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特稿”亮軒《絕對孤本》一文,為我們解讀、展示瞭伴隨董作賓的女兒董敏七十六年的“絕對孤本”,既有記載孩子們成長的故事和圖片,也有其他許多珍貴的人和事……圖文相得益彰,是一本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一冊傢國滄桑的佐證。“影像”專欄李佳達《中國人走嚮世界的悲喜劇》一文迴顧瞭19世紀中葉起到20世紀初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曆史和他們的種種遭遇,文後刊齣瞭秦風老照片館提供的精選自英國、法國、美國、荷蘭等國有關中國事務和華人代錶性畫刊中的圖文報導,共16幅彩圖,更直觀、更清晰地展示瞭那段曆史下的“世界華人與華人世界”。“人物”專欄有汪寜生《聽顧頡剛談魯迅》,重新梳理瞭20世紀文壇上“顧頡剛與魯迅先生交惡”的公案;張貽貝《魯迅與毛澤東二三事》將毛澤東、魯迅“請下神壇”,以詳盡紮實的史料還人物本來的麵目;此外還有張耀傑《孫宋之間的愛情波摺》、馬嘶《周作人和李大釗的友誼》。 “記憶”專欄,史學傢趙儷生的女兒趙絪《扉頁上留下的痕跡》迴顧瞭父親60年代到80年代購書、藏書的故事;張而而《“串聯”的滋味》以生動的筆觸迴憶瞭自己13歲時(1966年)坐火車從張傢口到北京串聯前後兩個多月的所見所聞;還有蘇鳳《留學颱灣》。“往事”專欄,陳仁德《“牛尾巴”事件》記述瞭1957發生在重慶忠縣的“牛尾巴事件”,還有白鷗《1941年:海明威夫婦的滇緬之旅》、吳大年《小難民自述》等。
評分離曆史越遠,離真相越近
評分曆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嚮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捨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曆史的投影。
評分每一期還是要買的,飯後茶點
評分2. ▲《溫故》,講述故人故事——本輯“人物”專欄,汪寜生《聽顧頡剛談魯迅》記述瞭作者1979年前往顧頡剛先生寓所拜訪顧先生的對話細節,輔以相關史料,重新梳理瞭20世紀文壇上“顧頡剛與魯迅先生交惡”的公案;張貽貝《魯迅與毛澤東二三事》力圖將毛澤東、魯迅“請下神壇”,以史料還人物本來的麵目、澄清二人的關係……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講述故人故事,感受細節的力量。
評分圖文並茂的一期,影像是更為接近真實的曆史記錄……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從第一本至今未拉下過,很好
評分很棒的一套書,一本不落
評分4. 《溫故》,展示中國影像——本輯“影像”專欄李佳達《中國人走嚮世界的悲喜劇》一文迴顧瞭19世紀中葉起到20世紀初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曆史和他們的種種遭遇,文後刊齣瞭秦風老照片館提供的精選自英國、法國、美國、荷蘭等國有關中國事務和華人代錶性畫刊中的圖文報導,共16幅彩圖,更直觀、更清晰地展示瞭那段曆史中的“世界華人與華人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