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博弈论经典 [Classics in Game Theory]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博弈论经典 [Classics in Game Theo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F·纳什(John F.Nash),[美] 劳埃德·S·沙普利(Lloyd S.Shapley),[美] 约翰·C·海萨尼(John C.Harsanyi) 等 著,[美] 哈罗德·W·库恩(Harold W.Kuhn) 编,韩松 等 译
图书标签:
  • 博弈论
  • 经济学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决策分析
  • 战略
  • 理性选择
  • 微观经济学
  • 数学经济学
  • 经典著作
  • 行为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93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21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外文名称:Classics in Game Theor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6
字数: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追思大师,捧读经典。
  博弈论大师、著名经济学家、数学家、《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约翰-纳什夫妇当地时间23日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享年87岁。
  纳什生于1928年,其主要职业生涯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学和研究。纳什在博弈论方面的成就广为人知。因对博弈论作出巨大贡献,他成为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纳什还被授予数学领域的另一个荣誉——阿贝尔奖。他是第1个既获得过阿贝尔奖又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联合颁发给了约翰·F·纳什、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缘于“他们在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论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这表明,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注意到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所采用的语言和分析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即博弈论思想成为主流。博弈论为经济学家讨论许多经济学重要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工具。
  但是博弈论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分支,它还抽象地分析利益冲突问题。因此,博弈论的概念和模型具有在多个领域使用的一种发展趋势:政治科学家使用博弈论检验政治制度,哲学家发现博弈论是重新检验规范和社会制度的工具,生物学家发现博弈论为分析自然界生物间利益冲突提供了框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博弈论经典》从博弈论发展的英雄时代中搜集了18篇文章,这些文章实质上包括了博弈论的所有基础性研究,它们也建立了博弈论的标准形式,堪称博弈论的奠基之作。这些文章的作者均为博弈论领域的世界ji学者,其中包括约翰·F·纳什、约翰·C·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罗伯特·J·奥曼、劳埃德·S·沙普利等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内容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博弈论经典》收集了自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出版《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4)以来,对这一领域具有基础贡献的经典文章。博弈论先由冯·诺依曼在1928年的文章中给出了严格的公式表述,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分支,它是用来模型化个人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分析工具。该研究的“英雄时代”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并奠定了现代理论的基础。在过去的15年里,博弈论已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模型,并且对政治科学、生物学和国际安全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博弈论在经济理论中的重要作用的见证是: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博弈理论家先驱约翰·C·海萨尼、约翰·F·纳什和莱因哈德·泽尔腾。他们获奖的基础研究都包含在这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博弈论经典》编者哈罗德·W·库恩因为对扩展型博弈的重新表述而对博弈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博弈论经典》精选了对现代博弈论具有核心贡献的18篇文章。从各方面来说,它们对从事博弈论的研究者,对于经济学、政治科学和生物学的学生来说,其价值是无限的。

作者简介

  约翰·F·纳什(John F.Nash),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0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根据纳什事迹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获得第74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4项大奖。
  
  劳埃德·S·沙普利(Lloyd S.Shapley),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约翰·C·海萨尼(John C. Harsanyi),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64年起至退休一直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1年获得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自1984年起至退休一直执教于德国波恩大学。
  
  罗伯特·J·奥曼(Robert J.Aumann),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现为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
  
  哈罗德·W·库恩(Harold W. Kuhn),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在博弈论领域有巨大贡献,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数理经济学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n人博弈的均衡点
第2章 讨价还价问题
第3章 非合作博弈
第4章 求解博弈的迭代算法
第5章 扩展型博弈的等价性
第6章 扩展型博弈和信息问题
第7章 n人博弈的值
第8章 随机博弈
第9章 递归博弈
第10章 没有附加支付的合作博弈的冯,诺依曼-摩根斯坦解
第11章 关于经济核的极限定理
第12章 合作博弈的谈判集
第13章 具有连续交易者市场的竞争均衡存在性
第14章 n人博弈的核
第15章 由“贝叶斯”参与人进行的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Ⅰ部分 基本模型
第Ⅱ部分 贝叶斯均衡点
第Ⅲ部分 博弈的基本概率分布
第16章 重大比赛
第17章 市场博弈
第18章 扩展型博弈均衡点完美概念的再检验
作者名单
索引
译后记

前言/序言

  1988年,几位经济系的同事建议我,选择一些博弈论方面的论文出版,作为数学系和经济学系刚刚兴起的这门课程的教科书的补充读物。最初的建议是,文章应从《数学研究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Studies)的博弈论专题中选取(对博弈论的贡献,Ⅰ-Ⅳ卷,和博弈论前沿)。但是,当我越投入到这项工作,我越觉得这样的限制过于严格了,文章应选自各种来源。因此,围绕暂定的文章名单,我征求了许多朋友和同事的意见,我相信他们的评判。虽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但是大都同意搜集的文章应为“博弈论经典”。尽管他们不对最终的名单负责,但我还是要感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是:Ken Arrow,Paolo Caravani,V.P. Crawford,Gerard Debreu,Avinash Dixit,Sergiu Hart,Ehud Kalai,Roger Meyerson,Herve Moulin,Guillermo Owen,John Roberts,Herbert Scarf,David Schmeidler,Martin Shubik,William Thompson,Robert Wilson,and Peyton Young。
  题目“博弈论经典”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含义,但是本书的核心是提供建立现代博弈论大厦的基石。由于一位习惯拖延的人(我自己)负责此项工作,文章的最终名单于1990年定出,即使Jack Repcheck(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经济学编辑)的最紧急的催促也没能使我动摇而提前。我曾经打算准备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它要包括一些“史前”的专家(比如说,蒙特莫特(Montmort),策梅罗(Zermelo),和冯·诺依曼)。文章也使我有机会给予本书一些历史的观点,并且顺便地解释一下本书选择文章的一些标准。但是,终究没有实现。
  这项工作又受到了新的催促,当宣布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它颁发给了约翰·F·纳什(John F.Nash)、约翰·C·海萨尼(John C.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从而承认了博弈论对经济理论的核心重要性。我很高兴地说,他们获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本书最终18篇文章中的5篇,这在1990年已定下但还没有出版。这时,彼得·道戈特(Peter Dougherty),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社会科学和公共事业部的发行人,也加入到争论中。在与这本论文集的积极支持者戴维·克雷普斯(David Kreps)和阿里尔·鲁宾斯坦(Ariel Rubinstein)讨论后,他们同意我放弃写介绍性的文章。他们还欣然同意并写下了前言后面的“评论”。
  对于所有能够容忍我的拖延而未能妨碍这部论文集出版的人,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只希望他们的耐心是值得的。
经济学的前沿探索与经典回顾 一部深入剖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核心理论与最新进展的综合性读物。 本书集结了众多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和新锐研究者,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对既有理论的梳理,更是对当前经济学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问题。 ---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动态前沿 本部分聚焦于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机制、政策制定及其复杂影响。我们探讨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直至当前备受关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演变历程。 1.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与长期模型: 深入解析了索洛模型(Solow Model)的基础框架,并重点阐述了内生增长理论(如Romer模型和Lucas模型)如何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内化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经济体在收敛性上的差异,并探讨了制度质量对可持续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2. 宏观经济波动与周期理论: 本章细致考察了商业周期的成因。除了传统的供给和需求冲击分析外,我们对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审视,并着重讨论了粘性价格、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在解释短期波动中的重要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跨期权衡和政策有效性(或无效性)的争论被置于详尽的分析框架之下。 3. 财政政策与债务可持续性: 详细讨论了政府支出、税收和预算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引入了巴罗的等价定理,并分析了在不同利率和通胀环境下,公共债务水平如何影响代际公平和主权风险。特别关注了“财政空间”的测度方法及其在后疫情时代的现实意义。 4.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探讨了汇率制度的选择(固定与浮动)、国际收支平衡的动态调整机制,以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小型开放经济体政策组合选择中的应用。此外,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对各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冲击也被纳入考量。 ---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的精细解构 微观经济学是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运作的基石。本部分力求超越教科书式的均衡分析,深入探讨信息、不完全竞争和福利的边界。 1. 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理论的拓展: 除了标准的效用最大化框架,本章引入了随机偏好理论和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讨论了消费者在信息不完全或认知负荷较高时如何做出决策。对“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等行为经济学发现对传统需求曲线的修正进行了探讨。 2. 生产者理论与要素市场: 详细分析了成本结构、利润最大化和供给决策。重点研究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如垄断、寡头垄断)下的定价策略,并引入了斯塔克尔伯格竞争和伯特兰德竞争的演化路径。要素市场的分析则侧重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工会、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3.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阐述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有效性。核心在于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深入理解,即自由市场在特定条件下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本书也审视了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并探讨了政府干预的效率边界。 --- 第三部分:发展与转型经济学的深层议题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从低收入状态迈向可持续繁荣,关注结构性障碍、制度变迁和全球不平等的根源。 1. 贫困、不平等与收入再分配: 比较了基尼系数、托宾-辛哈指数等多种不平等衡量标准。详细分析了库兹涅茨曲线的有效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适用性。关于再分配政策,本书评估了条件性现金转移支付(CCTs)和普遍基本收入(UBI)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少绝对贫困方面的长期效果。 2. 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 强调了制度(产权、法治、契约执行)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考察了“制度根源论”(Acemoglu & Robinson)如何解释不同国家间长期增长路径的分化,并讨论了“制度替代性”的争论——即在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下,是否存在适应性的制度安排。 3. 城市化、人口结构与人力资本: 探讨了大规模城市化对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投资和环境质量的复杂影响。对人口红利的衰退、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压力以及教育质量对生产率提升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建模分析。 --- 第四部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革新 现代经济学的实证研究高度依赖于严谨的计量方法。本部分着重介绍近年来在识别因果效应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技术。 1. 因果推断的核心挑战: 系统梳理了从工具变量(IV)法到双重差分(DID)法的演进,并详细阐述了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时,如何严格区分相关性和因果性。 2. 新一代因果识别策略: 深入讲解了断点回归设计(RDD)在评估政策冲击时的严格应用条件,以及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在处理单一案例干预效果评估中的优势。我们通过具体的政策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克服传统回归分析的局限性。 3. 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分析: 涵盖了协整(Cointegration)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其在预测和脉冲响应分析中的应用。对于面板数据,重点讨论了固定效应(FE)与随机效应(RE)的选择依据,以及如何处理面板数据中的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 --- 结语:经济学的未来方向 本书最后部分展望了经济学面临的新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经济学、金融科技(FinTech)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以及如何将日益复杂的大数据分析融入传统的理论框架,以期在预测精度和政策有效性上取得新的突破。本书为希望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或在政策制定中寻求科学依据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深沉的蓝色搭配上烫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字样,散发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拿到手上,纸张的触感也很扎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感觉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知识载体。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型很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洞察人与人之间互动本质的学问。经济学,特别是其中涉及决策和策略的部分,总是让我感到兴奋。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博弈论经典”,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关键时刻需要权衡利弊、预测对手反应的场景,无论是商业谈判、国际关系,还是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人际交往,似乎都能找到博弈论的影子。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经典模型,比如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等等。不知道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是侧重数学推导,还是更偏向案例分析?我希望它能在我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强大解释力。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的入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去一探究竟。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沉稳大气的设计吸引。封面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的字样,本身就自带了一种权威和价值的光环。而“博弈论经典”,更是直击我内心深处对理解复杂决策和策略的渴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理论模型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人与人之间互动,如何做出最优选择的学问。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许多扇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度学习的机会。我期待着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博弈论的核心概念,那些被诺奖得主们提出的、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经济活动乃至社会生活的理解的经典理论。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逻辑线索,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博弈论的世界,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我自己的思考和决策中去。

评分

这本书的重量,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感。封面那种经典的、不浮夸的设计,反而让人觉得更加可靠。作为一名对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解释这些复杂现象的工具和视角。博弈论,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更是关于策略、选择和结果的艺术。我一直认为,生活中许多看似随机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逻辑。这本书的副标题“博弈论经典”,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带我走进那些奠基性的理论,理解那些伟大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构建起这个分析工具的。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博弈场景,比如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问题,或者拍卖中的竞价策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引导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互动和博弈的世界,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则。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它的装帧设计简洁而经典,带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的标识,已经预示了其内容的深度和价值。“博弈论经典”这个书名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一直以来对理解策略和决策过程的兴趣点。我始终认为,人类社会中的许多互动,从宏观的国际谈判到微观的家庭决策,都脱离不了博弈的范畴。经济学在其中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分析工具。这本书对我来说,代表着一个深入探索博弈论核心思想的机会。我特别希望它能系统地梳理博弈论的发展脉络,介绍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经典模型和概念,例如如何理性地进行策略选择、如何理解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弈、以及在多人博弈中如何形成均衡等。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出一种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更深刻的洞察力,去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互动现象。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从封面设计到书名,都透着一股严谨而深刻的气息,给人一种“有料”的感觉。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的理论模型深感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洞察人与人之间互动本质的学问。经济学,在我看来,有很多领域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而其中“博弈论”更是让我觉得它触及了人类决策的核心。这本书的标题,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博弈论经典”,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方向。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那些被时间检验过的、奠定了博弈论基础的伟大理论,例如那些关于合作与冲突、信息不对称以及策略互动的经典模型。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清晰的理论框架,理解这些模型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以及它们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时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我渴望着能够推开它,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洞见。

评分

书好,物流服务更好

评分

不错的书,配货超快,当天到达

评分

索引

评分

第6章 扩展型博弈和信息问题 哈罗德•W•库恩

评分

这书挺不错的,印刷质量也很高,值得购买,推荐大家看看

评分

全是论文,对有志于这方面的人很有帮助。但送给我的书是旧的,很愤怒!

评分

第4章 求解博弈的迭代算法 朱利亚•鲁宾逊

评分

恍恍惚惚恍恍惚惚恍恍惚惚公司

评分

这本书比较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