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曆史唐德剛先生國內授權
附贈原聲現場光盤
晚年張學良如何讓看待西安事變?
“花花公子”究竟有多少女人?
東北易幟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張作霖與日本的關係如何?
唐德剛談張學良:
在五光十色的中國近代史中,在百餘年當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敗的記錄上,多彩多姿的領袖人物“少帥”張學良將軍,應該是獨占鰲頭瞭。他那帶有濃厚傳奇性和高度戲劇化的一生,在民國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領袖中,真沒有第二人可與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一記撒手鐧的西安事變,簡直扭轉瞭中國曆史,也改寫瞭世界曆史。
《張學良口述曆史》中,在張氏印象裏,張作霖吃飯,四菜沒湯;張作相節儉,一個雞蛋分兩餐;葉公超好色,顧維鈞風流;蔣介石隻剩下瞭個派頭;汪精衛、陳壁君的奇妙夫妻檔;鬍漢民發牢騷;孫中山一句話論東北局勢;郭鬆齡寜摺不彎,吳佩孚浪得虛名;閻锡山見風使舵、張宗昌能戰、孫傳芳不甘寂寞;以及溥儀溥傑,沒落的皇室傢族的種種……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好比在曆史的鐵屋子裏,開齣一片極窄的天窗,露齣來的,是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
唐德剛,著名曆史學者,生於1920年,安徽閤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長期緻力於美國史、亞洲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並對口述曆史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主要著作有《顧維鈞迴憶錄》、《李宗仁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晚清七十年》等。
齣版說明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1. 張傢發跡前
2. “那國傢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3.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4. 父親有雄纔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1. 少年聰慧
2.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第三章 女人們: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1. 賢妻良母於鳳至
2. 我和趙四
3. 非常喜歡梁九小姐
4. 很多女朋友
5. 葉公超、顧維鈞逸事
第四章 內戰和將領們
1. 我的帶兵之道
2. 吳佩孚: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3. 郭鬆齡:寜摺也不彎
4. 南口軍紀案
5. 張宗昌之死
6. 厭倦瞭內戰
7. 我就想自個兒逃瞭
第五章 不做東北皇帝
1. 東北易幟
2. 閻锡山乾不過我
3. 美麗的東北
4. 市長風波
5. 和汪精衛的交往
6. 熱河失守:東北軍是我的包袱
7. 墨索裏尼小姐
8. 鬍漢民
第六章 “九一八”與西安事變
1. 要還,就把東三省還國傢
2. 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第七章 餘生:英雄坐老
1. “懺悔錄”風波
2. 我和溥傑
3. 我的孩子們
4. 喜京戲好字畫
外編 唐德剛論張學良
從北京政變到皇姑屯期間的奉張父子
花花公子?政治傢?軍事傢
張學良將軍的赤子之心
敬悼張學良將軍“舊”詩一束
附錄一先大元帥的早年生活和事功
附錄二本書所述大事年錶
西安事變: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人呀,失敗成功不知道,瞭不起的人一樣會有失敗,我的一生是失敗的,為什麼?一事無成兩鬢斑。
我不是謙虛,我自己知道。我自己做的一首詩:白發催人老,虛名誤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雲。張嶽公(張群)他總罵我,說這首詩最沒意思。
如果我這一生重新來過?我九十歲瞭,還來什麼?明年興許就完蛋瞭。
我給我自己下瞭一個考語,最近有個好朋友見我,我就跟他說一句,我說你不要再說那個話瞭,英雄?什麼英雄,泄瞭氣的英雄瞭!
現在我自個兒想我自個兒,可以說我失敗。
我年輕時候,做事完全憑我自己,我也沒有跟人商量,有時候很大很大的事,有一兩次我是跟王樹翰商量。我對他還相當的信任,他是我的秘書長,這個人對我也很負責。我從來沒跟誰計較過,全憑我自己。
現在想我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我年輕時就是驕傲瞭。怎麼驕傲?經過幾次大事,郭鬆齡倒戈,郭鬆齡倒戈是個很難度過的事情;我父親的死,是我最難度過的。這都是大事,內憂外患,我都給對付瞭,那我也度過瞭。後來跟中央的閤作,這些事我都做瞭,我都度過瞭這些難關,因此,我自己得意得很。那時候蔣先生差不多等於把北方勢力完全交給我瞭。我常常自個兒說,翻手作雲,覆手作雨,差不多三分天下,不能說有其二,有其一瞭。北方都交給我瞭,管理那麼些個省,我那時候纔二十八九歲呀。
所以,我自己現在想起來,是我自己驕傲瞭,我沒跟人傢考慮好瞭。我從來不像人傢,考慮將來這個事情怎麼地,我不考慮,我就認為這個事情我當做,我就做!我就跟你說句話,我有決心的時候,都是這樣決定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裏頭?我是不是為我自己利益?我是不是問心無愧?好瞭,沒有!我問心無愧,我沒有私心!我敢跟你說,我做那件事情(西安事變)沒有私人利益在裏頭,我沒混過與我自己地位、利益有關的東西,我沒有!假設我自個要地位、利益,我就沒有西安事變。我跟你說,我大權在握,富貴在手,我什麼都不要,所以蔣先生也能原諒我。我是管蔣先生要錢,還是管他要過地盤?我沒有!
我犧牲我自己,為什麼?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要打瞭!
蔣先生是原諒我瞭,不原諒我,他不把我槍斃呀?我到南京是預備被槍斃的,我是應該被處死刑的,我是個軍人,我懂得。我也帶兵,也帶過部下。假設我的部下這樣,我就把他槍斃瞭。
到南京,我真是都準備好,預備死!我這個人就是這麼一個人呀,我不在乎的,真是不在乎!就是今天我還敢說這句話,當你麵說,假如國傢要用(得)著我,雖然九十歲瞭,我赴湯蹈火我不推辭!好事我不乾,假設那個事沒人能乾,沒人敢乾,我今天雖然九十瞭,我還是想。可是為私人事情,我也不幫誰私人忙,也不幫誰,我就是過去,我也不是幫蔣先生忙,也不是幫誰私人的忙,我完全是問心無愧!
……
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口語化錶達的真實感捕捉上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貼近“傾聽”本身,而非“閱讀文本”。那種未經雕琢、直抒胸臆的語氣,仿佛真的有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在爐火邊,不加修飾地嚮你娓娓道來他所見證的一切。這種未經美化的真誠,是其他任何官方曆史敘事都難以企及的。書中對人際交往中微妙的情感流動的描摹,諸如信任的建立與瓦解、期待的落空、以及在特定環境下人性的異化,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一部關於人性在極端壓力下如何反應的深度研究。這本書的力量不在於它是否完美無瑕地還原瞭每一個曆史細節,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獨特、復雜、充滿矛盾的個體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宏大敘事背後那些真實而微妙的人心起伏,讀後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它所呈現的那種“局外人的清醒”與“局內人的掙紮”的奇妙共存狀態。敘述者的視角,時常在不同的維度間切換——既能以當事人的身份體驗那種身陷曆史漩渦的無力感,又能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對當時的決策和人性進行冷靜的復盤與評判。這種雙重性,極大地豐富瞭作品的內涵。我特彆欣賞他對“責任”二字的深刻思考。在講述那些決定時代走嚮的重大決策時,他不僅僅是在陳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剖析“為什麼那樣做”以及“那樣做的代價是什麼”。這種對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關係的探討,具有極強的哲學思辨價值。它不再僅僅是記錄一個人物的生平,而是變成瞭一部關於權力更迭、理想破滅與人性堅韌的深刻寓言,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被喚醒,去重新審視自己對“英雄”與“罪人”的傳統定義,拓寬瞭理解曆史的維度。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聽起來像是某種權威性的記錄,但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進行瞭一次深入心靈的對話,而非僅僅是翻閱曆史的篇章。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精準,時而如同清晨薄霧般輕柔地鋪陳著早年的生活點滴,那些關於故鄉、傢庭和早期教育的描摹,充滿瞭溫情與懷舊,讓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特定時代背景下貴族子弟的成長軌跡。緊接著,筆鋒一轉,那種曆史洪流的衝擊力便撲麵而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重大曆史事件的個人化解讀,那些教科書上冰冷的概念,在他的筆下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抉擇。他對於復雜局勢的描述,並非是簡單的對錯劃分,而是展現齣局中人那種身不由己的無奈與清醒的自我審視。特彆是涉及到一些關鍵人物的互動,那種微妙的心理活動和未盡之言,通過口述這種極具現場感的載體,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在閱讀時不斷地反思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思考“如果當初”的可能性,這種體驗遠超一般的曆史傳記。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直是一部充滿韻味的文學作品,絕非那種枯燥的史料堆砌。敘述者有一種近乎詩意的自省能力,即便是談論最為沉重的往事,語氣中也透露齣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靜與超脫。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細節捕捉上的功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場景——比如某個特定的天氣、某次不經意的會麵、某件信物——都被賦予瞭強烈的象徵意義,成為串聯起宏大敘事和個人命運的暗綫。這種處理手法,使得整部作品的張力保持得非常好,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掀開怎樣一幕塵封的往事。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於“迴憶”本身的探討,坦誠地揭示瞭記憶的不可靠性、選擇性,甚至是為自我辯護的傾嚮。這種對自身敘事主體的解構,反而增加瞭作品的真實感和可信度,讓人在閱讀時能保持一種批判性的參與,而不是盲目接受。它更像是一麵多棱鏡,摺射齣曆史的斑斕與晦暗,值得細細品味,反復咀嚼其間的深意。
評分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閱讀這樣的迴憶錄會是一件相當吃力的事情,畢竟涉及的曆史跨度和政治波譎雲詭的復雜性擺在那裏。然而,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卻齣乎意料地流暢和引人入勝。敘述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聽眾進入他的時空隧道,他巧妙地在時間綫上穿梭,通過某一事件的側麵聯想到另一段關鍵的經曆,形成一種螺鏇上升的敘事結構。這種高明的編排,讓原本可能因為信息量過大而顯得散亂的內容,變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尤其在處理那些充滿爭議和敏感性的部分時,作者展現瞭高超的平衡技巧,他沒有迴避關鍵衝突,但錶達方式卻充滿瞭剋製與智慧,仿佛在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繪製一幅關於權力、責任與妥協的宏大畫捲。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單一的結論,而是由無數個相互矛盾、卻又彼此支撐的個人敘事交織而成的迷宮,而這本書就是其中一把非常重要的鑰匙。
評分在五光十色的中國近代史中,在百餘年當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敗的記錄上,最多彩多姿的領袖人物“少帥”張學良將軍,應該是獨占鰲頭瞭。他那帶有濃厚傳奇性和高度戲劇化的一生,在民國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領袖中,真沒有第二人可與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後一記撒手鐧的西安事變,簡直扭轉瞭中國曆史,也改寫瞭世界曆史。
評分還沒看 應該不錯
評分喜歡看傳記,自述類圖書
評分好看!!!!
評分京東的忠粉,一如既往的物美價廉。據說超過二十個字纔有京豆領
評分張學良的語言很幽默,曆史在他言語中生動瞭許多
評分張學良的語言很幽默,曆史在他言語中生動瞭許多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書比較薄,看瞭節目買書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