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Test and Measurement of Geosynthet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Test and Measurement of Geosynthet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土工合成材料
  • 水利工程
  • 行业标准
  • 测试规程
  • SL235-2012
  • SL/T235-1999
  • 工程质量
  • 地基处理
  • 规范标准
  • 材料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084.9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039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Test and Measurement of Geosynthetic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
字数:148000
正文语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标准按照《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对《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进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共35章、1个附录,主要包括32个测试方法的基本规定、主要技术内容以及所有测试记录表格式等。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测试方法的基本规定
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3.2 制样方法
3.3 试样状态调节与仪器仪表
3.4 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3.5 测试记录

4 单位面积质量测定
4.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2 试验设备
4.3 试样制备
4.4 操作步骤
4.5 计算
4.6 记录

5 土工织物厚度测定
5.1 目的和适用范围
5.2 试验设备
5.3 试样制备
5.4 操作步骤
5.5 计算
5.6 记录

6 土工膜厚度测定
6.1 目的和适用范围
6.2 试验设备
6.3 试样制备
6.4 操作步骤
6.5 计算
6.6 记录

7 等效孔径试验(干筛法)
7.1 目的和适用范围
7.2 试验设备
7.3 试样制备
7.4 操作步骤
7.5 计算
7.6 记录

8 垂直渗透试验
8.1 目的和适用范围
8.2 试验设备
8.3 试验准备
8.4 操作步骤
8.5 计算
8.6 记录

9 水平渗透试验
9.1 目的和适用范围
9.2 试验设备
9.3 试验准备
9.4 操作步骤
9.5 计算
9.6 记录

10 条带拉伸试验
10.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0.2 试验设备
10.3 试样制备
10.4 操作步骤
10.5 计算
10.6 记录

11 握持拉伸试验
12 梯形撕裂试验
13 胀破试验
14 圆柱(CBR)顶破试验
15 圆球顶破试验
16 刺破试验
17 落锥试验
18 接缝拉伸试验
19 剥离试验
20 土工膜耐静水压力试验
21 土工膜渗透试验
22 土工格栅拉伸试验
23 塑料三维土工网垫拉伸试验
24 塑料排水带(板)拉伸试验
25 土工膜拉伸试验
26 塑料排水带(板)通水量试验
27 塑料排水带(板)芯板压屈试验
28 软式透水管扁平耐压力试验
29 管材环刚度试验
30 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渗透试验
31 直剪摩擦试验
32 拉拔摩擦试验
33 淤堵试验
34 荧光紫外灯老化试验
35 氙弧灯老化试验

附录A 试验记录表格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10 条带拉伸试验
10.1.1 宽条试样拉伸试验和窄条试样拉伸试验,两种试验方法和步骤相同,只是试样宽度不同,国际上采用宽条试验为多数。但考虑到高强材料的不断出现,宽条试验实现难度很大,而且复现性比窄条法也差,所以仍保留两种不同的方法。
10.2.2 现代试验机的夹具均为固定形式,所以本次修订做了修改。
10.2.3 试验机的准确度有所提高,所以将准确度提高为1%;对于应变量小的材料,读数准确至Imm的要求可能嫌低,本次修订虽然未作出具体规定,但试验时应注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加设引伸计进行试验;另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
10.3.3 本次修订试样数量,将原来的应不少于6块,改为应不少于5个。与相关标准一致。
10.3.4 试样计量长度是指试样受拉伸长度,通常也指两夹具间距离。在采用引伸计情况下,伸长率计算中的试样计量长度则为引伸计的夹持长度。
10.4.2 试验拉伸速率保持不变,与国家标准《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宽条拉伸试验》(GB/T 15788-2005)标准一致。
10.4.4 对于高强土工合成材料,如高强土工织物与高强土工带,宜选用高强材料专用夹具。
10.5.2 伸长率计算公式做了调整,使之更合理,适应不同的伸长量测量方法。
11 握持拉伸试验
11.1.1 握持强力主要是测试土工织物在局部被夹持情况下能提供的有效强力,它包括了被拉伸织物的邻近织物所提供的额外拉伸力。握持强力与土工织物的拉伸强度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和等效性。
11.1.2 握持强力是土工织物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但对于针织类织物不能使用本方法。
11.2.3 对试验机提出了具体的准确度要求,与本标准10.2.3条相同。
……

前言/序言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 235-2012)内容概述及相关领域延伸阅读推荐 图书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Test and Measurement of Geosynthetics] 本图书内容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是一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的、旨在规范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性能测试方法的行业标准。该标准取代了原有的SL/T 235-1999版本,体现了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 本标准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设备要求、试样制备、测试步骤、结果判定以及允许误差范围。土工合成材料是一大类用于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合成聚合物材料,在水利工程中,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堤坝防渗、边坡防护、地基加固、排水等多个方面,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标准覆盖的材料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 土工格栅(Geogrids): 通常用于路基和地基的增强,其测试重点在于抗拉强度、长期蠕变性能、以及节点强度等。 2. 土工格网(Geonets): 主要用于排水和隔离功能,测试关注其孔隙率、透水性、以及在受压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 3. 土工织物(Geotextiles): 种类繁多,包括编织和非编织型。其测试项目极为全面,涵盖了过滤性(等效孔径)、抗穿刺性、耐磨性、水力传导性以及长期耐久性等。 4. 土工膜(Geomembranes): 在水利工程中主要用作防渗层,如水库、渠道的防渗。本标准中会涉及其厚度均匀性、抗拉伸强度、撕裂强度、CBR(车轮载荷)穿刺性能以及最重要的——渗透性(即密封性能)。 5. 膨润土垫(GCLs): 兼具粘性土和土工膜的防渗特性,测试会涉及其膨胀率、水力传导系数以及在特定应力下的自密封能力。 标准中详述的主要测试项目及目的: 物理指标测试: 如材料的单位质量(定量)、厚度、密度、颜色和外观。这些是材料入场验收的基础指标。 力学性能测试: 这是决定材料承载和加固能力的关键。主要包括: 拉伸性能: 测定在拉伸载荷下的极限强度和延伸率(如宽条拉伸试验、等宽拉伸试验)。 蠕变性能: 模拟材料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发生的应变增加,这对确定材料的长期设计寿命至关重要。 抗撕裂性能和抗刺穿性能: 模拟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局部冲击和穿刺破坏。 水力学性能测试: 对于排水、过滤和防渗材料至关重要: 透水性/渗透性: 测定材料在垂直或平面方向上的水流能力。 等效孔径(O90、O50): 确定材料能够有效阻止的颗粒尺寸,确保过滤和排水功能的同时防止土体流失。 耐久性测试: 鉴于土工材料常年在地下或水下工作,抵抗环境侵蚀的能力是核心: 耐老化性: 通过模拟紫外线照射、高温或化学腐蚀环境,评估材料的老化速率。 化学稳定性: 测定材料在酸性、碱性环境以及接触到常见水利工程化学品(如氯化物、硫酸盐)后的性能变化。 生物降解抵抗性: 评估材料抵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 标准的技术价值: SL 235-2012 提供了一套统一、可重复、可比对的测试规范。它确保了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应用于水利工程前,能够依据同一套严谨的方法进行性能验证,从而保障了国家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修订往往意味着对材料性能测试精度的提高和对新型材料性能研究的纳入。 --- 基于“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 235-2012)”的延伸阅读与知识拓展 鉴于《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主要聚焦于材料自身的性能量化和验证,要全面理解这些测试结果在实际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设计包含这些材料的工程结构,还需要拓展阅读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领域。这些领域的专业书籍和规范,将帮助读者从微观的材料性能测试结果上升到宏观的工程设计与应用层面,而不会涉及SL 235-2012中具体的测试步骤细节。 一、 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设计规范 要理解SL 235-2012中测试出的各项指标(如抗拉强度、渗透系数)如何被转化为设计参数,必须参考实际的应用设计规范。 推荐阅读方向: 1. 水工结构防渗设计规范: 这类规范会详细说明在水库、渠道、尾矿库等不同水工建筑物中,选用土工膜、GCL等防渗材料时,应依据的最低设计抗渗要求、所需达到的稳定性和应力分析方法。重点关注如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头压力来确定所需的土工材料的长期设计强度和允许渗透率。 2. 堤防与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这类规范将指导如何利用土工格栅、土工织物进行边坡加筋、基底增强和抗冲刷保护。阅读重点在于如何根据路基的承载要求或边坡的稳定系数,来选择材料的承载等级。 二、 岩土工程基础理论与结构稳定性分析 土工合成材料是介于土体和结构物之间的界面材料,其设计必须基于扎实的岩土力学基础。 推荐阅读方向: 1. 《岩土工程学》或《基础工程学》: 这些教材会深入阐述土体剪切强度理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以及地基承载力计算。了解这些理论后,读者才能明白测试规程中得出的抗拉强度是如何通过与安全系数结合,最终确定土工材料在加筋设计中的有效应力范围。 2. 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理论: 重点研究界面摩擦系数。测试规程中通常不直接测试土体与材料间的“界面抗剪强度”,但这却是影响加筋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延伸阅读应侧重于如何通过室内或现场试验(如直剪试验)来确定这种界面效应。 三、 材料耐久性与长期性能评估的化学与物理机制 SL 235-2012 对耐久性有明确的测试要求,但要深入理解“为什么”材料会降解,需要学习材料科学和环境化学知识。 推荐阅读方向: 1. 高分子材料的降解与稳定化原理: 专注于聚合物材料(如HDPE, PET, PP)在受热、氧化、紫外线辐射和水解作用下的化学变化机制。这将解释为何测试规程中需要进行加速老化试验,以及不同分子结构对材料寿命的影响。 2. 水环境中的化学腐蚀与溶胀: 针对水利工程特点,研究水体中的离子(如钙、镁离子)以及酸碱度(pH值)对土工合成材料的潜在化学侵蚀。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读者在面对测试结果时,能做出更科学的寿命预测。 四、 非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替代或复合应用 土工合成材料并非唯一的防渗、排水或加筋手段。了解其他材料的应用,有助于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复合结构设计。 推荐阅读方向: 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与土石坝设计: 了解传统防渗结构(如粘土心墙)的性能、施工控制难度以及与现代土工膜防渗层的优劣对比。 2. 现代排水材料技术: 研究传统碎石排水层替代材料,如塑料排水带、复合土工排水网(Geocomposite Drains)的工作原理、渗透性能评估方法以及其在地下水控制中的应用,这与土工合成材料中的排水功能测试有直接关联。 通过上述四个领域的拓展阅读,读者可以在不重复SL 235-2012具体测试方法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涵盖从材料性能验证到工程设计、稳定性分析及长期评估的完整链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份规范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和统一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它确保了全国范围内所有水利工程在评估土工材料时,使用的是同一套语言和标准,避免了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质量风险。但是,当我尝试寻找一些关于“定制化”测试方案的指导时,发现内容非常有限。在许多前沿的水利项目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一些新型的、尚未被纳入主流标准体系的土工复合材料,或者测试材料在特定介质(如高盐度水、强酸碱环境)下的长期表现。这本书主要聚焦于对现有主流产品的常规性能检验,对于这些“非常规”但可能在特殊项目中至关重要的测试,它提供的参考非常少,更多的是要求使用者参照其他通用标准自行摸索。这使得规范在面对技术快速迭代的前沿工程时,显得有些保守和滞后,更多地扮演了“保守底线”的角色,而不是“创新驱动力”的角色。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啃一本硬邦邦的教科书,而非一本可以激发思考的专业读物。它专注于“如何测”,但对于“为什么这样测”的背景和理论基础,介绍得非常精简,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年轻工程师来说,如果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仅仅照着规程操作,可能会在遇到非标准情况时束手无策。例如,书中对不同类型土体(黏性土、砂土、砾石)与合成材料的界面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虽然列举了,但并未深入探讨不同界面参数对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敏感度差异。这使得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标准数值,而无法主动地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参数的优化选择。这本规范更像是一个“验收标准”,而非“设计指导手册”,它告诉你材料是否合格,但没太多教你如何利用这些测试数据去优化你的边坡设计或者地基加固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是典型的中国国家标准体系,条理清晰、层级分明,从总则到术语定义,再到具体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一板一眼地推进。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在不同测试方法之间所设定的那些细微的区分,例如对不同加载速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样准备要求,这些细节决定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不过,从现代工程信息化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略显“复古”。它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如何将这些测试数据无缝接入BIM模型或结构分析软件中。现今的土木工程越来越依赖数字化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如果测试报告不能方便地转化为可被软件识别的参数集,那么数据的价值就会被限制在纸质报告的范围内。期待未来修订版能增加关于数据接口和标准化电子报告格式的指导性意见,让测试规程真正服务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充满了技术术语和精确的量化要求,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法律条文,不允许有任何歧义。这种高度的规范性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石,毕竟涉及到大坝、堤防这种百年大计的安全问题,模糊的描述是致命的。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对比新旧版本(从标题能看出是替代了SL/T 235-1999),发现新的规范在某些更精细的力学性能测试上有了显著的补充和更新,这体现了行业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跟进速度。然而,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困惑在于,这本书似乎完全忽略了材料老化和长期服役性能的评估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埋入地下几十年,其性能衰减规律和预测模型远比短期拉伸测试复杂得多。书中对加速老化试验的篇幅相对有限,这让我感觉,尽管对材料“出厂”时的性能抓得很牢,但对材料“在役”时的生命周期管理,指导性意见还不够清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标准的行业规范书籍的风格,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文,纯粹就是信息和条文的堆砌,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和水利工程打交道的人来说,反而是最熟悉的“安心感”。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翻阅了目录和前言,试图了解它到底覆盖了哪些方面。很明显,这是一本针对土工合成材料进行系统化测试和评定的“操作手册”。我注意到,它对材料的拉伸强度、抗撕裂性、蠕变性能等关键指标的描述非常详尽,每一个测试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生怕使用者理解有误。但老实说,作为一名实际操作者,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在实际工地上,尤其是在极端气候或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快速排查材料性能波动的方法论,而不仅仅是实验室里那种理想化的标准操作流程。这本书更像是给质检部门提供了一个“标尺”,而非给项目经理提供了一个“故障排除指南”。它无疑是行业基石,但对于现场的“应变能力”培养,深度似乎稍显不足,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结合工程案例的解读版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