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浩明 著
圖書標籤:
  • 曾國藩
  • 清史
  • 奏摺
  • 唐浩明
  • 曆史
  • 政治
  • 晚清
  • 軍事
  • 人物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806653562
版次:1
商品編碼:101066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4-01-01
頁數:31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係二00二年嶽麓書社齣版的《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傢書》的姊妹篇。選者從曾氏存世的二韆餘道奏章中精選四十七道摺片,並對這些摺片産生的時代背景、摺裏摺外的相關情事以及它在當時的作用、曆史上的影響等等加以評點,試圖通過評點來撩開晚清復雜微妙的官場文化之一角。

內容簡介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是著名史學作傢唐浩明繼《曾國藩》之後又一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從曾國藩存世的二韆餘道奏章中精選四十七道摺片,並對這些摺片産生的時代背景、摺裏摺外的相關情事以及它在當時的作用、曆史上的影響等等加以評點介紹。全書還分析所選摺片的寫作技巧,指齣其於報告這類文體的可資藉鑒之處;並抉齣摺片中的精彩文句,以醒耳目;同時還附有譯文,以便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原摺。

作者簡介

  唐浩明,著名學者、作傢。他曾用十年之工主持編輯齣版《曾國藩全集》,窮八年之思創作長篇曆史小說《曾國藩》,撰寫二十多萬字的曾國藩研究論文,點燃一場為時十餘年的曾國藩熱火,堪稱曾氏的異代知己。

目錄

1.原摺:授翰林院侍奬講及四川正考官呈請代奏謝恩狀/1
2.原摺:應詔陳言疏/7
3.原摺:敬呈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19
4.原摺:備陳民間疾苦疏/29
5.原摺:嚴辦土匪以靖地方摺/39
6.原摺:特參長沙協副將清德摺/47
7.原摺:移駐衡州摺/52
8.原摺:報東徵起程日期摺/56
9.原摺:留鬍林冀黔勇會副片/60
10.原摺:靖港敗潰後未發之遺摺/63
11.原摺:縷陳鄂省前任督撫優劣析/68
12.原摺:奏參江西巡撫陳啓邁摺/77
13.原摺:報丁父憂摺/90
14.原摺:瀝陳辦事艱難仍呼籲懸在籍手製摺/97
15.原摺:恭報起程日期摺/106
16.原摺:謝曾驥雲賜封典恩摺/112
17.原摺:遵旨會籌規剿皖逆摺/115
18.原摺:謝署兩江總督恩摺/123
19.原摺:蘇常無锡失陷遵旨統籌全局並辦理大概情形摺/127
20.原摺:請起用瀋葆楨摺
21.原摺:奏請帶兵北上以靖荑氛摺/141
22.原摺:遵旨復奏藉俄兵助剿發逆並代運南漕摺/148
23.原摺:剋復安慶省城片/155
24.原摺:瀝陳前湖北撫丞鬍林翼忠勤勛績摺/160
25.原摺:懇辭節製浙省各官及軍務等情摺/168
26.原摺:參翁同片書/175
27.原摺:查復何桂清退守情形摺/181
28.原摺:請簡親信大臣會辦軍務片/187
29.原摺:懇辭曾國荃補授浙撫並謝恩摺/192
30.原摺:奏報攻剋金陵盡殲全股悍匪並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達摺/198
31.原摺:曾國荃因病假請開缺迴籍調理摺/212
32.原摺:江南貢院修復工竣擬即舉行鄉試請簡放考官摺/219
33.原摺:副將劉世玉復姓歸宗片/225
34.原摺:再請收迴節製三省成命片/228
35.原摺:再密陳陳國瑞事狀片/233
36.原摺:曾國荃調補鄂撫並負剿撚新命恭謝天恩摺/238
37.原摺:剿撚無功請暫注銷封爵片/242
38.原摺:復陳病狀艱難請準不迴江督本任仍命李鴻章暫行兼署摺/245
39.原摺:兵部右侍郎彭玉齡懇辭奬敘片/250
40.原摺:奉旨補授大學士仍留兩將總督之任恭謝天/256
41.原摺:李朝斌毋庸復姓歸宗應於李氏彆為一宗片/259
42.原摺:遵旨預籌與外國修約事宜密陳愚見以備采擇摺/262
43.原摺:補用副將鬍開泰毆妻緻死惡跡多端按軍令就地正法片/270
44.原摺:謝子紀澤授員外郎恩摺/273
45.原摺:密陳津郡救案委麯求全大概情形片/276
46.原摺:復審凶犯行刺馬新貽緣由仍照原擬分彆定擬摺/283
47.原摺:擬選聰穎子弟赴泰西各國肆業摺/303

精彩書摘

  輕授非常之權
  鹹豐十一年十月中旬,以慈禧、恭親王為首的新的中央領導班子作齣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即由曾氏節製兩江三省及浙江省軍務,四省巡撫、提督、總兵以下各級文武官員均歸曾氏調遣。曾氏身為兩江總督,兩江所轄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文武理歸節製。浙江省與福建省閤在一起,上麵還有閩浙總督,其衙門設在福州市。按常例,浙江省的軍務由閩浙總督節製。朝廷將浙江從閩浙體係中分齣來,交由曾氏節製,這是一個特例。東南戰場,主要就是這四個省份。現在都交給曾氏,也就意味著朝廷已將整個東南戰場交給曾氏瞭。東南這四省既是當前的主戰場,又是朝廷財賦的主要供應地,其每年所提供給中央的銀錢幾為全國之半。故當時的野史常有曾氏為半壁河山之主的說法。無論對於中央政府來說,還是對於東南戰事來說,這都是一個意義非同尋常的舉措。之所以有此舉措齣颱,顯然是因為中央政府換瞭老闆的緣故。
  目前中央政府的格局是慈安、慈禧、恭親王三駕馬車。慈禧雖然精明強乾,熱中權力,但在兩宮中她的地位偏低,且她對外部情勢尚不十分瞭解,故而她一人專權的時候還沒成熟。慈安一嚮性格柔懦,對政治與權力興趣不十分濃烈。因而,在對國事的處置上,這三駕馬車中掌管方嚮盤的此刻還是恭親王。據史載,恭親王無論在器局見識上,還是在辦事能力上都比鹹豐要高一籌。他顯然不像鹹豐那樣對曾氏及其湘軍集團又用又疑,而是較為大方地予以使用,讓曾氏感覺到朝廷對他的全盤相信。無疑,新班子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因為,當時浙江省的軍情已完全與江蘇南部的軍情連成一氣,把浙江軍務交由曾氏節製,將更有利於江南戰場的統一籌劃統一指揮,從而推進江南戰局的發展,早日結束江南戰事。這個結果的最大得利者自然是朝廷,是皇傢。
  齣於對曾氏的成見,多年來,鹹豐對曾氏不是那麼完全相信的,鹹豐的這種態度無疑給曾氏及其湘軍集團帶來過濃重的心理陰影。新班子-上颱,便作齣這樣一個少見的特彆決定,很可能也與消除曾氏對中央的隔閡,換取他對新主全心全意的效忠有關係。
  然而,老於世故的曾氏自有他的考慮。齣於他的考慮,他請求朝廷收迴節製四省的成命,將浙江軍務交給左宗棠去督辦。他的考慮,在摺子上明寫的是三點:一是他的能力欠缺:“自顧非材,實難勝任。”二是沒有這個必要:“大局所係,必應統籌,臣本未敢稍涉推諉,不必有節製浙省之名而後盡心於浙事也。”三是左宗棠可以擔負這個重任:“左宗棠前在湖南撫臣駱秉章幕中贊助軍謀,兼顧數省,其纔實可獨當一麵。”
  除開這三點原因外,筆者以為至少還有兩點,是他心裏所想到的,而不宜在奏摺上寫明。
  一、作為史官齣身,曾氏對前代史冊中那些因過大的權力而招緻不測之禍的記載,深懷恐懼之心。曾氏的這種心思在許多時候都流露齣來。他說過:“古來成大功大名者,除韆載一郭汾陽外,恒有多少風波,多少災難,談何容易!”他又說過:“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少幾成,則晚節漸漸可以收場耳。”他還說過:“自古高位重權,蓋無日不在憂患之中,其成敗禍福,則天也。”復齣之後的曾氏,其為人處世有一個很大的轉變,那便是鬍林翼所指齣的“謹慎之過”——謹慎過瞭頭。既深知權大的負麵影響,又過於謹慎,這就勢必導緻曾氏在超齣常規的權力麵前的臨履之感。他的不兼統浙江的想法,就不完全是齣於矯情。
  二、眼下浙江軍務的督辦者左宗棠,是曾氏所熟知的一個人物。左的為人,也正如鬍林翼所說的“纔高而偏激之過”。左是大材,但自視甚高,性情偏激。這種人隻能在人之上而不能處人之下。左曾經錶示願意在曾氏帳下自領一軍,曾氏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其內心深處便是擔心左不好領導。果然,左後來奉旨組建楚軍,其營製就完全與曾氏所製定的營製不同。可見,左是不願意居曾氏之下的。現在,朝廷要曾氏來節製左,難保今後不發生不愉快的事,故而不如早推辭為好。
  這道奏摺中,曾氏為懇請收迴成命時說瞭一句很重要的話:“在朝廷不必輕假非常之權。”筆者相信,這句話對當時的當國者會有很大的震動性。非常之權,不宜輕易授予。這句話的背後應該潛伏著這樣的颱詞:否則,將有可能導緻非常之變。這的確是真心實意且目光高遠地為朝廷著想的話。怪不得新班子在接到這道奏摺後,迴復瞭一段帶有感情色彩的硃批:“曾國藩奉節製江浙等四省軍務瀝陳懇辭一摺,謙卑遜順,具見悃忱真摯,有古大臣之風,深堪嘉尚。惟左宗棠業已降旨,令其督辦浙江軍務,並準其自行奏事。江浙軍情本屬相關一氣,凡該大臣思慮所到,諒無不協力同心,相資為理。節製一事,該大臣其毋再固辭。”
  但曾氏在接到這道上諭後,還是呈遞瞭一份《再辭節製四省軍務摺》。這道奏摺的重點便在闡述上次所說的“在朝廷不必輕假非常之權”:“至於節製四省之名,仍懇聖恩收迴成命。臣非因浙事既已決裂預存諉過之意,倘左宗棠辦理毫無囂成效,臣當分任其咎。所以不願製四省、再三瀆陳者,實因大亂未平,用兵至十餘省之多,諸道齣師,將帥聯翩,臣一人權位太重,恐開斯世爭權競勢之風,兼防他日外重內輕之漸。機括甚微,關係甚大。”
  曾氏可能覺得上次奏摺中隻是提到一句,而沒有將此層意思說清楚,讓朝廷明白這是他懇辭的一個最重要理由,故不惜再次瀆請。作為一個熟諳前史善於思索的政治傢,曾氏對“權力”二字的分量及配置是研究頗深的。他在大權在握尤其是在湘軍大功告成之後,對這些問題思考得更多更深透。曆史證明,這場戰爭所帶給晚清政局最大的後遺癥便是曾氏所擔心的“外重內輕”,最後愛新覺羅政權便喪失在這個“外重內輕”中。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往後的有關評點中再來細說。顯然,曾氏的這段闡說引起瞭當政者的高度重視,也贏得瞭他們對曾氏的政治信任。曾氏很快收到迴答:“茲據該大臣奏稱:接奉恩諭,再陳下情,現在諸道齣師,將帥聯翩,權位太重,恐開斯世爭權競勢之風,兼防他日外重內輕之漸,懇恩仍收迴成命等語。具見謙卑遜順,慮遠思深,得古大臣之體。在曾國藩遠避權勢,自應如此存心,方不至起驕矜之漸。而國傢優待重臣,假以事權,從前本有實例。曾國藩曉暢戎機,公忠體國,中外鹹知。當此江浙軍務吃緊生民塗炭,我兩宮皇太後孜孜求治,南望增憂,若非曾國藩之悃忱真摯,亦豈能輕假事權?所有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巡撫提督以下,仍悉歸曾國藩節製。該大臣務當以軍情為重,力圖攻剿,以拯生民於水火之中,毋許再行固辭。國傢用人行政,自有權衡,各路統帥諒不敢妄行矜詡,希假事權,以瑣瀆陳奏,上煩朝廷裁抑也。將此宣示中外知之。”
  這段上諭,頗有點君臣推心置腹的模樣。最後幾句話更是警告他人不得援為成例,效法學樣,意謂這是朝廷對曾氏一人的格外倚重。曾氏與中央政府,此刻似乎已到瞭肝膽相照、水乳交融的境地。當然,這隻能是短暫的。

前言/序言

  時期的天下第一奏摺 近年來,以清代皇帝後妃為題材的所謂清宮戲風行熒屏,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觀眾,藉助現代化的媒體,過瞭一把“人間帝王傢”的乾癮。人們在熟悉瞭“朕”“萬歲爺”“大人”這一類稱呼的同時,對君臣朝廷之間的路數也略知一二。看戲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上摺”“遞個摺子,,這樣的話。這個“摺”“摺子”便是奏摺。奏摺是當時大臣與皇帝溝通的一條最重要的管道,尤其是對地方上的官員而言,上一趟京師朝見皇上是樁很難的事。於是,一年到頭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過奏摺來稟報,並按照朝廷對奏摺的批復來辦事行政。同時,奏摺也是臣工與皇上感情聯絡的主要紐帶。皇帝可以從日常的奏摺中看齣所委大員對他的情誼深淺、忠誠程度、和朝廷貼心不貼心等等。曹丕的一句“文章乃經國之大業”的話,曾經被無數文人所引用,並因此而自豪。其實,對於通常文章而言,是攀不上“經國大業”這個高度的,惟奏摺這種文章或許可以接近。 晚清是一個風雲劇變的時代,乃名符其實的多事之鞦。現在仍大體完好地保存在國傢檔案館的數十萬份軍機處副錄的奏摺,是那個時代所留下最權威、最直接、相對來說也是最為真實的記錄。 在鹹豐後期至同治年間,備後海內外矚目的奏章,當屬兩江總督衙門所拜發的各類摺片。以總督曾國藩為名義簽發的這批摺片,一時有天下第一奏摺之稱。 鹹豐十年春,曾氏取代何桂清做瞭兩江總督。兩江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地域寬闊,物産豐富,且人文薈萃,曆來為國傢的重要地區。而眼下它的衙門所在地江寜府,卻做瞭與朝廷對抗的敵國都城,攻剋江寜便成瞭朝野上下壓倒一切的大事。新上任的兩江總督,又是肩負收復國土重任的湘軍最高統帥,這個衙門自然成瞭天下關注的第一衙門,從這裏發齣的奏摺,幾乎每份每篇都牽涉到當時整個國傢的軍政要務。同時,此時的兩江之主乃望重士林的一代文章宗師。他所選編的《經史百傢雜鈔》為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後,在近代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一部文章總匯。他的幕府裏聚集瞭兩三百名纔雋之士,當時的文章高手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等人先後都為他代擬過奏摺,即便從純文章的角度來看,兩江總督衙門裏所産生的摺片也決不會是平庸之作,像《參翁同書片》這樣的摺子,一時間全國各大衙門的師爺們爭相傳抄,廣為播頌,奉為參摺彈章的經典之作。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評點者從曾氏存世的兩韆多道奏摺中,選齣其中最為精粹的四十七篇來加以述說議論。與對曾氏傢書的評點一樣,評點者會聯係到該摺産生的背景、上摺人其時所處的狀況、摺子背後所隱藏的復雜內幕等等,來為讀者剖析這道奏摺中的不為常人所知的麯摺機奧,抉齣其易為人們所忽視的精微細末。 評點者尤為注重的是,從這些奏摺裏所體現齣的晚清時期大臣與君上之間的微妙關係:一個身為朝廷的部院負責人,是如何通過反映社情民意與積極建言獻策,來錶現自己的抱負纔乾,以求獲得更大的知名度,引起最高決策層的重視;一個處於大局重新洗牌的特殊時刻的離職大臣,是如何充分利用稍縱即逝的天賜機遇,藉朝廷之力,將事業做大做強,以至於領一時之風騷,為當世之驕子:一個執掌兵符的戰地統帥,麵對同一營壘中的種種疲軟散漫、腐敗惡劣,是如何通過引來上方寶劍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從而贏得軍事上的最後勝利:一個擁有重權的地方官,是如何藉上奏申述的機會,巧與中央政府周鏇,既如願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大老闆;一個想乾大事業的方麵大員,又是如何通過奏摺來提齣自己的設想創意,並因此取得朝廷全麵贊同的最佳效果。評點者一如既往,也很樂意藉議論所選摺片之機,說說點點滴滴的讀史淺得,與讀者一道來領略中華民族那些永具魅力的曆史智慧。 奏摺其實就是寫給中央的報告。其名稱雖隨著封建皇朝的消失而消失,其實質毫無疑問將會長久存在。通常人自然輪不到給中央寫報告,但給上級寫報告,則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事。在政府部門裏,地市要給省寫報告,縣要給地市寫報告,鄉鎮要給縣寫報告;在其他部門裏,中層乾部要給主管領導寫報告,主管領導要嚮董事會寫報告,即便身為一個普通員工,到瞭年終時,也要有一個本年度的述職報告。可見,報告這種文章,幾乎於每個人都有關係。當年這批有著“第一報告”之稱的摺片,給我們今天有誌於寫好本職報告的人,多多少少有點藉鑒和啓示作用。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湘軍某營官給曾氏呈遞一份軍情報告。報告說這段時期來仗打得是“屢戰屢敗”。曾氏讀到這裏,提起筆來將“戰”“敗”二字互換,變為“屢敗屢戰”。同樣是四個字,隻不過位置換瞭一下,通篇報告的氣象便完全改變瞭。這個故事說的是曾氏敗而不餒的氣概,但這種氣概是通過看似不經意的文字改動而體現齣來的。這一則說明文字本身的重大功能,二則也說明曾氏文字功夫的精到。我們透過保存在曾氏老傢富厚堂奏摺草稿的修改原件,可以知道當時每道摺片都是經曾氏精心修改而後謄抄拜發的。所選的這四十多道摺片,是曾氏全部奏摺中的文章精品。評點者在每道摺片後都加上“寫作簡析”與“要言妙道”兩個欄目,分析其寫作上的特色,勾齣其篇中的精采文字,以求幫助讀者更好領會該摺片在為文上的良苦用心,而於自己的報告寫作有所裨益。
好的,這是一篇圍繞“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這本書的反嚮構建的、詳盡的圖書簡介。此簡介旨在描述一本內容與其完全無關的、深度聚焦於中國古代文學史與哲學思想的學術專著。 --- 《漢魏六朝辭賦演變與魏晉風骨之精神溯源》 圖書核心內容概述 《漢魏六朝辭賦演變與魏晉風骨之精神溯源》並非一部聚焦於晚清人物或政治文書的讀本,而是一部跨越約四百年曆史長河,對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復雜、變動劇烈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其核心文學體裁——辭賦——的演變脈絡進行係統梳理與哲學深層解讀的權威學術著作。本書旨在揭示在王朝更迭、戰亂頻仍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如何通過文學形式來構建和錶達其“風骨”,並最終塑造齣影響後世一韆多年的審美範式。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邏輯嚴密,層層遞進,從體裁的繼承與創新,到精神內核的哲學探源,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生動的魏晉文學圖景。 --- 第一部:辭賦體製的“漢末轉型”(約300字) 本部分重點考察辭賦從漢代大賦的鋪陳揚厲,嚮建安文學的清峻蕭瑟過渡的關鍵十年。 核心議題: 辭賦的“去政治化”傾嚮: 分析曹氏父子在文學創作中對漢賦中過度渲染皇傢功業的疏離,轉而關注個體生命體驗與時代悲劇。重點剖析曹植《白馬篇》等作品中,個體英雄抱負受挫後的內心掙紮,探討這種“個體化”敘事如何為後來的玄言辭賦奠定情感基礎。 “建安風骨”的初步界定: 並非純粹的政治抒情,而是建立在對生死、時局深刻洞察之上的理性與感性的統一。詳細比對張衡、班固與曹丕、曹植在辭賦結構、韻律運用上的細微差異,論證其背後世界觀的根本轉變。 文體承接的悖論: 探討為何在這一時期,傳統辭賦的宏大敘事功能逐漸被詩歌(尤其是五言詩)所取代,而辭賦本身則開始嚮更注重技巧與意境的抒情小品方嚮收縮。 --- 第二部:玄言與山水的交織:西晉辭賦的審美自覺(約400字) 西晉短暫的統一為文學的精緻化提供瞭溫床。本部分聚焦於玄學思潮對辭賦藝術的滲透,特彆是“形神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核心議題: 玄言對形式的重塑: 研究潘嶽、左思等作傢如何將道傢“有無”、“體用”的哲學概念融入辭賦結構。這不僅是主題的轉換,更是對傳統比興手法的解構與重建。例如,對左思《三都賦》的結構分析,揭示其如何試圖以極度的結構對稱性來模擬“道”的秩序感。 “山水”主題的興起與賦體的適應性: 考察從陸機到郭璞,山水描繪如何取代曆史典故成為辭賦的主要內容。重點分析“山水”從客觀景物描寫上升為寄托“士”人精神傢園的過程。對比湘東、江南地區作傢在描寫自然時,其辭賦中體現齣的與中原地區不同的文化氣質(如更注重精微、更偏嚮感傷)。 文學批評的先聲: 梳理西晉時期關於辭賦的早期評論,如陸機《辯亡論》中對文學弊端的指摘,分析文學評論思想的成熟如何反作用於創作實踐,催生瞭對辭賦“風韻”的更高要求。 --- 第三部:南北對峙下的辭賦變異與“地域文化”的固化(約450字) 東晉偏安江南,以及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的復雜背景,導緻辭賦在南北方齣現瞭顯著的風格分流。 核心議題: 南朝的“綺艷”之風與“香艷”辭賦: 深入分析以謝靈運、鮑照等為代錶的文人,如何在繼承玄言的同時,將辭賦的筆觸轉嚮對精緻生活和細膩情感的描摹。討論“綺麗”風格的産生,是士族階層文化生活優渥的外化,還是對戰亂時代的一種精神逃避。本書將使用文本細讀法,解析“香艷”意象的符號學意義。 北朝的“質樸”與“史詩性”的殘存: 對比分析北魏、東魏時期,在宮廷或邊塞題材中,辭賦如何努力維持漢賦遺留下來的部分“剛健”氣象。分析這種“質樸”的文學形態,是否可以看作是北方遊牧文化與漢文化在文學領域的初步、粗糙的融閤嘗試。 辭賦在宗教文學中的挪用: 考察佛教傳入後,辭賦體裁如何被用於翻譯和闡釋佛理,尤其是在誌怪小說興起之前,辭賦在構建宗教敘事框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語言的轉換與適應。 --- 第四部:辭賦的終結:美學高度與時代路徑的選擇(約250字)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總結瞭辭賦體裁在唐代詩歌體係確立後麵臨的命運,並對魏晉風骨進行最終的哲學提煉。 核心議題: 體裁的“功用性”衰退: 論證唐代格律詩的完備性,如何從結構、音韻、情感容量上全麵超越瞭辭賦,導緻辭賦逐漸退居為“小道”或“應製文體”。 “魏晉風骨”的哲學提純: 追溯“風骨”的本源——老莊思想與個體獨立人格的張揚。本書認為,魏晉風骨的精髓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內在精神韌性,這種韌性通過辭賦(及其後的詩歌)得以永恒保存。 總結: 漢魏六朝辭賦的四百年流變,實質上是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在麵對“大變局”時,不斷嘗試用文學形式界定“自我”與“世界”關係的曆史縮影。 --- 目標讀者: 中國古代文學史專業研究者、魏晉哲學與文化史愛好者、對辭賦體裁演變有濃厚興趣的嚴肅閱讀群體。本書論證嚴謹,考據詳實,不含任何對時事或近代人物的評述。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我原本以為曾國藩的奏摺無非就是些朝堂上的例行公事,枯燥乏味,沒想到在唐浩明的評點下,竟能展現齣如此生動的曆史畫捲。他不僅僅是逐字逐句地解讀,更是將曾國藩所處的時代背景、內心的掙紮與權衡,都剖析得淋灕盡緻。讀完之後,我仿佛親身站在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感受著曾國藩在重重壓力下的決策過程。那些看似簡單的文字背後,蘊含著多少深思熟慮和政治智慧,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晚清重臣的非凡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令人印象深刻,閱讀體驗極佳。在內容上,它成功地將嚴肅的曆史文獻與生動的解讀完美結閤,做到瞭雅俗共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保持曆史原貌的同時,又敢於進行大膽的現代解讀。這種既尊重曆史又富有創造性的做法,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曾國藩這位復雜曆史人物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藏,它能帶你穿越時空,真正去理解一個偉大人物的心路曆程。

評分

我一直對晚清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總想探究那些影響曆史走嚮的關鍵人物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它不像傳統的曆史書籍那樣堆砌史料,而是以一種近乎“導讀”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曾國藩的內心世界。唐浩明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擅長捕捉那些不易察覺的情感波動和微妙的官場規則。每次讀到關鍵的轉摺點,都會為曾國藩捏一把汗,同時又為他最終的抉擇感到由衷的敬佩。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總覺得古代的奏摺閱讀起來門檻很高,充滿瞭晦澀的文言和繁復的禮儀。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這種刻闆印象。作者的評點文筆流暢、深入淺齣,既保留瞭原汁原味的史料價值,又用現代人的視角進行瞭精準的詮釋。這讓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曆史人物瞬間變得鮮活起來,他們的睏境、他們的抱負,都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讀物,更像是一本關於領導力、危機管理和個人修養的教科書,非常適閤需要藉鑒曆史智慧的現代讀者。

評分

我比較注重書籍的實用性,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曾國藩在奏摺中展現齣的那種“事必躬親,剋己復禮”的精神,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處理人際關係和團隊管理方麵,書中揭示的許多策略,都是經過曆史檢驗的“硬道理”。唐浩明的評述,恰到好處地將古今智慧進行瞭對接,讓讀者在學習曆史的同時,也能找到解決當下睏惑的鑰匙。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體悟,感覺自己的格局都被打開瞭不少。

評分

這個版本排版很好,書邊被壓瞭。

評分

京東的書,質量價格都不錯

評分

滿減活動,價格給力。硬皮封麵,印刷精美,紙張稍顯低劣。

評分

當然不能錯過瞭。

評分

19.原摺:蘇常無锡失陷遵旨統籌全局並辦理大概情形摺h/127 36.原摺:曾國荃調補鄂撫並負剿撚新命k恭謝天恩摺/238 鹹豐十年春,曾氏取代m何桂清做瞭兩江總督。兩江轄江蘇、安徽、江p西三省,地域寬闊,物産豐富,且人文薈r萃,曆來為國傢的重要地區。而眼下它的衙門所在地江寜府,卻做瞭與朝廷對抗的敵國都城x,攻剋w江寜便成瞭朝野上下壓倒一切的大事y。新上任的兩江總督,又是肩負收復國土重任的湘軍最高統帥,這個衙門自然成瞭天下關注的第一衙門,從這裏發齣的奏摺,幾乎每份每篇都牽涉F到當時G整個國傢的軍政要務。同時,此時的兩江之主乃望重士林的一代文章宗師。他所選K編的《經史百傢M雜鈔》為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後,在近代文學史上影響O最大的一部文章總匯。他的幕府裏聚集瞭兩三百名纔雋之士,當時的文章高手張裕釗、吳汝綸、黎庶T昌、薛福成等人先後都U為他代擬過奏摺,即便從純文章的角度來看,兩江總督衙門裏所産生的摺片也決不會是平庸Z之作,像《參翁同書片》這樣的摺子,一時間全國Z各大衙門的師爺們爭相c傳抄,廣為播頌,奉為參摺彈章的經典之作。

評分

非常完美!?????

評分

裝訂有問題,而且紙質比較一般,正在換貨~

評分

書還行,不錯,值得推介

評分

好書必須收藏,認真閱讀,獲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