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气绝缘材料标准汇编(下)》收录了电气绝缘材料行业常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09项包括十个部分:基础、通用方法;漆、可聚合树脂和胶类;树脂浸渍纤维制品类;层压制品、卷绕制品、真空压力浸胶制品和引拔制品类;模塑料类;云母制品类;薄膜、粘带和柔软复合材料类;纤维制品类;绝缘液体类;相关通用方法。本册为下册,共收录国家标准72项、行业标准26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5部分:模塑料类
GB/T 22470-2008 电气用环保型模塑料通用要求
GB/T 23641-2009 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JB/T 3958.1-1999 电气绝缘用热固性模塑料 一般要求
JB/T 3958.2-1999 电气绝缘用热固性模塑料试验方法
JB/T 5822-1991 电气绝缘用酚醛玻璃纤维模塑料
JB/T 9553-1999 电气绝缘用玻璃纤维模塑料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通用规则
JB/T 10945-2010 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材料
第6部分:云母制品类
GB/T 5019.1-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5019.2-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19.3-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3部分:换向器隔板和材料
GB/T 5019.4-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4部分:云母纸
GB/T 5019.6-2007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6部分: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GB/T 5019.7-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7部分: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GB/T 5019.8-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GB/T 5019.9-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9部分: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
GB/T 5019.10-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
GB/T 5019 11-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GB/T 5022-1998 电热设备用云母板
JB/T 900-1999 衬垫云母板
JB/T 901-1995 云母箔
JB/T 6488.6-2002 云母带 聚酰亚胺薄膜粉云母带
JB/T 7100-1993柔软云母板
第7部分:薄膜、粘带和柔软复合材料类
GB/T 5591.1-2002 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5591.2-2002 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591.3-2008 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
GB/T 13542 1-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13542.2-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3542.3-2006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3部分:电容器用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
GB/T 13542.4-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
GB/T 13542.6-2006 电气绝缘用薄膜第6部分:电气绝缘用聚酰亚胺薄膜
GB/T 20631 1-2006 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20631.2-2006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Z 21212-2007 薄膜开关用聚酯薄膜
GB/Z 21214-2007 行输出变压器用聚酯薄膜
GB/T 24123-2009 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
JB/T 3730——1999 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耐热性能评定试验方法卷管检查电压法
JB/T 5657-1991 电气用压敏粘带 聚酯薄膜热塑性胶粘带
JB/T 5658-1991 电气用压敏粘带 聚酯薄膜热固性胶粘带
JB/T 5659-1991 电气用压敏粘带 聚酰亚胺薄膜热固性胶粘带
JB/T 8631-1997 绕管法评定柔软片材热老化性能试验方法
JB/T 10714-2007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薄膜
第8部分:纤维制品类
GB/T 19264 1-2011 电气用压纸板和薄纸板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19264.3-2003 电工用压纸板和薄纸板规范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第1篇:对B0.1,B2.1,B2.3,B3.1,B3.3,B4.1,B4.3,B5.1,B6.1及B.7.1型纸板的要求
GB/T 20628.1-2006 电气用纤维素纸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20628.2-2006 电气用纤维素纸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0629.1-2006 电气用非纤维素纸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20632.1-2006 电气用刚纸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GB/T 20634.1-2006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第1部分:定义、命名和一般要求
GB/T 20634.2-2008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0634.3-2008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由桦木薄片制成的板材
GB/T 20634.4-2008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第4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由桦木薄片制成的环材
GB/T 21217.1-2007电气用波纹纸板和薄纸板第1部分:定义、命名及一般要求
JB/T 9554-1999 电气用聚酯纤维非织布
JB/T 10441.1-2004 电工用皱纹绝缘纸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JB/T 10441.2-2004电工用皱纹绝缘纸第2部分:试验方法
JB/T 10441.3-2004 电工用皱纹绝缘纸第3部分:技术要求
JB/T 10442.1-2004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纸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JB/T 10442.2-2004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纸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第9部分:绝缘液体类
第10部分:相关通用方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电气绝缘材料标准汇编(下)》之外的,侧重于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高电压技术、以及相关设备选型的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第X版) 图书简介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电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册《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旨在为电力行业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技术指导,聚焦于当前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关键挑战、先进的维护策略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集成。本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国家规范以及国际前沿实践,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之间取得完美平衡。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基础与运行控制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各个环节的功能与相互关系。重点在于阐述电力系统动态运行的机理,包括功角稳定、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等核心问题。 1.1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与控制:深入探讨电力系统在故障扰动(如短路、接地、雷击)下的暂态行为。详细介绍了同步发电机暂态模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以及暂态稳定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本节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确保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裕度。 1.2 运行监测与状态评估:系统介绍了电力系统运行中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技术,包括SCADA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应用。重点讲解了基于PMU(相量测量单元)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系统状态估计、功角监测和振荡源定位。此外,还阐述了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用指标与方法。 1.3 负荷预测与调度策略:详述短期、中期和长期负荷预测的技术路线,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模型及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在电力系统调度方面,系统介绍了分层、分区调度的架构,重点解析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优化调度算法,并讨论了新能源接入对传统调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输变电设备的运行与状态检修 电力设备是系统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本部分将重点放在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特性、故障诊断以及维护策略的现代化。 2.1 高压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深入解析主变压器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如绕组变形、局部过热、油纸绝缘老化等。详细介绍了变压器油的在线监测技术(如溶解气体分析DGA),以及如何通过振动分析、局部放电检测等手段,实现对变压器健康状况的早期预警。特别关注了特高压变压器和户内/户外GIS变压器的特殊运行维护要求。 2.2 开关设备与断路器的状态评估:本节聚焦于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以及高压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详细阐述了断路器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SF6气体泄漏检测及真空度的监测技术。讨论了基于状态的检修理念,如何通过在线监测数据来制定最优的检修窗口和策略,避免不必要的停电检修。 2.3 输电线路的运行与防损:系统介绍了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导线舞动与异相跳线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着重探讨了线路的覆冰监测、异物悬挂检测以及防鸟害措施的工程应用。对于特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线路,分析了其在覆冰、污秽和电晕放电方面与传统线路的不同运行特性及维护重点。 第三部分: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守护神”。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定值计算与现场调试。 3.1 现代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全面介绍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差动保护、比率差动保护等核心保护原理。重点讲解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结构、通信协议(IEC 61850)及软件功能。对光纤纵差动保护、弧光保护等新型保护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3.2 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与配合:系统阐述了防止电力系统瓦解的自动准切(自动重合闸)、低频减载、低压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的功能和动作逻辑。强调了保护与自动装置之间精确的逻辑配合关系,以及在复杂电网结构下如何进行保护定值校验和仿真测试。 3.3 故障录波与事件分析:介绍了故障录波器的原理、采样精度和同步机制。详细指导工程师如何从海量的故障录波数据中快速定位故障点、分析故障类型、评估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和快速性,并总结经验教训,用于指导未来设备选型和系统优化。 第四部分:智能电网与高级应用技术 面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户侧的互动增强,本部分前瞻性地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应用。 4.1 柔性直流输电(HVDC)的运行控制:作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重要方式,详细解析了VSC-HVDC的拓扑结构、控制系统(如电流控制、直流电压控制)及其对交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多端直流电网的潮流控制与保护配置。 4.2 电力系统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聚焦于电力通信网络(如MSTP、OTN)在电力业务中的应用。深入讲解了IEC 61850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和间隔层、过程层设计中的实施细节,以及信息安全在电力系统控制网络中的重要性与防护措施。 4.3 新能源接入与并网运行:针对风电、光伏等随机性、间歇性电源的特点,阐述了电网接入标准、并网点的运行要求,以及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内部控制系统(如低/高电压穿越能力、频率支撑能力)。 本书内容严谨,图表丰富,配备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和计算示例,是电力系统运行、检修、规划及设备研发人员不可或缺的专业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