位同事談工作的事,安琪蹦蹦跳跳地跑瞭過來,一下子跳到約翰的膝蓋上,坐在他的腿上,非要他看自己的棋局。約翰不但沒有生氣,還順著安琪的畫圖,嚮同事誇奬瞭她的進步,而且還讓安琪展示瞭她的作品,然後纔繼續和同事的談話。
正是在這樣一種和諧、溫馨、輕鬆的傢庭氛圍中,三個孩子纔創造瞭舉世矚目的奇跡,她們幸福地學習並成長為齣色的人纔,她們的傢庭也成為瞭許多傢庭爭相效仿的榜樣。
誰能不相信傢庭良好氛圍的力量呢?誰能不相信來自親情的愛的力量呢?它告訴我們,隻有在愛的沐浴下,纔能收獲豐碩的果實!即使沒有所謂的天賦,即使我們不是博士也不是專傢,我們依然可以培養齣齣色的孩子。秘訣就是營造輕鬆、愉悅的傢庭氛圍。
人常說,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如何去愛彆人。每每在電視報道中看到罪犯的錶情,除瞭悔意,就是怨恨,而研究犯罪的學者也一再告訴我們這些人很多都是因為生長在不健全的傢庭環境中,纔促使他們步入歧途的。
父母普遍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缺乏一顆柔軟的心,不容易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實溫暖的心必須用愛的土壤來培育,我們總是給孩子我們自以為最有用的、最好的,結果卻恰恰適得其反。
還有的父母用“理”來教育孩子,這樣固然可能培養齣社會精英,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感恩惜福、體貼而快樂的感性孩子。傢除瞭是一個提供溫飽的地方,更多的功能是給人們在辛苦工作、學習,或遭遇挫摺之後提供一個休憩、避風的地方。
沒有經營,哪裏來親情?為人父母者尤其要有恒心和耐心。俗話說,你種的是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親情絕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快餐,隻有一步一步地經營,你纔能體味到愛的芬芳。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西方有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命運。可見,習慣對人生的影響十分大。
美國著名行為主義心理學傢華生也曾經說:“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因此,對孩子教育的重心,應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習慣其實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地去做。比如每天要洗臉、刷牙等。它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位著名兒童心理學傢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嚮。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遊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後,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他指齣,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的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並臻至自動化的結果。
美國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也就是說,教育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養成瞭一種壞習慣,而要糾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則需要花費比21天更多的時間。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隻要父母堅持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孩子就會養成好習慣。下麵我們來看看瑪麗是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的。
瑪麗在女兒安迪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培養她的各種好習慣,比如培養安迪的自製力。瑪麗認為:有的人管得住自己,有的人管不住自己。既然希望安迪往“人傑”的方嚮發展,當然要把安迪培養成一個管得住自己的人。所謂“管得住自己”,就是有足夠的自製力推動自己做該做的事,並阻止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當安迪有瞭一定的獨立行動能力,卻又不具備是非觀念時,瑪麗是這樣培養孩子的。
瑪麗首先給安迪劃齣瞭第一個“可以”與“不可以”的範圍。劃定範圍,建立“可、否”觀念並要求孩子遵守規定,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剋製著不做某些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通嚮成功的另一種重要素質:自製力。
瑪麗說:“範圍一旦劃定,就必須始終如一地要求孩子遵守。用日本皇後美智子當太子妃時教育孩子的話來說,就是'一次也不能例外',違反瞭就要懲罰。”
為瞭強化女兒的自製力,瑪麗經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女兒帶到商場門口,然後讓她選擇:“如果你不讓我給你買東西,我們就進去逛,如果你叫我買東西給你,我們就不進去,你選吧。”當女兒錶示“媽媽,我不叫你買東西”時,瑪麗就帶著她在商場裏到處逛,教她認識各種物品。這對隻有幾歲的小孩來講,要剋製購買各種物質的欲望是很難的,但長期多次地重復這種剋製欲望的過程,對培養孩子的自製力有極大的好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僅能夠為孩子創造美好的生活,幫助孩子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還能夠替孩子創造人生的機遇,引導孩子走嚮人生的成功。
奧格·曼狄諾說:好習慣是開啓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嚮失敗敞開的門。可以這樣理解: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是由一再重復的思想行為形成的,具有很強的慣性,就如同輪子的轉動一樣。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啓用自己的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如此。習慣的力量在不經意間會影響人的一生。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品德習慣等多方麵的內容。父母要從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習慣開始,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從而使孩子受用終生。
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美國幼兒教育傢布蘭奇·凱斯林指齣:兒童的潛能存在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的。而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因為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韆萬不要錯過。所以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要抓住這個最佳期。
羅琳的孩子貝蒂是當地著名的小天纔,經常在電視上露麵。每當提到貝蒂,羅琳總是得意之情漾於外錶。
有人見到貝蒂時常說:“這孩子體格這麼好,缺少天纔的錶象。”看來他們仍在堅持“天纔多病”的舊觀念。然而羅琳指齣,這是毫無道理和片麵的。有句諺語“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就是這個道理的前提。
當然,也不能否認,有的天纔體弱多病,但並不是天纔一定病弱,這種邏輯是錯誤的。羅琳認為:那些病弱的天纔如果具有健康的體魄,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作為。
貝蒂的健康一再使人們驚訝不已,這是因為羅琳從貝蒂的嬰兒期就對她進行體能訓練的結果。首先,第一感覺告訴羅琳,愉快的心境是健康的關鍵之所在。羅琳首先將女兒周圍的環境布置好。四周的氣氛陰鬱,孩子必然會消化不良,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孩子居住地從開始起就應是令人身心快樂的。
當天氣晴朗時,羅琳常帶著貝蒂到田野裏,讓她眺望綠色的遼闊原野。並讓她的身體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不把她包起來,以免束縛她的手腳自由活動,也不給她圍圍巾,以免影響嘴和臉的活動。有陽光的日子經常讓她在屋外睡覺,以便接受陽光沐浴。如果貝蒂在屋內睡覺時,羅琳便在潔白的床上鋪上鴨絨褥,便於她的手足自由活動。因為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獨特的運動。所以嬰兒睡覺時,絕不要像布娃娃那樣把她裹得很緊。
貝蒂6周時,長得已經像個4個月大的孩子。羅琳認為這是讓她經常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運動的結果。羅琳所說的運動是從孩子齣生15天開始,讓她在光滑的木棍上作懸垂運動。生物學的理論認為:個體發育是整體發育的短暫重復。所以,嬰兒是可以像猿猴那樣在木棍上懸垂運動的。但要注意的是,不會讓孩子勉強地做。另外,她還有一種讓女兒抓住手指的訓練方法。由於嬰兒與生俱來的把握反射,她就會像吊單杠一樣用力拉起自己的上身。等到兩個月大反射消失時,她的胳膊已經練得相當有力,為爬行訓練提前創造瞭基礎。
羅琳同時還注意孩子喜歡洗澡的天性。在水溫上羅琳是十分注意的,要是水溫過涼或者過燙孩子就不願洗澡,所以,羅琳一開始就把握好水的溫度,一般都掌握在36℃左右。羅琳給女兒洗澡、按摩手腳,這樣既能發展她的觸覺,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肢體的靈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麵的精心培養,貝蒂從齣生時體弱多病的嬰兒逐漸長成瞭一個健康活潑的幼童。兩年以後,貝蒂在許多方麵都明顯超過瞭同齡人,並在以後的發展中一直保持優勢。
由上麵的故事可以看齣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緊迫感和重要性。如今,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也已成為世人的共識,它牽動著每個父母的心。嬰幼兒時期是大腦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隻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利用其腦神經的敏感性進行早期教育,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嬰兒失去關鍵時期的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長,不僅會浪費嬰幼年的寶貴時間,還會使腦細胞發育廢止,細胞突生少而短,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聯係不緊密。這是因為在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一旦錯過瞭大腦生長發育期的開發,腦組織結構就會趨於定型,潛能的開發就會受到限製,即使孩子有優越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比如學遊泳、美術、外語等,都提倡早期訓練纔會有所成效,起步遲瞭就難以成纔。所以說早期智力開發就好比催芽生根,根深葉纔能茂盛。
最近幾年,腦科學傢研究錶明,一般人隻用瞭大腦智力潛能的10%,尚有90%的潛能在童年沒有得到有利的開發。成年以後,這些“腦資源”就被廢棄瞭,最終成為平庸之人。著名的科學傢愛因斯坦被認為是聰明絕頂的人。他去世後,大腦被解剖分析,發現他的大腦智慧的潛能也僅僅用瞭1/3,可見人的大腦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餘地。目前人們並沒有充分地利用它,尤其是右腦的潛能極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腦的數十萬倍。研究錶明,70%以上的具有高創造力的科學傢,他們的優勢腦都在右半球。一個人聰明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右腦的功能發揮。右腦主要是在形象感知、空間定位、麵貌識彆和音樂美術的欣賞等方麵優於左腦,開發右腦能發展形象思維,使孩子學得輕鬆,可大大提高記憶力和綜閤能力。開發右腦能發揮孩子的創造潛力,使孩子變得更聰明,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左撇子”的人較聰明的科學道理所在。自古以來,人們的傳統習慣使用右手優於左手,結果左腦發達而右腦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左腦功能僅在抽象思維、語言、計算、邏輯推理等方麵起主導作用,而形象思維、藝術鑒賞就差一些。如左右手並用的人便會使左右腦都得到發展。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自幼學鋼琴、手風琴的孩子,因左右手並用使左右腦都得到瞭鍛煉,不僅琴彈得好,而且形象思維、記憶、聯想、學習也較一般孩子要突齣,學得也較輕鬆。
所以說,嬰幼兒早期教育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它關係到人類素質的提高、性格的培養、智慧潛能的挖掘、社會的進步。因此,父母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實施生動活潑的引導方法,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激發孩子的興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學,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的自然教育
西方教育思想的偉大奠基人之一盧梭在250年前發錶的《愛彌爾》中提齣瞭少兒期的教育思想應該是“自然教育” 原則。所謂的“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自然傾嚮為基礎,受兒童的自身發展的法則所支配,培養適應一切環境、適應一切人生活的自由人的教育,就是與大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物質環境相互交流的教育。
自然教育尊重孩子智能器官成長緩慢的生理現實,反對過早地對孩子進行理性和文化知識的教育。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主張鍛煉身體、活躍器官、增長感覺等纔是對兒童的成長最有價值的教育項目。
大傢都知道,美國傢長尊重孩子、欣賞孩子,也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創新。但這並不錶示他們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鼓勵不切實際的冒進。相反,他們要求孩子一步一個腳印,注重孩子行為的堅實、穩健。列奧·維納教授培養瞭一個3歲就能讀書,9歲就被哈佛大學錄取的神童諾伯特,可是他沒有讓兒子進入哈佛,而是讓他就讀一所普通大學。
一次,在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瞭一個少年。他覺得非常驚訝,於是就詢問他的年齡。
少年迴答說:“我年齡的立方是個4位數,4次方是個6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10個數字0、1、2、3、4、5、6、7、8、9全用上瞭!”
少年的迴答,震驚瞭在座的各位,包括執行主席在內的所有人也都被難住瞭
美國經典傢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國經典傢教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