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苗木生产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苗木生产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冬元 编
图书标签:
  • 苗木生产
  • 园林园艺
  • 高等职业教育
  • 十二五规划教材
  • 园艺技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园艺工程
  • 职业教育
  • 苗圃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879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66959
品牌:机工出版
开本:16 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苗木生产技术》内容包括苗木生产圃地的营建、有性实生苗生产技术、无性营养苗生产技术、大苗的生产与出圃、苗木现代化生产技术5个项目。项目前列出了能力目标与学习目标,项目后附有归纳总结、习题与思考题。每个项目包括2~4个任务,任务明确具体,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任务前有相关知识,后有任务实施、拓展知识。本书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简练清晰,“教、学、做”一体,凸显技能训练和实训教学环节,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着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特色,适合高职院校师生的教与学。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苗木生产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园艺、林学类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远程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社会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习题与思考题
项目1 苗木生产圃地的营建
任务1 苗木生产圃地选择与规划布局
一、苗木生产圃地的概念与功能
二、苗木生产圃地的选择
三、新建苗圃的实地考察
四、新建苗圃规划设计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五、苗圃的合理布局与规划
技能训练任务1.1 苗木生产圃地的参观与调研
技能训练任务1.2 苗木生产圃地的规划布局
任务2 苗木生产圃地的营建
一、苗圃的区划设置
二、苗圃的营建
三、苗圃营建时的注意事项
四、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
五、苗圃的生产与经营
技能训练任务1.3 苗木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知识归纳
习题与思考题

项目2 有性实生苗生产技术
任务1种子的采储
一、实生苗的利用与特点
二、种子的采储
三、种子的储藏与运输
技能训练任务2.1 常见植物种子的收集
技能训练任务2.2 种子储藏
任务2 播种技术
一、种子播前品质检测
二、种子播前处理
三、播前苗床与床土整理
四、播种时期、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技能训练任务2.3 播前种子处理方法
技能训练任务2.4 播前苗床的准备与处理
技能训练任务2.5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的确定
技能训练任务2.6 种子生命力测定方法
任务3实生苗的抚育
一、出苗前的管理
二、出苗后的抚育
三、实生苗的出圃
技能训练任务2.7 实生苗的抚育
任务4 常见植物实生苗生产实例
实例2.1 光皮树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2 银杏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3 水曲柳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4 鸡爪槭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5 油茶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6 乐东拟单性木兰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7 香樟实生苗生产技术
实例2.8 油松实生苗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任务2.8 对当地典型实生树种的考察与评价
知识归纳
习题与思考题

项目3 无性营养苗生产技术
任务1扦插苗的生产技术
一、扦插与扦插苗
二、影响插穗生根的因素
三、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四、插穗的储藏
五、插床与扦插基质
六、扦插方法
七、扦插后的抚育
八、常见植物扦插苗生产实例
实例3.1 山茶花扦插苗生产技术
实例3.2 桂花扦插苗生产技术
实例3.3 月季扦插苗生产技术
实例3.4 中华猕猴桃扦插苗生产技术
实例3.5 竹柳扦插苗生产技术
实例3.6 其他植物树种扦插苗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任务3.1 扦插苗生产技术
任务2 嫁接苗的生产技术
一、嫁接与嫁接苗
二、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三、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四、嫁接方法
五、嫁接后的抚育与管理
六、常见植物嫁接苗生产实例
实例3.7 柑橘嫁接苗生产技术
实例3.8 中华猕猴桃嫁接苗生产技术
实例3.9 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生产技术
实例3.10 多色叶子花嫁接技术
实例3.11 树状月季嫁接技术
实例3.12 梅花树桩盆景嫁接技术
实例3.13 仙人掌类植物嫁接技术
技能训练任务3.2 嫁接苗生产技术
知识归纳
习题与思考题

项目4 大苗的生产与出圃
任务1 大苗的生产技术
一、大苗的特点
二、苗木的移植技术
三、苗木的整形修剪技术
四、提高移植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技能训练任务4.1 苗木移植
技能训练任务4.2 苗木移植后的抚育
技能训练任务4.3 大苗的整形修剪
任务2大苗的出圃
一、出圃大苗的标准
二、出圃苗木的调查
三、大苗出圃内容
技能训练任务4.4 大苗出圃技术
任务3 常见大苗生产实例
实例4.1 樟树移植大苗生产技术
实例4.2 银杏留圃大苗生产技术
实例4.3 五角枫大苗生产技术
实例4.4 金枝国槐大苗生产技术
实例4.5 垂柳大苗生产技术
实例4.6 鹅掌楸大苗生产技术
实例4.7 深山含笑大苗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任务4.5 典型植物与典型树型的整形修剪技术
知识归纳
习题与思考题

项目5 苗木现代化生产技术
任务1 苗木组织培养生产技术
一、苗木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
二、组织培养实验室及仪器用具的配置
三、苗木组织培养生产技术
四、苗木组培过程中易出现的污染、褐变与玻璃化问题及应对措施
技能训练任务5.1 母液的配制
技能训练任务5.2 培养基的制作
技能训练任务5.3 外植体的选取
技能训练任务5.4 无菌操作
技能训练任务5.5 组培苗的驯化移栽
任务2 设施苗木生产技术
一、塑料大棚苗木生产技术
二、容器苗木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任务5.6 基质的配制与消毒
技能训练任务5.7 调研与参观现代苗木生产设施与设备
技能训练任务5.8 设施内环境的调控
知识归纳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附录A 苗木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附录B 林木种苗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三、新建苗圃的实地考察 在确定新建苗圃地址、选择苗圃地时,应对相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周边植物生长、道路交通、水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只有在了解新建圃地气候、地理环境条件、植物生长条件与苗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新苗圃的营建与管理。(一)新建苗圃实地调查内容 实地调查的内容与对象包括当地人、财、物等方面。通过调查,可充分了解当地人力资源、财政状况和物力等条件,对圃地规划与建圃过程中所需成本、圃地规格与水平等作出较客观的预算与评价。(二)新建苗圃实地勘察内容 新建苗圃实地勘察内容有当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病虫害危害状况等。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实地勘察,才可较好地掌握如土壤、气候、地理等相关条件的基本情况,为苗圃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第一手资料。1.对土壤的勘察内容与方法 对土壤的勘察可结合土肥与测量学方面所学知识进行:选择样点一挖土壤剖面一观察与记录土层厚度、地下水位高低、土壤机械组成等_测定土壤酸碱度、含氮量、有效磷肥含量等。2.对气候条件的观测与调查内容 对当地气候条件的观测与调查可结合气象学的知识进行。观测与调查的内容有:无霜期的长短;早霜与晚霜出现的时间;年降雨量的多少与分布情况;不同季节的风力与风向变化;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绝对温度出现的时间等。3.对地理条件的勘测内容 对地理条件的勘测内容有:坡向;水源及其位置、水质情况;原有建筑物及其分布情况;道路与交通条件等。(三)新建苗圃的实地勘测 利用所学测量知识与相关测量仪器,测量圃地主要地形的高差、边界、主要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及占用土地面积情况、水源位置与面积等,绘出地形地貌图。四、新建苗圃规划设计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一)苗圃规划设计图的绘制 1.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的条件 1)苗圃的具体位置、圃界、面积。2)苗木生产种类、任务,苗木出圃规格与苗木供应范围。3)新苗圃的生产与灌溉方式,相关且必要的建筑和设备等设施。4)建圃任务书及各种相关的图面材料,如圃地地形图、平面图、土壤形成图、植被构成图等;相关的文字材料,如自然条件、经营条件、气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等。5)苗圃工作人员的编制等。2.苗圃的规划设计与设计图的形成 在得到圃地相关资料后,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苗圃的设计、规划、布局:1)在苗圃地形图与规划设计图上,应绘出或标出道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带、建筑区等的位置。2)根据圃地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作业区的面积、长度、宽度和方向。3)根据各类苗木生产区的苗木生产任务,计算各树种应占生产用地面积的大小,安排适宜的苗木生产场地。4)绘出苗圃规划设计草图,征求多方意见并进行修改,确定正式的规划设计方案并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3.苗圃规划设计图的绘制及注意事项 目前,相关技术与专业人员普遍能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绘制苗圃的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等。在正式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时,需注意:①应按照圃地地形图的比例绘制道路群、沟渠群、林带群、作业区、建筑群及苗木生产区等。②为方便识别各苗木生产区的位置,各区需编号或用文字说明。③圃地内沟渠的排灌方向需用箭头表示出来。④在圃地设计图样上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二)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是对苗圃进行规划设计的相应文字材料,是对苗圃规划、布局及其施工营建的详细说明。苗圃规划说明书与苗圃设计图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对新建苗圃的规划设计。图样上没有表达或不易表达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上加以详细阐述。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一般分为总体和设计两部分。1.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的总体部分 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的总体部分包括整个圃地营建背景、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圃地规划设计总体思路、应达到的目标效果等内容,主要分析该地区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对苗木生产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加以讨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建、改造意见与措施。2.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的设计部分 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1)圃地面积计算包括对计划生产的所有苗木生产用地面积计算;各种苗木生产用地面积计算;辅助用地面积计算。(2)苗圃地规划与布局说明主要包括作业区大小的规划;各苗木生产区的配置;道路系统的设计;排灌系统的设计;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如篱垣、围墙等)的设计;管理区建筑物的设计;设施苗木生产区大棚、温室、植物组织培养室的设计等。(3)苗木生产技术设计主要包括苗木生产种类;各类苗木生产所采用的苗木生产方法;各类苗木生产抚育技术要点;苗木出圃技术要点等。

前言/序言


《苗木生产技术》 内容简介: 《苗木生产技术》是一本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紧密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园林园艺领域发展需求而编写的专业教材。本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苗木生产的各项关键技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精湛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园林园艺技术技能人才。内容涵盖了从苗木繁育的原理与方法,到各类主要观赏性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以及特色经济林苗木的生产技术要点;从苗圃的规划设计、土壤改良与管理,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质量控制;再到苗木的包装、贮藏与运输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行业生产实际,引用大量鲜活案例,力求使读者能够掌握当前苗木生产领域最前沿、最实用的技术。 第一部分:苗木繁育技术基础 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苗木繁育原理入手,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 植物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详细介绍植物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细胞分裂、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等与繁殖密切相关的生命过程。深入剖析植物体内的激素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养分)如何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过程。 无性繁殖技术: 扦插繁殖: 重点讲解不同类型扦插(嫩枝扦插、硬枝扦插、叶插、根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详细介绍各类植物的扦插基质配制、插穗采集与处理、生根激素的使用、插床管理、伤口愈合与分化等关键环节。针对不同植物的特性,提供具体的扦插技术指导,如月季、桂花、玉兰、常绿乔灌木等的扦插要点。 嫁接繁殖: 阐述嫁接的原理、优点及其在苗木生产中的重要性。系统介绍嫁接的常见方法,如芽接(T型芽接、环剥芽接)、枝接(劈接、腹接、切接、舌接)等,并深入分析各种接法适用的植物种类和操作要领。重点讲解砧木的选择与处理、接穗的采集与保存、嫁接时机、接口愈合的生理过程以及嫁接后的管理措施。本书将列举大量的实例,如各种果树、观赏树木(如枫树、盆景类植物)的嫁接技术。 压条繁殖: 介绍高压法(空中压条)和环状压条等压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详细说明压条材料的选择、环剥腐烂层处理、生根刺激、压条物与母株的分离以及上盆管理等环节。 组培快繁技术: 简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及在快速繁殖中的优势。重点说明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继代培养、生根诱导、试管苗移栽等关键步骤。尽管组织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可能涉及较少,但本书会提供基础性的介绍,使其与传统繁殖技术形成补充。 分株、根蘖等其他无性繁殖方法: 介绍适用于部分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分株、根蘖、匍匐茎等繁殖方式,并给出相应的操作指导。 有性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 强调种子纯度、发芽率、生活力等概念。讲解种子采集、贮藏(层积、沙藏、低温干燥贮藏等)以及催芽(浸种、沙藏、冷湿处理、热水浸种等)的常用方法。详细介绍不同植物种子的播种技术,包括播种时机、基质选择、播种深度、覆土、温湿度管理以及幼苗的日常管理。 杂种优势利用: 简要介绍如何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以及在生产中如何利用杂种优势。 第二部分:主要苗木种类生产技术 本部分将围绕市场需求量大、应用广泛的各类苗木,详细介绍其生产技术要点。 观赏性乔木苗木生产技术: 春季开花乔木: 如玉兰、樱花、桃花、海棠等。重点介绍其适宜的繁育方式(扦插、嫁接、播种)、砧木选择、生长习性、土壤要求、修剪整形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在不同规格苗木生产中的技术要点。 夏季观叶乔木: 如杨树、柳树(特色品种)、悬铃木、银杏等。分析其速生性特点,重点介绍播种、扦插等繁殖技术,以及大规格苗木的定向培育、修剪造型、抗逆性栽培技术。 秋季观叶乔木: 如色叶杨、红枫、银杏、元宝枫等。强调其观赏价值在于叶色变化,介绍其繁殖技术,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栽培管理(如控制水分、养分)来增强秋季叶色表现。 常绿乔木: 如松类、柏类、常绿乔木(如广玉兰、冬青)。介绍其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的重要性,以及在苗圃中的定植、间作、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等关键环节。 观赏性灌木苗木生产技术: 观花灌木: 如月季、杜鹃、绣球、丁香、桅子花、桂花、迎春、连翘等。重点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等繁殖技术,以及不同灌木对光照、土壤、水分的要求。讲解修剪整形技术,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延长花期。 观叶灌木: 如金叶女贞、红叶小檗、金叶莸、花叶常春藤等。介绍其叶色多样的特点,重点讲解扦插繁殖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剪来保持叶色的鲜艳度。 造型灌木: 如黄杨、桧柏等。介绍其修剪造型技术,以及为满足市场需求,如何进行矮化、密植、标准化培育。 花卉苗木生产技术: 草本花卉: 如草坪草(各种禾本科草种)、宿根花卉(如萱草、玉簪)、时令花卉(如三色堇、矮牵牛)。重点介绍播种、分株、扦插等繁殖技术,以及在温室、大田中的周年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以及催花技术。 球根花卉: 如郁金香、风信子、百合等。介绍其球根的贮藏、种植、促成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 地被植物苗木生产技术: 草本地被: 如麦冬、吉祥草、八角金盘等。介绍其分株、播种、扦插等繁殖方式,以及在较大规模生产中的管理要点。 藤本地被: 如爬山虎、藤本月季等。介绍其扦插、压条等繁殖技术,以及如何进行枝蔓管理,使其快速覆盖。 特色经济林苗木生产技术: 特色果树苗木: 如特色苹果、梨、桃、葡萄、蓝莓、草莓等。重点介绍其无性繁殖(嫁接、扦插)技术,以及如何培育优质、抗病、高产的苗木,包括砧木选择、接穗采集、嫁接操作、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特色坚果苗木: 如核桃、板栗、山核桃等。介绍其播种、嫁接、压条等繁殖技术,以及苗圃建园、土壤管理、苗期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药用植物苗木: 如人参、枸杞、丹参等。介绍其专业的繁殖技术、种植要求、生长环境以及采收加工的初步介绍。 第三部分:苗圃建园与管理 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科学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苗圃。 苗圃选址与规划: 讲解选址时需考虑的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交通、市场需求等。介绍苗圃的整体布局,包括繁殖区、培育区、种质资源区、办公区、仓储区等的功能划分。 土壤改良与管理: 介绍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沙土、粘土、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剂、耕作方式等。重点讲解苗圃土壤的轮作、休耕制度。 基础设施建设: 介绍苗圃常用设施,如温室、育苗棚、遮阳网、喷灌系统、排水系统、围栏等的建设要点和技术要求。 水肥管理: 详细介绍不同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讲解科学灌溉(滴灌、喷灌、漫灌)和施肥(基肥、追肥、叶面肥)的技术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物生长情况制定水肥计划。 苗木修剪与整形: 介绍修剪的原则(促进生长、整形、改善通风透光、促进开花结果等)和常用技术(摘心、抹芽、疏剪、短截、回缩等)。讲解不同树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整形修剪方法,以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苗木规格。 第四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建立完善的苗木质量控制体系。 常见苗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介绍真菌性病害(如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细菌性病害(如溃疡病、软腐病)、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的发生规律、症状特征及绿色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使用生物农药、中草药制剂等。 常见苗木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介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红蜘蛛)、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青虫、象甲)、钻蛀性害虫(如天牛、蛀干害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状及绿色防治措施,如天敌保护利用、诱捕器、生物农药(如Bt、印楝素)、物理防治等。 综合防治(IPM)技术: 强调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慎用)相结合,构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苗木质量标准与检测: 介绍苗木质量评价的各项指标,如高度、地径、冠幅、根系活力、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等。讲解常用的苗木质量检测方法,如根系调查、生理指标测定等。 病虫害检疫与有害生物防范: 介绍苗木生产中的植物检疫制度,以及如何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第五部分:苗木包装、贮藏与运输 本部分关注苗木销售前的最后环节,确保苗木在流通环节的成活率和商品价值。 苗木的采挖与准备: 介绍不同季节、不同苗木的采挖时机、方法,以及采挖后对根系的保护措施。 苗木包装技术: 讲解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苗木(裸根苗、带土球苗、容器苗)的包装方法,如草绳捆扎、包装袋、网袋、塑料薄膜等的使用。重点介绍带土球苗的包装技术,确保土球不散、不裂。 苗木贮藏技术: 介绍苗木短期和长期贮藏的条件要求(温度、湿度、通风),以及常见的贮藏方式,如冷库贮藏、窖藏、沙藏等。 苗木运输技术: 讲解苗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装载方式、运输车辆的选择、遮阳防晒、防风、防雨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本书特色: 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 充分体现国家在园林园艺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内容全面且系统: 涵盖苗木生产的全产业链,从繁育到销售,面面俱到。 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辅以大量生产实践案例,易于理解和应用。 图文并茂: 大量插图、照片和流程图,直观地展示各项技术操作。 注重绿色环保: 倡导可持续的苗木生产理念,突出绿色防控和高效利用资源。 培养应用型人才: 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现代苗木生产技术的平台,使其能够胜任行业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本书的出版,将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专业的师生提供一本理想的教材,同时也为苗木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技术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对园林苗木生产“黑箱操作”的逐步揭秘之旅。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规模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这一环节的详尽阐述。过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只能凭经验去判断一批苗木的生长状态是否达到出圃标准,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量化指标体系,比如对冠幅与地径比的精确控制,对根系活力指数的测试方法等,这些都是教科书式的理论往往会忽略的实战细节。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比如,在休眠期的处理技术部分,作者细致地对比了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对不同树种进行环剥或短截处理的最佳时间窗口,并配有详尽的图表分析,这对于我们跨区域调运和生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发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显然积累了多年一线经验,许多描述都是基于对数不清的失败与成功的案例总结提炼出来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务实精神,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对于想要将个人作坊提升到现代化工厂标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操指导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学习引导设计,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虽然我手头拿到的是实体教材,但从书中多次提示的二维码链接和在线学习模块的描述来看,它显然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生态系统。例如,在讲解嫁接技术时,书本上提供了详细的文字和线条图,但同时鼓励读者扫描链接观看高清视频演示,这极大地弥补了静态图文在动态操作演示上的不足。我特别关注到,它的习题设计也并非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许多章节末尾的“案例分析与决策模拟”环节,要求读者结合某一特定气候带和市场需求,设计一套完整的年度生产计划,这迫使读者必须整合运用跨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这种“以用促学,以赛促学”的设计导向,有效地培养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技术步骤的记忆层面。对于高职教育而言,这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是真正能支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更新速度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考虑到“十二五”规划的背景,我原本以为内容会偏向于传统成熟技术,但事实并非如此。书中对近年来新兴的无性繁殖技术,特别是组培快繁在珍稀树种上的应用案例进行了非常前沿的介绍。它详细描述了从初代培养基的配置到规模化炼苗阶段的各个关键节点控制参数,甚至提到了部分前沿研究机构在基因编辑辅助育种方面的最新进展,尽管这些内容篇幅不多,但却展现了编者紧跟学科前沿的专业视野。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把这些高深技术“神化”,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解释了它们在降低成本、提高遗传稳定性和加速繁殖周期方面的实际作用。例如,它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光照光谱来提升扦插苗的生根率,这对于温室管理人员来说,是立即可用的技术升级点。这种将基础理论与尖端科技有机融合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当前的职业教育需求,更具备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参考价值,确保我们学到的知识不会很快过时。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的色彩搭配到内页的纸张质感,都透露出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气息。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文字与插图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内容上,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纯理论书籍,但翻开后发现,它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案例和最新的行业标准,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比如不同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分析,或是土壤改良的微量元素配比,都采用了清晰的图示和分步说明,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其中的门道。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病虫害综合治理那一章节,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化学药剂介绍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的先进理念,这无疑体现了编写团队对当前园林产业绿色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这本书的章节逻辑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从基础的育种理论到具体的苗木培育流程,每一步的过渡都仿佛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引导你逐步深入。这种精心打磨过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对一本专业教材的预期。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分析之间找到的平衡点。现在的园林行业越来越注重“绿色认证”和“可持续发展”,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一现实,反而将其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书中专门开辟了一章讨论节水灌溉技术在苗圃中的应用,详细对比了滴灌、微喷灌与传统大水漫灌在苗木生长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对水资源消耗的具体削减率,并附带了投资回收期的估算模型。这种将环境责任感转化为清晰的经济效益分析的能力,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此外,它在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创新的思路,比如如何将修剪下来的枝条高效转化为有机覆盖物或育苗基质,避免了传统处理方式带来的污染和成本。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如何种好苗木,更学到了如何以更负责任、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去经营一个现代化的苗圃,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