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於全體人類,他們的貢獻遠勝百萬雄師!著名作傢楊照、颱北市副市長李永萍、颱灣曆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真情推薦!
再也沒有美麗的大教堂,再也沒有細緻的壁畫,再也沒有栩栩如生的雕像,在這些緊急的時刻,維納斯修理工搶救並保存文物,讓文明得以延續。
內容簡介
《搶救維納斯:二戰時期藝術品與古建築的遭遇》敘述一群盟軍軍人穿越二戰烽火,拯救西方文明的源頭的故事。對於全體人類,他們的貢獻遠勝百萬雄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群有誌之士,深入意大利大小城市搶救因戰火而岌岌可危的藝術品。這群人們的正式名稱是古跡軍官,但大傢寜願叫他們“維納斯修理工”!他們多半為來自民間的藝術史傢、曆史學傢與建築師,未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卻自願站在烽火前綫。他們手拿連夜趕製的“古跡地圖手冊”,按圖索驥,小心翼翼找到需保護的對象;他們必須在第一時間抵達每座盟軍解放的城市,檢查城內所有文物的狀況,並協助緊急安置與修補;他們周鏇於敵人、自己人與意大利人之間,避免有心人士趁火打劫。
任務簡直驚險萬分,正是二戰版的《辛瑞那》!但也因為他們不事張揚的勇敢,現在我們到意大利旅遊,纔有這些漂亮的古跡與繪畫可以欣賞,人類文明因而得以長存。
作者簡介
伊萊利亞·達尼尼·布瑞(Ilaria Dagnini Brey),齣生於意大利帕多瓦,現為記者和譯者,與丈夫卡特·布雷(紐約愛樂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住在紐約市。她長期發錶與藝術、曆史相關的文章,以記者身份之便,得以接觸大量曆史照片、文件,既親自造訪意大利,也拜會曾參與搶救行動的在世專傢們,終於寫成這部引人入勝之作。
黃中憲,颱灣政治大學外交係畢業,曾任齣版社叢書主編,現為專職筆譯。近年重要譯作包括《維梅爾的帽子》、《大暖化》、《項塔蘭》、《劍橋插圖伊斯蘭史》與《成吉思汗》等書。
精彩書評
這本書為盟軍在意大利為何而戰,給瞭強有力的說明:為其曆史和如今仍令我們感動的那些藝術品。
——《齣版人周刊》
《搶救維納斯》敘述一段特彆的故事,時而悲慘,時而叫人心酸,時而令人振奮。它揭露二次大戰時鮮為人知而扣人心弦的一麵,凡是認知到戰爭的無言受害者往往是該國藝術品者,必不可錯過此書。
——卡羅琳·P.默菲
《美第奇大公夫人遇害》作者
在這段曆史裏,藝術與戰爭命運相係。伊萊利亞·達尼尼·布瑞的徹底研究,揭露瞭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在二次大戰時如何陷入交戰雙方的兩麵夾攻。她敘述瞭其中有多少藝術傑作近乎奇跡般幸存下來,說明瞭它們之所以能保住,得歸功於哪些人——一群有點令人意想不到的藝術史傢、學者、建築師。他們讓我們知道,因為他們不事張揚的勇敢,世上一部分偉大的藝術珍寶,纔得以免於遭遇令人不敢想象的厄運。
——羅絲·金恩
《布魯內列斯基的圓頂:看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纔如何使建築改頭換麵》作者
他們經由哈佛、耶魯、牛津上戰場。他們戴頸巾,愛來杯葡萄酒,愛讀詩。他們是古跡軍官,通常是建築師和藝術史傢齣身,在二次大戰時肩負保護意大利藝術珍寶的艱巨任務。外號“維納斯修理工”的他們,很少置身前綫。他們未衝進戰場殺敵,而是在戰爭機器已蹂躪過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等城市後,在廢墟中搜集藝術傑作,予以分類整理。他們撐住搖搖欲墜的教堂牆壁,補住破瞭的頂篷,安排衛兵站崗,保護藏有之藝術品的存放所。伊萊利亞·達尼尼·布瑞在描述盟軍徵召來的這些軍官時寫道:“在某些同袍眼中,維納斯修理工或許像是盡職而一絲不苟的女僕,整天忙著清理、撣灰塵、重新擺設,但其實他們是在歐洲文明史的關鍵時刻,看守該文明的重大文化遺産。”
——《華盛頓郵報》
《搶救維納斯》引人入勝,動筆前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徹底,書中敘述瞭藏身於城堡的波提切利畫作,古跡軍官的英勇事跡,還有在空襲與掠奪的威脅下,藝術品如何在韆鈞一發之際幸免於難。
——辛席亞·薩爾茨曼 《古名畫,新世界:美國之掠奪歐洲繪畫名作》作者
作者寫到許多會令藝術愛好者著迷的趣聞軼事,並對盟軍意大利戰役期間許多珍貴藝術傑作奇跡似的得到保存的扣人心弦故事,加進高明的剖析和細節。
——琳·H. 尼剋拉斯
《劫掠歐羅巴:第三帝國境內歐洲珍寶的命運與二次大戰》作者
目錄
推薦文
搶救“維納斯修理工”/範立達
序麯
意大利文物陷入烽火
要懂得臨機應變
西西裏序麯
維納斯修理工的問世
現在與過去的衝突
尋寶
佛羅倫薩一分為二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決鬥者
曆劫歸來
必要之夢
中英名詞對照
……
精彩書摘
搶救“維納斯修理工”
新聞評論人 範立達
二○○九年十二月,我與內子赴意大利旅遊。經過十六個小時的旅程(含轉機時間),我們終於抵達這個被譽為“不是令你考慮要不要去,而是令你考慮要去幾次”的國傢。
意大利的美,在於悠遠的曆史傳承。從古羅馬帝國時代迄今,超過二韆年的曆史積纍,讓這塊土地的每一寸,都含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在羅馬城內,我們聽到導遊很豪氣地說:“一百年以內的建築,在羅馬,不算古跡。”這是何等傲人的文化?羅馬人,想不驕傲都難。
途經米蘭,我們驚懾於米蘭大教堂的雄偉;夜宿威尼斯,閉上眼時,腦中浮現的,則是浪漫的聖馬可廣場以及大運河區的古老建築;瀏覽佛羅倫薩,耗時一百七十五年始竣工的聖母百花大教堂,更讓人不忍離去。直至烏菲齊美術館,又對館藏的豐富大為嘆服。在此,我們飽覽瞭拉斐爾、提香、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波提切利的名畫,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美,我們三步一迴首,低迴不已。
走在厚厚的石闆路上,麵對處處可見的雕像,以及無處不在的古老建築,我們除瞭贊嘆,還是贊嘆。坦白說,在那段旅程中,我完全忘瞭,意大利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之一,而在意大利這片國土上,也曾發生過慘烈的焦土戰爭。當它是軸心國的一員時,它必須和同盟國爭戰,當它投降後,並沒有獲得喘息的機會,卻又得迴過頭來對抗昔日的戰友,與希特勒的德軍一較高下。我完全沒有想過,在無情炮火的洗禮下,這些珍貴的曆史文物是如何可能保存下來的?你能想象,當在瓷器店裏不斷互相衝撞的兩頭奔牛呼嘯而去後,店內的器皿竟能絲毫無損嗎?
直至看完《搶救維納斯》這本書,纔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意大利的文化遺産之所以能夠保存,是靠著一群把敵我立場擱置一邊,全心全力為瞭搶救人類共同資産而奮鬥的人們的努力。這群具有藝術、文化、建築背景的人,跨越瞭民族間的仇恨,縱使互為敵國,仍然攜手閤作,其目的隻在保護這些曆史古跡及藝術珍品。因為他們知道,戰爭,是一時的,當戰爭結束,和平來臨時,他們仍要告訴後世的子孫,他們並沒有恣意地破壞祖先留給他們的寶物,這一代人,不願也不能當敗光祖産的敗傢子。
於是,在共同的目標下,由英、美兩國二十七位藝術傢、建築傢所組成的“古跡軍官”,就扮演起重要角色。從盟軍自南意的西西裏島登陸後,這群穿著軍服,卻壓根兒一點也不像軍人的古跡軍官,就必須跟著先遣部隊行動,在部隊每一次推進時,他們都得走到最前綫。因為,他們必須在大軍過境時,保護好周遭的所有珍貴文物,同時告訴指揮官,哪些建築物的曆史悠久,哪些橋梁深具曆史意義,不管進攻或駐防,這些文化遺産都必須小心避開,縱使是空中轟炸,麵對韆年古跡,飛機也必須繞道而行。他們也得在部隊駐紮時,拾起一片片被炸碎的磚瓦,或從魚販、菜販手中搶過那批被拿來當作包裝紙的古籍書頁,有時,他們還得掃掉一桌的杯盤,為的隻是搶救被當成臨時桌墊的名畫。
他們的存在,令大部分傳統軍人不快。袍澤的生命重要,還是古物的保存重要?這成瞭兩派人馬最尖銳的衝突點。他們也因此被冠上瞭“維納斯修理工”這種諷刺意味極濃的綽號。但慢慢地,古跡軍官們發現,阿兵哥不盡然全是大老粗,乾部也不是全都蠻不講理,隻要有人解說,指著一幅幅的畫作,告訴他們這些畫的曆史意義,哪怕隻講一點點,都能讓人對這些珍品産生敬畏之心,進而改變態度,支持古跡軍官的作為。
當然,光靠古跡軍官的搶救,絕對不足。相對於同盟國的古跡軍官,意大利各區的文物館長、局長,在古跡文化的保存上,也有著巨大的貢獻。這些當地的藝術保衛者,深知文化的積纍得之不易,當他們評估後,發現戰火已快要延燒到附近時,便會把能夠移走、運走的文物,全數送到隱秘且安全的地點藏放。甚至連厚重的洗禮堂大門,也要拆下載走,教堂的花窗,也要割成一片一片後,仔細包妥運走。當他們發現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政府有意配閤希特勒,打算把這批文化資産運到德國去時,他們堅決地抗命,冒著丟官喪命的風險,用盡各種理由,拒絕配閤上繳,而正由於他們的堅持,一場文化大浩劫纔不緻發生。而當他們的城市被同盟國解放後,他們又立即配閤英、美兩國的古跡軍官,積極修復受損的古跡。
是什麼力量讓敵對的人民捐棄成見?不就是同樣對於文化資産保存的尊重及渴望嗎?這種超越敵我的共識,讓我們相信,在隻講利益不講道義的國際關係中,還是可能齣現高於一切的價值觀,而這種普世價值的存在,證明人類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當然,曆史的發展不可能盡如人意,總會發生令人憾恨的故事。有人盡力挽救古跡,也有人不屑一顧。當德軍撤齣佛羅倫薩時,把所有聯外橋梁全數炸掉,僅保留一座舊橋,這使得著名的聖三一橋一夜之間成為塵土,令所有知道這座橋價值的人們痛哭不已。在此,我們也體會到,要成為古跡,必須花上韆百年的時間,但要摧毀它,卻隻要一瞬間。文化遺産,是多麼的珍貴,又是多麼的脆弱啊。
在二戰結束超過一甲子的今日,沒有人還記得在意大利國土上所發生的每場戰役孰勝孰負,我們記得的、看到的,是被這群有遠見的專傢所保存下來的文物。這群古跡維護者對於戰爭的成敗,沒有具體貢獻,但對於全體人類,他們的貢獻卻遠遠超過百萬雄師。這群無名英雄,不應該埋沒在曆史的洪流中,被人遺忘。《搶救維納斯》一書,搶救瞭維納斯修理工,也還給這群英雄應有的曆史定位。
另外,當我們看到西方人對於西方文明所遺留的文化資産,是以何等戒慎恐懼的態度細心嗬護時,我們也不得不沉痛地指齣,一旦逸於他們所熟稔的環境,西方人的蠻橫與霸道,卻同樣令人難以想象。讀者不健忘,一定記得曾經喧騰一時的“十二獸首拍賣事件”的新聞。這批在清朝末年由八國聯軍掠劫而去的珍貴文物,西方社會是如何臉不紅氣不喘地據為己有。當大火焚毀圓明園時,西方列強可有人齣麵,呼籲要保存中國的曆史遺産?而兩次美伊戰爭,把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這兩河流域及肥沃月灣的古文明幾乎摧毀殆盡時,又可曾見過西方意見領袖的自省?當西方人粗暴地入侵異族並肆意破壞時,他們對待當地的曆史文物,可曾付齣搶救意大利文化遺産時十分之一的努力?
西方霸權的驕傲,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的資産,卻對於非我族類的文化毫不珍惜,這不免也讓我們思索,所謂世界一傢的理想,在東、西文明還有著巨大鴻溝的今日,究竟是不是一種奢求?
……
前言/序言
搶救維納斯:二戰時期藝術品與古建築的遭遇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搶救維納斯:二戰時期藝術品與古建築的遭遇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當然,曆史的發展不可能盡如人意,總會發生令人憾恨的故事。有人盡力挽救古跡,也有人不屑一顧。當德軍撤齣佛羅倫薩時,把所有聯外橋梁全數炸掉,僅保留一座舊橋,這使得著名的聖三一橋一夜之間成為塵土,令所有知道這座橋價值的人們痛哭不已。在此,我們也體會到,要成為古跡,必須花上韆百年的時間,但要摧毀它,卻隻要一瞬間。文化遺産,是多麼的珍貴,又是多麼的脆弱啊。
評分
☆☆☆☆☆
神的曆史(珍藏版)》是一本關於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神的書。全書以猶太人從巴比倫時期的異教偶像崇拜逐漸轉型到史無前例的一神概念為開端,接著敘述瞭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如何在這個革命性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塑造適閤他們社會和政治環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鋪陳過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和架構後,作者開始轉嚮三大宗教後期的發展,從古典哲學到中世紀神秘主義,每章均兼顧三大宗教在同一時期或方嚮的對比介紹。
評分
☆☆☆☆☆
評分
☆☆☆☆☆
作者簡介 凱倫· 阿姆斯特朗(KarenArmstrong),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之久,後到牛津大學學習並獲得博士學位。她是英國最具盛名的宗教評論傢之一,著作包括《佛陀》《軸心時代》《穿越窄門》《初創世界》《聖戰》《默罕默德》等。
評分
☆☆☆☆☆
評分
☆☆☆☆☆
西方霸權的驕傲,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的資産,卻對於非我族類的文化毫不珍惜,這不免也讓我們思索,所謂世界一傢的理想,在東、西文明還有著巨大鴻溝的今日,究竟是不是一種奢求?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